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采用水浸提、微波提取、超声提取等3种方法对竹叶黄酮进行提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通过清除羟自由基来评价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探究了温度、p H对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竹叶黄酮效率最高,超声提取次之,水浸提效率欠佳,耗时长且提取率低。3种方法所得的竹叶黄酮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样品呈量效关系。高温和p H5、p H8的环境对竹叶黄酮提取液的清除羟自由基影响较大,应避免在这些环境下保存,保持竹叶黄酮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柞蚕血淋巴为提取材料,进行了柞蚕DNA提取方法的改进试验。结果发现,柞蚕血淋巴经过12 000rpm条件下离心8min后,沉淀经SDS提取液震荡、混匀后,提取基因组的质量明显提高。且提取时间短,操作方便,适合于野外工作环境及实验室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优化诃子中抑菌有效成分鞣质的提取工艺以及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浸渍法和回流法提取诃子中抑菌有效成分鞣质时水的用量、浸渍时间、浸渍温度、回流时间和回流次数对提取液中鞣质含量的影响。通过抑菌试验研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结果]综合分析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浸渍法提取诃子时最优提取工艺为12倍水量20℃浸渍1.0h;回流法提取时最优提取工艺为6倍水量回流1次,持续1.5h。[结论]2种提取液对具有代表性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浸渍法提取液对3种试验菌株的抑制效果普遍优于回流法提取液。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的水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Duoy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同,除4%和2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醉马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外,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对3种植物的发芽率均有显著影响。4%黄花棘豆的水浸提液对醉马草根长无显著影响,其他各浓度的提取液都抑制了3种植物幼苗的生长。4%、20%和100%的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影响的综合效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柞蚕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试验将柞蚕蛹作为材料,利用水提取法提取柞蚕蛹多糖,并用滤纸片法检测柞蚕蛹多糖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柞蚕蛹多糖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5 g/mL,时间3.16 h,温度75℃,进行3次重复试验,所得柞蚕蛹多糖平均提取率为1.38%。柞蚕蛹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 [关键词]柞蚕蛹|多糖|提取|响应面|抑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白头翁地上部分是否具有抗菌活性及确定不同提取方式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试验用70%乙醇溶液、99%三氯甲烷溶液、1%盐酸溶液和1%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提取液,采用回流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获得提取液,并对部分提取液进行浓缩,再进行抑菌试验,判断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99%三氯甲烷作为溶剂,回流提取法的浓缩液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以1%盐酸作为溶剂,回流提取法的浓缩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说明白头翁地上部分具有比较明显的抑菌活性,不同提取方式对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芪多糖结构和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分别采用循环超声法和煎煮法提取黄芪多糖,对这两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提取率的对比,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循环超声法和煎煮法对黄芪多糖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循环超声法的提取率较煎煮法高,但对黄芪多糖的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煎煮法提取工艺对黄芪多糖的结构没有明显破坏。本试验建立的黄芪多糖煎煮提取样品的红外标准图谱,可以对黄芪多精的品质及其伪品、掺伪品进行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浓度乙醇和水为提取介质,浸提柞树叶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获取对食源性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柞树叶提取液。采用抑菌圈法分别检测不同提取介质获取柞树叶提取液在不同溶液p H值和不同处理温度条件下,对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5种目标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柞树叶提取液对新鲜果蔬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提取介质获得的柞树叶提取液在体外对5种目标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以75%乙醇作介质获得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P0.05);酸性条件及热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柞树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p H为8时,抑菌活性稍有减弱,温度为100℃时,抑菌效果显著;柞树叶提取液可延长果蔬的储藏保鲜期。试验结果初步提示:柞树叶提取液在体外对食源性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进一步开发为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用于桑椹保鲜的天然植物源生物保鲜剂,以传统中草药黄连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的方法提取黄连抑菌物质并进行桑椹的保鲜效果试验。以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连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1.5 g/L、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72 min,在此条件下预测黄连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为16.20 mm,实际验证值为15.98 mm。新鲜桑椹室温下用质量浓度为0.7 g/m L的黄连提取液处理后储存8 d,桑椹的失重率、霉变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桑椹降低了26.25%、58.62%和47.47%,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83.55%,可以延长保鲜时间3 d左右。采用优化工艺条件提取的黄连抑菌物质,具有良好抑菌活性,可作为天然保鲜剂应用于桑椹保鲜。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降低柞蚕雄蛾提取液中的脂肪含量,对柞蚕雄蛾浓缩液提取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三步脱脂工艺在提取过程中对柞蚕雄蛾浓缩液的脂肪进行分步去除。结果表明:以新鲜柞蚕雄蛾为材料,用乙醇浓度为95%的食用酒精,对蚕蛾粉碎浸泡60 h后离心去除脂肪,经低温浓缩至原体积的1/8后再离心去除脂肪,然后复加乙醇浓度为95%的食用酒精至提取液乙醇浓度为20%后于-18℃条件下冷冻8 h,再4 000 r/min离心15 min去除脂肪,所得浓缩液中脂肪含量可降低至0.084%,显著低于工艺改进前(P0.05)。工艺改进后,浓缩液中有效成分含量也得到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1.
应用噬菌体对由柞蚕空胴病蚕、病蛹中分离的69株柞蚕链球菌,以斑点法和试管法作了裂解试验。结果表明,均能很好裂解,其滴度可达10~8—10~(10)单位/毫升,而对国际15群(A、B、C、D、E、F、G、H、K、L、M、N、O、P、Q)标准链球菌均不裂解,说明该噬菌体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认为该噬菌体可用于柞蚕空胴病的诊断,亦可用于柞蚕链球菌的鉴定。此法,特异、准确、快速、经济、简便、适用。同时对上述69株菌株的生化反应进行了观察,初步可归为9个生化型。应用生化反应能否作为柞蚕链球菌进一步的分型,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给植物源杀菌剂防治沙打旺黄矮根腐病菌(Embellisia astragli)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试15种药用植物以及大蒜(Allium sativum)、变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核桃青皮 (Juglans regia)3种植物提取液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矮根腐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的影响,并测定抑制效果最好的植物提取液对沙打旺种子萌发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e)、大蒜、核桃青皮3种植物提取液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P <0.05),抑菌率均达100%,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力较强, 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5%.防风、大蒜、核桃青皮3种植物提取液原液对沙打旺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 <0.05),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在50%以下.说明防风、大蒜和核桃青皮的提取液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田间防治有一定应用前景,但在沙打旺播种时不宜使用其提取液进行药剂拌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海洋细菌,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4种常见致病菌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以固体琼脂打孔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并测序,同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红树植物土壤中分离得到654株细菌,其中107株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6.4%。菌株M36对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 mm、16 mm;菌株P19和P25对金黄色葡萄球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16 mm;菌株P83对沙门氏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3 mm;菌株M36和P31的抑菌谱最广。综合两种培养基的培养结果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被分成4个属,分别是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其中肠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其次为芽孢杆菌属,占比分别为69.2%和15.9%。说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存在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通肾颗粒中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参考因素,以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综合评分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1:12的加水量,煎煮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各活性部位提取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蛋黄抗体三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氯仿、辛酸和苯酚三种溶剂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分别对经禽流感H5和H9亚型疫苗免疫的鸡蛋黄液进行YAb提取,并对提取的YAb用AIH5和AIH9抗原进行HI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溶剂提取的YAbHI效价均低于原蛋黄液,HI抗体损耗率分别是氯仿法为26.30%~44.72%,辛酸法为5%-16.87%,苯酚法为66.02%。三者中辛酸法提取的抗体含量最高,其次是氯仿法,苯酚法最低。三种方法提取的YAb均为澄清透明,分别带有各提取试剂的味道。将提取液3mL~5mL肌注鸡只,均无不良反应,表现安全。提取液保存8个月,仍澄清透明,无菌污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体腔注射柞蚕空胴病病原菌——柞蚕链球菌(Streptococcus pernyi)能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以柞蚕链球菌为诱导源,对29个柞蚕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滞育蛹的诱导试验表明:不同化性和不同品种之间诱导抗菌物质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不同柞蚕品种滞育蛹诱导抗菌物质活性的产生和达到高峰的时间以及在体内持续时间的长短均有较大差异;(3)对五个不同类型的柞蚕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滞育蛹的诱导血淋巴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的比较,初步表明,五个不同类型的二化性品种和辽宁当地一化性品种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组份基本相同,但一化性品种的P9A和P9B的相对活性略高于二化性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银连解毒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共水蒸馏法对处方中薄荷、荆芥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以吸水率为指标,对药材浸泡时间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量、绿原酸含量、牛蒡苷含量为指标,对煎煮过程中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重要参数进行了筛选。结果:薄荷、荆芥加8倍量水,浸泡0. 5 h,共水蒸馏1 h,挥发油提取效率最佳;加水浸泡2 h后药材完全浸透,吸水率为220%;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 5 h。本研究为制定银连解毒口服液的生产工艺规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植物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Wallace等研究发现,菊科植物及其提取物能增加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菊科植物中常见的活性成分有倍半萜内酯、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香豆素、三萜皂苷、倍半萜、菊糖、有机酸等.提取植物有效成分常采用的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及超临界CO2法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提取法从野生麻花秦艽中提取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和黄酮(flavonoids),用不同浓度龙胆苦苷和黄酮提取液处理受试植物紫花苜蓿、红三叶和白三叶,通过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苗高、根长、鲜重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探讨了野生麻花秦艽的化感作用及抗氧化性。研究表明,野生麻花秦艽中龙胆苦苷和黄酮提取液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大多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仅龙胆苦苷浓度为2.52 mg/mL时,对白三叶的苗高表现出促进生长的作用;随龙胆苦苷和黄酮提取液浓度增大,对3种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程度不同:3种受体植物幼苗体内的POD和CAT的活性分别在6.30和1.95 mg/mL时达到最大值,紫花苜蓿幼苗体内SOD活性在浓度分别为12.60和3.90 mg/mL时活性最大,分别为22.971和25.013 U/g,红三叶和白三叶幼苗体内的SOD活性在6.30和1.95 mg/mL时达到最大值,说明不同植物对化感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紫花苜蓿对化感胁迫的耐受能力强于红三叶和白三叶。  相似文献   

20.
用常规水煎剂、微波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3种方法对马蹄草进行单因素提取,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所得马蹄草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得马蹄草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8,最小杀菌浓度为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