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差异,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不同性状的差异表现不一致。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  相似文献   

2.
不同环境条件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 8个冬小麦品种 (系 )在河南省 2 7个地点不同土壤上的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及变异 ,其中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拉伸面积的环境变异达到 1 %极显著水平 ,因此 ,依据这 3项加工品质性状 ,对河南省不同地点及土壤类型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河南省原阳稻茬、信阳水稻土以及唐河、内乡、商水等地区 (点 ) ,适合发展一定面积的弱筋小麦 ,而济源、武陟、安阳、灵宝等地则适宜发展强筋小麦 ,其他多数地区通过小麦合理选种及水肥调控 ,适合发展中强筋或强筋小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2008~2012年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32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这些小麦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高,而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等加工品质数值偏低.因此,今后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选育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上,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强筋小麦,不断提高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等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4.
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品质性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的品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品质稳定性因品质指标,试验地点,施氮数量及方法而异,在多数试验地点,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等品质指标相对稳定,而稳定时间,形成时间,软化度以及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指标稳定性较差;氮素后移具有提高品质稳定必珠作用;而高施氮量使稳定时间,软化度等重要品质指标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产量表现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棕壤〉河潮土,在不同土壤类型间产量和穗数变异较大,粒数和千粒重相对稳定.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性状、产量和产量因素有较大影响,但各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变异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黄淮南片麦区育成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汇总和分析了该区域2011-2016年国审的47个品种的8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平均值为800 g·L-1、14.46%和31.3%,达到了强筋小麦标准;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的平均值为33.1 mL、56.2%、5.9 min、315 E.U.和67 cm,达到了中筋小麦标准。品种间差异较小的性状为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品种间差异较大的性状为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因此, 黄淮南片在今后的品质育种中应加强对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性状的选择,以提高育成品种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引黄灌区23份冬、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磨粉品质、蛋白质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以及食品加工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籽粒性状、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食品加工品质的变异范围大,品质类型多;品质性状中,千粒重、硬度、SDS微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较高,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高达77.9%。优质强筋型品种和优质弱筋型小麦极缺。选育面包和面条、面条和馒头兼用型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籽粒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黄淮南片当前种植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及存在问题,为我国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和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对黄淮南片82个小麦品种(系)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等品质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分别为:容重797.6 g/L,蛋白质含量144 g/kg,湿面筋31.3%,沉降值33.2 mL,面粉吸水率59.5%,形成时间3.3 min,面团稳定时间4.6 min,最大抗延阻力255.8 EU,拉伸面积55.2 cm2;根据专用小麦品质标准综合评定,黄淮南片82个供试小麦品种(系)中,品质性状达到强筋的有7个,仅占8.54%,中筋的有41个,占50%,弱筋的有4个,占4.88%。【结论】面筋强度差、稳定时间短、拉伸面积小是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育种工作者应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加强对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及拉伸面积的选择,以满足生产和加工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优质小麦品种(系)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品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0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在山东分属5种土壤类型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表现较好的分别为河潮土、棕壤和砂姜黑土,河潮土上表现较好的品种为PH96-39、优麦2号、济麦20;棕壤土上为PH96-39、优麦2号、PH988-2;砂姜黑土上为PH96-39、优麦2号、济麦20,但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有所不同。变异分析表明,品质性状普遍看好的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变异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3年41个品种分析了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与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品质的相关性显著。优质馒头与所分析的品质性状(馒头体积除外)相关性均不显著。本文还提出了黑龙江省优质面包和优质馒头和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籽粒品质与食品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陕西关中地区 16个小麦品种 (品系 )为材料 ,系统分析了小麦品种籽粒品质性状与面包、面条、馒头 3种面制食品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蛋白质品质、粉质参数、拉伸参数与食品品质关系密切 ,籽粒品质与其相关程度较低 ;蛋白质品质对面包品质、面条蒸煮品质有显著正影响 ,对馒头品质影响不显著 ;粉质参数、拉伸参数中与面包品质呈正相关的性状 ,对煮熟面条表观状态、馒头外观形状有不利影响 ,但对其弹韧性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糯小麦及非糯普通小麦若干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糯小麦品系"安农糯1"和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其农艺、品质性状和粘度仪参数间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种(系)相比较,"安农糯1"在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均不理想,需要通过杂交和回交等方式进一步改良;蛋白质含量、灰分、湿面筋含量等变化不大.但"安农糯1"籽粒硬度的值较低,表现为软质,直链淀粉含量表现极低的值,糊化温度、高峰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搅拌值等8个粘度仪参数均表现较低或极低的值.还讨论了糯小麦的改良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扬麦158为对照品种,试验比较分析了6个新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6个优质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均表现较好,籽粒产量除扬麦9号、宁资18略低于对照外,其余4个品种均与对照相仿或高于对照,品质性状SDS沉降值测定除安农92484、宁资128达优质专用面包麦指标,其他品种均低于扬麦158,而扬麦9号则达到了优质软麦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技术(NIR)在小麦商品粮收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 (Perten DA910 0 ) ,对陕西省某县 6 2 4户农民 2 0 0 0年夏季上缴粮库的公购粮进行现场品质分析。结果认为 :人工主观评定的商品粮等级与其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硬度、沉淀值、烘烤体积无显著相关性 ;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 (Perten DA910 0 )完全能够满足粮库验粮的需要 ;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是商品粮收购定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表现并为筛选合适的优质小麦资源提供参考,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对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沉淀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的差异较大,而容重、出粉率和吸水率的差异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正相关性最大r=0.97**),容重与稳定时间、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与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稳定时间与形成时间、沉降值、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五个省份选育品种在沉降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等品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全部品种各项指标进行筛查,综合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以及稳定时间等品质因素,皖麦38、安农0419、郑麦366、山农0919、衡6061、扬麦23在本次试验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6.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对小麦生产的重要性、我国小麦生产及品质现状进行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小麦品质的概念以及小麦品质的分类标准,重点说明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系糯小麦粉品质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6个糯小麦品系、8个非糯小麦品种和4个部分糯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为64~77 8.远低于非糯小麦和部分糯小麦,各品系间差异较小;而吸水力较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强,最高达73.5%,并具有较高的公差指数、较低的粉质质量指数、较短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因此流变学特性较弱;总淀粉含最与非糯小麦及部分糯小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糯质突变没有影响到籽粒中总淀粉含量;糯小麦的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介于60.7~63.6℃和67.3~72.6℃之间,都低于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还具有高崩解值、低峰值黏度和回生值.此外,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与α-淀粉酶活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糯小麦及部分普通小麦品种主要淀粉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两个糯小麦和部分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全麦粉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温度、高峰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等7个粘度性状.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的总淀粉含量变化不大,直链淀粉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表现为极低的值,糊化温度、高峰粘度等7个粘度参数均表现为较低或极低的值.讨论了糯小麦在小麦淀粉品质及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品质改良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测定了 1999~ 2 0 0 0年度江苏省大面积推广、新育成和引进的 37个小麦品种 (系 )的理化性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显示 :①品种间品质性状的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 ,其次是软化度、评价值、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 ,蛋白质含量、面团吸水率、出粉率和容重变异较小。②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 :容重 782 2± 14 7g/L ,出粉率 6 7 4 %± 3 0 % ,蛋白质含量 13 0 %± 1 5 % ,湿面筋含量 31 6 %± 6 0 % ,沉降值 35 3± 6 8ml,面团吸水率 6 0 9%± 4 3% ,形成时间 3 1± 2 0min ,稳定时间 5 0± 3 4min ,软化度 91 4± 36 3B U ,评价值 4 7 3± 11 4。③淮北麦区的小麦品质性状优于淮南麦区 ,其中淮北麦区新育成的“徐州 5 4 1”、引进的“烟 95 9”和“烟辐 188”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宁麦 9号”达到优质弱筋小麦品质标准。还对今后江苏省小麦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等问题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不同专用小麦胚乳细胞淀粉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两种不同优质专用小麦(扬麦9号,烟2801)为研究对象,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成熟籽粒结构,分析胚乳细胞淀粉体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胚乳细胞淀粉体均为单粒淀粉,淀粉体形状可分为Ⅰ、Ⅱ、Ⅲ3种类型,Ⅰ型为饼形大淀粉体,Ⅱ型为椭圆形中型淀粉体,Ⅲ型为近圆球形小淀粉体,大淀粉体通过网状膜与小淀粉体相连;两品种颖果的腹部和背部以Ⅰ、Ⅱ型淀粉体较多且排列紧密,发育较好,而中部以Ⅰ、Ⅲ型淀粉体为主且排列疏松,发育较差;烟2801胚乳细胞淀粉体发育较好,淀粉充实度高,蛋白质体多且与淀粉体结合更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