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东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保护是一个热点问题,辽东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呈不断恶化趋势,侵蚀加剧态势凸显,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是导致辽东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辽东地区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从辽东山区坡耕地的实际出发,根据自然条件分区概况,对辽东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规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将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与保障粮食安全有机融为一体,为辽东山区坡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军  陈川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99-101
滇东北山区是云南省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特困山区之一。这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构成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危害日益加剧。数量众多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体,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和进行坡耕地治理是当务之急。在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该把滇东北山区水土流失防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从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草)体系建设,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积极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强化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5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62957km2,中度侵蚀以上的面积占47.42%。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河北省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治理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我国原本就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急剧增加,又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因此,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研究和应用的基础工作。研究水土流失监测指标是为了提高水土流失监测的科学性。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水土流失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以乡村聚落水土流失为核心,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水土流失监测的定性定量指标,包括农业生产、人居生活、经济发展、生态保育及旅游休憩等5个要素23个指标。新的指标体系既保留了传统的监测指标,如降雨、地表径流量、土壤等,又加入了新的体现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特点及乡村聚落变化的指标,如土地石漠化指标、地下漏失量及旅游休憩指标等。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监测水平,促进喀斯特山区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户是水土流失的承受体,也是水土保持的受益体。为研究不同区域的贫困农户生计行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粤北山区与闽西山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调查贫困农户生计行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建立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分析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1)粤北山区与闽西山区的纯农户对水土流失影响的PSR值高于兼业农户,粤北山区农户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压力值高于闽西山区,但状态值与响应值低于闽西山区,使PSR值低于闽西山区;(2)闽西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时间长,政府对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大,使农户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高,造成PSR值高于粤北山区;(3)粤北山区贫困农户生计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压力大,农户对水土流失认知程度不足,水土保持意识低;闽西山区贫困农户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压力相对较小,农户对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认知程度,且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7.
岩溶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区域。农户行为是农村水土流失产生的主体,是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生态恢复的主体。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是在自然环境与农户行为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部分地区形成石漠化。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提出耕作、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对农户水土流失治理行为的变化原因进行探析,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闽侯县山地橄榄种植现状的调查,发现山地橄榄种植园水土流失严重,是本县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我县的自然环境、农民水土保持意识的淡薄、建园时缺乏总体规划、随意性是造成山地水土流失的根源。针对这种现状,本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济林套种防治水土流失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栗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树种之一,尤其适于山区种植,对于发展山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板栗为落叶树种,加之栗园营林、栽培习惯,致使部分板栗园在高产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从而导致了种植区出现面源污染、水质恶化、区域景观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套种是经济林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植物措施之一,以浙江省绍兴地区为例,从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方式方面分析栗园水土流失特点,探讨茶、香榧、杨梅、毛竹等套种模式设计及其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及防治技术——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贵州是岩溶发育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公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本文在分析贵州岩溶山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岩溶山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188万km2,急待治理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2万km2,分布在东起西辽河沙地,西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大地域。进入80年代,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大2100km2,目前仍呈继续扩大的趋势,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人民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许多先进和适用的治沙技术。结合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就可以逐渐把沙漠和沙漠化土地改造成农林牧副加工各业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风沙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简析及效益评价贾泽祥;徐庭灿(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沙漠化严重威胁言人类生存、是一大环境灾害。风沙K的治理,历来是国土整治和水上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黄河流域有沙漠、沙地7.89万km2,占流域总面积(包括闭流区...  相似文献   

13.
全球荒漠化现状和我国荒漠化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模化的最新评估和我国荒漠化研究的动向。荒漠化最近定义为: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我国荒漠化研究在过去的条件下,将大部分力量投入上述荒漠化研究的一部分,即:我国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除了在该领域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及在不同地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探讨整治模式外,已按“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要求,向广义荒漠化研究扩展。鉴于国内外荒漠化研究在学术上仍存在较大分歧,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笔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全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省荒漠化面积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增加,年增长率2.2%,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持水土是一项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的综合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明确指导思想,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工作中要紧紧抓住“提高认识、严格执法、行政干预、政策引导、经济调控、科技配套”,使青海省防止荒漠化保。持水土工作逐步走向持续、稳定、健康发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规划,是基于水土保持基本理论、副管理学、系统论、决策论等学科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应用性科学。系统论是水土保持规划方法体系的核心。水土保持措施,需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系统地、有机地配置,不仅要因地制宜,而且要因时制宜。规划区域与服务对象的差异,决定了规划行为的阶段性。水土保持规划的范畴日益拓展,大型建设项目区的规划逐渐上升为主体,并且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采集手段、区划、预测与决策技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风蚀沙化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蚀沙化现象在河北山区普遍存在 ,在 2 0 0 0年的沙尘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分析了河北省风蚀沙化的原因 ,结果认为是干旱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了植被的严重破坏 ,发展为风蚀沙化。提出了防治沙化的 5大措施 ,即增加人工降雨改造利用沙地、发展灌溉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土流失、优化种植结构、立体开发、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回顾和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历史和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依据课程间的关系及社会需求,给出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16门基础课、5门专业基础课、2门专业课和12门方向选修课可作为该体系构建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8.
南方坡地石漠化现状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中国南方坡地土壤石漠化现状进行了概述 ,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根据衡山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可知坡地石漠化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措施、暴雨和坡地地貌等因素造成的。后两者是很难改变的 ,要防治土壤石漠化 ,必须改变耕作措施 ,保护植被 ,并需采取一些工程和生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流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途径和方法段巧甫(北京水利部水土保持司,100761)PromoteHarnessmentandDevelopmentofDesertandDesertifiedFieldinDoingsoilandWaterConserv...  相似文献   

20.
致富不摆阔巨资治荒山吕梁地区煤炭局职工高永泉,前几年停薪留职经营汽车配件发了财。有了钱怎么办?他没有奢侈摆阔,挥霍浪费,而是觉得投资于生产领域,于民、于己、于社会都有益。经慎重考虑,高永泉决定拿出多年积蓄投资开发治理小流域。1993年8月,他以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