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咖啡叶锈病(Hemileia vastatrixBet Br)是咖啡树的主要病害,它主要为害叶片,各龄咖啡树均可感染,受害严重的因落叶过多,营养枯竭而导致死亡;如结实期感染,可使收获量损失35%。早在1878年前后由于咖啡叶锈病的大流行造成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尼和阿拉伯咖啡种植业全军覆没,迫使锡兰咖啡园改种橡胶、茶叶,印尼改种品质较差的中粒种咖啡。从此以后引起了种植者对抗锈品种选  相似文献   

2.
<正>咖啡旋皮天牛[DihammusCeruinus(Hope)]是云南垦区咖啡园的重要害虫。它对咖啡树的为害,主要在它的幼虫旋蛀咖啡树茎部的皮层,使咖啡树受害后,严重的秋末冬初即慢慢枯死,轻者叶黄枝枯,生势衰弱,翌年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咖啡旋皮天牛的防治问题,决定着云南垦区咖啡种植业成功或失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希望有关生产单位注  相似文献   

3.
黑豆果透翅羽蛾的生态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豆果透翅蛾是黑穗醋栗的重要害虫,在黑龙江省各地均有发生,一般老园比较重。以幼虫蛀食枝条髓部使受害枝条长势弱。叶片萎蔫发黄,引起落花落果,易被风吹折,受害严重的植株干枯死亡。1988年在林口林业局曙光经营所调查3年生园枝条被害率平均在13.6%;1991年调查6年生园枝条被害率平均在24.3%,1992年调查8年生园枝条被害率平均在30.7%,由此可见黑穗醋栗受透翅蛾的为害很严重,并有上升趋势。在老龄园为害严重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 咖啡叶锈病是咖啡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植株严重落叶,导致营养枯竭而死亡。如结果期感病,可使产量损失20—30%。潞江坝于1957年引种咖啡,1978年后大面积种植,现面积近8,000亩。历年来咖啡锈病零星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老水井(1,038米)、香树队(954米)和上江八罗田(1,300米左右)常年有锈病孢子,但未发生过大面积流行。1978年以来随种植面积增大,种植密度也增大(416株/  相似文献   

5.
<正> 怒江坝平均年雨量715.4毫米,多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85%,年蒸发量2,152.2毫米;旱季长,影响咖啡生长和开花结果。1983年2月3日在1982年春定植的一龄小粒种咖啡园地进行蔗叶地面覆盖试验,2次重复,加对照共4个小区,每小区48株咖啡树,面积76.8平方米。试区土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几省推广种植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团花(Anthocephalus chi-nensis Lamk.),但在造林过程中严重发生旋皮锦天牛的危害。云南省景洪果木林场50亩5年生团花林,植株被害率高达78%,单株虫口有36头的记录;我所植物园内100亩5年生团花林平均被害率为36%。我们于1978—1980年对该虫进行了田间和室内饲养观察,并进行了危害情况的调查。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2月 2 3~ 2 8日的持续霜降天气 ,使思茅地区 10 0 0 0hm2 咖啡遭受严重寒害 ,受灾面积达92 2 2hm2 ,成灾面积 82 2 2hm2 ,绝收面积 6140hm2 ,直接经济损失 32 547 96万元。近八成咖啡树受害程度达到四至五级 ,严重受害的绝大部分经过及时处理 ,采取补救措施 ,可以迅速恢复生机 ,重新培养主干枝 ,恢复投产。由于地形、地貌、大气降温类型的多样性和树体的差异 ,咖啡树受害也呈多样性 ,咖啡寒害树的处理应视受害情况而定 ,具体措施如下 :1 及时切干修剪此项措施在 2~ 3月中旬实施为宜。1 1 轻度受害树 (一、二级 )将干枯…  相似文献   

8.
光肩星天牛严重为害杨、柳、榆等速生树种。由幼虫蛀入村干木质部,穿食隧道,破坏枝干,影响林木生长,且易造成风折,是杨、柳等林木的毁灭性害虫。 我场南大寺林区,三千余亩杨树均遭此虫为害。据调查,七年生加杨林,平均被害率达60%,株虫口密度平均为3.3只;六年生杂交杨平均被害率达32%,株虫口密度2.3只。林木被害处隧道纵横,容易遭风折断。例如,1972年7月26日  相似文献   

9.
松梢象鼻虫的生物学习性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梢象鼻虫(Pissodes nitidus Roelofs)亦称黄星象(虫甲),属鞘翅目象鼻虫科。主要危害7—12年生的人工林幼树的当年和前一年的主干顶梢,造成树干顶梢枯死,第二年重萌分杈新梢,多次被害时即难以形成主干。危害侧枝不严重。以一个经营所的调查为例,在全部的红松和樟子松造林地进行的调查中得知:百分之四十的林分被害;被害率平均百分之五十;严重地块被害率达百分之六十六;顶梢死亡率占百分之五十;个别地块幼树百分之百被害。  相似文献   

10.
松黄星象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松黄星象PissodesnitidusRoel.是红松枝梢的主要害虫。在吉林省白石山林业局红松被害率平均达20%左右,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红松被害率平均达15%左右,林分最高被害率高达50%,严重影响红松的健康成长。为采取...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技术推广站于2001年建成,有林木良种基地725公顷,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杂种落叶松、甜杨、春榆等,为实现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化奠定了基础.2009年秋冬季,该良种基地鼠害突发,鼠口密度每公顷多达8只,平均被害率为5.6%,个别严重地段被害率达17.8%.该站针对鼠害突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害鼠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葡萄长须卷蛾[Spargranothispillieriana(Denis&Sohiffermuller)]是我市落叶松幼树主要害虫之一。一般以2~6a生幼树受害最重,严重时幼树被害率高达70%,平均被害率达45.4%,通常每株树有虫一头,最多发现每...  相似文献   

13.
杏仁蜂(Eutytomasam somsowi Wassiliew)和桃仁蜂(Eurytoma maslovskii Nikol’skaya)同属膜翅目(Hymenoptera)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广肩小蜂属(Eurytoma),均以幼虫取食正在生长发育的桃仁或杏仁造成危害,常使幼果大量脱落或果质下降,严重影响鲜果及果仁产量。新疆阿克苏地区受杏仁蜂危害,鲜杏年减产16%~30%;河北承德桃仁蜂发生区,山桃果平均被害率为92.8%,山杏果平均被害率达49.3%。  相似文献   

14.
<正> 大约公元前900年,一位阿拉伯医生Rhazes第一次在文献中提到咖啡。最初,咖啡是一种食物,继而用于酿酒、入药,用作饮料可追溯到700年前。如今它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兴奋刺激饮料之一。咖啡是由一种属于茜草科的热带植物的成熟果加工制作而成的。咖啡树的主要品种有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中粒种咖啡(C.robusta)和大粒种咖啡(C.liberica),而小粒种咖啡是主要栽培种。咖啡炒制加工过程概述如图1。  相似文献   

15.
林木食叶性害虫潜叶蛾、卷叶蛾,苹果梨星毛虫、国槐尺蠖和袋蛾等在户县平原区危害特别严重,成虫一年羽化1~3代,6~8月份极易盛发,直接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为了及时防治和控制害虫的危害,1985年我们进行了树干刮皮涂抹久效磷、氧化乐果试验,起到了杀死害虫和控制虫害的效果。一、试验概况1.试验林:(1)祖庵镇元马店3年生杨树丰产林,林木平均胸径6.5厘米,平均高6米,卷叶蛾虫口密度13头/株。(2)15年生苹果园,梨星毛虫已为害3年,叶片被害率为85%左右,平均虫口密度2800头/株。(3)户县中心苗圃3年生法桐,涂抹前喷“六六六”粉,未杀死,平均虫口密度15头/株(袋蛾),叶片被害率为90%。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栽培简况 潞江坝和德宏州是我省小粒种咖啡的主产区。早在1914年,德宏州瑞丽县弄贤寨就开始引种小粒种咖啡,盈江县、遮放坝亦相继引进零星种植,6—14龄咖啡树曾获得株产16—20斤干豆的高产量。解放后,芒市等地也开始发展,尤以1956年后种植面积较大。潞江坝的潞江农场1956年  相似文献   

17.
侧柏种子银蛾(Argyresthia sp.),属鳞翅目,银蛾科(Argyresthiidae)。该虫在沂蒙山和泰山的侧柏林内为害较重。初步调查,莒南、平邑、郯城三县球果被害率78%,种子被害率54。6%,严重的达85%以上。笔者自1983年以来,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兴安落叶松鞘蛾危害对落叶松生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模拟兴安落叶松鞘蛾危害特点,对13年生落叶松进行不同强度的剪叶处理。结果表明,鞘蛾造成的针叶被害率为25%以下时,对材积损失影响不大;针叶被害率达50%以上时,对材积损失影响显著;针叶被害率25%、50%、75%和100%时,落叶松材积损失率分别为7.1%、42.9%、50.0%和78.6%。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享用咖啡的香醇时。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咖啡树亦是一种优良的室内观赏植物。它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适宜盆栽观赏。小果咖啡树树型紧凑,叶片大而靓丽,有光泽,椭圆形,叶缘波浪状。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南宁高峰林场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最小数据集,并运用隶属度函数进行了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大部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显著,随着林龄增长,土壤容重显著升高,土壤pH值、孔隙度显著下降。二年生尾叶桉在有机质、全钾含量上优于一年生、三年生尾叶桉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二年生(0.578)三年生(0.535)一年生(0.461),土壤质量随着林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建议在3年以上的尾叶桉林地及时进行追肥,以达到尾叶桉林地的速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