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低温对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花药培养的技术关键在于提高花粉植株诱导率。花粉植株诱导率由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共同决定。本试验以12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的F2代为材料,研究了在转愈初期短期低温处理对小麦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愈伤组织初期,采用了4℃和6℃低温培养1~3d能大幅度提高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灿稻不同品种的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携带水稻蜡质基因反义RNA片段的p13W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分别感染灿稻品种龙特甫B、协青早B、珍灿97B和Ⅱ-32B的幼胚愈伤组织,经共培养和潮霉素25~50mg/L浓度下的二次筛选后,获得了对潮霉素表现抗性的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在20.1%~27.1%之间;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分化频率在12.0%~21.2%。品种间绿菌分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龙特甫B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成绿苗的频率为8.8%;珍汕97B的抗性愈伤组织虽能分化,但是,无法获得绿苗。 对转基因植株分别进行了GUS活性测定和PCR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转基因植株,92%的植株GUS检测呈阳性反应,并能正常结实,在T1种子的胚乳中也能检测到GUS染色的分离,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这些植株中,而且,能正常遗传。在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中,试验了潮霉素对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添加潮霉素,能明显地提高绿菌频率,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
用基因枪法将具有抗潮霉素基因(hpt) 的质粒DNA( 质粒PSBG102) 导入到水稻品种延农黑1 号的愈伤组织中,获得了抗潮霉素的愈伤组织,对抗性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处理,获得了再分化水稻植株,经PCR 鉴定和瑟慎(southern) 杂交,确认再分化植株全部是转基因植株,这些转基因植株含有1 ~13 个拷贝的hpt 基因.  相似文献   

4.
转mtlD基因早稻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mtlD(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导入旱稻。研究结果表明:旱稻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对抗性愈伤的筛选频率无明显影响;基因枪轰击后愈伤组织的恢复时间(≤7d)较长时,潮霉素B质量浓度应适当提高。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的PCR,dot blotting,southern blotting和nor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mtlD基因已整合到旱稻基因组中,并且稳定表达。在含1.096(质量分数,下同)NaCl的MS培养基上,转基因植株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在含0.75% NaCl的盆中,转基因植株能够生长。盐分对转基因植株质膜的伤害减轻,Na^ 向地上部运输受抑,转基因植株的Na^ 与K^ 比率低于阴性对照。T1代转基因旱稻耐盐和盐敏感以及抗潮霉素B和潮霉素B敏感的分离比例均大于3:1,说明基因枪轰击为多拷贝转化。  相似文献   

5.
转hrfAXoo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来自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编码harpinxoo的hrfAxoo基因连接到双元载体pBI121上,构建成含hrfAxoo基因的植物表达质粒pBMH9。以粳稻R109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由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含有hrfAxoo基因的重组质粒pBMH9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用G-418抗生素做抗性筛选,产生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为85%,转化植株的再生频率为53%。根据hrfAxoo基因两端序列和pBMH9中外源片断的旁侧序列设计2对引物,通过PCR扩增验证转化水稻中的靶基因序列。对部分转基因水稻进行RT—PCR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rfAxoo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能正常表达。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在,ID、T1和T2代对水稻白叶枯病有较好的抗性;在转基因系中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因此,本研究获得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的GLgcTM基因在水稻中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腺嘌呤二磷酸葡萄糖酸化酶(GLgc^TM)是植物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一个起关键性调节作用的酶。应用农杆菌介导 ,将外源GLgc^TM基因导入粳稻软米愈伤组织中,通过愈伤组织的预培养,农杆菌的预培养,酚类化合物的使用及抗生素种类、浓度的选择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抗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及再分化率,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实了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籼稻不同品种的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携带水稻蜡质基因反义 RNA片段的 p1 3 W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 EHA1 0 5 ,分别感染籼稻品种龙特甫 B、协青早B、珍汕 97B和 -3 2 B的幼胚愈伤组织 ,经共培养和在潮霉素 2 5~ 5 0 mg/L浓度下的二次筛选后 ,获得了对潮霉素表现抗性的愈伤组织 ,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在 2 0 .1 %~ 2 7.1 %之间 ;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 ,分化频率在 1 2 .0 %~ 2 1 .2 %。品种间绿菌分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龙特甫 B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成绿苗的频率为 8.8% ;珍汕 97B的抗性愈伤组织虽能分化 ,但是 ,无法获得绿苗。对转基因植株分别进行了 GUS活性测定和 PCR检测 ,结果显示 :获得的转基因植株 ,92 %的植株GUS检测呈阳性反应 ,并能正常结实 ,在 T1种子的胚乳中也能检测到 GUS染色的分离 ,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这些植株中 ,而且 ,能正常遗传。在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中 ,试验了潮霉素对分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 :不添加潮霉素 ,能明显地提高绿苗频率 ,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
抗蚜虫转基因枸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对蚜虫具有明显抗性的基因-雪花莲外源凝集素酶基因,用宁杞1号的幼叶、幼茎、幼根与携带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含有6-BA0.5MG/l NAA 1mg/L 60mg/L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10-15d后将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6-BA0.5mg/L NAA0.01mg/L 60mg/L卡那霉素的MS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0-30d,在侵染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上出现小芽,当芽长到1.5-2cm时将其切下转入6-BA0.01mg/L NAA0.2mg/L 30mg/L卡那霉素的MS生根培养基中进一步筛选并使转化体生根,获得完整的抗蚜虫转基因枸杞。将获得的完整植株进行PCR分析检测,发现雪花莲外源凝集素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枸杞植株染色体上,片段大约在500Pb,其转化率为65.1%。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介导Ds转座因子的水稻遗传转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幼胚,成熟胚和幼惠的愈伤组织材料,经携带Ti质粒pDs-Bar1300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和共培养后,通过50mg/L和25mg/L潮霉素的二次筛选,结果表明:34%经胚愈伤组织17%成熟胚愈组织和16.5%幼穗愈伤组织表现潮霉素抗性,这些抗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和再生培养基培养,获得了14棵转基因植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Ds和Bar基因都已整合进转基因植株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因枪轰击高粱幼穗愈伤组织,把Bt蛋白基因转移到体细胞中,在20mg/L潮霉素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到抗性愈伤组织,并分化出10株再生植株。对经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再生的绿色植株取叶片进行GUS活性分析,从10株再生植株中GUS阳性反应的7株,另有3株无GUS表达。对GUS活性表达阳性的植株,利用: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对GUS活性表达阳性的植株7株中,6株扩增出0.6kb左右的DNA杂交信号带,说明Bt已整和到高粱基因组中。以基因枪法将Bt基因转移高粱愈伤组织过程中,高效的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的建立是转基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遗传转化过程中应避免转基因的嵌合体现象,通过抗生素的浓度及培养时间,可以降低转基因的嵌合体频率。  相似文献   

11.
对中花15的幼胚和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研究表明:它们对潮霉素的筛选压有所不同,幼胚愈伤为50mg/L,悬浮细胞的耐受压为30mg/L;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gus分别转入这2种不同培养来源的愈伤组织中,通过PCR检测,从91株Tn代再生植株中筛选出26株转基因植株,且筛选后得到的抗性愈伤率和绿苗分化率也有差异,其中幼胚来源的分别为40.87%和1.80%,悬浮细胞的分别为30.4%和1.5%,这可能与悬浮细胞后期培养时间较长导致细胞的活力有所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水稻转基因育种和突变体库的建立创造有利条件,以粳稻C418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考察不同基础培养基(N6、MS、MSN、NMB、NB、MB和NBD)和生长素2,4-D浓度(1mg/L、2mg/L和3mg/L)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将继代培养获得的优良愈伤组织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并考察适宜的共培养时间以及不同抗生素(头孢霉素、氨苄霉素和m潮霉素)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以建立北方骨干粳型恢复系C418转基因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基础培养基NBD+3mg/L 2,4-D处理粳稻C418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0.38%,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最佳;水稻愈伤组织共培养2d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最多,筛选培养基中降低头孢霉素浓度并添加氨苄霉素可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分化率。通过培养基类型、激素浓度、共培养时间及抗生素种类的最佳组合,成功建立北方骨干粳型恢复系C418转基因再生体系,即水稻外植体经次氯酸钠处理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NBD+3mg/L 2,4-D,获得愈伤组织,再用农杆菌悬浮液(含目的基因)侵染愈伤组织,最后获得含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3.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籼稻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携带p13W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籼稻龙特甫品种的幼胚愈伤组织,经共培养并在潮霉素25-50mg/L浓度条件下筛选2-3次,获得了对潮霉素表现抗性的愈伤组织,其愈伤组织转化频率为25.3%,将抗性愈伤组织转入分3化培养基培养形成植株,经GUS活性测定和PCR检测,结果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这些转基因植株之中。  相似文献   

14.
 分别对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S a、S b和S c单座位内互作杂种F1进行离体花药培养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了花粉愈伤组织的基因型。结果表明 ,不同座位F1产生的携带花粉育性基因Si 或Sj 的花粉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偏离 1∶1的分离比 ,与自然条件下F2 群体偏离方向不一致。携带不同花粉不育基因座位的F1产生花粉愈伤组织基因型的偏离方向有差异 ,表现为S a和S c单座位内互作杂种F1的花粉愈伤组织偏向Sj,Si∶Sj 比例分别为 1∶4.81和 1∶1.96;S b单座位内互作杂种F1花粉愈伤组织偏向Si,Si∶Sj 比例为 1∶0 .3 5。研究培养条件对偏态分离的影响 ,发现预冷处理可明显提高偏态分离的程度 ,而花药培养基类型及诱导培养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偏态分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建立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以期加快亚麻单倍体育种进程。[方法]以5种不同基因型亚麻的花粉小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亚麻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的分化率的差异,筛选适宜亚麻花粉小孢子培养基。[结果]不同基因型的亚麻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差异显著,9601和9605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分别为30.8%和28.6%;9601组合的花粉绿苗分化频率最高为14.5%。其次为9718和9712,分化率分别为11.5%和8.0%;筛选出亚麻花粉小孢子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HF1、绿苗分化培养基HF2。[结论]初步建立了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亚麻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筛选、转基因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因枪法获得GNA转基因小麦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以小麦品种京 411作为基因枪转化的靶材料 ,取其未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 ,经过 10 d左右培养后 ,用含有雪花莲凝集素 (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NA)和 bar基因的质粒 p BI12 1- 2轰击 80 0个胚性愈伤组织 ,在含有4mg/ L Basta溶液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分化及生根培养 ,获得 6 7棵再生植株。田间涂抹 Basta溶液 (5 0、75 m g/ L)检测和接麦蚜实验 ,提取转基因植株基因组 DNA,用扩增 GNA基因的引物经 PCR扩增 Southern杂交 ,结果表明利用基因枪转化已从 T2 代获得了 8株含有编码 bar/ GNA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7.
石刁柏花药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结果表明:(1)花蕾长度为1.5-2.0mm、花粉发育时期为单核中期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2)接种日期影响愈伤组织诱导效果,5月初接种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明显高于10月份;(3)石刁柏不同品种,倍性及植株间,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显著差异,UC-72品种的诱导率高于Mary washington500,二倍体植株诱导率高于四倍体植株;(4)诱导愈伤组织以1/2MS+BA1.0-2.0mg/L naa2.0mg/l蔗糖4%较好,茎叶分化培养基为MS+BA1.0mg/l NAA0.2mg/l+蔗糖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转KN2基因的小麦植株,为研究KN2基因对提高转基因小麦抗寒性的作用,以及为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抗逆性奠定基础。【方法】以弱冬性小麦品种小偃22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法,用含有KN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得到的再生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小偃22的幼胚愈伤组织1 680个,共获得再生植株17株,移栽到花盆中成活15株;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成活的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含有bar基因和KN2基因的转基因阳性植株分别为6株和4株,转化率分别为0.36%和0.24%,bar和KN2的共转化率为0.24%。【结论】KN2基因成功地转入到小麦品种小偃22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冷调节基因Cbcor15a导入甘蔗愈伤组织,建立快速、高效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为培育具抗寒性甘蔗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通过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出外源基因转化甘蔗的适合激素种类与用量、PPT用量、抗生素种类与用量;利用甘蔗转基因二元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Cbcor15a-bar,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Cbcor15a导入甘蔗愈伤组织。【结果】当农杆菌菌液OD600为0.4、侵染20 min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阶段的最佳PPT为0.50mg/L。侵染后在共培养中添加500.00 mg/L抗生素Cef能有效抑制农杆菌,添加300.00 mg/L抗生素Cef能促进愈伤组织分化成苗,添加200.00 mg/L抗生素Cef能促进幼苗生根。MS培养基中添加低量NAA更有利于甘蔗愈伤组织的分化;在促进细胞分裂时KT的效果明显优于6-BA。MS培养基中添加5.00 mg/LNAA和70.00g/L蔗糖能有效促进分化苗生根。利用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286株转冷调节基因Cbcor15a的甘蔗转化植株;选取83株通过PPT抗性筛选后长势良好的转化植株进行阳性检测,其中有4株呈阳性。【结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Cbcor15a基因转化甘蔗的遗传转化体系能成功将Cbcor15a基因整合到甘蔗基因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反义蜡质基因导入寒地 4 个水稻品种(系)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经连续2 次 25~50 mg/L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为12.15%~25.95%,经分化培养,不同品种的绿苗转化频率分别为 2.49%~4.43%。分化成苗的植株经GUS检测,80%以上的植株叶片呈阳性反应,显示兰色。经 PCR检测,也能扩增出外源基因相应的DNA片断,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