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艾琪  蒋慧  郭睿  蒋涛  苏华维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2):316-323
为了探讨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改善稻草的青贮品质及其适宜添加比例。按残次苹果发酵物和稻草质量比为全部为稻草(Ⅰ)、1∶9(Ⅱ)、3∶7(Ⅲ)、5∶5(Ⅳ)、7∶3(Ⅴ)、9∶1(Ⅵ)混合进行青贮。青贮90 d 后开封,测定青贮前后的营养成分,鉴定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发酵品质以及有氧暴露情况下pH值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显著提高青贮原料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的含量(P<0.05),降低了原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的含量(P<0.05);青贮90 d天后,混合青贮饲料的乳酸(Lactate Acid,LA)、乙酸(Acetic Acid,AA)含量随着残次苹果发酵物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加;处理Ⅰ的LA(0.17%)、AA(0.09%)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5个处理(P<0.05),而丁酸(Butyric Acid,BA)含量、AN/TN(Ammonia Nitrogen Total Nitrogen)的比值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P<0.05);有氧暴露后,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pH值、酵母菌数量、霉菌数量逐渐增多,乳酸菌数量逐渐减少;处理Ⅰ的乳酸菌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而处理Ⅲ、Ⅳ的乳酸菌数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始终保持较低水平。未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处理Ⅰ的感官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为劣等,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的稻草青贮处理Ⅲ和处理Ⅳ的感官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为优等;同时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增加了混贮的营养价值,改善了混贮的发酵品质。综合分析,在试验中添加残次苹果发酵物能改善稻草的青贮品质,其添比例在3∶7~5∶5之间适宜。  相似文献   

2.
藏嵩草绿汁发酵液提高苜蓿青贮发酵品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海拔藏嵩草绿汁发酵液(previous fermented juice,PFJ)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苜蓿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4种不同海拔的藏嵩草PFJ及添加等量蒸馏水为对照制作苜蓿青贮,每个处理4次重复,青贮60d后分别测定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藏嵩草附着及PFJ中乳酸菌数随着海拔升高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种PFJ均能显著降低袋装苜蓿青贮的pH值、乙酸和丁酸含量(P<0.05),并且随着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添加4种PFJ均显著增加了苜蓿青贮的干物质(dry matter,DM)和可溶性糖(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P<0.05),海拔越高,藏嵩草绿汁发酵液对苜蓿青贮过程中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越强,青贮饲料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的含量越低(P<0.05)。综合试验结果,添加藏嵩草绿汁发酵液可以明显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抑制青贮过程中蛋白的降解,且藏嵩草生长的海拔越高其绿汁发酵液制作的苜蓿青贮饲料品质越好。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高寒地区牧草附着乳酸菌种质资源及研制开发青贮饲料乳酸菌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筛选复配适合宁夏地区的青贮微生物菌剂,可解决在青贮自然发酵过程中,青贮玉米营养损失多且易发霉等问题。本研究对从宁夏中部干旱区自然发酵的青贮玉米饲料中分离鉴定的1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1株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性能测定,复配后形成复合菌剂并进行45 d的大型窖贮青贮发酵试验,设置不添加菌剂和添加商业菌剂的青贮饲料为对照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与不加菌剂和添加商业菌剂的对照组相比,经复合菌剂处理后饲料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显著下降(P0.05),干物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为期75 d的滩羊肥育饲喂和5 d的消化代谢试验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滩羊的日均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末重、料重比差异不显著。试验组滩羊对青贮玉米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提高,对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复合菌剂显著改善了青贮玉米饲料的品质,复合菌剂发酵的饲料玉米对滩羊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添加乳酸菌和葡萄糖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经过0h、8h和32h的晾晒(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7.15%、38.45%、50.87%),添加不同含量的乳酸菌 葡萄糖(0、105cfu/g 20g/kg、106cfu/g 15g/kg、107cfu/g 10g/kg)进行青贮,其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无添加剂直接青贮时,苜蓿低水分(干物质含量为50.87%)青贮的效果最好,其青贮综合评定为82分;添加乳酸菌 葡萄糖青贮时,3种不同干物质水平中以凋萎苜蓿(干物质含量为38.45%)青贮后青贮料的青贮品质和综合评定最好;苜蓿较低干物质含量(27.15%)条件下,适中的乳酸菌和葡萄糖添加量(106cfu/g 15g/kg)可以得到最好的青贮效果和最高的综合评分;而在干物质含量为38.45%和50.87%条件下,乳酸菌和葡萄糖添加量为107cfu/g 10g/kg时,可以得到较好的青贮效果和最高的综合评分。  相似文献   

5.
丁婉  邢宝龙 《核农学报》2023,(7):1489-1495
为明确晋北地区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Zea mays)与大豆(Glycine max)秸秆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青贮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全株玉米和大豆秸秆为材料,按质量比10∶0(T0)、8∶2(T2)、6∶4(T4)、4∶6(T6)、2∶8(T8)、0∶10(T10)进行混合青贮,每个混合比例分别设无添加剂对照组(CK)和添加布氏乳杆菌(LB)两个处理,测定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除单独青贮大豆秸秆外,其他处理组的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均为优良。随着大豆秸秆比例的增加,干物质、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下降。青贮玉米和大豆秸秆混合比例为4∶6和2∶8时,乳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而pH值、乙酸、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低于其他处理组,且使用添加剂能改善饲料的青贮品质。同时,当青贮玉米和大豆秸秆以4∶6和2∶8的比例混合时,可形成养分互补,提高饲用价值,实现秸秆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本研究为确定晋北地区农牧交错带混合青贮的最优混合比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的混合青贮品质及产沼气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干玉米秸秆(dried maize straw,DMS)的长时间保质贮存,利用青贮原理将DMS与废弃白菜(cabbage waste,CW)连续混贮90 d,设置DMS单贮组和6个不同质量比例(DMS:CW=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贮组,间隔30 d分析其贮存品质,筛选适宜贮存条件,并考察秸秆贮存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和产沼气潜力。结果表明,与单贮组相比,6个混贮组的p H值均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混贮品质优于单贮。6个混贮组贮存30 d时的p H值均为最低,乳酸含量最高,感官评价均为优级,30 d后p H值有所上升,乳酸含量急剧下降,60d时的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纤维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随着CW比例增加,混贮组p H值逐渐减小,乳酸含量逐渐增加,MEⅤ组(DMS:CW=21:27)p 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能使DMS连续贮存60 d不变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青贮发酵使干秸秆原先致密复杂的木质纤维结构开始瓦解,青贮秸秆表面有很多裂缝和孔洞,与微生物或酶的可接触面积增加。沼气发酵试验表明,MEⅤ组混贮秸秆的累积产气量略高于未贮存干秸秆,且累积甲烷产量提高了61.67%,是未贮存干秸秆的1.6倍。Modified Gompertz模型显示混贮秸秆的甲烷生成速率增加,产甲烷能力提高。总之,当DMS∶CW质量比为21∶27(含水率为73%)时DMS能连续保质贮存2月,且贮存后秸秆的甲烷产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同/异型乳酸菌对青贮玉米开窖后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研究旨在分析添加不同发酵类型的乳酸菌处理对开窖后玉米(Zea mays L.)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设计4个添加乳酸菌玉米青贮处理:CK处理(不加任何菌剂);T处理(同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复合添加,添加量为1∶1,1×105 cfu/g;Y处理(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添加量为1×105 cfu/g;TY处理(同型+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Lactobacillus buchneri复合添加,添加量为1∶1∶1,1×105 cfu/g。发酵期为60 d,检测开窖后各处理第0、48、96、144、192、240 h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法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Y和TY处理的有氧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其余处理(63.87~64.67 h,P<0.05),分别达到195.58和196.21 h,且乙酸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CK和T处理(P<0.05)。T处理pH值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且乳酸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CK和Y处理(P<0.05)。Y处理WSC(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霉菌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CK处理的NH3-N质量分数,好氧细菌数量及CO2产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开窖时间与各处理的CO2产量、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满足Allometric1,ExpDec1和Logistic非线性关系,与霉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呈一元线性关系。综合评价排序:Y处理>TY处理>T处理>CK处理。因此,单一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玉米青贮,开窖后在改善发酵品质、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提高有氧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一添加同型或复合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  相似文献   

8.
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和青玉米秸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和青玉米秸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利用乳酸菌制剂和酶制剂单独或联合使用对原料进行青贮调制,并对开封后的青贮饲料进行了现场评定、实验室评定、生物评定和二次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处理后得到的全株玉米、青玉米秸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均优于对照组;在降低青贮饲料的NDF、ADF含量,提高动物的消化率上,乳酸菌制剂和酶制剂混合作用时的效果最显著;另外,乳酸菌1和乳酸菌1+酶制剂1能够有效地抑制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9.
青贮方式会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而影响到青贮饲料的饲喂效果。为筛选出青贮效果好,青贮饲料报酬及育肥效益高的玉米青贮方式。基于牛只体况,年龄、体重相近的原则,选取24头12月龄的“平凉红牛”阉牛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窖贮青贮玉米+精饲料,试验组饲喂裹包青贮玉米+精饲料,共饲喂90 d,比较裹包青贮玉米和窖贮青贮玉米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其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青贮方式下,全株玉米感官品质无差异,但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组干物质、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窖贮青贮组(P < 0.05);饲喂裹包青贮+精饲料组的“平凉红牛”平均日增重较窖贮青贮+精饲料组高7.14%,每头牛日纯利润比窖贮青贮+精饲料高3.24元。综上所述,裹包青贮方式可有效保存饲料原料养分,且饲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苜蓿青贮过程中乳酸菌复合系Al2的接种效果及菌群的追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材料,添加乳酸菌复合系Al2调制青贮苜蓿,并以不添加接种剂的苜蓿作为对照,分析苜蓿青贮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及接菌的改善效果。通过提取青贮料中细菌的总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16S rDNA V3区域,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分析青贮料中细菌的区系变化,并结合平板计数法对青贮料中的乳酸菌、一般细菌、霉菌进行动态分析。DGGE图谱结果显示自然青贮苜蓿的优势菌是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在接菌Al2的青贮料中,以植物乳杆菌(Lactabacillus plantarum)为主的Al2的成员菌迅速控制发酵过程,并且在发酵过程中稳定存在。与对照相比,添加乳酸菌剂能够提高乳酸菌的数量,在第2 d将青贮料的pH值降低到4.2,最后稳定到4.1,显著提高了乳酸生成量,降低了氨态氮的产生,明显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1.
北岳恒山地道黄芪产地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西省北岳恒山地道黄芪产地生态环境现状,采用现场布点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国家现有标准和评价体系对产地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质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北岳恒山地道黄芪主产地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无任何污染,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属砂质粘壤土,形成了地道黄芪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88个监测站点,在2009,2010,2012年对河流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等9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河流水质的时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选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和总磷作为主要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地区主要河流水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水质因子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非汛期总氮和氨氮为主要污染物,汛期总磷和总氮为主要污染物,非汛期的水质状况较汛期好,说明非点源是造成其污染的主要原因。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中,小汤河上游、太子河南支、太子河北支所有点位的水质评价结果均为最好。所有站点中,海城河的支流(五道里河、运梁河、南沙河下游)区域的水质最差,达到劣Ⅴ类水质,且出现黑臭现象。研究结果对指导浑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建立侵蚀土壤质量单因素评价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选出了黄土丘陵区适宜的侵蚀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该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权综合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实际情况,敏感地反映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应用因子分析法所筛选的8项土壤质量简化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29项综合评价指标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拟定了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质量分级标准,将研究区土壤质量分为5级。黄土丘陵区10种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质量差异显著,以天然乔木林地土壤质量最佳,属1级;其次是天然灌木林地和大棚菜地,土壤质量属2级;天然草地土壤质量属于3级,人工乔灌林地土壤质量接近3级;人工草地、撂荒地、农地和果园土壤质量属于4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质补光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光质灯(蓝光、红光、UV-A、UV-B)对温室内黄瓜进行定时补光,研究不同补充光质对黄瓜果实Vc、蛋白质、还原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红光条件下黄瓜Vc含量较UV-A与蓝光高;各处理蛋白质含量顺序为蓝光>UV-A>UV-B>红光;蓝光照射下还原糖含量较红光、UV-A与UV-B高;日光温室内补充UV-A可明显地增加黄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沼气发酵处理规模畜禽养殖场废水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大量沼液出路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柑桔栽培过程中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多重复随机区组田间小区试验,对沼液不同灌溉量处理与常规施用化肥的对照处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促进柑桔生长,对衡量土壤质量的几种重金属含量等基本无不利影响,且土壤中总氮、有机质等有所增加。用300000kg·hm-2沼液浇灌替代化肥,可使柑桔增加产量8.59%,还可增加柑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沼液处理A的果实中总糖比化肥对照提高0.6个百分点,总酸降低0.262百分点,果实糖酸比明显提高,糖酸比与施用化肥的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改善了柑桔的部分品质指标。合理施用沼液进行柑桔灌溉不仅可以减少作物化肥施用量,还能缓解规模养殖场污水处理的排放压力。  相似文献   

16.
干燥对玉米饲用和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是推动畜牧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能量饲料,而且是生产淀粉和酒精的重要原料.干燥是玉米安全贮藏的保证,但是不当的干燥却会对玉米的饲用品质和加工品质造成影响.该文报道了干燥对玉米中氨基酸的消化及玉米加工中淀粉得率、淀粉纯度、淀粉性能、胚芽油得率等评价玉米饲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关键指标所造成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的研究方法和检测仪器;结合玉米的种植及深加工发展趋势,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多尺度下崇义县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差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耕地质量优劣既取决于质量等别高低,又与空间分布特征密切相关。研究多层次的耕地质量内涵与空间结构性特征是加强耕地保护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南方丘陵山地典型区域崇义县为例,运用Geoda、GS+等平台支持的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县级、乡镇级与村级空间尺度下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与经济质量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崇义县耕地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耕地质量的Moran’s I值呈现自然质量(0.445) > 经济质量(0.406) > 利用质量(0.281)的特征;2)不同空间尺度下耕地质量具有多样的空间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缩小,自然质量差异最大、经济质量次之、利用质量差异最小,大空间尺度弱化了耕地质量的空间聚集差异特征,村级尺度下耕地质量空间聚集效应最显著;3)耕地质量正相关HH (高-高)型和LL (低-低)型多以团状或带状集中分布,负相关HL (高-低)型和LH (低-高)型无明显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与经济质量对于尺度变化的响应规律,对于各级行政主体监测保护耕地及制定精准高效的耕地质量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总结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从指数法、模型法及GIS的参与等方面综述当前一些定量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指数法计算方法较简单、实用;模型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应用GIS评价土壤质量客观且潜力大,对土壤进行时空动态监测以实现土壤持续经营管理。在土壤质量评价工作中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选择适宜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不断完善现有的评价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Assessment of soil quality is important for optimum produc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gricultural and pasture soil qualities of Deh-Sorkh region located at south of Mashhad, northeastern Iran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integrated quality index (IQI) and Nemero quality index (NQI) models in combination with two datasets, i.e., total data set (TDS) and minimum data set (MDS). In this study 6 soil properties considered as MDS were selected out of 18 properties as TDS using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Soil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based on optimum ranges of 8 soil physical quality indicators. Soil samples with the most indicators at optimum range were selected as group 1 and the samples having fewer indicators at optimum range were located in groups 2 and 3. Optimum ranges of soil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were also determined as soil physical quality indices based on 8 soil physical quality indicators.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group 1 were considered as the optimum pore size func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latively high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could improv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Mean comparisons of soil physical quality indicators demonstrated that mean weight diameter of wet aggregates, structural stability index, the slope of moisture retention curve at inflection point, and plant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elation to pasture land use.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udied MDS could be a suitable representative of TDS. 78% of pasture soils had the optimu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while this parameter for agricultural soils was only 13%. In general, the soils of the studied region showed high limitations for plant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studied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高粱的适宜播期,实现优质高效生产,2013—2014年以高粱品种‘辽杂11’和‘沈杂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30日(T1)、5月14日(T2)和5月28日(T3)3个播期,测定两个高粱品种产量及籽粒中的粗蛋白、单宁、粗脂肪、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zer, RVA)对淀粉黏滞性进行测定,并对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同时分析气象要素对高粱营养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可以显著提高‘沈杂5号’的产量,而对‘辽杂11’产量无显著影响。播期推迟高粱籽粒粗蛋白和单宁含量呈降低趋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高粱淀粉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膨胀率也均呈增加趋势。‘辽杂11’ T3处理食味品质综合得分分别比T1和T2高11.86%~12.81%和6.83%~8.44%,‘沈杂5号’T3处理食味品质综合得分分别比T1和T2高6.48%~7.18%和3.33%~4.06%,食味品质综合得分在播期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蛋白和单宁含量与食味指标(除冷粥质地外)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食味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与高粱的适口性、滋味、气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适当晚播(沈阳地区在5月28日),可减少高粱的粗蛋白和单宁含量,提高支链淀粉含量,增加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从而提升了高粱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