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农村》2017,(5)
<正>小蚕工厂化饲育是适应现代养蚕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小蚕饲育形式。小蚕期,尤其是1~2龄期小蚕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弱,饲养技术要求复杂等特点,目前部分个体养蚕农户较难达到小蚕饲养的技术标准,生产风险较大,从而影响了蚕茧的单产和质量,导致养蚕效益低下。实施小蚕共育可有效解决影响小蚕饲养成效的技术难题。多年来,浙江省各蚕区在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养蚕以来,把1~3龄蚕分为小蚕期,4~5龄为大蚕期。而今推广多批次养蚕,实行小蚕共育,从蚕种孵化至3龄给1~2次桑叶后,就将蚕儿发放给蚕农饲养。秋季是一年中蚕饲养量最大的时期,合理安排出库时间、抓好饲养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对秋季养蚕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推广,具有很好的效果。蚕儿从生理角度仍处在小蚕至大蚕阶段过渡期,蚕农领回小蚕后,饲养管理混乱,有的按小蚕标准生理温湿度饲  相似文献   

3.
养好原种小蚕,关系到当代的良种以及杂交一代的体质健康.因此严格抓好蚕前、蚕期、桑叶的消毒工作和精心饲养小蚕,是养好小蚕,确保养蚕成功的关键. 1 严格消毒 小蚕抗病力弱,生长发育需要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这样的环境同时也是适宜病原菌的繁殖,因此,抓好消毒防病工作是确保小蚕期无病健壮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小蚕共育是一种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2口叶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护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可达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5.
正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蚕农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蚕病发生主要原因1、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管理粗放,饲养室与贮桑室不分,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  相似文献   

6.
<正>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将一定数量的小蚕交由具有充足的蚕屋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专业户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3龄或4龄再分发给蚕农饲养大蚕的一种科学饲育模式。一个蚕区,一户农户,蚕茧生产的多少,蚕茧质量的好坏,与小蚕期的饲养管理有着很大的联系。做好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处理,就能够使蚕儿体质和抗病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大蚕的丰产打好基础。1农村小蚕共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小蚕饲养是整个养蚕饲养区的关键环节,为提高养殖质量,还需科学运用小蚕饲养技术,结合自然环境及技术基础,促进小蚕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在小蚕饲养过程中,需有效降低病蚕淘汰率,提高小蚕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1做好消毒工作在小蚕饲养前1周,需做好消毒工作。首先要对蚕室、蚕具还有周边环境做好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8.
<正>在桑蚕茧生产中,小蚕饲养十分关键,小蚕养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蚕的饲养管理和蚕的抗逆力及蚕茧质量。"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靠火养,大蚕靠风养"是养蚕的一些宝贵经验。小蚕养的好,体质强健,大蚕就能增加对外界不良环境和病原的抵抗力,使蚕茧全面获得丰收。下面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结合多年的养蚕经验,对小蚕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1 沼气养蚕 就是指利用沼气灯给蚕种感光收蚁和燃烧沼气给蚕室加温,以达到孵化快、出蚁齐、缩短饲养期、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 沼气灯直接照明加温蚕室 通过沼气灯照明对蚕室升温,给蚕室创造一个最适宜蚕种孵化和蚕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一般来说,蚕各龄期的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1~2龄期:26~28℃;3龄期:25~26℃;4~5龄期:23 ~24℃.所以,蚕室沼气灯的盏数要根据蚕室的大小和养蚕的多少来确定.据经验,一盏沼气灯可加温一间70米2的蚕室养一张蚕:加热的时间也要根据蚕室的温度和蚕各龄期的最适温度来决定,并应经常测量蚕室温度.  相似文献   

10.
<正> 小蚕水缸育一日给桑二次,改变了以往用蚕具养小蚕一日给桑四五次的传统方法,极大地节省了养蚕投入,提高了养蚕经济效益。 1.养蚕前的准备。小蚕水缸二回育以一张蚕种饲养到四龄起蚕为止,一般需要可盛175千克水的水缸2个,家用米筛之类的匾12个,稍比米筛直径长的垫底竹棒24根,与缸口相应大小的木板盖2块,春蚕期需可密封的扁型塑料箱2~6个。 2.小蚕水缸二回育技术要点。①合理应用打孔薄膜;②灵活保持标准温湿度,一般缸底热水箱每日换热水4~6次,结合换水上中下米筛进  相似文献   

11.
省力化养蚕是指依靠蚕桑科技进步,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建立起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省力化养蚕技术。一、小蚕共育俗话说"育好小蚕七成收",育好小蚕是蚕茧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要育好小蚕,首先要大力提倡推广小蚕共育,实行小蚕共育,用较好的饲养环境、规范的饲养技术确保蚕子发育匀整、健壮,可确保蚕头数量,为夺取蚕茧丰收  相似文献   

12.
桑叶的质量是养好蚕的基础,在养蚕前要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养蚕过程中,要获得优质蚕茧丰收,必须在养好小蚕的前提下,加强在大蚕期的饲养管理。基于大蚕的主要生理特点是对高温多湿的环境抵抗力弱,食桑量占全龄95%左右,分别阐述4龄蚕和5龄蚕的饲养技术,为种桑养蚕农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姜虹 《农技服务》1995,(5):33-35
<正> 实行小蚕共育规范化管理,是蚕桑生产达到“两高一优”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笔者多年小蚕饲育经验基础上,结合养蚕气候、农村目前共育的物质条件及养蚕技术水平等实际因素,以及小蚕生长发育迅速,适宜高温多湿环境,但抗病力弱,对叶质、饲  相似文献   

14.
万飞 《湖南农业》2005,(5):20-20
根据湖南省气候特点,农村一年一般可养5季蚕,春蚕一般在5月初开始饲养。现行的家蚕品种通常都是4眠5龄。在养蚕生产上我们把1龄~3龄蚕叫做小蚕。4龄~5龄蚕叫做大蚕。根据大蚕和小蚕在春季的不同生理特点和习性,我们应采取不同饲养方式。同时,还要考虑降低养蚕生产成本,提高劳  相似文献   

15.
小蚕共育是由具有充足的蚕室设备和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单位或养蚕专业户统一饲养小蚕,3龄或4龄起蚕分发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饲养模式.小蚕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养好小蚕7成收".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有利于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增加鲜茧产量,可节省劳力、桑叶、燃料、药品等,成本低,是稳产高产的一项先进技术.小蚕共育数量一般以1户共育户共育10~15张蚕为宜.  相似文献   

16.
<正>养蚕是云南农业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也是蚕区广大农民的致富之路。为了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户在养蚕前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养蚕生产布局养蚕生产布局是指一年饲养几期蚕、每期蚕在什么时期饲养和每期蚕的饲养数量。它不仅是一个经营管理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养蚕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17.
小蚕打孔膜一日二回育是一种技术操作简单的小蚕饲养方法,即小蚕期采用打孔保鲜膜覆盖1 d喂2次桑叶,薄膜覆盖是为了延长桑叶保鲜时间,从而提高蚕的食下率和桑叶利用率,省工省时省叶,每天的养蚕操作以表格的形式详细列出,农户只需按照表格操作,被农户称为"开心养蚕法".该方法虽然每养1张蚕种需要增加生产投人3.6元,但节省用工17%,节省桑叶21%,节省物化成本23%,投入产出比为1:10.97.现将小蚕打孔膜一日二回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1999,(8)
增养秋蚕,提高桑、蚕具利用率是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连续养蚕,在饲养环境中留存的病原体多,容易发生蚕病。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抓好以下工作:1.抓好环境消毒,提高消毒效果养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  相似文献   

19.
孙海印 《河南农业》2019,(22):12-12
河南蚕区一年一般饲养4次蚕,主要以春蚕、夏蚕、中秋蚕和晚秋蚕为主。其中,晚秋蚕蚕期气温由高逐渐向低发展,正好适应了小蚕要高温、大蚕需低温的特点,是4次养蚕时期中最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我们更应做好晚秋蚕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小蚕共育是将小蚕集中到共育室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不仅能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而且还是一种高产、稳产的养蚕形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别从养蚕前的准备、消毒防病、桑叶贮藏、蚕种处理、蚕室温湿度调节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