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沿海滩涂发展能源植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生物质能源对缓解中国的矿质能源压力、减轻能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迫切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中国丰富的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开发能源植物的潜力。同时,从滩涂资源的有效利用、盐生植物中能源植物的发掘和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能源植物耐盐性及改良盐生植物生产能源物质的特性等方面提出了沿海滩涂发展能源植物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
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颖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297-300
随着矿石能源储量的减少,应大力开发和应用以能源植物为主的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具有资源容量大、清洁可再生特性。发展植物能源是解决矿石能源危机的可行措施,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已在全球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和高产生物质植物、能源作物、类石油植物三类能源植物资源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国能源植物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芒和荻作为草本能源植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多年生草本植物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研究发现,芒和荻是我国本土多年生高大C4草本植物,具有作为能源植物的开发潜力,在欧洲已被广泛应用,在我国仅仅用于水土保持、造纸、饲料等。该文综述了芒和荻的生物学特征、生物质品质特性、生态效益、国内外利用现状,认为该类植物具有生态类型多、野生资源丰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净能产出高,生物质品质好,转化利用途径广,生态价值好等特点,是优良的草本能源植物,适合在我国边际土地上种植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应集中于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和新品种选育及适用于边际土地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芒属植物多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芒属植物是一种新兴的纤维素类生物质能源植物。为了提高芒属植物生物质产量和开发具有抗逆性的新品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关于其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近年来,通过对其体外再生和诱变育种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研究从芒属植物体外培养时外植体的选择,愈伤和丛生芽的诱导,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秋水仙碱和氨磺灵的处理,倍性鉴定方法这几个方面对芒属植物多倍体诱导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并对芒属植物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京郊边际土地纤维素类能源草规模化种植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能源植物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在京郊挖沙废弃地、荒滩地、撂荒地、污染农田4种边际土地上开展了柳枝稷、荻、芦竹和杂交狼尾草4种纤维素类能源草的规模化种植。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京郊边际土地纤维素类能源草规模化种植与管理技术,为基于边际土地发展京郊生物质原料生产与生物质能源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hum×P.Purpureum)系美洲狼尾草(P.americahum)与象草(P.Purpureum)的种间杂交种,是多年生高大C4草本植物,已作为造纸、饲料原料等被广泛应用,是中国有前景的非粮能源植物之一。笔者以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和生物质转化利用为中心,针对杂交狼尾草的生物学特征、遗传特性与良种选育、产量、品质特征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栽培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展望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研发前景。认为虽然杂交狼尾草存在对土壤条件要求高、在北方地区不能越冬等缺点,但较其他能源植物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在条件较好的边际土地和污染农田上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植物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 LPAT)是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AG)生物合成的重要限速酶,在脂质合成、种子发育及生物膜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LPAT基因已在多种植物中被克隆,其编码的蛋白根据亚细胞定位大致可分为质体和微体两大类。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LPAT基因,包括拟南芥LPAT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植物LPAT酶的底物选择性、表达调节及其生理功能,并对其在TAG生物合成的研究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花副产品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潜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每年产生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包括棉秆和棉籽。棉秆和棉籽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棉籽仁含油量高,是适宜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从1980年到2014年,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新疆扩展,而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缩小,主要原因是植棉比较效益大幅下降。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是既缓解中国能源压力又提高植棉效益的1个新途径。利用1980―2014年中国各省棉花种植数据,分析30多年来棉花种植的区域变化,估算棉花副产品的产量和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2014年棉花副产品的理论产量为3244万t,其中棉秆2236万t,棉籽1008万t。利用棉秆和棉籽壳可以生产1084万t生物炭或1355万t生物油,棉籽仁经生物质能源转化后可生产152万t生物柴油。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产品(生物油和生物柴油),其能源潜力可达1000万t标准煤。在利用30%和50%的情况下,能源潜力分别达到300万t和500万t标准煤。棉花副产品的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还能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棉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浅谈微波裂解技术在生物质能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能源的世纪,随着现有能源如石油和煤炭慢慢被消耗殆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阐述了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综述了微波裂解在技术在生物质中的应用及其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甜高粱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世界矿质能源愈来愈匮乏的情况下,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益紧迫。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无疑显示了诱人的前景。欧共体经过17年对生物能源的研究确定了两种生物质能源类型:一种是甜高粱,一种是速生轮作林。一年生甜高粱的生产力接近速生轮作林的2倍,因此,甜高粱是最有希望的再生能源作物[1]。甜高粱作为糖料、饲料和能源作物越来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的关注。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美国、前苏联、印度、中国等国家都不同规模的用甜高粱生产糖[1,2]。我国在开拓甜高粱应用研究上作了大量工作。中国栽培种植甜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适合用于开发生物质能源的优势藻株,对分离得到的藻株Hhw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生长情况,不同碳、氮源对其总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Hhw生长速度快、生物量高、适应性广;硝态氮、碳源的添加促进Hhw中性脂的积累,Hhw总脂含量高达干重的36.45%;Hhw脂肪酸成分较为单一,以棕榈酸、亚麻酸、EPA等9种脂肪酸为主;不同碳、氮源对其脂肪酸组成成份的影响不大,但对各组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如铵基氮对EPA的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认为,Hhw是一株极具开发潜力能源微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从中国农村能源的供求现状分析,农村能源保障存在着供应、生态和投入的危机,不加节制的用能习惯和传统的用能技术将会使农村能源需求超过中国全部可供的常规能源量,农村能源问题将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根据农村可再生资源的潜力和利用途径分析,生物质能与太阳能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方式,特别是培育生物质能产业可能是解决农村能源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中经济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生物质能源,笔者归纳了当前密集型烤房上使用较多的气体、液体、固体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现状,在总结了3种生物质能源对烟叶烘烤质量影响和能源转化设备技术成熟度的基础上,依据经济性和实用性分析了3种生物质能在密集烤房上应用所具有的优势和局限。最后得出固体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当前和今后密集烤房应用前景中最好的一种生物质能,指出未来应从加强原料配方研究、持续提升颗粒燃料燃烧机技术改进、并融入大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实现精准烘烤。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与复水条件下乙烯促进与抑制剂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叶片保护酶系活性变化及其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乙烯利有利于控制玉米的株高,并提高轻度干旱条件下玉米的根重和生物量,而AgNO3(硝酸银)处理的玉米在轻度与重度干旱条件下,生物量明显降低。(2)乙烯利处理可明显抑制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MDA(丙二醛)的合成,降低相对电导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而AgNO3处理的效果则与乙烯利刚好相反。(3)乙烯利处理可明显提高SOD(超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AgNO3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OD、CAT和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苏世伟  刘甜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267-271
生物质能源利用已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资源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备受国内关注。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的秸秆生物质能源财税政策,归纳总结了生物质能源的政策有效性评价文献。研究发现目前中国财税政策工具应用较为单一,政策组合工具灵活性不够;国内对秸秆生物质能源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以定性为主,对政策组合工具进行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未能有效地给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微波裂解稻壳制备生物质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生物质能逐渐兴起,因此生物质的热解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充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提供制备可再生新能源的新途径,通过采用微波快速裂解的技术,以稻壳为原料,通过微波裂解技术制备生物质油,结果表明稻壳在微波裂解温度为600℃,微波功率为2 kW,微波吸收剂用量为3%,微波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生物质油的得率最高。由此可知稻壳可以通过微波裂解技术制备生物质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油脂高产的优良藻株,探究不同藻株的生长情况及产油情况。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湖泊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水样,共分离筛选获得8株藻株,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藻株进行种属鉴定;同时利用RDA分析藻株种类与采样湖泊理化因素之间的关系;对藻株的生长情况、脂质合成以及副产物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DL01、HDL04、HDL05和HDL07的生物量与某些环境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单针藻(Monoraphidium convolutum) HDL08的生物量增长率和脂质增长率仅次于HDL01,为0.077±0.006 g/(L·d)和5.994±0.003 mg/(L·d)。结合微藻的脂质组成、副产物含量分析,发现HDL08有作为生产生物柴油供试藻株的潜力,这对丰富中国藻种资源和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秸秆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质能源因其具有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而备受关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对废弃资源回收、能源结构转换、环境改善和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综述了目前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和开发形式,分析了生物质的热裂解机理,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几种典型工艺和各种裂解装置的特点。此外,开发出规模化生产和成套设备的热裂解工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亦是生物质热解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洞庭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生物量累积规律与降解糖化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湖南洞庭湖的芦苇为试验材料,对其地上部分月生物量变化及降解产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株高从4月开始一直呈增长趋势,9月生长基本停止,鲜重和干重均呈相似的变化趋势;(2)综纤维产量也呈增长趋势,至9月其含量达最高78.7%;(3)经碱解和酶解联合处理后,茎和叶的还原糖得率可分别达237.17 mg/g和242.62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