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它的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其次是高粱、谷子、棉花、向日葵等作物。自推广抗虫棉以来,笔者时常接到棉农反映棉株茎秆、果枝被棉铃虫蛀死的问题,经深入田间查看的结果是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在冀、鲁、豫等省的不少地方,近年来都相继报道过玉米螟为害抗虫棉问题,而且玉米螟对抗虫棉的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提醒广大棉农种植抗虫棉时,要注意防治玉米螟。1为害特点玉米螟的卵孵化出幼虫后,便从植株的幼嫩分杈处或叶腋间钻入棉花的主茎和果枝,造成棉株枯枝、断茎,甚至死亡。其幼虫还能吐丝下垂,随风…  相似文献   

2.
1993年9月19日,笔者在佳木斯地区的桦南县柳毛河乡南柳村的一块纸筒育苗甜菜地里发现了玉米螟危害甜菜。被害株每株有虫1~3头,以植株为单位,田间被害率达30%左右。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取食甜菜靠近根头的叶柄危害,重者叶柄被咬断,呈褐色干枯、坏死,叶片以主脉为界局部枯死或整片叶枯死。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棉区盲蝽象为害棉花幼铃消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长势棉田,定期定点系统调查棉株的开花结铃及棉盲蝽(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株的开花结铃与棉田盲蝽数量的消长时期基本一致,棉花幼铃的受害率和盲蝽的发生量表现为同步增长,同时,棉铃受害率与脱落率呈正相关。观察棉铃受盲蝽为害后留下的的刺孔数得知,脱落棉铃的刺孔数明显较未脱落的为多,说明棉铃脱落和盲蝽为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在棉株生育过程中,7月25日至8月25日为最佳结铃期,亦是防治棉盲蝽和保护棉花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一九八一年六、七月间发现湖口县流泗公社的流泗、红中、莲花、仓前、红卫等大队,共五、六千亩的棉田,程度不同地遭受梨剑纹夜蛾Acronycta rumicis(Linnaus)幼虫的零星为害,其幼虫同时还为害莴苣和牛皮菜。棉花被害株率一般达0.3—0.56%,个别典型棉地的被害株率高达5.27%。虽然没有造成比较大的虫灾,但象这样为害棉花和蔬菜,过去还未见有记载。据我们调查观察,梨剑纹夜蛾是以三至五令幼虫蚕食棉叶,一直把叶子吃得仅剩叶柄或靠近叶柄附近的几根较粗的叶脉,然后再爬到另外一片棉叶上为害,有的能把整株棉苗上的叶子吃光,使棉苗成为光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春玉米面积不断压缩,一代玉米螟在棉田的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1984年调查,一般棉株被害率10%左右,重者可达30%。玉米螟幼虫钻蛀棉茎后,防治困难。加之发生危害正值入夏农忙季节,常因用药失时而受害。为了摸索对钻蛀后幼虫的防治方法,我们根据甲胺  相似文献   

6.
北疆棉区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宗明 《中国棉花》2008,35(7):23-23
棉铃虫是新疆棉花生产的三大害虫之一.近几年,随着棉花种植结构的大面积调整以及栽培模式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尤其滴灌棉花面积增加(据调查,滴灌棉田平均蛀铃率3.02%、沟灌棉田平均蛀铃率1.91%),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棉铃虫主要以幼虫的咀嚼式口器直接咬食棉叶和钻蛀棉铃进行取食,对棉花危害很大,若不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必将给棉花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做好棉铃虫的防治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苏沿海棉区棉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苏北沿海棉区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铃虫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由以往作为棉花主要害虫逐渐转变为次要害虫,但同时,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的一些自身特点以及广大植棉群众对转基因抗虫棉的虫害防治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使得以往作为次要害虫的棉盲蝽象种群增长,为害加重,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1为害程度近年来,棉盲蝽象在苏北沿海棉区普遍发生,造成较重为害。据调查,平均百株虫头数可达20头~30头,高的可达40头~50头,棉花平均株受害率达60%~7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超过50%,蕾铃脱落中的40%左右是由盲蝽象造成的,棉株早期受害形成…  相似文献   

8.
棉花蕾铃期虫害的田间鉴别技术吴有光(万年县农牧业局棉办335500)一、棉叶被害1.顶心被害①顶心、果枝尖端,叶受害后长成条状不规则死洞──棉铃虫初孵幼虫。②由顶心向下钻蛀,顶心嫩头下垂,茎内有虫粪──金刚钻③幼虫吐丝将顶心嫩叶粘连在一起,卷起呈嗽叭...  相似文献   

9.
罗玻军 《中国棉花》2003,30(4):44-45
棉铃虫是农一师十团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 ,1 997年第三代棉铃虫百株幼虫 3~ 6头 ,平均蛀铃率 4.1 8%,个别棉铃虫发生严重的条田蛀铃率达1 0 %。通过 5年的综合防治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第三代棉铃虫的蛀铃率均小于 0 .5 %,棉铃虫蛹的越冬基数也由 1 997年的 0 .37头· m-2 下降到 0 .1 6~0 .1 8头· m-2 。其主要原因是 :1加强农业防治1 .1更换品种。 1 997年农一师十团主栽品种是石远32 1和中棉所 1 2 ,生育期 1 4 6~ 1 5 1天 ,由于中后期长势旺 ,为第三代棉铃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 ,顶部棉铃极易受到第三代棉铃虫的危害。1 999年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棉盲蝽的为害损失及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棉田系统调查结合罩笼的方法,研究了河南棉区棉盲蝽的为害特点,结果表明,棉花现蕾前后破坏主茎生长点,造成产量损失最为明显。分析了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茎生长点及花蕾被害后,棉花群体的补偿效应及实际产量损失,拟定了现阶段对棉盲蝽和棉花受害程度的防治指标,认为棉花第三果枝出现前的虫量和主茎生长点受害率分别为百株4头和3%,第四果枝出现后为百株6头和4%。按照这一防治指标棉花叶片和蕾的受害程度亦在允许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11.
斜纹夜蛾对棉花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6~1998年连续3年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测定了斜纹夜蛾对棉花的为害损失。结果表明,1头斜纹夜蛾幼虫一生能吃掉3.61片棉叶、0.97个棉蕾、0.37朵花、啃坏0.27个棉铃。棉花受害损失随虫量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其回归关系为Y=o.587e0.336x。根据防治费用、棉花价格等,计算出棉花四代斜纹夜蛾3龄高峰期平均每株有幼虫2.6头即达到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两年的温室试验以明确氮素对棉花结铃、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棉株结铃和棉铃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变幅为最低施氮处理的1%至最高施氮处理的3%。氮素胁迫降低了棉株叶面积、铃数和单铃重,且单株铃数的下降程度大于铃重。氮素对棉铃成熟期没有影响。氮素胁迫下,棉铃在主茎和果枝上所处的节位影响到单铃纤维重。但是,氮素胁迫只影响纤维品质性状中的纤维齐整度。第二果节棉铃的纤维麦克隆、长度、强度和整齐度值均低于第一果节的,但纤维伸长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是棉花铃蕾期一种主要害虫,棉株受害后造成早期(雨季前)蕾铃脱落现象,使成铃率大减,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根据历年调查,常年被害率在30—50%,蕾铃损失率在30%左右,同时由于虫粪污秽和由虫孔灌进雨水,引起棉铃的腐烂,棉絮变黄,降低棉花品质。因此,在深翻、多肥、密植等高产栽培条件下和减低了苗期病虫害的基础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消灭棉铃虫为害,就成为减少雨季前蕾铃脱落,确保棉花大丰收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是一种世界性害螨,也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害螨之一,主要以若螨和成螨在茶树嫩梢上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萎缩、硬化增厚、质地变脆,严重时叶片背面变褐色,生长停滞而脱落,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介绍茶跗线螨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棉盲蝽已成为安阳县棉田主要害虫,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等。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特别是2004年、2005年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本县棉盲蝽于6月上旬迁入棉田为害,至9月中旬,为害期长达110天。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蕾铃大量脱落,棉花严重减产。2005年6月18日本县测报站在洪河屯乡调查一块Bt抗虫春播棉花田,百株棉盲蝽47头,植株顶叶破叶率100%,并有7%的棉花植株已成为无头棉;7月9日再次调查该棉田,百株棉盲蝽54头,被害株100%,第1~3果枝蕾铃脱落率26%;8月17日第3次调查该棉花…  相似文献   

16.
茶梢蛾(Paramelriotes theae Kusnetzov)属鳞翅目尖翅蛾科,是我省茶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它以幼虫钻蛀为害嫩梢,被害梢中空枯死,新叶变色、干落,蛀孔处粗大易断.近年来该虫在我校茶园与福安“五·四”茶场大面积发生为害.为了摸清虫情,探明其幼虫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以便提高测报水平和寻求有效的防治途  相似文献   

17.
随抗虫棉大面积种植 ,棉田施药量减少 ,其它害虫大量发生 ,造成棉田减产 ,其幅度每年都在增加 ,同时 ,品质降低。由于棉农对盲蝽发生规律及特点不了解 ,不知如何防治或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给棉农造成损失。1棉盲蝽的发生种类、危害形态及方式在黄河流域棉区 ,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 ,其中为害最重是三点盲蝽。这几种盲蝽都是杂食性昆虫 ,为害广 ,为害期长。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养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各生长时期被害后表现不同 ,如子叶期被害 ,顶芽焦枯变黑 ,长不出主…  相似文献   

18.
何叔军 《江西棉花》2008,30(3):54-55
花铃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棉农投入肥料最多的时候,生产中棉农如果施肥不当,便会产生肥害,引起棉花蕾铃大量脱落,严重的导致棉株死亡,造成棉花大幅度减产,从而大大降低了棉农经济效益。如何预防棉花花铃期肥害的产生,棉花花铃期肥害产生后又如何有效采取补救措施,对  相似文献   

19.
棉叶螨俗称红蜘蛛、火龙。是我国棉区主要害虫 ,属蛛形纲 ,棉螨目叶螨科 ,棉叶螨从苗期至吐絮期都可以危害棉花 ,黄河流域棉区从 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约发生 2~ 3次高峰 ,7月中旬是棉叶螨危害最高峰期 ,若防治不当 ,棉株叶片将变成褐色 ,干枯 ,脱落 ,棉株枯死 ,减产幅度大 ,甚至绝收。棉叶螨成虫、若虫、幼虫 ,均可危害棉花叶片 ,叶螨常群集在叶片背面 ,用口针刺吸叶片细胞的汁液 ,破坏细胞中的叶绿体。受害叶片最初出现针刺状黄白斑点 ,后变为红色斑点 ,截形叶螨为害棉叶仅表现黄白斑 ,不出现红色斑。受害棉株生长缓慢 ,株高降低 ,现蕾推迟…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Bt+CpTI抗虫棉中棉所45为材料,研究了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花铃期是棉花一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速率与数量最大,其次为蕾期;吐絮期干物质及磷、钾积累速率与数量高于苗期,而氮素积累速率与数量低于苗期。棉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棉花出苗后80~117 d、73~109 d、75~114 d和69~110 d,积累速率最大的日期分别在出苗后98 d、91 d、95 d和89 d。成熟棉株各器官的干物质、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茎>叶柄+叶片>根。各器官氮素含量:叶柄+叶片>子棉+铃壳>茎>根;磷素含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含量:子棉+铃壳>茎>根>叶柄+叶片。棉花全生育期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为213.83,30.11,156.45 kg·hm-2,全株养分吸收比例为N∶P∶K=1∶0.14∶0.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