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北秋季旱地植苗造林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地区位于陕西最北部,这里十年九旱,平均年降雨量450~510毫米之间,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内,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春季少雨多旱,且风沙很大,加剧了苗木水分的蒸发量,致使大部分苗木因失水而死亡。加之春季造林季节短,很难适应大面积造林,同时由于气温较高,苗木在运输、栽植过程中水分损失较大,大大降低了苗木成活率。而秋季植苗造林有利因素较多,其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因此,在陕北干旱山丘地带应大力推行秋季植苗造林。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植树造林,提高林木造林成活率是改善生态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辽西地区实际情况,对当地春季造林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树种选择、整地、选苗及起苗、苗木处理、栽植等内容,以期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柠条植苗造林关键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柠条育苗要特别注意种子检验、精细整地、科学播种与加强苗期管理;植苗造林采用挖坑栽植与插缝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各地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可概括为六句话,即"挖大抗、栽壮苗、夏浇水、秋覆土、勤补植、严管护"。同时加大科技含量,培育干旱、半干旱区特有适应菌根苗,严格把好造林栽植过程中的各道工序,保证造林前苗木不失水、吸足水,加强抚育管护,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使有限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关键,也是基础工作。现对青海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以便促进造林事业生产,提高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植苗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在于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介绍了苗木类型、苗木栽植准备和栽植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青海海拔高,春季干旱少雨,秋季雨热同期,秋季植苗造林具有土壤墒情好、蒸发量小、生根早、造林成本低,苗木成活率高、新栽植幼苗抗性强、生长快等优点,并具有其独特的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正>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作为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造林方法。一、苗木的准备1、苗木旺盛的生机是苗木存活生长的重要前提,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是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苗木若失水过多,其生理机能就要遭到破坏,苗木就可能死亡。保护苗木,特别是保护苗木根系对保持苗木体内的含水率非常重要。2、苗木保护是为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缩短苗木造林后根系恢复的时间,提高树木的存活率。苗木从苗圃土  相似文献   

8.
曹振林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11):168-169+191
针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要结合地域情况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落叶树种、栽植季节及造林技术,从而提升苗木成活率,提高造林工程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陕北地区为例,研究落叶树种秋季截杆覆土造林技术,通过造林准备、种植技术及后期管护三个环节介绍技术操作要点,发挥截杆覆土技术优势,解决苗木缺失及成活率低的问题,提升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及防沙治沙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陕西吴起县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长柄扁桃示范建设项目,本地培育无纺布容器苗进行造林的主要流程。通过选用一年实生,地径在0.5CM以上无纺布容器苗木,在退耕地及荒山进行造林栽植,大大提高了栽植的成活率。为此特加以总结,旨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今后长柄扁桃造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能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进行了保水剂处理苗木方法试验、保水剂适宜配制浓度与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造林地应用保水剂能显著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1∶300浓度为保水剂浸根最适宜浓度;栽植穴内撒施10~25g的保水剂,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东霞 《乡村科技》2023,(16):131-133
植树造林是改善地区气候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植树造林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树木栽植后成活率较低。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大草滩林场公益林建设项目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影响当地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抗旱造林实践,总结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应用的造林技术和抗旱技术,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林业稳定、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绒毛白蜡盐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整耕地、挖栽植沟或栽植穴、造林前苗木的保护与处理、苗木栽培技术、植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绒毛白蜡盐碱地造林技术,为今后大力发展盐碱地区林业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曹继俊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90-191
植苗造林是榆林沙区一种主要的造林方法。在干旱少雨的地方植苗造林,苗木保护尤为重要。苗木保鲜、护根、护芽、保湿,浸水、蘸泥浆,修根、截杆等是几种主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浅谈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干旱山区常年少雨 ,蒸发强烈 ,造林成活率很低。利用地膜栽植、栽植容器苗、红柳植苗造林等方法 ,无疑是解决干旱山区绿化造林的可行性方法 ,不仅能大大提高干旱山区荒山造林的成活率 ,而且也是提高旱地种苗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1植苗造林的优势所谓的植苗造林实质上就是栽植造林和植树造林,其主要的材料则是苗木,一般来说,植苗造林一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就苗木而言,主要是在苗圃进行培养的,其培养的条件可以自主选择,进而对完整的根系以及地上部分进行培养,对外界不良环境有着相对较强的抵抗力。另一方面,植苗造林环节相对较多,对于林场森林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实质性意义。2园林植苗造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植苗造林是林业建设工程使用最普遍且比较可靠有效的营造林技术,适用性强,几乎不受造林条件限制,且栽后林木生长较播种造林快,成材时间短。按照造林季节与时间将植苗造林分为春季、雨季、秋季、冬季造林,简单介绍不同季节造林技术要求。并重点介绍了裸根苗栽植,穴、缝、沟植法,容器苗栽植5种苗木栽植方法与具体栽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北杨是西北、华北黄土丘陵地区和风沙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之一,近年来河北杨6 cm以上大规格苗木供不应求,笔者通过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了河北杨大苗机械化培育技术。同时对人工栽植苗木与机械开沟植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机械开沟植苗较人工栽植苗木粗生长量年均增长0.5 cm左右,管理成本降低23.5%,纯收益增加37.5%。  相似文献   

18.
沙棘是我国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树种之一,占据核心位置。而辽宁西部的朝阳市是我国人工引种、栽植沙棘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沙棘栽植已经超过6.5万hm2。沙棘的树种粒子比较小,胚芽又比较脆弱,而该地区春季多风少雨,必须多角度优化利用沙棘育苗技术,做好沙棘育苗工作,提高苗木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植被治沙造林技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对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速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极大的提高造林成活率。本文通过对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的发展规律,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旨在全面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的不断向前发展,并为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长期稳固发展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宁夏南部干旱山区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干旱山区造林技术,包括整地、苗木选择、苗木运输、栽植等方面内容,以为宁夏南部干旱山区造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