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检测了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的半衰期分别为1.21 d、2.04 d和1.86 d。在同样条件下,毒死蜱的降解速度快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连续用药不超过2次的前提下,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 d、7 d、9 d。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了毒死蜱、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在春季结球甘蓝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半衰期不同,在甘蓝中不具有积累性残留效果.按照农药推荐使用量,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半衰期分别为2.1、3.7和2.8 d.参照我国、日本和国际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残留限量要求,计算出3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建议高效氯氰菊酯的安全间隔期为3 d,适合在甘蓝种植中使用;其他两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范围在3~14d之间,应该执行良好农业操作,严格遵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结论认为3种农药不同的最大残留限量(MRL)都在其理论MRL的范围内,都具有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莴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毒死蜱、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3种常用的杀虫剂对莴苣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基本上在施药后对莴苣合成维生素C起抑制作用,且与对照组和毒死蜱组差异显著;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莴苣蛋白质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毒死蜱对莴苣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莴苣可溶性糖影响的变化是一致的;毒死蜱对莴苣中可溶性糖的合成有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与毒死蜱在扁豆上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与毒死蜱在扁豆上的降解动态和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农药在扁豆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3d、10d、3d。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海南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抗药性状况,就海南省崖城、金江、通什和两院地区豇豆上的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豇豆蚜对敌敌畏、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敌敌畏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以两院地区豇豆蚜作为敏感品系,崖城和金江两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DDV的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21.86倍、22.78倍、17.88倍、13.49倍和10.91倍、12.59倍、11.47倍和13.49倍.通什地区的豇豆蚜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的抗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与两院种群LC50抗性比值分别为1.58倍、12.27倍、4.45倍和2.28倍.而且崖城、金江和通什地区豇豆蚜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和DDV抗性种群的异质性很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配置μ-ECD和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对露地青菜中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毒死蜱等5种农药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在青菜中的降解速度有很大差异,其残留量随用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不同农药使用量对农药残留量影响较大.5种农药的主要成分达到国家限量标准的施药后时间分别为:4.5%氯氰菊酯,<4 d;30%乙酰甲胺磷,12~15 d;20%氰戊菊酯,ll~19 d;8%敌敌畏,ll d左右;15%阿维毒乳油中的毒死蜱<4 d.  相似文献   

7.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喷施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三唑酮农药在黄瓜中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下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唑酮的半衰期分别为1.29、3.15和4.63d。高效氯氰菊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量少、降解速度快,二次喷药后3d其残留量远低于我国无公害黄瓜的最高限量标准。在推荐用量下,氰戊菊酯在第3天、三唑酮在第7天的残留量均达到无公害黄瓜标准。  相似文献   

8.
选择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研究农药在高尔夫球场草坪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探讨农药向大气挥发,随地表径流迁移状况,在土壤中淋溶和降解特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研究发现,农药污染程度与农药性质和用药条件极其相关,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大气挥发率分别为7.20%和0.78%,径流迁移量分别为20.51%和15.19%.土壤降解率达90%,毒死蜱需8d,而氯氰菊酯要15d以上.因此,为减轻草坪生态系统中的农药污染及其损失,应选择性用药,合理控制施药条件.  相似文献   

9.
混合农药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效氯氰菊酯、哒嗪硫磷和毒死蜱单剂及其混配剂在甘蓝上的农药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以及高效氯氰菊酯和哒嗪硫磷、毒死蜱混配剂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植株上的半衰期分别为0.98 d、0.90 d和0.82 d;哒嗪硫磷单剂以及哒嗪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剂中的哒嗪硫磷在甘蓝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9 d和1.09 d;毒死蜱单剂以及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剂中的毒死蜱在甘蓝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5 d和1.19 d。通过混配高效氯氰菊酯半衰期较单剂有所缩短;各供试农药在甘蓝植株和土壤中前7 d降解速度较快,随后趋于平衡,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各供试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大于其在甘蓝植株中的消解速率;高效氯氰菊酯、哒嗪硫磷和毒死蜱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5 d、7 d和7 d,在甘蓝上的残留限量标准均为1 mg/kg。各供试农药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内采收仅有高效氯氰菊酯单剂的残留超标,因此高效氯氰菊酯在秋冬季节的安全间隔期相对有所延长。混配剂中相应单剂的消解速率明显大于其单剂在甘蓝上的消解速率,以高效氯氰菊酯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酶抑制剂与杀虫剂混配对黄曲条跳甲抗药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磷酸三苯酯(TPP)、胡椒基丁醚(PB)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3种酶抑制剂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的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PP对甲胺磷、敌敌畏、灭多威、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均有显著增效作用;除对敌敌畏的增效作用低于PB外,TPP对其余6种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均高于PB和DEM;PB对甲胺磷、敌敌畏、灭多威、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DEM对甲胺磷、敌敌畏和氯氰菊酯的增效比均大于2.0,但PB对甲胺磷、灭多威以及DEM对甲胺磷、敌敌畏的增效作用不显著;PB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以及DEM对灭多威、氰戊菊酯、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较低或不明显;辛硫磷、毒死蜱和氟虫腈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远大于甲胺磷、敌敌畏、灭多威、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分别采用辛硫磷、毒死蜱和氟虫腈与氰戊菊酯或氯氰菊酯混配后的增效作用显著.故采用酶抑制剂与杀虫剂混配可有效抑制黄曲条跳甲对一些杀虫剂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SPE-GC法同时检测草莓中7种常用农药的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检测草莓基质中的农药残留,建立了固相萃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方法,可同时检测草莓果实中百菌清、毒死蜱、粉唑醇、腈菌唑、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嘧菌酯7种农药的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GC-ECD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百菌清、毒死蜱在0.05~1.0 μg·mL-1,粉唑醇、腈菌唑、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嘧菌酯在0.5~10.0μg· 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5.3%~102.7%,RSD小于5%,检出限范围为0.005 ~0.132 mg· kg-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能满足国标中相关农药残留限量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茉莉花污染对花茶农药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茉莉花喷施水溶性农药甲胺磷(methamidophos),脂溶性农药氯氰菊酯(cypermethrin)、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氰戊菊酯(fenvalerate),残留量都较高.但用这种鲜花窨制花茶,不会增加茶坯中农药的残留量,茶坯中农残在花茶加工过程中因湿热作用而有所下降.茉莉花喷施农药后,不同农药的降解速度不同,敌敌畏(dichlorvos)和辛硫磷(phoxim)喷后2d基本完全降解;毒死蜱(chlorpyrifos)、硫丹(endosulfan)的半衰期大约1-2d;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甲胺磷的半衰期约4d.茉莉鲜花在窨制中其农药残留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维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评估江苏省人群对蔬菜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以及三氟氯氰菊酯农药残留的暴露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以该地区蔬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相关参数为基础资料,采用饮食暴露模型(DEEM)估算菊酯类农药对该地区人群的暴露水平,并采用参考剂量百分比、暴露边界2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慢性危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人群的终身日均暴露水平最高,为0.727 μg/(kg·d),其次分别为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终身日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081 μg/(kg·d)、0.036 μg/(kg·d)、0.023 μg/(kg·d).菊酯类农药对儿童的日均暴露水平几乎为成人的2倍.慢性危害分析表明,蔬菜中氯氰菊酯残留对江苏省人群的慢性危害远大于其他3种菊酯类农药,人群对该4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暴露水平均属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在露地和温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毒死蜱、丙溴磷、氯氰菊酯在菠菜上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使用后,露地条件下毒死蜱、丙溴磷、氯氰菊酯在菠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5.87 mg/kg、9.86 mg/kg和0.87 mg/kg,药后1 d残留量分别为4.02 mg/kg、6.33 mg/kg和0.58 mg/kg,半衰期分别为1.9 d、1.5 d和1.7 d;在温室条件下毒死蜱、丙溴磷、氯氰菊酯在菠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6.54 mg/kg、11.74 mg/kg和0.96 mg/kg,药后1 d残留量分别为8.89 mg/kg、22.86 mg/kg和1.97 mg/kg,半衰期分别为1.5 d、1.0 d和1.0 d;按2倍推荐剂量使用后,露地条件下毒死蜱、丙溴磷、氯氰菊酯在菠菜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13.76 mg/kg、18.54 mg/kg和1.33 mg/kg,药后1 d残留量分别为9.68 mg/kg、12.69 mg/kg和0.99 mg/kg,半衰期分别为2.3 d、1.6 d和1.8 d;在温室条件下毒死蜱、丙溴磷、氯氰菊酯在菠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17.86 mg/kg、25.68 mg/kg和1.46 mg/kg,药后1 d残留量分别为24.15 mg/kg、47.67 mg/kg和2.89 mg/kg,半衰期分别为1.6 d、0.9 d和1.1 d。毒死蜱、丙溴磷、氯氰菊酯在温室使用时菠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均明显大于露地条件下的相应值,药后1 d残留量比原始沉积量显著增加,但在温室条件下降解快,半衰期短。  相似文献   

15.
福州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采用浸叶法对福建福州建新和洪塘、闽候荆溪菜区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抗药性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与网室内相对敏感品系相比,3个菜区的黄曲条跳甲对敌敌畏、毒死蜱、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氰戊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锐劲特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且不同菜区黄曲条跳甲抗药性水平差异较大.2001年11月至2003年1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建新菜区黄曲条跳甲对敌敌畏、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在1年内不同时期变化较大.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对抗性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毒死蜱和氰戊菊酯在取样于宁波地区的3种典型土壤(淡涂泥土、黄斑青紫泥土和山地黄泥砂土)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淡涂泥土、黄斑青紫泥土和山地黄泥砂土对毒死蜱的吸附常数分别为121.4088、477.7604、3537.0809;对氰戊菊酯的吸附常数分别为15.7476、100.8772、102.3091,表明无论是山地黄泥砂土、黄斑青紫泥土,还是淡涂泥土,对毒死蜱的吸附性均远高于氰戊菊酯。通过吸附常数Kd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以及阳离子代换量等理化性质进行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毒死蜱和氰戊菊酯的土壤吸附率(Y)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性也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辐射降解及产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γ射线辐射对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辐解效果及产物毒性,为辐射技术用于控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通过2、4、6、8和12 kGy剂量辐射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水溶液,研究农药的辐解效果;通过8和32 kGy剂量辐射,研究农药的主要辐解产物及毒性。【结果】4 kGy剂量辐射,毒死蜱的降解率在98%;12 kGy剂量辐射,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84%;通过GC/MS分析得出4种毒死蜱主要辐解产物和2种氯氰菊酯主要辐解产物。【结论】辐射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毒死蜱产物3,5,6-三氯吡啶酚与前人研究的毒死蜱在环境水体中水解产物相同,其毒性小于毒死蜱;产物硫特普毒性略高于毒死蜱。氯氰菊酯辐射产物苯氧基苯甲醛与前人研究的降解酶降解氯氰菊酯的产物相同,其毒性要小于氯氰菊酯;产物苯氧基苯乙腈毒性也小于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18.
果蔬中5种农药的同时检测与残留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蔬菜和水果中甲基毒死蜱、毒死蜱、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样品中的甲基毒死蜱、毒死蜱、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经盐析提取和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用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仪带微电子捕获检测器(u-ECD)测定。该分析方法中5种农药的检出限为0.002~0.005mg/kg,添加回收率为84.0%~104.0%,在0.002~3.00mg/kg范围内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该分析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适合蔬菜和水果中甲基毒死蜱、毒死蜱、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残留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急性毒性作用和不同农药浓度对栉孔扇贝鳃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栉孔扇贝的96 h LC50分别为0.240、1.74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40、17.40 μg/L,栉孔扇贝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低于氯氰菊酯;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使栉孔扇贝鳃Na^+/K^+-ATP、Ca^2+-ATP、Mg^2+-ATP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扇贝对农药作出的一种急性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20.
向玉勇  陈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23-124,140
[目的]明确常用杀虫剂对金银花尺蠖的防治效果。[方法]选用5种药剂(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原药和乳油分别对金银花尺蠖幼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药剂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最大,48 h的LC50为0.019 3μg/ml;其他依次为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和溴氰菊酯,48 h的LC50分别为0.027 6、0.050 5、0.053 3和0.056 3μg/ml。5种药剂在药后7 d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其中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的效果最好,其药后7 d的防效均为100%。[结论]5种药剂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