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正>猕猴桃人工栽培在西峡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截至目前,全县人工栽培基地0.73万公顷,优良品种率达90%,挂果面积0.31万公顷,盛果期0.13万公顷,盛果期平均产量达3万千克/公顷,平均效益在15万元/公顷以上,高的达30万元/公顷。西峡猕猴桃年产量4.8万吨,年产值2.4亿元以上,猕猴桃重点生产区年人均收入在0.5万元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将西峡县目前猕猴桃的主栽品种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富硒猕猴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富硒猕猴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了富硒猕猴桃生产过程中建园条件、定植栽培、水肥管理、科学施硒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导读:自贡市重点推广无公害萝卜栽培,至2013年累计推广面积1.73万hm2,新增萝卜总产量40.54万t,新增总产值5.07亿元,新增纯收入4.99亿元。生产中,宜选用壤土或砂壤土种植,合理轮作,选用瑞雪和白玉春等良种,于8月下旬到翌年3月上旬播种,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综合防治病虫害,加强采收及采后处理,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4.
绿芦笋生产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莒县自1980年开始种植芦笋,目前栽培面积已达4000hm^2,平均每667m^2产毛笋1100kg。年加工出口绿芦笋2.2万t,是山东省绿芦笋生产加工出口第一县。2003年莒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日照市科技局下达的“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课题,项目实施两年来,通过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的研究与推广,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基地2667hm^2,新增绿芦笋面积667hm^2,探索出一套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即选用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科学培育壮苗,标准化施肥,推广密植间伐和大垄双行“品”字形定植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管理,每667m^2产值4000元,总产值2.0亿元,新增投入1874万元,新增纯收益2196.4万元。该课题2005年被日照市科技局评为日照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近年,秦巴山区探索减肥减药、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开展了耐低温黄瓜—早秋白菜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生产中,选择适合早春露地栽培的秦玉黄瓜,3月初育苗,爬地栽培,白菜品种选用丰抗78,6月中旬育苗,此种植模式一年两种两收,每667 m^2产值在16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广西猕猴桃生产存在问题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桂西北低纬度高海拔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但人工栽培历史较短,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本文分析广西目前猕猴桃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桂西、桂北山区的猕猴桃分布及栽培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猕猴桃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将能进一步提高广西桂西、桂北山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水平,改善桂西北山区生态环境和促使桂西、桂北贫困山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7.
正猕猴桃属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原产于中国,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陕西省的秦巴山区,该区也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猕猴桃资源库。猕猴桃作为经济栽培最早起源于新西兰,1904年从中国成功引进到该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完成了由引种—野生驯化—人工栽培—世界性产业的发展历程。近50年来,猕猴桃消费人群逐年递增、市场缺口不断增大,因此各国竞相发展,截至2020底世界猕猴桃面积420万亩,产量450万吨。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充分授粉技术是猕猴桃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也是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秦岭北麓是全国最大猕猴桃生产区域,面对生产与推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阐述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强充分授粉技术的示范推广,这对于提高果实商品性,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主产区县域经济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如陕西省宝鸡市眉县,2014年猕猴桃栽培总面积29.4万亩,农民户均4.3亩,人均1.12亩,猕猴桃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猕猴桃产业年收入预计24亿元,农民人均单项产业收入达到9 200元。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果树,在生产上需要配置配套的授粉雄株,并进行必要的人工辅助授粉,方能实现猕猴桃优质高产。花粉的制备及授粉技术的选择对猕猴桃的生产具有直接影响,现对猕猴桃花粉制作及高效授粉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猕猴桃优质高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冯明  倪玉清  马长青  张春华  钟越 《蔬菜》2020,(10):14-18
西瓜连作易造成连作障碍,导致病害加重,产量和品质下降,不利于优质栽培和效益稳定。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将西瓜与水稻等作物轮作复种,并采用品种比较试验、不同茬口及育苗方式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探索出以早佳-8424西瓜为主栽品种的西瓜—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和生物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667 m~2产值达1万元,纯效益达6 000元,实现了缓控连作障碍,促进了西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粮菜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2.
和平县1987年从武汉植物园引进‘武植三号'猕猴桃,由于长时期栽培和反复多次嫁接扩繁,以及山区"小气候"的影响,导致自然变异增多,不同程度出现品种衰退现象。通过单株优选和高位嫁接进行‘武植三号'猕猴桃衰老果园品种改良,使其恢复生机,改善植株和群体生长,获得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付秀会 《蔬菜》2023,(2):25-27
针对喀左县日光温室甜瓜一年一大茬栽培所面临的土壤障碍明显、产量不高、品质下降、病虫危害加重等实际问题,通过改变传统施肥方法,使上述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在合理应用有机肥基础上,根据温室土壤养分状况和甜瓜需肥规律,开展了肥料应用种类、比例、数量、最佳施肥时期和方法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喀左地区日光温室甜瓜一年一大茬栽培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从甜瓜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出发,总结出适量应用育苗肥、施足基肥、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追肥、做好叶面喷肥、适量应用微肥等合理施肥方法,使温室甜瓜每667 m2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增加905.61 kg,效益增加5 433.66元。  相似文献   

14.
陈玉梅 《蔬菜》2021,(10):79-81
为了解决漳平市苦瓜常年复种栽培,苦瓜疫病普遍发生并呈日趋严重之势,常给当地苦瓜生产带来毁灭性损害的问题,2019年漳平市西园镇钟秀村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苦瓜新品种"超群春宝"嫁接苗进行大棚春提早试种,通过科学安排茬口、药剂+温汤浸种、苗期乙烯利去雄、全面闷棚消毒、前期轻施肥水、结果期改善光照、精准人工授粉、适当提前采收等措施的应用,试种取得较大成功,每667 m~2产量为4 000~6 000 kg,最高产量在6 500 kg以上,基地苦瓜产值2 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富硒猕猴桃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永 《中国果菜》2020,(2):77-80
鲜嫩的果肉、独特的风味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得猕猴桃被称为“维C之王”,微量元素硒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江苏北部自然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富硒猕猴桃,且临近上海等沿海经济带,有利于猕猴桃的保质保量运输和及时供应市场。本文主要分析了江苏北部地区优质猕猴桃的配套种植技术,从苗木的选择到高产措施,为高品质富硒猕猴桃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连作障碍,采用大棚草莓基质育苗和灵芝栽培进行轮作,667 m~2可产出优质种苗5万株,按照1元/株价格计算,667 m~2可产生收益5万元;667 m~2灵芝孢子粉可收集60 kg,按照2 000元/kg的价格计算,收益为12万元,667 m~2产出的灵芝幼茸和灵芝切片收益为5万元以上,667 m~2整个生长季收益在17万元以上。大棚草莓基质育苗与灵芝轮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袁京华  高国文  刘斌  王惠  杨斌 《蔬菜》2023,(7):10-14
为探索低山工厂辣椒苗对高山地区环境的适应性、增产能力和新增固碳减排能力,通过不同播期对比试验、17个品种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移栽生产试验,比较分析辣椒低山工厂育苗高山移栽的适应性、丰产性以及固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辣椒低山工厂育苗不仅可以完全适应宜昌市高山地区生态环境,且各项试验均实现大幅增产、增收,其中大面积移栽生产试验中辣椒667 m2产量为3 280 kg,667 m2产值达15 622.6元;较农民自育苗667 m2增产967 kg,增产率达41.8%,667 m2产值增加7 273.6元,增收率达87.1%;667 m2新增固定减排CO2量为619 kg,固碳减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苏北越夏连秋西瓜难立苗、病害重、长不大、产量低、容易水脱、品质差等生产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种植,总结形成了选用耐热、耐湿良种,种子、基质严格消毒防病,选择最佳时机播种、定植,改单膜覆盖为塑料膜+遮阳网覆盖、改平畦栽培为深沟高畦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配合适宜的水肥管理,可实现667 m2产量1 500 kg,667 m2经济效益5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升草石蚕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树立西北高原夏菜特色品牌,发展高原夏菜产区草石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项目调研和试验种植,集成地块整理、茬口选择、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促根控秧等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高原夏菜草石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实现每667 m2产量1 800 kg左右,产值稳定在5 000元以上,较传统玉米种植每667 m2增加收入2 00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群  杭超  张栋梁  翟福勤 《蔬菜》2021,(8):80-81
为丰富嘉善县番茄品种,通过引进4个高品质番茄与嘉善县大面积种植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大果型番茄浙粉712和浙粉716虽然产量较当地番茄品种惠福低,但果实口感较好,且大小均匀,整齐度较好,适合在当地进行一定面积的推广;引进的中果型番茄光辉101和樱桃番茄浙樱粉1号,果实大小均匀、口感好、番茄风味浓,且生长势强,经济效益突出,667 m~2产值较当地菜用番茄高出12 000~18 000元,适合采摘或短途运输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