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立足于对近年来铁岭高新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失地农民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对经济和社会以及失地农民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普遍存在的边缘化倾向和贫困化现象;以上问题的产生是制度因素和失地农民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提出并研究了"农联"模式在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上的应用;并从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机制和建立失地农民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城市化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产生失地农民的根源;同时,城市化进程又是用于创造就业、提供就业机会的最有力手段和工具.因此,要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就要从城市化人手,以科学的城市化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换的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心理适应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很难在短期内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这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应从政府与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吉林市周边的几个新社区失地农民的收入、工作、生活、社会适应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指出吉林省失地农民距离完全的市民化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中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积极和消极损失,最后,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存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115-118
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重要性,发现失地农民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补偿费用低、社会保障缺位和文化素质低,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合理有效地安置好失地农民,关系重大。介绍了发达国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措施,以为我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李梅 《甘肃农业》2016,(1):53-57
采用失地农民市民角色认同问卷和普遍性适应不良问卷对兰州市安宁区197名失地农民进行调查,探讨失地农民角色认同与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关系.结果发现:(一)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不高;20岁以下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失地农民,征地1年以下失地农民角色体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收入比以前差的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二)男女性失地农民适应不良得分均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收入比以前差的失地农民社会适应不良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失地农民;(三)失地农民社会适应不良得分与角色认同的角色认知维度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6,与角色体验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这表明,失地农民角色认同水平不高,存在社会适应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0.
孙龙 《现代农业》2009,(6):137-138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推进城市化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和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因素,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地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城市农村地区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民在失地后得不到合理安排而造成"失地农民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土地征占中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和制度存在缺陷,偏重于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压低征地成本,而对农民利益考虑不够.要通过适当提高统筹层次、协调城乡发展的途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睿 《甘肃农业》2012,(12):64-65
我国西部地区深处内陆,自然资源匮乏,土地贫瘠,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及大开发热潮的西迁,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因开发建设而失去赖以生存土地的当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业、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联系着地区建设速率、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从J市再造新城区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入手,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从而确保该地区政治和经济稳定发展,为打造区域性新增长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去土地,转为市民。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生产、生活资料,没有城市生活教育的基础,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他们的城市化如何?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及因失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在分析了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生存和发展两个层面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失地农民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引发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以云南省为例,分析失地农民目前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提出扫除制度障碍,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失地农民就业模式,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开辟新的路径。并将扶持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莹 《北京农业》2011,(30):186-188
随着陕西省汉中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为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失地农民,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汉中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建国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进行调研,在对该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失地农民在择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为城市化作出了重大牺牲,理应成为城市化的受益者。而客观现实是由于我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大量失地农民并没有从城市化土地流转过程中得到太多的好处,这与农民做出的牺牲性贡献极不相称。对失地农民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养老保障问题。从这一问题入手,阐述了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观,分析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紧迫性,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提出的对该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有: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等。然而,利益的满足和保障的健全只能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而不能解决其发展问题,建立失地农民的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教育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解决失地农民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