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平菇栽培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体形成,即表明栽培成功。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在很大成度上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快播种后菌丝发育,使平菇菌尽快占领“阵地”,而杂菌得以控制,提高发菌质量,是值得同行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平菇发酵料快速优质发菌法,现介绍给同行供交流。  相似文献   

2.
平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在发菌期,菌丝在短时间内长满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技术。  相似文献   

3.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4.
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菇农乐于接受.但在发菌期易为杂菌污染导致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发现,生料栽培平菇成功与否在于发菌期,只要发菌期平菇菌丝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形成优势,杂菌即表现不出来,就算成功了.反之,发菌期平菇菌丝在培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6.
赵放达  杨建国 《食用菌》2011,(4):51-51,68
平菇菌丝发育旺盛,栽培管理简单粗放易栽培成功,因此平菇栽培发展十分迅速。但近几年随着栽培量的增加,病虫害越来越猖狂,特别是核桃肉状菌的发生,使平菇菌丝发满袋后不出菇,甚至绝收。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其发生规律、特征及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书和  苏吉林 《食用菌》1993,15(6):27-28
我们试验探索出一种平菇栽培的新模式,其特点:①周期短,发菌25~30天,出菇50~60天,整个生产周期不超过90天.②产量高,1kg料可产1.5kg菇,比普通种法高出一倍.③空间利用率高,一间15m~2出菇室,一个周期可种1500kg料,产2250kg平菇,全年完成五个周期,总产量11250kg,比一般种法利用率提高4倍多.该栽培新模式分发菌、搭架、出菇三个阶段.(一)发菌为节约用房,发菌可在室外进行,菌丝发好后,再搬入出菇室.为保证发好菌,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栽培平菇要获丰收,在栽培的品种、季节等闲素确定后,科学的水分管理便成为决定的因素。在水分管理上若能正确运用“准、稳、巧”的方法,平菇产量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配料时加水要准 正确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培养粗壮菌丝的关键,因它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菌丝密度,从而会影响到后期产量。水分偏高,培养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由于缺氧生长速度减慢,并易发生如鬼伞之类的杂菌,导致菌床污染,表层易长菌皮,菌丝易老化、发黄,产量明显降低;水分太少,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丝纤细、弱,菌丝密度低、松,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最适宜。100kg干料加110~120kg水即可。拌好料后,手抓料用力挤,见指缝内有水但又不下滴为准。 (二)发菌期水分要稳 平菇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拌料时60%的水分要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干干湿湿对发菌极为不利,另外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地膜,防止水分蒸发。袋栽是利用塑料袋来保水。有些初栽者,由于不注意发菌阶段的保水,干了就补水,常使培养料干湿交替,结果导致平菇菌丝发不好而失败。  相似文献   

9.
我站于1988年在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天台峰北麓采到一株重达9550g的特大平菇,经贵池市科委鉴定为粗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并由本站分离驯化栽培成功,编号九华191,现将其特性简介如下.(一)发菌特点菌丝体生长温度3~38℃,最适25℃左右.发菌较一般粗皮侧耳快4~6天,菌丝粗壮浓密,气生菌丝少,抗杂菌能力强,适宜pH6~7.5.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平菇袋栽法,两潮菇后菌袋严重失水缺肥,一般采用浸泡法补水、补肥,不仅搬运麻烦费时,而且袋内水分难以控制,水肥一次性供给菌丝体一时难以吸收,若营养液浓度过高还会使菌丝体内的水分出现反渗透而产生肥害.为此,笔者经两年时间试验,摸索出了一种“大袋磨盘式发菌圆柱式出菇的平菇高产模式”.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选料和装袋 按常规袋栽法进行选料、配料和拌料,秋季气温高采用发酵料栽培,冬季和早春气温低,  相似文献   

11.
平菇袋栽由于成功率高、产量高、质量好、操作容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生产上仍是菇农采用的一种主要栽培方式。在生产上常因各种原因造成不发菌、发菌慢、烧菌、不出菇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生产实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1 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 1 原  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菌,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②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③菌种用量过少;④培养料 pH不适宜。1 2 防治对策 ①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 60 %~ 65%;②…  相似文献   

12.
夏季地沟栽培紫孢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孢平菇在河北多为春秋两季栽培。为了探索夏季栽培技术,我们在本校实验农场于87年6月至9月进行了地沟栽培紫孢平菇试验,收到了满意效果。现简报如下:(一)供试材料紫孢平菇母种由河北省微生物所提供,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为棉籽皮93%、玉米面5%,白糖1%、石膏粉和过磷酸钙各0.5%,用1∶800倍苯菌灵药液拌料,料水比1∶1.5,pH 为6.(二)栽培方法采用塑料筒袋作栽培容器,室内发菌,地沟码垛栽培,收三潮菇后用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13.
将中药渣与传统食用菌栽培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设计不同的配方,并与青岛市常用制作平菇栽培种培养料进行比较,试验揭示中药渣可以部分替代棉籽壳用于平菇栽培种的制作,从而大幅度降低平菇制种成本。采用中药渣60%、玉米芯34%、麸皮6%配方培养基培养平菇栽培种,发菌速度、菌丝长势等均好于棉籽壳94%、麸皮6%的常用配方。  相似文献   

14.
平菇CCEF2004是我所1992年从法国引进的几个品种中,经驯化选育获得的一个优良平菇菌株。两年多的试验表明,它具有抗杂菌能力强,发菌速度快,耐料大含水量,出菇转潮快,菇质鲜嫩,孢子量少,产量高等优点,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菌丝体洁白,浓密,粗壮,生长整齐,气生菌丝生长较旺盛。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菌盖直  相似文献   

15.
利用香菇污染菌料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玲 《蔬菜》2017,(12):64-66
为了充分利用香菇污染菌料,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开展了香菇污染菌料栽培平菇试验,在平菇栽培料中分别添加20%、40%、60%和80%的香菇污染菌料,以无香菇污染菌料的配方为对照,对比不同处理的发菌情况、产量和收益,以筛选出适宜平菇生产的香菇污染菌料添加比例。结果表明:香菇污染菌料添加量为20%和40%的处理发菌期与对照相同,而添加量为60%和80%的处理发菌期比对照多1 d;4个香菇污染菌料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香菇污染菌料添加量为80%的处理综合收益最高。因此,香菇污染菌料可以再次利用生产平菇,并且适宜的添加量可达80%。  相似文献   

16.
在食用菌栽培中,给菌丝体以种种刺激,会加快其生长分化,缩短栽培周期,并能增加产量.一、机械刺级(一)惊菌这是一种古老的刺激方法,早在王桢的《农书》中就有介绍.即对已长满菌丝的培养料进行挤压、敲击和震动(注意不要留痕过多及把培养基弄破),能给营养菌丝以大的刺激,使菌丝受到振动增加生化反应机会.同时振动可提高或钝化某些酶与激素的活性,从而促进子实体大量迅速分化.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段木栽培的菇、耳类,对平菇等代料栽培的效果也较好.据试验,佛罗里达平菇采用振动出菇,生产周期5个多月生物效率达121%;而采用一般管理的,生产周期要6个多月,生物效率仅104%.  相似文献   

17.
以发酵床养鸡菌渣垫料和棉籽壳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发酵床养鸡菌渣垫料对平菇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养鸡菌渣垫料含有一定的有益物质,经适当处理可以作为原料用于平菇栽培;在棉籽壳中加入适量菌渣垫料作为基质,可以促进平菇菌丝发育,使菌丝粗壮浓密,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以棉籽壳和菌渣垫料为主料栽培平菇时,菌渣垫料与棉籽壳之比以1∶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平菇栽培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发菌的好坏。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就畦栽平菇如何发好菌的关键性技术作如下介绍:(一)栽培料的处理:首先要选择颜色纯正、无霉变的料,用前曝晒2—3天。其二要调节好pH 为7—7.5,一般每百公斤料加生石灰1公斤(石灰质量好加500克),再加150克多菌灵。其三要掌握好栽培料含水量,以55—60%为宜,过湿透气性不好,不但抑制菌丝生长,且易污染杂菌;过干也不利于菌丝生长。直观干湿标准以手握成团、触之能散为度。(二)铺床的处理:首先要掌握好畦深度,畦深以  相似文献   

19.
菌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制种的成品率和经济效益。如有一个年产10万袋平菇栽培种的菌种厂,由于菌袋质量不好成品率下降15%,直接经济损失达1.6万元。目前我们用的菌袋其源料主要有高压聚丙烯和低压聚乙烯。高压聚丙烯薄膜透明度高,发菌期菌丝生长看得见,污染杂菌易识别,能耐1.5公斤以上压力,适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利用栽培过银耳废料培养基制平菇凤尾菇菌种,发菌快、质量好,菌丝生长浓白粗壮有力,比一般平菇菌种提前5至10天吃料到底,经大面积栽培生物效率达120%以上。现简介如下:一、原料处理:首先将栽培过银耳废料培养基晒干,用棍捧打碎,用粗筛筛去大的硬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