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PCR技术在印度腥黑穗病菌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2对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 Mitra)特异性引物(Tin3/Tin4,F3/R1)和2对黑麦草腥黑穗病菌T.walkeri特异性引物(Tin7/Tin8,Tin11/Tin4)建立快速鉴定T.indica及其近似种T.walkeri的PCR程序。引物Tin3/Tin4,F3/R1可特异性扩增T.indica分别得到415bp和498bp产物,扩增T.walkeri无产物;引物Tin/Tin8,Tin11/Tin4可特异性 扩增T.walkeri得到391bp和415bp产物,扩增T.indica无产物。4对引物扩增T.horrida、T.controversa和T.laevis无产物。产物片段的测序验证了PCR反应的可靠性。为进口粮检疫中T.indica的鉴定提供了快速、简便、实用的PCR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由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和由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illetia foetida(Walle.) Lindr]引起的小麦光腥黑穗病都是世界性的病害,小麦矮腥黑穗病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极难防治的检疫性病害之一,小麦光星黑穗病在我国被列为北京市的检疫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染色方法可简便快速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菌,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壁分别呈绿色网纹荧光及均匀平滑绿色荧光,检测可在5~7 min完成,为快速区分2种病原菌的冬孢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冬孢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土壤中可存活10 a以上,该病害的阻断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试验将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埋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通过对埋土前后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的测定,研究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在稻田中活性的变化及冬孢子萌发与自体荧光之间的关系.2 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均逐渐降低,经过一个完整稻季处理后,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和自体荧光特性都全部丧失,丧失自体荧光的冬孢子,其萌发活性也相应丧失.  相似文献   

4.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hn)冬孢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土壤中可存活10 a以上,该病害的阻断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试验将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埋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通过对埋土前后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的测定,研究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在稻田中活性的变化及冬孢子萌发与自体荧光之间的关系.2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均逐渐降低,经过一个完整稻季处理后,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和自体荧光特性都全部丧失,丧失自体荧光的冬孢子,其萌发活性也相应丧失.  相似文献   

5.
应用ELISA和PCR方法对小麦腥黑穗病菌进行检测研究。利用HRP酶标记的第二抗体(羊抗兔抗体)与结合抗原的兔抗小麦矮腥抗体相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来区别正常小麦与染病小麦。根据Genbank的DNA的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区分小麦矮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和网腥黑穗病。  相似文献   

6.
该文系统测定了不同功率、不同时间组合的微波处理对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的杀灭效果,并分析了微波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0W处理30s,640W处理40s,480W处理50s,320W处理80s和160W处理180s这5种剂量,可完全杀灭小麦中的网腥黑穗病菌;温度检测结果表明,热效应是微波杀菌的主要因素,微波加热到90℃才能完全杀灭网腥黑穗病菌菌瘿;品质检测结果表明,上述条件的微波处理能显著降低小麦的含水率和发芽率,对千粒质量无影响,同时能显著提高小麦的还原糖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上述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在杀灭小麦网腥黑穗病菌菌瘿的同时能保持小麦的贮藏品质,因而在储粮检疫处理中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紫羊茅腥黑穗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腥黑粉菌是危害禾本科牧草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对我国牧草业和城市绿化业造成潜在威胁。天津动植物检疫局第一次从美国进口的紫羊茅种子中截获腥黑穗病菌。从该菌立冬孢子形态看,寄生在紫羊茅上的腥黑穗病菌的形态特征介于小麦网腥(TCT)和狐草腥黑穗病之间,但从其萌发生理看,该菌与小麦TCT的萌发条件基本相一致。故我们初步将寄生在紫羊茅上的腥黑份菌定为小麦网腥。  相似文献   

8.
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小麦矮腥黑穗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体系以准确灵敏的鉴定小麦黑穗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方法】根据筛选的TCK独有差异基因片段(1 322 bp)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QUTCK4/CQUTCK5和TaqMan 探针CQUP1,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法和TaqMan水解探针法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建立的两套定量PCR检测体系的检测下限相当,可达到0.1fg,对应的拷贝数为2.31×104个,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2~3个数量级,均可成功鉴别出TCK与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 (DC)Tul,TCT),并可快速准确检测小麦矮腥黑穗菌冬孢子和检测罹病小麦植株体内的侵染菌丝体。【结论】建立的2种定量PCR检测技术可运用于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小麦腥黑穗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23-26
通过对塔什库尔干县 6个乡的小麦田间进行调查及采集样品的室内检验鉴定证明 ,为害该县小麦的腥黑穗病菌是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光腥黑穗病菌。萌发实验表明 ,该县的小麦网腥冬孢子在 5℃和 18℃条件下均可萌发 ,在 0℃下停止生长 ,网腥的冬孢子大小平均为 17.7~ 19.8μm,网脊平均高度 1.33μm,网目平均大小 3.71μm;光腥的冬孢子大小平均为 16.7~ 18.6μm。目前在该地区尚未发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和小麦矮腥黑穗病 ,但还须加强当地口岸检疫和田间普查工作 ,严防二病自邻国疫区传入。  相似文献   

10.
图像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小麦腥黑穗病菌冬孢子特征的定量分析,冬孢子区域的分割则是分析的前提.针对小麦腥黑穗病菌图像的特点,考虑到传统分割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图像的分割算法.研究以病菌彩色图像B分量为聚类对象,以R、G、B分量值之和不变为迭代终止条件,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分割病菌图像,使类内像素均值的距离和取得局部极小值.与其他分割方法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该分割算法既分割出亮度不均匀的背景,对噪声的敏感度较小,又减少了分割后的冬孢子粘连,分割出的冬孢子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入境小麦腥黑穗病检验检疫中冬孢子区域计数问题,提出了小麦腥黑穗病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流程.首先介绍了显微镜下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图像的获取方法;在将冬孢子的彩色图像灰度化后,采用中值滤波抑制噪声,利用metric算法进行图像分割;为了从背景中准确提取冬孢子区域,流程中采用图像形态学方法来消除二值图像中冬孢子区域的背景噪声和孔洞,并剔除图像边界处不完整的冬孢子区域;最后采用区域标记的方法获得了冬孢子数目.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和流程能有效地改善图像的质量,并能够自动准确地提取并统计冬孢子区域,便于后续的识别工作.  相似文献   

12.
超分支滚环扩增法检测小麦矮腥黑穗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的超分支滚环扩增(hyper- branched rolling cycle amplification,HRCA)检测体系,为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鉴定以及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稳定、可靠的检测技术。【方法】锁式探针包含一个公共连接序列和在探针两端与靶DNA序列互补的2个序列。根据TCK的差异序列设计锁式探针两端序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TCK超分支滚环扩增反应体系。以优化的HRCA反应条件为基础,确定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HRCA体系和常规PCR体系的性能,并利用这2种体系对来自中国出入检验检疫局截获的51个小麦样品进行了验证检测。【结果】HRCA体系能专一地检出小麦矮腥黑穗菌的DNA靶带,而TCT、TCL等近源种及健康小麦样品都不能扩增。HRCA检测TCK靶序列质粒DNA的下限为1 fg?μl-1,检测基因组DNA的下限为10 pg?μl-1,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检测体系高10倍。HRCA检测体系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适合于TCK的检测及鉴定。【结论】稳定、灵敏、特异的小麦矮腥黑穗菌的HRCA检测体系的建立,为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早期诊断及其近源种的多靶标检测提供了同步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图像识别的小麦腥黑穗病害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检疫小麦腥黑穗病害的方法效率较低影响检测的稳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小麦腥黑穗病分类诊断技术.以显微镜下采集的小麦病害图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滤波增强及病害区域分割,再提取单个病害区域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参数;最后利用归一化后的特征值,通过BP神经网络分类器实现了小麦腥黑穗病害的诊断.将计算机图像识别结果和实际小麦腥黑穗病类型进行对比,表明了该诊断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朱磊  曲海霞  黄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29-31,46
在70℃、80℃两个温度,50%、65%和80%3个相对湿度下,对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TCT)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240min内可完全杀灭TCT孢子的处理组合为70℃、50%RH,80℃、50%RH,80℃、65%RH,80℃、80%RH,有效杀死TCT孢子的处理时间分别为40、240、20和5min。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热处理可导致小麦麦粒的含水率明显下降,对干物质含量影响较小。热处理降低了小麦的生活力,加快了小麦的呼吸速率及营养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15.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孢子的热力灭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力对病菌冬孢子进行灭菌的研究,以解决带菌的粮用小麦加工后,麦麸如何灭菌的问题。通过试验表明病菌冬孢子经过湿热处理65℃10min即可灭菌,而以70℃10min和8O℃5~10min为可靠的灭菌条件,干热处理100℃10min不能灭菌,带菌麦麸只有经过湿热处理后才能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16.
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小麦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时只生出一根原菌丝,而内壁发生多处消解。原菌丝含有多个细胞核,并有脂肪粒、核糖体、糖原和线粒体等。原菌丝顶端可形成8个担孢子,并桥接形成“H”形菌丝。  相似文献   

17.
小麦矮腥黑穗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病原、分布与危害,综述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种子灭菌处理、有害风险分析、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价罗望子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和性状指标,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主成分分析法将16个罗望子种质的15个品质和性状指标进行简化后,采用合理—满意度法对各品质和性状指标赋予合理权重,再计算出综合合理—满意度,分析评价其开发利用价值.[结果]罗望子8号的钙、铁和铜等矿物质含量最高(其中钙含量为2406.33 mg/kg),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最高,为0.661分;罗望子9号的单果重中等偏上,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较高,总酸含量较低,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次之,为0.646分;罗望子3号的单果重最重,为19.69 g,果味偏酸,可食率中等,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排第3,为0.634分;罗望子13号的综合合理—满意度得分最低,为0.275分,综合利用性能最差.[结论]罗望子8号钙含量高,可作果汁或果酱品种开发利用;罗望子9号总糖含量中等偏高、风味佳和综合品质优良,可作干果食用;罗望子3号果型最大,可食率中等,种子可用于提取多糖,果肉可作加工原料;其他罗望子种质各有优异性状,可通过定向育种改良以获得更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