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是苎麻资源大国,种植面积和纤维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苎麻纤维产品具有吸湿散热快、透气好、不贴身、抗菌、挺括美观等优点,是高档天然绿色纤维产品。脱皎是苎麻纺织的重点环节,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和染色效果的关键在于脱校质量。长期以来,苎麻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化学脱皎技术即强酸、强碱、强漂、高温、高压煮炼的苎麻纤维化学脱皎工艺,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落后的脱校工艺生产的苎麻纤维杂乱,梳纺加工困难,纤维制成率低。因此,解决脱胶问题已成为苎麻纺织工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项目。现在,这个困扰苎麻纺织领域几十年的难题,终于取得了新进展,这就是生物脱皎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苎麻生产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原麻购销、纺织加工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对我国苎麻优质纤维严重不足而又大量浪费等问题的产生原因和严重后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麻纺工业发展,开发艺变性研究,实行优麻优价和良种区域化,提高优质纤维产量和利用效率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苎麻纤维的染色性能,分别采用乙二胺、二甲胺、三乙醇胺接枝改性苎麻纤维,并对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接枝温度、浓度和时间对改性苎麻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到乙二胺、二甲胺及三乙醇胺接枝苎麻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这些胺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接枝改性苎麻纤维,胺化接枝苎麻纤维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显著提高,可以实现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相似文献   

4.
苎麻纤维是麻类纤维中品质最佳的一种,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概述了苎麻的一般性状,对其在纺织业、医药、原料上的应用进行介绍.建议大力发展苎麻产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苎麻纤维的染色性能,分别采用乙二胺、二甲胺、三乙醇胺接枝改性苎麻纤维,并对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接枝温度、浓度和时间对改性苎麻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到乙二胺、二甲胺及三乙醇胺接枝苎麻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这些胺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接枝改性苎麻纤维,胺化接枝苎麻纤维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显著提高,可以实现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技术》2013,(8):30-31
1、背景技术苎麻为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chmeria)多年生韧皮纤维作物,起源于中国,被西方人称为"中国草"。苎麻作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作物之一,其纤维品质优良,在纺织上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地引起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目前,中国苎麻种植面积约10万公顷,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7.
苎麻韧皮纤维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寻找苎麻栽培的科学管理依据及提高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和途径,采用秀射电子显微地苎麻纤维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苎麻纤维细胞壁具有6个层次,其中初生壁1层,次生壁5层,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苎麻纤维次生壁具有3个不同的螺肇层次,即以,中层和内层和内内、外层纤维素微纤维丝近横向排列,中层微纤丝近轴向排列,结节处纤维素纤丝出现断裂、缺损或附加,这些是影响苎麻纤维长度、强力、光泽等品种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苎麻单纤维强力与纤维细度之间存在着一元非线性回归相关,通过对107个品种的818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得到估测模型为y=3.41+70486.18/x(其相关指数│r│=0.9500)。利用模型,只需测出纤维细度,就可民认计算出单纤维强力,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苎麻韧皮纤维三维结构与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离解和组织切片法对5个苎麻品种麻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纤维细胞壁(次生壁)由Z型和S型纤维素微纤丝螺旋绕曲而成。单纤维具节结和节间,节间中空,无原生质,长度一般为33.1~198.3μm或更大,由一个或多个纤维细胞组成,是形成纤维的基本单位。苎麻纤维(次生壁)的形成和生长具有分段发育,顶端插入生长,中部纤维细胞先成熟、顶端后成熟的生长特性。对苎麻单纤维长度和宽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单纤维长度为27.0~168.0mm,平均为85.0mm;宽度一般为21.8~42.00μm,平均为36.58μm;L/W(长度/宽度)比为1813.9~3085.7,平均值为2478.4,不同苎麻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可为苎麻栽培育种、产量和品质早期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苎麻(Boehmeria nivea L.Guad)韧皮纤维的超微结构。[方法]对苎麻茎韧皮纤维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苎麻单纤维进行组织离解,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茎韧皮纤维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苎麻韧皮纤维细胞壁横切面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3个层次和细胞腔;次生壁大多为1层,即次生壁外层(S1),并且具有许多同心层次;少数纤维具有2~3层,即次生壁外层、中层(S2)和内层(S3);茎基部纤维次生壁多为2~3层,中部纤维次生壁多为1层,苎麻纤维次生壁层次存在位置差异;苎麻纤维是由若干个纤维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纤维细胞之间部分纤维细胞端壁溶解,部分具细胞膜和初生壁,部分具次生壁。苎麻单纤维光学显微镜结果表明:苎麻单纤维细丝状,纤维细胞壁(次生壁)由Z型微纤丝和S型微纤丝组成,具节和节间,少数纤维具有明显的节状加厚现象;中央略大,两端尖削,或钝圆形、二叉状、火炬状等各种形状。[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高品质的苎麻产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优良天然纤维作物。苎麻是我国国宝,我国苎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所以被称为"中国草"。多年来苎麻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财政增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利用仅占整个苎麻植株5%左右的纤维,而对占90%以上的苎麻叶、骨、壳、根等副产物没有很好利用,当作废物丢弃,或作为肥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麻类生产和消费大国,盛产苎麻、亚麻、红麻、黄麻等,其中素有“中国草”之称的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在我国,苎麻、亚麻是仅次于棉花的重要精纺类天然纤维作物。然而从整个麻检领域来看,麻纺原料的检测手段落后,麻检专用仪器设备尚属空白,麻类纤维的测定大都停留在手工状态。不利于优质育种和优质麻类产品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3.
根据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a.不同品种的苎麻纤维支数有显著差异,高支数品种与低支数品种间相差可达1500支以上;b.苎麻不同生长期与纤维支数关系很大,最早一期收获与最迟一期收获二者纤维支数相差达1~1.5倍;c.苎麻解剖结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密切,单纤维细度和强力受纤维细胞直径和壁厚的共同作用表现为纤维细胞壁截面积大小的制约,优质高产苎麻品种的茎截面解剖特点是单个纤维细胞壁截面积较小,而茎内纤维细胞数目较多,类型I的苎麻品种C区酶带活性强,纤维支数高;d.不同海拔高度与苎麻单纤维支数成正相关,单纤维支数随着栽植密度而增加;e.土壤缓效钾与纤维支数,土壤速效钾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硼肥和螯合稀土能提高纤维支数;f.种子繁殖显著降低产量和纤维支数;g.提高苎麻纤维支数的措施是,采用无性繁殖、严禁种子繁殖,实行良种区域化,一地一种,以及经济施肥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4.
苎麻脱胶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纤维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苎麻脱胶是获得优质苎麻纤维的最基础、最关键步骤。本研究探讨了常规苎麻脱胶工艺及新型脱胶工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生物脱胶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苎麻纤维与聚丙烯(PP)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采用1-辛烯涂层结合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技术对苎麻纤维表面进行疏水性改性,并研究了改变2种方法的处理顺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表面形态、润湿性、表面化学成分及苎麻纤维/PP界面剪切强度的变化分析改性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再进行1-辛烯涂层处理的苎麻纤维表面的C元素含量提高最明显,且该组苎麻纤维/PP界面剪切强度与未处理组相比提高了近40.0%,而改变处理顺序后得到的苎麻纤维与PP的界面剪切强度仅提高了18.2%.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苎麻品种选用及以收获纤维为主的苎麻栽培措施、以收获饲料为主的苎麻栽培措施、收获纤维用苎麻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并分析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产生的效益,即土壤改良效果与水土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苎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苎麻生物脱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脱胶方法,相比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具有提高精干麻质量,不损伤纤维,无污染等优点。生物脱胶技术成为国内外苎麻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苎麻脱胶的主要发展方向。综述了生物脱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6,(12):21-22
苎麻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的"国宝",外国人称苎麻为"中国草",我国苎麻产量占全世界的90%,苎麻是植物纤维中性能优良的纺织原料,苎麻纤维富有毛感,散湿、散热快,色白,有绢丝一样的光泽,是天然纤维中强力最大的纤维,是麻类纤维中的佼佼者。2012年在江西宜春寨下长乐村、上高南港梅沙村和万载马步竹山洞村等地进行了赣苎5号生产试种与示范,示范面积累计达1公顷,一般产量在183kg/667m2左右,最高超过220kg/667m2,比对赣苎三号(CK)增产10%以上。各示范点均反应G57抗病抗逆性较强,生长旺盛,整齐度好,茎杆粗壮均匀。  相似文献   

19.
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类经济作物,具有粗蛋白含量高、饲用价值高、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等诸多优点。该文介绍了饲用苎麻的性能特点,并对饲用苎麻在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的推广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从腐烂苎麻秆堆中分离到1株高效纤维降解细菌,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 RNA基因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进行产酶的最适温度和p H分别为42℃和7.0,在该条件下,于100 m L发酵体系中发酵降解苎麻纤维,发酵96 h后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高值24.3 U/m L,发酵8 d后其纤维降解率为4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