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茂兰自然保护区四药门花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对群落资源的利用和占据空间的能力,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四药门花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中四药门花、西桦、香叶树和虎皮楠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369、1.347、1.325、0.944;(2)生态位相似性比例<0.5的占总对数的70%,物种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差异性较大;(3)生态位重叠度<0.5的占总对数的60%,群落中种间竞争并不激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度并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所处的生境以及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在整个资源位中占绝对优势;川滇高山栎、平枝栒子、臡妨⒏仕嗳鹣憔哂薪洗蟮纳豢矶龋?Bsw(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949,0.4524,0.5511和0.4516,其Ba(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560,0.5703,0.7834和0.5711;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典型负相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2个种的相似性比例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2个种间也能产生较大的相似性比例;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0.7,以0.4~0.6最多,共占全部种对的36.37%;具有生态位重叠的种对数共有112对,占总对数的84.85%,有39对的重叠值0.2,约占29.55%;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之间一般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也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一般不会与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间产生较大的重叠值;大于0.08的Lih(物种i与物种h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Lhi(物种h与物种i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重叠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74%和65.16%,表明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草本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进行不同资源位群落调查,计算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细叶苔草和蒲公英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LNB值分别为1.185 1和1.004 8,HNB值分别为0.431 4和0.294 2;除了32.61%的草本生态位宽度(LNB)值为0以外,大部分生态位宽度(LNB)集中在[0.4,0.6),[0.6,0.8)和[0.8,1.0),分别占19.57%,19.57%和15.22%。草本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大于0.1的占67.64%,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下草本植物之间因利用相同的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4.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测定了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乔木层12个主要种群和灌木层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乔木层中,阴香、石山桂花、菜豆树等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0.051、6.935和5.695,而樟树、马尾松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23对,占总种对数的34.8%;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0对,占60.6%;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3对,占4.5%.灌木层中,阴香、石山桂花、粗糠柴等幼树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10.493、7.099和4.949,而山合欢、三叶五加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17对,占总种对数的21.8%;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7对,占60.3%;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14对,占17.9%.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树种是阴香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或伴生种,对岩溶石山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类间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广西银杉林主要树种种群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银杉林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不同资源的综合体(资源位),以各物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定量分析银杉林各主要树种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银杉、变色杜鹃、华南五针松、五列木、绣球茜草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占据群落中的重要资源,在所调查的生境中具有更强适应能力,在银杉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含笑、大头茶、小花桤叶树等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较窄,生态位宽度较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比较弱。2)银杉林中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似性比例值多数较大,多数物种间的生态学特性较相似或他们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和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小。3)银杉林中各主要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各主要树种之间的相互竞争不高。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具有较大生态位重叠值,与其他物种利用或占有同一资源的概率大;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具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与其他物种的占有或利用同一资源的概率小。4)银杉在各个样方中都占据较大重要值,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是银杉林的优势种和群落的建群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量分析法计测浙江五岭坑常绿阔叶林冬青属(Ilex)15种植物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1铁冬青、台湾冬青的生态位宽度较大,Hurlbert生态位宽度(Ba)和Levins生态位宽度(Bi)分别为0.900和1.745、0.733和1.573;大叶冬青、遂昌冬青的生态位宽度较小,Ba和Bi分别为0.089和0.485、0.194和0.856。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其重要值大小无关,但与其在各样方中的重要值均匀程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2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大的是汝昌冬青和香冬青(0.806),最小的是毛冬青和香冬青(0.090)。对生境需求相似而生态位宽度不大的汝昌冬青与香冬青、硬叶冬青与大叶冬青具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3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物种对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则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值一般也较大。群落冬青属植物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为0.081,重叠程度总体水平较低,说明该群落冬青属植物之间竞争不激烈,群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土壤水分、海拔2个资源位、7个资源水平,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公式,定量计测了祁连山青海云杉群落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资源位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大于海拔变化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群落优势种平均生态位宽度为0.958 6~0.203 2,很好地表征了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的幅度;在土壤含水率、海拔资源位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发生的种对分别占90.72%、86.72%,表明植物种在土壤含水率资源位上存在着潜在的竞争。这种结果与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10个主要乔木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及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小顺序为:甜槠>木荷>褐叶青冈>青冈>苦槠>米槠>枫香树>石栎>虎皮楠>多花泡花树;(2)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4的仅有36对,占80%,表明群落内物种对资源利用相似性程度较高;(3)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4的共有38对,占84.44%,说明生态位重叠的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利用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Hurlbert指数、Feinsinger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对宛田红锥林不同资源位中20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evins,Hurlbert和Feinsinger三个生态位宽度计测公式结果基本一致;红锥,九节,倒挂铁角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群落环境的适应和资源利用能力最强;宛田红锥林各主要种群间对生态因子的需求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比较高,Cih值大于0.4的有109对,占57.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一般较大,如红锥与球序鹅掌柴,九节与罗伞树的Cih值分别为0.709 7,0.741 6;宛田红锥林各主要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低,表明红锥林利用相同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不激烈,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样方法进行群落调查,每个样地大小为20 m×20 m.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公式统计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青冈、石栎和木荷等种群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Ba值分别为0.9040、0.7818,0.8421、0.5853,0.8055、0.6292和0.7850、0.4572,而杨梅的生态位宽度最小,其Bi、Ba值分别为0.2505和0.0533.生态位较大的物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高,如马尾松与木荷为0.5670、甜槠与木荷为0.6775、马尾松与石栎为0.6144.马尾松林中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1的比例达到89%,生态位重叠较小,表明马尾松林种间竞争不大,资源较为充分,能为更多物种的侵入和生存提供充足的空间与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赤水河中段清香木在天然群落中的地位、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主要树种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天然群落中清香木的生态适应性,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及定量分析,以海拔450-930 m不同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研究了群落中19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清香木、铁仔、华西小石积等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SW)i、 B(L)i分别为0.8592、0.8421、0.8392、0.9323、0.8805和0.8369;生态位相似性大于0.5的种对有25对,占总种对数的14.6%;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49对,占总种对数的28.7%;生态位宽度越大,其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越高,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反之则低。  相似文献   

12.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20个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测定以采用Simpson指数和重要值为宜,而生态位重叠则宜应用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综合优势比。2)垫状卷柏生态位宽度最大,它与高山韭、披针苔草、多茎景天、细柄草5个种群形成了共优群落。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32.34,25.89,29.30,22.92和25.77。3)植物种群间有着较为普遍的生态位重叠但整体而言重叠值又比较小。植物生态位发生分离的程度还不够高,群落各种群间在竞争、互惠等种间相互作用上还没有达到较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篦子三尖杉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和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云南、贵州和江西3省天然分布的篦子三尖杉的野外调查,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x2检验、联结系数和种间协变分析篦子三尖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篦子三尖杉是群落中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种群。群落中重要值与Levins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重要值越大,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大。Schoener指数表明,有92.63%的种对不存在生态位重叠或生态位重叠较弱,其中,篦子三尖杉与其它优势种群之间存在较小的生态位重叠。x2-检验结果表明,中性联结的种对占64.74%,其中,篦子三尖杉与其它优势种群之间的种间联结均为中性联结;群落所有优势种群之间正负联结系数种对的比率为0.91,而负协变的种对也要多于正协变的种对,篦子三尖杉与杉木表现为显著的负协变,与其它种群之间则无显著地协变相关。群落中种群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利用性竞争,这与篦子三尖杉长期适宜沟谷溪边较少受到外部干扰群落稳定性相对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人为干扰(采集)对闽楠(Phoebe bournei)群落优势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能力的影响,以广西富川县闽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人为干扰对闽楠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下,闽楠在乔木层中的生态位宽度明显提高,在灌木层中大幅降低;乔木层优势种木荷(Schima superba)的生态位宽度受人为干扰影响不大,生态位重叠在干扰下变大,其生态位重叠值在蚌贝村委(BB)和白面寨(BMZ)2个群落中均为最大,远高于其他树种。综合分析表明,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存在差异。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物种组成受干扰影响最大。人为干扰降低了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提高了草本层的生态位宽度;其对生态位重叠的影响则表现出与生态位宽度不同的变化趋势,人为干扰导致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种间竞争强度变大,不利于群落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方调查法,在茂名林洲顶自然保护区内设置32个20 m×20 m的样方,基于样地分层频度调查数据,以不同林层作为一维资源位,以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森林群落中的15个优势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的计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耐荫树种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如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Bsw、BL值分别为0.379 28、0.869 75,鸭脚木(Schefflera arboricola)Bsw、BL值分别为0.374 57、0.864 64;而阳性树种生态位宽度值较小,如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Bsw、BL值分别为0.117 10、0.388 92,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Bsw、BL值分别为0.042 01、0.347 29。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树种与生态位宽度值较小的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反之,重叠值较低。  相似文献   

16.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伐干扰下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用Levins、Schoener和Pianka等生态位测度公式定量分析闽北天然次生林采伐后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样地中黄绒润楠和刺毛杜鹃的生态位最大,属优势树种;甜槠、石栎和映山红为衰退树种,在林分生产作业中需加以保护。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释放,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伐后10~15 a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伐后20 a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各树种弱度和中度择伐的生态位宽度值约占其生态位宽度总值的50%。生态位重叠值在伐后10 a最大,随后下降,到伐后20 a趋于稳定状态。因此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的最优期为伐后10~15 a,最佳采伐干扰强度为弱度和中度择伐。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林场龙池山的银缕梅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5块调查样地,采用7个计算公式,对生态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宜兴市龙池山群落中银缕梅的生态位宽度小于青冈和其它阔叶树种;银缕梅与青冈、银缕梅与其它阔叶树、青冈与其它阔叶树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小于0.5;银缕梅、青冈及其它阔叶树种间生态位重叠值的大小反映了各树种在不同层次上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按Shannon-Wiener公式计算的生态位宽度比按Levins公式计算的生态位宽度更能体现树种间生态位的差别;青冈在群落中是优势种群,而银缕梅居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