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开化县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种不同自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演替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该地森林植被自然演替的主要发展方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代表了森林植被不同演替类型与动态。结合森林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异质性、群落树种组成与结构、演替阶段和演替趋势,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的优美性、多样性等需求,对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植被确定了7类15种目标的森林植被景观改造方案,提出了森林景观优化"主景树种+地带性树种+伴生景观树种"的树种选择模式与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干扰体系、退化特征及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分析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阐述并拓展封山育林的传统概念.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对策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和启动自然调节机制,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采用功能群替代或目的物种导入等辅助的人工措施,促进土壤和群落功能的修复,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尽可能利用乡土树种定向恢复以大径级、高经济价值林木为目标的森林群落.根据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现状、类型及其特点,提出4种恢复重建的组合模式:1)封禁保护原始老龄林;2)封育重建严重退化生境;3)封育调整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定向恢复调控;4)封育改造低效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3.
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干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1种主要植被类型。在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有的干扰体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经营中,要利用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合理择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增益性人工干扰,坚决阻止过渡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性人工干扰。应参照以自然林窗干扰,采用择伐方式经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林分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随尺度变化的规律及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为鄂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鄂西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和金子山国有林场3个研究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研究区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从20 m×20 m到200 m×200 m不同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随尺度变化的规律,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法解析尺度变化影响下的空间结构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鄂西南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常见优势乔木树种为川陕鹅耳枥、多脉青冈和锥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尺度≥120 m×120 m后变化趋于稳定,整体表现出微聚集分布、大小分化中庸且混交良好的状态。不同尺度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与林分物种多样性存在中度相关性(P <0.01),其他结构参数与林分多样性不存在相关性。[结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调查的最适尺度为120 m×120 m;不同研究尺度下,角尺度是林分空间结构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一个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鄂西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恢复时期群落为对象,研究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林分生长动态。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恢复,林分蓄积量随着群落的恢复不断增加,当恢复到60a时,林分中落叶阔叶用材树种蓄积量最高。生物量随着群落的恢复逐渐增加,但恢复过程中生物量的发展速率不是均匀的,在群落恢复前期发展较快,在后期则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6.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两种阔叶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广泛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他们生长繁茂,都是经过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生林。本文选择了钩栲林、水青冈、枫香、多脉青冈林为代表,研究了它们的种群结构状况,并探讨了其演替发展的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类型林分的种群结构都很复杂,组成林分的乔木树种分别为28种和29种,但前者常绿成分占88. 57%,后者常绿与落叶成分几乎各占一半。并且在海拔1000M 以下,以钩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是稳定的,而在1000~1500M 的范围里,只能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永顺万坪乡30个不同类型群落的实地调查,结合TWINSPAN来进行梯度分析和分类,识别了7种天然林植被类型:楠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从而制作出万坪乡天然林植被生态系统模型,揭示其演替规律,预测天然林群落的演替发展方向,以便于更好地对万坪乡天然林进行生态系统模式的经营、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千岛湖区的陆地森林覆盖率达89.5%.目前湖区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人工用材林及经济林等,并分析了森林植被的演替规律.分别分析和计算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其他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8种典型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进行样地调查并计算了各个森林类型乔木层林分密度、物种种类、优势树种、生物量.结果表明,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落叶矮林;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5种森林类型,生物量变化不大;而在海拔1000m以上的3种森林类型,随海拔升高生物量下降,物种则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退化天然常绿阔叶林近自然林经营技术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自然林理论方法与实践作了系统的讨论,根据四川盆周山地退化常绿阔叶天然林的特点,编制了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天然林近自然林经营方案,并开展了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并为大洪山地区森林植被演替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京山对节白蜡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京山对节白蜡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保护区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具有东部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落叶栎类林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对节白蜡群落、栓皮栎群落、刺楸群落和野核桃群落等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地带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低中山常绿阔叶林区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恢复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长江上游中低常绿阔叶林区森林的生态功能,认为该区的森林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农业生态屏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生态作用;提出了七个恢复对策;(1)改良“杂木林”观念,确立常绿阔叶林的不可替代地位;(2)建立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3)积极进行现有人工林的改造;(4)搞好农林结构调整。促进退耕还林;(5)突出流域单元的恢复重建的示范作用;(6)加强科学研究;(7)加强教育,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样方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依兰国营林场不同林分结构内柞树的生长状况,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得到柞树在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柞树纯林中的生长状况排序。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内柞树的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和材积年均生长量3项指标在18~42 a之间均明显高于阔叶混交林内柞树和柞树纯林,优势明显。所以,无论从生态角度还是用材角度,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结构对森林的永续经营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定海松林及更新层的调查,发现多数松林在皆伐后演替为落叶阔叶林,少数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和灌、草丛。更新树种共计34种,占优势的仅9种,且多为落叶阔叶树种。针对演替类型及更新树种存在单调贫乏的现状,结合海岛具体实际,提出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树种选择的方向性建议,将为松村线虫病除治迹地的更新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退化天然常绿阔叶林近自然林经营技术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自然林理论方法与实践作了系统的讨论,根据四川盆周山地退化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特点,编制了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天然林近自然林经营方案,并开展了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个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数量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最小距离聚类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 19个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9个地区可划分为 5类 :第 1类是以泛热带植物区成分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类型 ,包括闽、赣、浙、皖、湘、鄂 6省的15个地区 ;第 2类是山东泰山 ,是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植物区系 ;广西大瑶山属于第 3类 ,是古热带植物区成分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类型 ;元谋干热河谷属于第 4类 ,是热带稀树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组合的特殊类型 ;长白山归于为第 5类 ,是典型的温带性植物区系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