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3年以来,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Day)唯一栖息地的生物饵料及鱼类群落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克孜尔水库有浮游植物7门、34种(属),平均密度145.7×104个/L,平均生物量1.225mg/L,硅藻密度及生物量均占优势;浮游动物35种(属),平均密度958.6个/L,原生动物占优势;平均生物量1.449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占优势;底栖动物1种(属),平均密度9.1个/m2,平均生物量0.08 g/m2;水生植物2种(属).栖息地分布鱼类隶属2目、3科、19种,土著种10种,外来种9种;其中鲤科15种,占78.9%,鳅科3种,占15.8%,鰕虎鱼科1种,占5.3%.探讨了扁吻鱼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Day)唯一栖息地的生物饵料及鱼类群落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克孜尔水库有浮游植物7门、34种(属),平均密度145.7×104个/L,平均生物量1.225mg/L,硅藻密度及生物量均占优势;浮游动物35种(属),平均密度958.6个/L,原生动物占优势;平均生物量1.449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占优势;底栖动物1种(属),平均密度9.1个/m2,平均生物量0.08g/m2;水生植物2种(属)。栖息地分布鱼类隶属2目、3科、19种,土著种10种,外来种9种;其中鲤科15种,占78.9%,鳅科3种,占15.8%,鰕虎鱼科1种,占5.3%。探讨了扁吻鱼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7 ~ 12月,通过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桐花(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设置了3个浓度梯度,即N1P1(TN 为3.96 mg• L-1,TP为 0.47 mg• L-1),N2P2(TN为 19.8 mg•L-1,TP 为2.35 mg•L-1)和N3P3(TN为 39.6 mg•L-1,TP为 4.7 mg•L-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时间的增加,水体盐度、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P <0.001)。桐花、海莲和无瓣海桑对生活污水总氮去除率达74.5% ~ 97.4%,总磷去除率达72.3% ~ 95.7%。栽培有红树植物的系统对氮磷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系统,分别为无植物的1.28倍 ~ 3.2倍和1.24倍 ~ 2.71倍。红树植物氮磷质量分数分别为6.81 mg•g-1±0.85 mg•g-1 和 1.41 mg•g-1±0.46 mg•g-1。当污水浓度低时(N1P1),红树植物主要是通过累积作用去除水体氮磷,占总去除效应的42.2% ~ 63.3%和46.1% ~ 85.8%。当污水浓度高时(N3P3),红树植物氮磷累积量仅占4.5% ~ 10.4%和6.7% ~ 14.9%。  相似文献   

4.
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整个研究期间,贡湖湾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5种;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467 ind.•L-1,年平均生物量为1.726 mg•L-1。贡湖湾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 (Polyarthra trigla) 和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针簇多肢轮虫年平均密度为99 ind.•L-1,占浮游动物总数量的22 %,萼花臂尾轮虫年平均密度为49 ind.•L-1,占浮游动物总数量的11%。相关分析表明,轮虫数量与颗粒悬浮物浓度和桡足类生物量显著负相关;枝角类数量与轮虫生物量显著负相关;桡足类数量与水温和总磷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枝角类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改变了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域水生生态环境,为了揭示该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状况,分别于2011年6月、7月及9月按对4个代表性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研究,并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及其结合Shannon-Weaver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营养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浮游植物有86种,其中绿藻门最多,34种,占全部浮游植物种类的39.53%;硅藻次之,29种,占总种类的33.73%;蓝藻门14种,占总种类的16.28%。浮游植物总平均密度为9.79×105 ind•L-1,总平均生物量为0.303mg•L-1,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铜陵沙头南>铜陵沙头北>萝卜洲尾南>萝卜洲尾北;平均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铜陵沙头南>铜陵沙头北>萝卜洲尾北>萝卜洲尾南。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水质属于富营养型,处于α-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采用STARS(sequential t-test analysis of regime shifts),以淀山湖湖水中TN、NH3-N、Chl-a和SD为指标,研究了淀山湖湖水氮与叶绿素在1991-2006年间的格局转变规律,分析了转变前后氮与叶绿素的格局特点。结果得出:1991-2006年间,淀山湖湖水中NH3-N和TN含量均存在两种格局,一次转变,发生转变的时间均在2000年;格局转变前NH3-N平均含量为0.649 mg•L-1,转变后为2.014 mg•L-1,是转变前的3.1倍;湖水TN的平均含量格局转变前为2.550 mg•L-1,转变后3.726 mg•L-1,是转变前的1.5倍。淀山湖湖水中Chl-a含量和SD也均存在两种格局,转变均发生在2001年。格局转变前湖水中Chl-a平均含量9.341ug•L-1,转变后19.713ug•L-1,是转变前的2.1倍;湖水SD在转变前平均62 cm,转变后降低为43 cm。2000年的格局转变指数(RSI)2.185,其中NH3-N的RSI 1.038,TN的1.147;2001年的RSI为1.341,其中Chl-a的0.318,SD的为1.023。  相似文献   

7.
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对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两个年度共8次调查。第一年度发现浮游植物6门53属,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35.18&#215;10^4ind&#183;L^-1,生物量为1.07mg&#183;L^-1。第二年度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属,年平均数量为19.77&#215;10^4ind&#183;L^-1,生物量为1.22mg&#183;L^-1。各站住的数量和生物量显示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贫营养向中营养转化阶段。而Shannon—Veaner指数表明:第一年度春季2#、3#站位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水平。结合综合营养指数进行评价,证明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中营养水平,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将海洋红藻-绒线藻(Dasya villosa)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20%~75%硫酸铵分级沉淀, 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得到绒线藻凝集素(DVL)。用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测得其分子量为547 ku。该凝集素凝集兔红细胞的作用不被D-果糖、D-半乳糖、葡萄糖、蔗糖、甘露聚糖、γ-球蛋白所抑制,仅被牛甲状腺球蛋白所抑制,最小抑制浓度为96.88 mg•L-1。2价金属离子Ca2+、Mg2+及EDTA对该凝集素凝集活性没有影响。其凝集活性在25~80 ℃保持不变为28,90~100 ℃加热30 min,活力为27,仍保留50%的活性,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热性。经t检验,注射腹水型肝癌H22肿瘤细胞小鼠在DVL为低(65 mg• kg-1)、中(130 mg•kg-1)高(260 mg•kg-1)剂量时:肝指数、脾指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均无显著差异;抑瘤率分别为21%、27%、40%,DVL的低、中剂量下抑瘤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均无显著差异;在高剂量下DVL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P<0.05)。图2表5参21  相似文献   

9.
经急性毒性试验,求得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斑马鱼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为3.98 mg•L-1。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浓度梯度:0、0.332、0.665、1.33 mg•L-1,研究了在不同的时间(7、14、21、28d)暴露下,BBP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4d时,各处理组SOD活性达到最高水平;实验期间(0-28d),各处理组AChE活性被显著抑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CAT活性,在7d时,除0.665 mg•L-1浓度组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外,其余各浓度组CAT活性均与对照接近,无显著差异,14d开始,除了0.332 mg•L-1浓度组高于对照组,其他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BP对斑马鱼SOD、AChE、CAT活性产生的影响,其变化可作为水体污染的分子生物标记物,为制订BBP水质标准及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逊别拉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10月,对逊别拉河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采集到15目28科55种底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37种,分属7目16科,占总数的67.27%。出现频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和半球多脉扁螺(Polypylis hemisphaerula)。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4.80ind.m-2、生物量为4.43g.m-2。功能摄食类群以捕食者占优势,共计为23种,刮食者15种,收集者11种,撕食者6种。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逊别拉河水质比较清洁。  相似文献   

11.
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调查显示沅水浮游植物中巴豆叶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钝脆杆藻、美丽星杆藻、细星杆藻、格孔单突盘星藻、泥污颤藻、铜绿微囊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12.
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长江干流安庆段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22科33属54种(含变种)。以硅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30%;其次是蓝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24.07%和22.22%;黄藻门和甲藻门的种类相对较少,占5.56%和1.85%。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集星藻(Actinastrum hantzschii)以及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密度为1.228×10~4~33.002×10~4ind./L,均值为9.453×10~4ind./L;生物量为0.005~0.512 mg/L,均值为0.157 mg/L。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皖河口采样断面(7月)、最低值均出现在杨家套采样断面(4月)。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均不显著,季节变化上则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918~3.147,均值为2.53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796~1.000,均值为0.893。Shannon-Wiener指数在空间分布和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季节间变化上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安庆段水质状况介于清洁型/β-中污型。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5、7、9、1 1月对黑龙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计4门64种,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分别占35 . 94%和42 . 1 9% ;前节晶囊轮虫、锥形似铃壳虫、螺形龟甲轮虫、尖削叶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多足变形虫、单缩虫等为优势种。浮游动物数量为685. 9 8ind . /L ,以原生动物为主;数量为5 875ind . /L ,占85 .64% ;生物量为0 .91 6mg/L ,轮虫最高,为0 . 5 91mg/L。浮游动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春季最高为1 1 .897ind . /L ;生物量以秋季最高1. 5 6mg/L ;水平分布勤得利江段最高,平均为8430ind . /L和1 . 2 34mg/L。黑龙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秋季>夏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14.
拉萨河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4-5月对拉萨河浮游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76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在4.04×10~4~16.04×10~4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10.18×10~4ind/L,生物量变化在0.037~0.37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13 mg/L;浮游动物4门51种(属),密度的变化范围是45.00~125.00 ind/L之间,平均密度为84.09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06 8~0.063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041 mg/L。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种类为主;浮游生物的密度与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于2013年6月和2014年9月对红旗泡水库6个采样点进行2次浮游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8种,分属6门,平均密度375ind./L,平均生物量0.991mg/L;浮游动物14种,其中包括原生动物2种、轮虫类4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5种,平均密度114ind./L,平均生物量0.598mg/L。由此可估算鲢鳙鱼产潜力为133 489kg,其中,鲢生产潜力为50 460kg,鳙生产潜力为83 029kg。按照起水规格鲢2.0kg、鳙2.5kg计算,鲢和鳙鱼种理论放养比例大概为2∶3。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月、4月、7月和10月按季度在锦江河保护区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51属82种,轮虫类、原生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占浮游动物物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34%、29.27%、15.85%和8.54%。优势种类为4门6属16种,其中轮虫类6种,原生动物4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2种。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变幅为297.76~1 430.10 ind/L,平均为855.13 ind/L;生物量变幅为5.73~26.36 mg/L,平均为14.37 mg/L;群落丰富度指数(D_m)变幅为3.18~4.90,平均为3.96;香农指数(H')变幅为2.11~3.12,平均为2.81;均匀度指数(J')变幅为0.81~0.89,平均为0.86。研究表明,在被摄食压力下降及饵料生物资源下降的共同影响下,保护区外界环境对个体较小的原生动物和轮虫有利,群落生态优势度也集中于上述浮游动物类群。受到水文特征的影响,锦江河核心区的浮游动物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总体高于实验区。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紫金铜矿事故后棉花滩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基本情况,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面综合利用效益,恢复生产秩序及水域合理生态结构,根据水库型态设置22采样点,对棉花滩水库浮游生物的密度及生物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6门、35属、43种,密度为14.16×104~ 131.66×104个/L,平均密度为42.89×104个/L,生物量为0.096 ~7.174 mg/L,平均生物量为1.401 mg/L,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在空间上呈现从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628 ~2.67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31 ~0.839,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大都属轻度污染.浮游动物4门、13种,密度为36 ~ 285个/L,平均密度为个79个/L,生物量为0.154 ~3.110 mg/L,平均生物量为1.421 mg/L;多样性指数为1.300 ~2.441,均匀度指数为0.625~0.982.棉花滩水库浮游植物为硅藻-绿藻型,生物评价其属于中营养型;事故发生水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外界的干扰,呈现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桡足类(45种)和端足类(20种)为主,其次为毛颚类(15种)、水螅水母类(12种)、等足类(6种)等。十足目幼体(Decapod larvae)为春、夏两季的主要优势类群,亚强次真哲水蚤( 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为秋季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 )为冬季主要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1.53个·m^-3 和73.48 mg·m^-3 。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湾内湾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外湾差异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溶解氧、磷酸盐、透明度、温度和硝酸盐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湾海区,鱼类小网箱的养殖活动在夏秋两季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贝类养殖区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但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其它采样点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夏季对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共计7门41种属,绿藻、硅藻的种类为主,分别占39.0%、24.4%;数量、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97×104ind.L-1、2.4605mg.L-1,硅藻的数量、生物量最多(147.47×104ind.L-1、2.2818 mg.L-1)。优势种中硅藻、绿藻、蓝藻、黄藻门的种类均有,分别为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颗粒直链藻最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湖生卵囊藻(O觟cystis lacustris);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以及黄丝藻(Tribonemnsp.)。调查湖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丰富(H'均值2.09,J均值0.56)。比较2001年研究结果,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不大;硅藻、隐藻优势种的比例下降,绿藻增加,优势种中丝状藻类比例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有所上升,调查湖区鱼产潜力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太泊湖浮游生物初步调查及鲢鳙鱼产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7、9和11月,对太泊湖浮游生物和水体状况开展了调查,评估了鲢鳙鱼产力。总碱度变化范围为62.92~89.09 mg/L;总氮、总磷及氨氮含量均严重超过地标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限值。共监测到浮游植物7门51属,平均密度1 593×104个/L,平均生物量20.166 mg/L;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以及裸藻门为优势种群,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24.3%、8.9%、16.2%和25.84%。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5种,其中原生动物5种、轮虫13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平均数量1 771.85个/L,平均生物量2.508 mg/L;枝角类、轮虫、原生动物、桡足类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15.9%、78.7%、0.1%和35.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36~0.46,均匀度指数为0.34~0.41。综合判断太泊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太泊湖鲢鱼产力151.2 kg/hm2,全湖约322 t;鳙鱼产力56.4 kg/hm2,全湖约120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