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秦特夫  阎昊鹏 《木材工业》1999,13(4):17-20,23
对杉木和“三北”一号杨两种木材的各主要组成进行一酯化处理,研究其在乙酰化过程中木材各主要组成的化学官能团的变化特征和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磨木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经乙酸酐处理后,红外光谱上的1742cm^-1附近均出现了表示酯类C=)伸缩振动的吸收峰,表明在乙酰化过程中这些组分的化学结构都有新的非极性酯类化学官能团产生;而极性的羟基官能团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芳香基和脂肪基的结构上均有乙  相似文献   

2.
三聚氰胺—甲醛与木材的交联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方桂珍  李坚 《林业科学》1997,33(3):252-258
为了研究木材压密化处理过程中交联试剂与木材的作用机理,以大青杨木材为试样,分离制得综纤维素、纤维素、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并分别与三聚氰胺-甲醛反应,测定了不同化学组分与交联剂作用的活性顺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甲醛与大青杨木材细胞壁组分的反应活性顺序为:木质素>半纤维素>综纤维素>α-纤维素>纤维素。还采用红外光谱(IR)对交联作用前后的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而定性确定了交联化处理木材的主要官能团变化。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和机械坚固的天然生物基模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基质结合纤维素原纤维在木材中分层排列。因此在不改变纤维素原纤维分级排列的情况下去除木材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可为具有对齐纤维素结构的生物模板功能材料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基于脱木素木材提供的生物模板,可开发出不同的功能材料,并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文中总结脱木素木材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功能材料的开发策略,展望脱木素木材衍生功能材料的发展潜力和趋势,旨在为木材功能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 (ESCA)研究了杉木和杨木在乙酰化处理前后的表面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杉木和杨木的表面化学特征有很大差别 ,杉木表面的碳原子相对含量较杨木表面高 ,而氮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含量较杨木表面低。在杨木表面有钙原子的存在 ;两种木材经乙酰化处理后表面化学特征发生变化 ,非极性的 O- C=O结构相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木材主要由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3种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导致木材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细菌和真菌的侵蚀.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处理方法来延长木制品的使用寿命,纳米材料由于其低毒性和经济性被逐渐应用于木材防腐领域.文中总结主要纳米材料在木材防腐中的应用及其主要实现途径,展望纳米材料在木材防腐研究领域的潜力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木材防...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体发酵法,将假单孢杆菌PKE117接种于巨尾桉、加拿大杨和长白落叶松三种木材样品上,28℃培养60d后用失重法测定这三种木材的降解率,结果分别为7.58%、17.15%和26.75%。证明该菌种具有降解木材的能力,而且降解长白落叶松的能力尤为突出。进一步采用元素分析、固相核磁扫描、红外扫描等手段对降解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降解后样品结构变疏松,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结构都被不同程度的降解,且木质素被降解的程度最高。分析表明,木质素中被降解的主要是愈创木基结构,降解途径是使苯环从连有甲氧基的地方发生断裂;此外由于杨木和桉木中愈创木基结构所占比例较小,因此造成杨木和桉木降解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扩大家畜的饲料来源,日本经过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木材可以用作饲料。1 木材的主要成分木材由多种成分构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40~50%)、半纤维素(20~35%)和木质素(15~35%)。纤维素是联接成β-1,4-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三北”一号杨和杉木中分离出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综纤维素、木质素在酯化过程中酯化能力的差异和木材抽出物对木材酯化增重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纤维素的酯化增重率较低 ,杉木和“三北”一号杨的纤维素酯化增重率在反应 2 .5h后仅为 1 .9%和 3.2 % ;在乙酰化过程中半纤维素会大量水解 ;综纤维素的酯化增重率主要是由于半纤维素酯化的结果 ;木质素的酯化反应在 1 h内就基本完成。且杉木木质素的酯化能力比“三北”一号杨木质素的酯化能力要强 ;木材中的抽出物会影响木材乙酰化反应的酯化增重率 ,“三北”一号杨木材的抽出物对木材的酯化增重率的提高产生有利的作用。而杉木中的抽出物对木材的酯化增重率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特夫  阎昊鹏 《木材工业》2000,14(4):13-15,18
本文对“三北”一号杨和杉木中分离出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综纤维一纱、木质素在酯化过程中酯化能力的差异和木材抽出物对木材酯化增重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的酯化增重率较低,杉木和“三北”一号杨的纤维素酯化增生率在反应2.5h后仅为1.9%和3.2%;在乙酰化过程中半纤维素会大量水解;综纤维素的酯化增重率主要是由于半纤维系酯化的结果;木质素的酯化反应在1h内就基本完成。且杉木木质素的酯化能力比  相似文献   

10.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木材的颜色木材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组成.从分子的化学结构来看,木素是木的颜色及其变色的主要因子.木素是由各种芳香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组成,木素约占木材的20-25%,由于芳香类化合物具有呈色反应(表1),使木材也具有这种呈色反应特性.各种木材含有的芳香类化合物的种类、数量不同,导致木材具有不同的颜色.同  相似文献   

11.
木材白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腐菌是木材的主要腐朽菌之一,白腐菌菌丝在细胞内形成多种降解酶主要是木素降解酶,次则是纤维素降解酶及半纤维素降解酶,以降解细胞壁物质中的木素、半纤维素及纤维素,作为木腐菌的营养。由于这些木材组成的降解,必然改变木材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近年来,在白腐菌的营养需求、降解酶传递途径,对木材主要组成酶降解机理及对材性的影响,产酶的分子遗传等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可望不久将来能利用生物工程改变白腐菌基因,  相似文献   

12.
木材易产生吸湿变形和腐朽等问题,影响其应用效果。热改性处理可有效提升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并具有无毒、环保的特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木材改性方法。文中综述了木材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抽提物)在热改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木材树种和部位、处理介质、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木材热降解的影响。经不同热改性工艺处理后,木材的化学成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探明热改性工艺、热改性材化学成分变化和性能之间的响应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或优化热改性技术,从而得到性能优异的热改性材,拓宽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处理尾叶桉木材,研究蒸汽爆破对其主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爆破材料用纤维素酶水解的工艺,确定了水解糖化条件:温度50qC,pH值4.8,酶用量25FPIU/g底物,底物浓度2%。结果表明,蒸汽爆破过程溶解出一定量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而纤维素基本不受损失,有利于提高酶解率;爆破前用硫酸预处理,木质素脱除率和木聚糖分解率在同样的爆破压力下比未用硫酸预处理的高。在最优的水解条件下,硫酸预处理,2.2MPa爆破的尾叶按木材多糖水解率达到82.43%,比未用硫酸预处理的提高36.86%。  相似文献   

14.
新型水基防腐剂在木材中的固着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几种主要的水基木材防腐在木材中的固着机理进行了介绍。其中,在胺/氨铜防腐剂体系中,防腐剂中有效成分与木材实质间的反应主要为木质素及半纤维素中的羧基及羟基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在微化铜木材防腐剂体系(MCQ/MCA)中,防腐剂中有效成分通过高分子分散剂与木材纤维间较强的附着力固着在处理材中;而在硼类防腐剂体系中,防腐剂中有效成分的固着机理与铜比较相似,但硼酸盐无法直接固着在羧基及羟基中,因此有效成分的固着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1)增加硼类防腐处理材的疏水性;2)与有机化学物质复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固着在木材中。  相似文献   

15.
白桦木材在自然和人工干燥过程中易受真菌类微生物的侵染产生色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桦木材的加工利用价值。本文针对白桦木材侵染菌侵染试材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白桦木材生物变色防治提供参考。首先对白桦木材侵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确定侵染白桦试材的侵染菌的基本类型,然后进行白桦试材接菌,最后对白桦侵染菌侵染木材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未侵染素材相比,侵染菌侵染试材中苯醇抽提物含量、1%NaOH抽出物含量、热水抽出物含量和多戊糖含量均较高,而纤维素及木素含量较低。这表明侵染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侵蚀白桦木材细胞壁组织,造成纤维素和木素等主要成分含量的降低,导致木材组分的破坏。同时,侵染菌的存在会造成白桦木材抽提物组分中的显色及助色物质的含量变化,以致木材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  相似文献   

16.
Common hornbeam (Carpinus betulus L.) is a highly underused wood species despite its great hardness, strength, wear-resistance and toughness. It is mainly used as firewood in Hungary because of its wood defects, irregular shape and low-dimensional stability. These wood defects and small breast height diameter result in a low yield. It is non-durable outdoors as it tends to turn grey, crack and be attacked by wood-decaying organisms. Indoors it lasts for hundreds of years. One technology that could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is acetylation. Hornbeam was acetylated with the Accoya® method under industrial condition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he assessment of acetylation affecting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hornbeam wood and how these are related to the change i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Main wood constituents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Klason lignin, extractives and ash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Chemical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degradation of structural polymers were also evaluated (total phenolic and soluble carbohydrate contents, pH and buffering capacity, furfural, levulinic acid, formic acid, acetic acid). Structural changes in acetylated wood and in the Klason lignin fraction were also assessed using FTIR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7.
木质纤维素及其组分转化木材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是造纸工业废液中的主要成分。其具有和酚醛树脂相似的结构, 因此可以部分替代苯酚用于酚醛树脂的生产。但是由于木质素化学结构复杂, 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位点少、反应官能团所收到的空间位阻大, 一般添加量不超过10%~20%。有机溶剂法制浆分离的木质素分子量大, 纯度高, 酚醛树脂允许的添加量可达20%~30%, 但是要求提高固化温度、延长固化时间来克服木质素反应活性低的限制。对木质素进行化学改性如羟甲基化、酚解、醇解、还原等, 可以降低分子量, 增加活性基团如酚羟基的含量、并使苯环上更多的活性位点暴露出来, 从而提高木质素的化学反应活性。酚醛树脂经过改性木质素的允许的添加量可达30%~40%。部分木质素含量高的木质纤维素类原料如核桃壳粉等, 经过研磨和化学活化处理后可以直接添加到酚醛树脂中, 部分替代苯酚而不对胶接性能产生影响。环碳酸酯类和多元醇混合物被用来作为全新的液化剂来把木质纤维素快速液化为有用的化学原料。所得到的液化产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是今后利用木质纤维素开发绿色木材胶粘剂的一条可资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chanics and pyrolysis analyses of rotation welding with treated dowels.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elding specimens with dowels immersed in CuCl2 solution exhibited higher pullout resistance than untreated specimen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welding interface. Wood dowels immersed in CuCl2 solution provided more flowing molten polymer to obtain better connection than untreated wood dowels. Based on the chemical analyses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the hydrolysis of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was detected after immersion of the dowels in a CuCl2 solution. Pyrolysis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occurred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The hydrolysis of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may promote the pyrolysis and efficient connection of wood components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分别将木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乙二醇中进行热化学液化。研究结果表明木粉中纤维素的非结晶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首先被液化,而纤维素的结晶区较慢被液化,到液化反应中期基本降解完全,液化产率高于97%。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跟踪检测了整个液化反应过程,结合GC-MS结果发现:乙二醇在反应过程中脱水生成了二甘醇和三甘醇。在液化反应中,纤维素的糖苷键断裂后生成葡萄糖苷结构,随后葡萄糖苷中的吡喃环也被打开,生成的活性中间体相互反应或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了如3-(2-甲基-[1,3]-二氧戊环-2-基)-丙酸乙酯、乙酰丙酸丁酯等酯类;木质素的苯丙烷结构主要降解为苯酚、2,6-甲氧基苯酚等芳香族衍生物,因此木粉液化产物是聚醚/酯混合多元醇。  相似文献   

20.
木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常见材料,也是从古至今人类文明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朝代的大量木质文物出土并需要持续保护,因此掌握出土木质文物所用的木材树种情况,并研究其化学组分的降解状态,可为制定合理的木质文物修复和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徐州万达汉墓墓群中1号与4号墓出土棺木进行取样和对标准三切面的切片进行观察,根据三切面显微构造特征对棺木所用木材树种进行鉴定,经与标准切片比对,结果表明M1c、M1oc、M4c、M4oc棺木树种分别为楠木(Phoebe sp.)、硬木松(Pinus sp.)、梓木(Catalpa sp.)、榉木(Zelkova sp.)。进一步采用荧光显微镜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棺木的主要化学组分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与现代健康材相比,古木在长期埋藏过程中,木材的主要多糖类化学组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严重,纤维素结晶度降低;古木各类型细胞中木质素的自发荧光效应均减弱,且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木质素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古木在埋藏过程中木材的整体构造保存较好,但主要化学组分发生了降解,这与其地下饱水低氧的埋藏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