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花抑菌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菊花提取物、菊花挥发油、菊花黄酮、菊花α-三连噻吩、菊花多糖的抑菌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我国菊花抑菌作用研究现状,以期为菊花抑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抑菌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菊花有害生物防治主要依靠农药,我国已经批准登记69个农药产品用于菊花,其中6个可用于实用性菊花。菊花生产中违规用药行为时有发生,目前仅制定2种农药在菊花中的4项强制性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不利于对菊花产品的有效监管。据此提出五点建议:加强菊花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研究;积极推广菊花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加大生物农药推广使用力度;适时登记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科学制定菊花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选取开封菊花栽培主要品种原本多头菊为材料,采用控制温度等气象环境因素的方法,通过改变开封菊花生长的外部气象环境条件,来调控改变菊花的花期。实验表明利用人工调控环境温度,创造利于菊花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基本可以实现菊花在元旦、五一等不同的时期开花。要实现菊花在元旦期间开花,应使菊花生长期间的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10~20℃之间,要实现菊花在五一期间开花,应使菊花温度基本维持13~20℃之间。菊花开放后根据时间早晚和开放程度选择加温或降温。  相似文献   

4.
菊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该文主要从菊花的起源、栽培菊花的形成和栽培菊花的演化3个方面介绍菊花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菊花品种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菊花汁、糯米酒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菊花米酒的调配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菊花米酒调配的最佳工艺配方:菊花汁15%,糯米酒70%,蔗糖8%,柠檬酸0.6%。通过最优工艺配方可调配出具有菊花特有风味的低酒度菊花保健糯米酒。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药用菊花连作障碍对菊花生长的影响、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菊花连作障碍缓解措施的研究进展。连作对药用菊花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株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菊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引起药用菊花连作障碍的因素主要有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土壤中营养元素失调以及菊花分泌物的自毒作用等。进行轮作换茬、增施生物有机肥料、采取嫁接措施及使用微生物菌剂和土壤调理剂对缓解菊花连作障碍均有一定的效果。进一步探明菊花连作障碍产生的因素,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和菊花自身分泌化感物质的自毒作用与菊花生育以及引起障碍其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从根本上消除菊花连作障碍的基础,也是未来菊花连作障碍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明革 《北京农业》2014,(11):40-42
2009年11月,北京平谷西柏店首届菊花美食节开幕,数万朵盛开的菊花喜迎八方来客。市民来到西柏店村不仅享受了赏菊、采摘活动,还品尝到别具一格的菊花宴:菊花馅饺子、炸菊花芽、菊花涮肉……作为北京市平谷区精细果蔬基地之一,为首都都市农业发展在萧瑟秋冬增添了一缕新绿。菊花美食节从11月5日一直持续到12月5日,共举办食用花卉产业发展座谈会、参观生态园、菊花采摘、菊花宴品尝,小西瓜、小西红柿、小黄瓜以及特菜等绿色有机蔬菜采摘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8.
介绍菊花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并提出建议。即收集与整理菊花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省级与国家级名录;建立菊花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加强菊花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申报;鼓励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培育菊花品牌;建立各种地理标志菊花的国家质量标准;对传统菊花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9.
以菊花汁、糯米酒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菊花米酒的调配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菊花米酒调配的最佳工艺配方:菊花汁15%,糯米酒70%,蔗糖8%,柠檬酸0.6%。通过最优工艺配方可调配出具有菊花特有风味的低酒度菊花保健糯米酒。  相似文献   

10.
菊花盆栽与鲜切花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菊花寓意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菊花是不吉利的花,其实菊花最初的寓意是"延年益寿"、"品质气节"等。菊花的花型与颜色非常丰富,任何花卉无法与之比拟,被称为"育种界的奇迹",近年来,国外对菊花产品需求量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1.
菊花盆栽与鲜切花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菊花寓意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菊花是不吉利的花,其实菊花最初的寓意是"延年益寿"、"品质气节"等。菊花的花型与颜色非常丰富,任何花卉无法与之比拟,被称为"育种界的奇迹",近年来,国外对菊花产品需求量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2.
菊花黑斑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黑斑病又名叶枯病、斑枯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叶片枯焦脱落,轻则影响植株生长、开花,重则全株枯死,对菊花产量、经济价值影响很大。菊花黑斑病除危害菊花外,还危害野菊、除虫菊、甘菊等多种菊科植物。  相似文献   

13.
<正>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入药,为常用中药。菊花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晕头痛等症。经常饮用菊花茶有避暑除烦、清心明目之功效。菊花因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而价格不一,分为安徽的亳菊、浙江的杭白菊、河南怀菊花、河北的祁菊花等。这里主要介绍祁菊花,祁菊是河北安国八大祁药之一,是道地药材品种,已种植多年,每到秋季菊花盛开时,菊花田里白茫茫的一片,暗香飘动,沁人肺腑,煞是壮观。安国药市常年收购菊花,每年秋  相似文献   

14.
菊花扦插生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菊花切花占全球切花数量的30%,扦插是菊花主要种苗繁殖途径.从菊花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外源物质等方面对菊花扦插生根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为菊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菊花插穗的消毒处理、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扦插配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对野生菊花进行开发利用,对不同采摘期野生菊花的功效成分进行研究,并将其结果与栽培型菊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菊花中主要功效成分绿原酸、总黄酮及挥发油的含量都高于栽培型菊花,且孕蕾期中功效成分含量高于开花期.  相似文献   

16.
菊花是一种在我国非常受欢迎的花卉,主要生长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但近年来西北地区引进了部分盆栽菊花,菊花的栽培、育苗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要掌握栽培技术,菊花的养护管理措施才能使盆栽菊花生长茂盛,带来各种效益。  相似文献   

17.
菊花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菊花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但多数菊花品种抗性较差,严重限制了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栽培菊花进行品种改良。目前,通过栽培菊花与菊属及其近缘属间远缘杂交,将它们的优异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是进行菊花抗性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远缘杂交中经常存在各种障碍,影响了这些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为此,本文对菊属及其近缘属种质资源、栽培菊花与野生菊杂交障碍方式、克服杂交障碍的方法、远缘杂种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菊花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改良栽培菊花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于2005~2018年对浙江省杭州、绍兴、金华、湖州、台州、丽水等市的多个菊花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种植面积、品种名称以及各种病害发生情况。共发现菊花病害32种,包括细菌性病害3种、真菌性病害19种、线虫病害2种、病毒病害7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了各种菊花病害的病原、症状、分布地和危害等级,明确了为害严重的病害主要有菊花斑枯病、菊花白色锈病、菊花白绢病、菊花枯萎病和菊花立枯病。  相似文献   

19.
菊花是我国重要的药用、食用及观赏类资源,药用历史悠久。药用菊花以栽培为主,在其药用历史中菊花虽然种类众多,但新品种较为匮乏。从药用菊花资源分布、种质资源多样性、表型多样性、质量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对菊花进行综述,探讨药用菊花应用并展望,以为获取高产、高质、高效药用菊花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病毒病是影响菊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河南开封地区与湖北荆门地区菊花生产中的病毒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地区菊花感染病毒病的区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常在菊花中出现的5种病毒:菊花B病毒(Chrysanthemum virus B, CVB)、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 TAV)、菊花矮化类病毒(Chrysanthemum stunt viroid, CSVd)、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菊花B病毒、番茄不孕病毒是使菊花感病的优势病毒,在河南开封地区较为常见,而马铃薯X病毒仅在较少的开封菊花品种中检测到,菊花矮化类病毒、马铃薯Y病毒在开封菊花中均未检测到。而湖北荆门地区菊花病毒种类较少,除少数品种检测到菊花B病毒外,番茄不孕病毒、菊花矮化类病毒、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均未被检测到。以上结果说明,菊花B病毒、番茄不孕病毒可以作为病毒病的首要防治目标,可以减少对其他病毒的施药防治,从而减少施药对菊花生长的影响,以及减少菊花的种植成本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