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始县魔芋无公害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始县是全国花魔芋重点生产县,常年种植面积5 333hm2左右.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生一直比较重.近几年,建始县植保站坚持开展魔芋病害综合防治的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县的魔芋无公害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魔芋两种病害的识别及防治魔芋在一些山区发展很快。有些地方从零星分散栽培发展到大面积种植。随之而来的病害发生也较多,影响魔芋生产的主要是软腐病和白绢病。软腐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通常称它为胡萝卜欧氏软腐杆菌。细菌从叶、叶柄或块茎的伤口侵入后,引起腐...  相似文献   

3.
湖北郧西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非常适合魔芋栽培,但随着魔芋的大面积种植,其病害也呈逐年加重趋势。分析了魔芋病害的发生种类、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了其常见软腐病、叶枯病和白绢病的防治措施,可为郧西县魔芋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魔芋人工栽培,产量高、效益好,是广大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近年来我县每年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但是在魔芋种植过程中,病害倒苗十分严重,已构成魔芋高产的主要障碍。特别是低海拔地区病害尤为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发生调查和防治措施的探讨。1 魔芋病害的发生种类与症状在本地区主要种类有软腐病和白绢病。1.1 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Erwiniacarotovrus),一般6—7月始发生,8月份发病最盛。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球茎中越  相似文献   

5.
魔芋是一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销路畅的经济作物。近年来 ,我县部分乡镇把大力发展魔芋生产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然而 ,随着魔芋规模化种植面积的增加 ,魔芋软腐病、根腐病、白绢病等病害持续发生流行 ,且有不断发展蔓延的趋势。其发病后产量损失一般在 30 %~ 5 0 % ,甚至可造成大面积绝收 ,严重制约了魔芋生产的发展 ,严重挫伤了农民种魔芋的积极性。魔芋病害是细菌侵染诱发的 ,防治比较困难 ,要达到理想的防治 ,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 地块选择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土块 ,调整土壤的 p H值 …  相似文献   

6.
我国魔芋病害近年持续流行原因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魔芋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魔芋规模化种植面积增加,魔芋软腐病,根腐病,白绢病等持续流行,发病后产量损失一般30% ̄50%,甚至可造成大面积绝收,为此本文对我国魔芋病害近年持续流行原因及其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认为魔芋种芋质量差,魔芋害种类多,忽视药剂防治及健身栽培是魔芋病害近年持续流行的重要原因,同时提出积极筛选推广利用优良品种种芋,加强化学防治,强化落实健身栽培措施等一系列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镇巴县魔芋种植面积已达6 000hm2,但魔芋软腐病在镇巴县连年发生严重,为探索魔芋软腐病田间药剂防治技术,我们组织了防治魔芋软腐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噻菌铜20%悬浮剂,叶枯唑20%可湿性粉剂,氢氧化铜77%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在生产应用中可以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物对魔芋软腐病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是恩施州特色资源,是二高山以上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极易发生的重要病害,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sarotoovoraBersey et al·)侵染所致,从种植到储藏都易发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被称为魔芋的“癌症”。目前,防止魔芋软腐病还没有特效药剂,生产上主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魔芋喜湿怕旱、喜阴怕晒、喜凉怕热的特点,通过对垄面进行不同覆盖物的处理,以考察不同覆盖物对魔芋软腐病田间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同时考察各处理的经济效益,为制定软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魔芋属于天南星科植物,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魔芋已成为西部山区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但魔芋规模化种植后,魔芋病害发生程度居高不下,特别是魔芋软腐病,发生严重时产量损失一般在30%~50%,严重的达80%以上甚至绝收。目前在生产上还未找到防治该病的特效药剂,现已成为制约魔芋生产的最大障碍。为探索新药剂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2003年作者用不同药剂对魔芋进行了灌根防治试验,希望筛选出防治魔芋软腐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0.
我国魔芋5种新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是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大力发展魔芋生产已成为不少地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 ,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有效途径。随着魔芋规模化种植面积增加 ,魔芋软腐病等持续发生流行 ,且有不断发展蔓延的趋势 ,发病后产量损失一般为30%~50% ,甚至可造成大面积绝收。魔芋病害的严重发生已成为制约魔芋生产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为此 ,近几年来 ,对我国魔芋病害进行了初步研究 ,经查新检索 ,发现了5种新病害 ,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现简要介绍如下 :1病害的识别1.1魔芋白纹羽病(Ros…  相似文献   

11.
魔芋是传统的保健食品,目前除食用外,在医药、化工等方面也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已成为我县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几年来,农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规模由过去的几百亩扩大到万亩栽培。然而魔芋的软腐病、白绢病也随之严重流行,给魔芋种植大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魔芋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而应高度重视病害的问题,并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12.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块(球)茎植物,常见病害有软腐病、白绢病、病毒病、轮纹斑病、炭疽病、细菌性叶枯病、干腐病和根腐病等,其中以软腐病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3.
魔芋由零星种植逐步发展为规模化种植后,魔芋病虫害日趋严重,一般地块发病率达20%~30%,高的达40%~50%,有的甚至绝收,严重地挫伤了芋农的生产积极性,加上目前尚无特效防病药剂,魔芋病害成为制约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魔芋软腐病的危害已成为阻碍魔芋生产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种芋储藏期间的主要病害。在魔芋储藏期间,因种芋含水量多,皮层较薄,易受病菌侵染而发病烂芋,并造成种芋间相互侵染。据我们对安康市各魔芋主产县区调查,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者可达30%。病害不仅造成种芋大量损失,而且影响来年生产。为此,我们开展了魔芋种芋越冬防病储藏调查和试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室内越冬防病储藏技术室内越冬主要以降低湿度,提高温度,提高种芋抗性,防止软腐病侵染为主。1)选择种芋。在魔芋倒苗7d后抢晴收获。对于商品芋生产的农户,魔…  相似文献   

15.
岚皋县林下魔芋种植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林下魔芋种植模式是在魔芋基地建设上实施"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其核心就是"从林中来,到林中去",在林田间循环,规避魔芋的白绢病、软腐病两种病害;是节本增效的新途径。主要发展方式是"主攻林下魔芋,突破四边堆载,提升大田规范化"。正是这一模式为魔芋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有效的恢复了种性,抑制了魔芋病害的发生,解决了魔芋种芋繁育和露地越冬等技术问题,为魔芋大面积栽培、增产增收找到了新途径,对魔芋产区积极开展成  相似文献   

16.
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明玉 《植物医生》2010,23(6):14-15
在魔芋产业化建设中,魔芋软腐病已成为制约魔芋经济效益正常发挥的"瓶颈"。为了有效地防治魔芋软腐病,通过药剂拌种、大田化学防治及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对减轻病害起到了明显效果,也为山区农民魔芋生产栽培、增产增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芋是郧西重要的经济作物,软腐病成为威胁魔芋高产甚至是种植成败的关键。我们通过对本县种植专业户的调查总结认为:魔芋软腐病防治应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和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魔芋已成为巫山县的1种主要经济作物.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流行越来越严重,导致最后种植面积锐减.在20世纪90年代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到了1 456.2 hm2,在病害的肆虐下,2004年现实际仅剩下860.1 hm2,产量7 664.08 t.通常种植1 hm2魔芋要投入1.4万元左右,如果软腐病爆发则血本无归.目前生产上既未培育出抗病品种,也无防治该病的特效药剂,严重制约着魔芋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魔芋软腐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魔芋食用、药用和工业用途的不断开发,魔芋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而魔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魔芋软腐病的发生也逐年加剧,发生严重时产量损失达 30%~ 50%,严重的达 8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芋农种植魔芋积极性.笔者在对魔芋软腐病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辣椒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是南方辣椒种植区的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近年来,永定县引进种植加工型小辣椒.2008年该病在小辣椒上严重发生.全县发病面积63.3 hm2,占小辣椒种植面积的41.3%,病田平均病株率19.3%(5.4%~41.5%),造成产量损失达35.65万kg.为更好控制该病在本县的发生为害.笔者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