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解放初期,我国耕地总面积为235866万亩,人口为5416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达4.35亩之多。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耕地已减少到了190000万亩左右,但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却已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不足1.4亩,再加上粗放型经营的西北地区至少有40000万亩没有种植粮食,而是种植了经济作物,因此全国粮食生产土地不足150000万亩,与1957年相比,净减50450万亩。  相似文献   

2.
<正> 一、节约用地是居民点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是地少人多的国家,十亿人口,十六亿亩耕地,平均每人只有耕地1.6亩。此数与国外相比,就小得更加明显了,世界人均为5.5亩。参见表1,所以,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千多万亩耕地被占用。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锐减,后备资源的不足,已经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以至民族的存亡。解决我国日益紧迫的耕地问题,主要途径是:严格控制基本建设占用耕地,避免浪费;合理开发土地,弥补基本建设占地面积;合理利用和改造耕地,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率。就是说:节流、开源和治理要三管齐下,不能偏废,才能事半功倍。一、节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占地。1980年以前,每年大致是国家基本建设占用耕地700万亩,农村占地500万亩,合计每年占用耕地1200万亩。1980年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大国,耕地少,底子薄,商品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管理水平差,农民文化水平低。我国农业资源,如土地和水资源的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平均的相对数量却不多。有的资源,如森林、草原等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全国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一亩半,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苏联的七分之一。每人占有农产品数量普遍低于  相似文献   

5.
荷兰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1988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432人,人均耕地仅0.06公顷(0.9亩),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但是,荷兰人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了现代化农业,并在世界上占有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来看加强土地管理"有法必依"的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贫乏,耕地面积排世界第4位,人均面积排世界126位。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怎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呢?笔者认为单纯靠人管不行,只靠思想政治工作起不到大的作用,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资源、物产是丰富的,土地面积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但森林资源不能说是丰富,在世界上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左右,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蓄积量的3%。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1.8亩,人均林木蓄积量为9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8%和13%。这次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0万公顷。这是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大火,损失是很  相似文献   

8.
人口、耕地、粮食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耕地资源少,人口多,形势更为严峻。江苏省1986年人口为6270万,耕地6869.72万亩,粮食总产333.96亿公斤;人均占有耕地1.10亩,粮食553公斤。但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与耕地不可避免的减少,人均所占耕地和粮食正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对我省十年来粮食生产的发展作认真回顾,从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对未来十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仅1.59亩,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4%,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所以,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稳定一定的耕地面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3,(16):54-55
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印度洋之间,四面临海。国土面积7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位。全国人口为1800万,农业人口有80多万,不足全国人口的5%。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高居世界前列,人均农牧业用地27,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2.75公顷,人均森林和林地6公顷,是个幅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但是,并不是农业强国,至今仍需从国外进口相当多的农产品。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人均占有农业资源紧缺有关。早在1957年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就指出:"我国人口跟可耕地面积比,平均每人不到一亩,要是五口人一家,就是1hm2,而人家总是1.5hm2或者2hm2,乃至于十几hm2。至于欧洲国家的人均耕地那就更多了!"当时中国人口6亿人,现在人口已成倍地翻番,人均耕地资源更为紧缺。我国之所以能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己养活自己,全靠农业上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燕 《世界农业》1995,(1):25-28
荷兰农田暗管排水技术的发展江苏省农林厅刘燕荷兰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1989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438人,人均耕地仅0.06ha(合0.9亩),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但是,荷兰人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了现代化农业,并在世界上占有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目前仅仅127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占有耕地仅仅是747平方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2867平方米水平。同时每年净增人口600万~800万,耕地是常量,人口是变量,人口增加,食物需求旺盛。要想农产品价格稳定,必须先保证粮食生产丰收和产量稳定。国家对农业扶持的补贴和保护耕地存量以及淡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不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方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辖36个乡镇367个村3848个村民组,有农户21.2万户,农业人口91.5万人。全县现有耕地4.874万hm2,人均占有耕地533.6 m2(0.8亩)。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以种养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自1987年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数  相似文献   

15.
我省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但是耕地资源又相对贫乏,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仅1.3亩。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均经营耕地还不足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01年,全省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仅为1200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与发达国家相比平均差距近百倍。这是目前我省农民增收根本的制约因素,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6.
张阳 《中国农垦》2009,(3):49-51
安徽省皖河农场耕地面积5.35万亩,人口2.6万人,人均占有耕地仅有2.2亩,人多地少、土地收益低一直是农场发展的难题。由于耕地资源总量少,每位在册参保职工仅有4亩“身份田”,而“招标田”每亩标的仅在280~300元之间,土地产出率较低。长期以来,农场以种植粮、油、棉为主,农工长期习惯于传统种植模式,收入水平得不到提升。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找准定位,做强农业,富裕职工?农场领导班子决定从提高亩均收益上破题,将“身份田”种成高效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耕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只及世界人均的30%,在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耕地上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因此,发展精确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林新 《福建农业》2006,(2):21-21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0.777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每年净减少耕地上千万亩。如何节约用地.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以下是一些国家的节约土地的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用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据土地普查资料表明,我国现有耕地22亿亩,不少省区人均耕地不到1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解决12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现有土地资源,开...  相似文献   

20.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过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人均耕地不足12亩,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也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干旱、缺水、耕地少、产值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而且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外延式扩大生产和只重数量增长的粗放经营方式也逐渐受到了土地资源和市场容量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农产品已经不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也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农村产业和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