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选取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播种期水平,考察比较了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四优7599对高温胁迫的抗耐性最强。3个播期中,第2期(5月20日)播种的水稻在产量和产量性状方面均比其他2个播期有所降低,应避开这一时期播种。  相似文献   

2.
中优120、博优120、金优120是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新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品种.通过这3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播期、秧龄对播始历期、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对3个品种进行了品比.结果表明:中优120宜作中稻种植,秧龄35d;博优120晚稻种植产量高,秧龄35d;金优120中晚稻种植皆可,秧龄30d.通过N120、中9A、博A、金23A等4个亲本叶龄试验,结果是:各不育系亲本的主茎总叶片数越多,其播始历期就越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稻鲜芽干旱胁迫对其部分生物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2个籼稻、2个粳稻共4个水稻品种,分成3个播种期,在每个播种期之前15 d,把待播的种谷摧出根、芽后,在阳光下晒成干芽,干芽在常温下胁迫15 d再提供充足水分与鲜芽同时播种;结果表明,感温型水稻品种作双晚稻直播栽培,在合适的时间段,可以缩短"播-齐"历期,延长最佳播种期,提高分蘖速度,增加最高茎蘖苗、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6,(19)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以3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播种插秧期次水稻的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期次间差异达极显著,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产量依次降低,且越晚的播种期产量降低幅度越大。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穴穗数和秕谷率各期次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种期推迟,穗数(分蘖)在减少,而秕谷率在增加,严重影响了产量。  相似文献   

5.
中优120、博优120、金优120是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新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品种。通过这3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播期、秧龄对播始历期、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对3个品种进行了品比。结果表明:中优120宜作中稻种植,秧龄35d;博优120晚稻种植产量高,秧龄35d;金优120中晚稻种植皆可,秧龄30d。通过N120、中9A、博A、金23A等4个亲本叶龄试验,结果是:各不育系亲本的主茎总叶片数越多,其播始历期就越长。  相似文献   

6.
直播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直播稻播期与生育期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17日(与当地生产上播期相近)播种,早熟中粳品种产量最高,早熟品种在让茬时间短的情况下有一定产量优势;在产量最低的最迟播期(7月1日)播种,杂交迟熟中粳品种产量最高,反应出杂交组合具有高产潜力。综合表明,水稻直播播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水稻播期推迟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直播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有一定影响,生产上应根据水稻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播种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以辽宁省3个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播种插秧期次水稻的叶龄增长、株高增加,分蘖长消等生长发育进程。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期次间差异达极显著,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产量依次降低,且越晚的播种期产量降低幅度越大。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穴穗数和秕谷率各期次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种期推迟,穗数(分蘖)减少,而秕谷率增加,严重影响了产量。水稻总叶片数随着播插期延迟变化不大,而出叶速度有随着播插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水稻各品种不同期次插秧分蘖数均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快,而后趋于平稳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从分蘖成穗数看,早期插秧水稻有效穗数要高于晚期插秧。表明水稻有效分蘖期并不随着播插期的延迟相应延迟,而是播插期的延迟大大缩短了水稻的分蘖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次适宜区种植结构调整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川优6203、宜香优2115和F优498等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的隆昌和犍为设置播期试验,通过对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测定,以及米饭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和综合评分等指标的分析,研究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食味品质受生态点、播期、品种及其互作共同调控。(2)在再生稻次适宜区,播期对不同品种食味品质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点有差异,2年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滋味,以及2018年适口性和综合评分均表现为隆昌生态点显著低于犍为生态点。与常规播期相比,适当推迟播期能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高温胁迫,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改善适口性和滋味,进而提高综合评分,使食味品质更为接近再生稻。(3)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适口性和滋味与抽穗后20 d至成熟阶段的日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以及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评分则与日均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4)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隆昌生态点采用第3播期,犍为生态点采用第2、第3播期具有较好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好。【结论】在确保水稻产量基础上,隆昌生态点在第3播期(5月初)进行播种,犍为生态点在第2播期(3月20日至25日)进行播种,可以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高温胁迫,改善杂交籼稻的食味品质,优质食味品种宜香优2115、川优6203与适当推迟播期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5个播期对4个糯玉米品种生长动态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对不同播种期的物候期、生育状况、穗部形状、植株性状、产量、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夏播糯玉米各个品种的适宜播期为7月上旬,在这个时段内播种,鲜穗产量可达到最高,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也相对较好,可以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岳优9113和岳优360系湖南省岳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晚稻新组合,为探索其在桂林市的生态适应性及趋利避冷害措施,以金优207为对照,进行不同播种期对水稻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岳优9113、岳优360、金优207(CK)3个品种的全生育期均随着播期提早而延长;稳产性以金优207最好,岳优360次之;丰产性岳优9113与金优207相当;抗寒性以金优207最好,其次是岳优360,岳优9113最弱;岳优9113、岳优360在桂林市最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25日~7月5日。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不同耐热性品种,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胚乳和根系抗氧化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日月:受高温胁迫不同品种胚乳保护反应有差异,在高温胁迫后以POD活性差异最大,耐热品种活性明显提高.热敏感品种下降;SOD活性差异小于POD;CAT活性仅在高温胁迫期间,耐热品种提高,热敏感品种下降。根系3种保护酶活性与胚乳相比,对高温的反应更为敏感。高温胁迫后,耐热品种根系保护酶活性比对照上升或持平,热敏感品种比对照明显降低,不同品种SOD活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5个水稻品种进行稻纵卷叶螟抗(耐)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耐)性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条件下T优618和黔优568的长势最好,卷叶率低,抗性级别表现为抗(R);B优811和奇优894表现为中抗(MR);金优431卷叶率最高,抗性级别为感虫(S)。对5个品种叶片和叶鞘等进行了物理性状的测定及对比,发现稻纵卷叶螟趋于危害植株低矮、主脉狭窄、叶片含水量高、硅化细胞含量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引进7个杂交早稻品种,以T78优2155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金优028、中优2155、金优2689表现产量高、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当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对湖北省近几年审定的15个晚稻新品种(舍对照)进行展示试验,以鉴定其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结果表明,中9优288、天丰优134、金优38、鄂晚15等品种产量高、抗倒、成熟期适中、米质优、综合性状好,建议作为孝感市晚稻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5.
王艳  高鹏  伏毅  何江  孙群  黄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6,(23):6061-6066
采用田间和实验室耐热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在自然高温胁迫下,Ⅱ优838的剑叶叶绿素含量、结实率和产量比其他9个参试水稻品种都高;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下,Ⅱ优838的剑叶叶绿素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比父本辐恢838受影响小。由此可知,Ⅱ优838对高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且在耐热性上父本辐恢838的贡献大于母本。  相似文献   

16.
选用11个早稻常规品系和2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于乳熟初期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高温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各材料处理与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系)对高温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高温处理下8个材料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对照,2个高于对照,10个材料结实率低于对照,11个材料籽粒充实度和千粒质量低于对照,7个材料的收获指数处理高于对照;与常规品系相比,杂交组合受高温的影响更大;常规品系中531和B670表现出强耐热性;对常规品种乳熟初期高温胁迫更钝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指导内蒙古中部盐渍化地区进行黄瓜品种选择和黄瓜抗盐性深入研究。[方法]对该地区主栽的中农12号和津优1号2个黄瓜品种的幼苗进行营养液水培,并给予NaCl胁迫方法。[结果]盐胁迫后2个品种的生长指标均受到抑制,活性氧代谢增强。中农12号的株高、茎粗和壮苗指数的受抑制程度显著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降低量也较小,丙二醛积累较少,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幅度较大。[结论]中农12号的抗盐能力明显优于津优1号。  相似文献   

18.
高温对水稻剑叶生长和气孔导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温对剑叶生长及气孔导度的影响,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抽穗期高温,对不同的早稻品种采用不同温度处理。结果表明:(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叶片伸长越长,胜泰1号叶片伸长量最大,籼小占叶片伸长量最小;(2)大气温度升高,叶片温度明显升高,4个品种处理间变化趋势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叶片温度变化与气温变化一致,叶片温度略低于气温;(3)温度升高,气孔导度明显增加,SPAD值增大,特别是气温从36℃升到38℃时,气孔导度几乎成直线增长,蒸腾作用增强;(4)4个品种中粤香占对高温敏感性较小,耐高温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花期耐热性强、产量水平高的水稻品种,为水稻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及应对高温热害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温胁迫(高温38℃,每天处理6 h,连续处理3 d),以Y两优1号为对照品种,以相对耐热指数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产量水平,对100个不同水稻基因型的花期耐热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不同水稻基因型的花期耐热性差异明显,高温胁迫下颖花结实率为3.6%~64.3%,相对结实率为9.5%~80.0%。以相对耐热指数为评级标准,耐热性级别达到1(强)、3(较强)、5(中等)、7(较弱)和9(弱)级的水稻品种数量分别为4、13、42、26和15份。采用聚类分析法将100个基因型分为6种不同耐热性和产量水平的水稻类型,其中第一类在高温热害易发区推广种植安全生产性高。相对结实率是不同水稻基因型分类的主要因子,其次为产量,根据相对结实率和产量之间的二维象限分布特征,进一步筛选出耐热性较强、产量水平较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结论】通过对100个不同水稻基因型花期耐热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筛选出特优837、云光14号、Q优8号、国稻7号、Y两优865、汕优63和黄华占等7个耐热性较强且产量水平较高的品种,这些品种可在高温易发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