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沙葱水溶性提取物和脂溶性提取物对肉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7.1±0.5) kg的杜寒F1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沙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粉[10.0 g/(d·只)],脂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脂溶性提取物[2.8 g/(d·只)],水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3.4 g/(d·只)]。饲养试验共持续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在正试期的第0、30和60天晨饲后2 h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液pH(P<0.05),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的浓度(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饲粮中添加沙葱显著提高了瘤胃液菌体蛋白浓度(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和其脂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丙酸浓度(P<0.05),添加沙葱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丁酸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异丁酸的浓度(P<0.05),乙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在30、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含量(P<0.05),对溶纤维丁酸弧菌、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瘤胃液真菌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沙葱显著降低瘤胃液原虫含量(P<0.05)。综上,沙葱及其提取物改善了瘤胃发酵模式,显著影响了肉羊瘤胃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9,(19):42-48
文章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对肉羊瘤胃微生物菌群及瘤胃液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重为(37.1±0.5) kg的杜寒杂交(小尾寒羊♀×杜泊羊♂)F1代,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沙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d·只)沙葱粉,水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4 g/(d·只)沙葱水溶性提取物,脂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8 g/(d·只)沙葱脂溶性提取物。试验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在正饲期内每隔30 d于晨饲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微生物菌群和相关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在30 d和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P<0.05)瘤胃液总细菌含量;在60 d时,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P<0.05)瘤胃液总厌氧真菌含量;在60 d时,添加沙葱显著降低(P<0.05)瘤胃液原虫含量;对各处理组牛链球菌和普雷沃氏菌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在30 d和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木聚糖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P<0.05);在60 d时,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滤纸纤维素酶活性(P<0.05);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在30 d和60 d时,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瘤胃内淀粉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沙葱及其提取物能够提高细菌和厌氧真菌的数量,降低原虫的数量而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且能够有效提高相关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底物中添加不同水平假蒟提取物(PSE)对海南黑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7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南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50:50的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设计6个PSE添加浓度,分别为0、300、600、1 200、1 800、2 400 mg/kg(干物质基础),即对照组、300 PSE组、600 PSE组、1 200 PSE组、1 800 PSE组、2 400 PSE组,每组7个重复,各组分别于12、24、36 h停止发酵,记录发酵产气量、pH、干物质消化率、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结果表明:随着PSE添加水平的增加,体外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当添加量达到600 mg/kg及以上时,各试验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600、1 200 mg/kg PSE可以提高体外发酵36 h的pH(P<0.05);添加PSE对体外发酵的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添加2400、600mg/kgPSE可以分别提高12、24 h的干物质消化率(P<0.05);PSE可以调控瘤胃发酵模...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α-硫辛酸对海南黑山羊育肥羔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0只3月龄、体重相近(10.71±0.42)kg的海南黑山羊,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粗饲料为新鲜王草,精饲料中分别添加0、300、600mg/kgα-硫辛酸,正试期70d。结果表明,日粮精料添加600mg/kgα-硫辛酸显著提高了黑山羊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换效率(P0.05)。日粮精料中添加300~600mg/kgα-硫辛酸对海南黑山羊日均养分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海南黑山羊能量、粗蛋白质、粗灰分、中洗纤维、酸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会提高钙、磷、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600mg/kg硫辛酸可显著提高海南黑山羊的日增重,对海南黑山羊日均养分采食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钙、磷、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5.
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探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饲喂基础饲粮为负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350 mg/d)为正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20 mg/d)为海南霉素组。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原虫和真菌含量分别减少了38.24%、60.24%和12.73%,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甲烷菌(Ruminococcus methanoge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瘤胃甲烷菌的含量始终稳定在0.46%~0.48%;各组中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是很一致;总体上,海南霉素组和正对照组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含量接近。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α-硫辛酸对海南黑山羊肥育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30只3月龄、体重相近的海南黑山羊,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精补料中添加0、300、600 mg/kg的α-硫辛酸。在7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血液中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精补料中添加600 mg/kgα-硫辛酸显著提高了海南黑山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了饲料增重比(P0.05),并且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精补料中添加α-硫辛酸升高了山羊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浓度,并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和羟自由基(·OH)浓度。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300~600 mg/kg的α-硫辛酸可促进黑山羊机体的蛋白质沉积和合成,增强黑山羊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黑山羊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亚麻酸在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对湖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8头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瘘管羊和非瘘管羊各1只,分别饲喂高粗料、高粗料添加5%亚麻酸、高精料和高精料添加5%亚麻酸日粮。拉丁方每期25 d,每期试验结束后,取湖羊瘤胃液,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亚麻酸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细菌区系有一定影响,高精料日粮添加亚麻酸的条带数显著升高,也即显著增加了细菌的多样性,其余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瘤胃液样品的微生物区系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16个处理的瘤胃液样品形成两个不同的簇,高精料日粮添加亚麻酸处理组4个重复自成一簇,形成了典型的微生物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8.
假蒟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50~200mg/kg假蒟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21日龄断奶仔猪80头,随机分为4个组(T0组、T50组、T100组、T200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50、100、200mg/kg假蒟提取物,试验正试期28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50mg/kg假蒟提取物能提高断奶仔猪第1~28天和第15~28天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假蒟提取物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PLT),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第29天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和第15、19天血清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P0.05),同时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胆固醇(CHOL)、尿素氮(UN)含量。本试验表明,在饲粮中添加50mg/kg假蒟提取物能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假蒟提取物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含杜仲叶、迷迭香叶、枇杷叶和柿子叶)提取物对湘东黑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浆指标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9.82±0.83) kg]相近的健康雌性湘东黑山羊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的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湘东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湘东黑山羊血浆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且具有提高血浆总胆汁酸(TBA)含量的趋势(0.05P0.10);但对血浆中葡萄糖(GLU)和丙二醛(MDA)含量具有降低趋势(0.05P0.10);对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湘东黑山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0.15%复合植物提取物对湘东黑山羊的生长性能并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山羊的抗氧化性能和血浆TG的含量以及具有降低血浆GLU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单宁和聚乙二醇对绵羊和山羊瘤胃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单宁和高单宁饲粮条件下添加聚乙二醇( PEG )对绵羊和山羊瘤胃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5岁、体重约45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和绒山羊各4只,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分4期进行。第1期饲喂基础饲粮(Ⅰ组),第2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单宁(Ⅱ组),第3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的单宁(Ⅲ组),第4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单宁+12% PEG(Ⅳ组)。每期试验30 d,其中预试期12 d,正试期18 d。每个正试期第1天,采集绵羊和山羊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 NH3-N)和菌体蛋白( MCP)浓度;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固相、液相及全食糜中所附着的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拟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山羊瘤胃液NH3-N浓度和绵羊瘤胃液MCP浓度( P<0.05)。添加6%单宁+12% PEG后,这2个指标恢复至与Ⅰ组相当的水平。2)与Ⅰ组相比,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固相、绵羊瘤胃液相白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2%和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固相黄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液相黄色瘤胃球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显著降低了绵羊和山羊瘤胃固相、绵羊全食糜产琥珀酸拟杆菌数量( P<0.05)。添加6%单宁+12% PEG后,绵羊和山羊瘤胃这3株纤维降解菌数量恢复至Ⅰ组水平或高于Ⅰ组。由此可见,饲粮单宁添加量达到6%时降低了瘤胃液NH3-N的浓度,影响MCP的合成,抑制瘤胃固相纤维降解菌的增殖;添加PEG可以削弱单宁对瘤胃纤维降解菌生长的负面影响,促进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50200mg/kg假蒟提取物对文昌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80只健康1日龄文昌鸡于0~2周期间集中育雏,第3周清晨,随机将其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其中T0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50、T100、T200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mg/kg的假蒟提取物,饲喂至11周。结果表明,试验第6~8周,T100组日均增重、日均采食量显著高于T0、T200组(P0.05);各组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T0组胸肌滴水损失、剪切力均显著高于T100、T200组(P0.05);假蒟组提高了胸肌粗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200mg/kg假蒟提取物能提高68周文昌鸡日均增重和日均采食量,改善文昌鸡胸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添加槲皮素对山羊瘤胃发酵、瘤胃菌群数量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波杂山羊(波尔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添加槲皮素)和试验组(槲皮素添加量为100 mg/kg BW),每组6头。试验期42 d,分别在第35、38和41天晨饲后0(08:00)、2、4和8 h采集瘤胃液;在第36、39和42天晨饲后0、6 h采集颈静脉血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精料饲粮添加槲皮素,显著提高了瘤胃液p H(P=0.047)及异丁酸(P=0.001)和戊酸(P=0.034)浓度;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31)、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02)和尿素氮浓度(P=0.006),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钾离子浓度(P=0.042);对瘤胃液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10)。结果提示,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槲皮素可提高山羊瘤胃液p H,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对山羊健康具有潜在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探讨桑叶粉不同添加水平对湘东黑山羊瘤胃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及其组成等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选取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重(20.0±2.5)kg的湘东黑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为4组,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粮中不添加桑叶粉,试验Ⅱ、Ⅲ、Ⅳ组分别添加5%、10%和15%的桑叶粉。结果表明,山羊采食不同水平饲料桑叶粉配制的饲粮后,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瘤胃内NH_3-N浓度随着饲粮桑叶水平升高而呈降低趋势,试验Ⅳ组的NH_3-N浓度显著低于其它三个试验组(P0.05);试验Ⅲ组的TVFA和乙酸产量显著高于其它三个试验组(P0.05),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于山羊瘤胃发酵具有积极作用,以10%添加量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观察添加刺五加提取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揭示其对瘤胃发酵影响的机理。选择6只健康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2组,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分别添加0、50mg/kg刺五加水提取物。不同时间点采集试验羊的瘤胃液,测定pH值、氨态氮(NH,-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收集试验动物粪便,测定日粮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的添加可以降低绵羊瘤胃NH,-N浓度,使瘤胃液pH值变化趋势减缓;明显提高日粮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瘤胃液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P〈0.05)。该试验为刺五加添加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对中草药添加剂日粮在反刍动物中的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生成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0.05)以及氨态氮的浓度(P<0.05),并且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瘤胃pH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1的海南霉素可将pH提高4个百分点;而乙、丁酸的摩尔比例及乙酸/丙酸(A/P)值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丙酸的摩尔比例增加(P<0.05).海南霉素的添加降低了甲烷的产量(P<0.05),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曲线规律下降(P<0.05);添加海南霉素后,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真菌以及原虫占总细菌16S rDNA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甲烷菌以及白色瘤胃球菌占总细菌16S rDNA的数量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改变了瘤胃的发酵模式,抑制了甲烷产生,并显著影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当海南霉素的添加水平为7.2 mg· kg-1时,其对甲烷的抑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选择体况良好、体重30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和内蒙古土种去势绵羊各3只作为供体羊,为体外批次培养提供瘤胃液。比较研究了驱除瘤胃厌氧真菌对绵羊和山羊细菌、原虫及稻草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F0组)绵羊瘤胃液中真菌游动孢子数量多于对照组山羊瘤胃液;且在培养的2、4、6、48、72小时差异显著(P<0.05)。在培养初期(0~12小时)山羊F0组和F2组(驱真菌组)细菌总数均高于绵羊;绵羊和山羊驱真菌组(F2组)细菌总数均高于对照组(F0组)。山羊F0组(对照组)原虫数量各时间点的平均数显著高于绵羊F0组(P<0.05)。驱除厌氧真菌后绵羊和山羊对稻草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12.06%和8.62%。这说明瘤胃厌氧真菌在纤维物质降解过程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饲粮中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 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9只体况和体重[(70.32±2.14)kg]相近、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德国美利奴与蒙古羊杂种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各组分别采用全株玉米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混合组)、燕麦干草为粗饲料。饲粮精粗比34.50∶65.50。进行3期饲养试验,每期20 d,15 d预试期,5 d采样期。采集饲喂前(0 h)和饲喂后1、3、5和7 h的瘤胃液,测定p H,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微生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全株玉米青贮组的瘤胃液p H在1、5 h均显著低于燕麦干草组(P0.05),在3 h极显著低于混合组(P0.01);2)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瘤胃液真菌的相对含量在0 h均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燕麦干草组在5 h真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3)混合组原虫的相对含量在1、5 h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4)饲喂后5 h,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的纤维分解菌相对含量均较高,其中燕麦干草组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综上所述,在精粗比为34.50∶65.50的饲粮中采用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的粗饲料,有利于维持绵羊瘤胃内环境的稳态及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60.0±20.6)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20 mg/d海南霉素和350 mg/d莫能菌素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没有显著影响瘤胃液pH和丁酸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含量、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丙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6.26%和15.79%(P <0.01).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显著降低了尿囊素排出量、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氮产量(P<0.05).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也降低了粪氮量和尿氮量(P<0.05),提高了沉积氮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的表观氮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61%和7.05%(P =0.03).总之,与莫能菌素相似,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且能够提高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以高精料饲粮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条件下,核桃青皮提取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及乳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4只健康、平均体重为(43.3±1.5) kg且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精粗比为65∶35的基础饲粮诱导SARA模型后,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0.125%、0.250%和0.500%的核桃青皮提取物进行饲养试验。4期试验均包含预试期9 d,采样期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25%、0.250%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瘤胃液pH(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乳酸浓度与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0.125%或0.250%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P <0.05);饲粮中添加0.250%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原虫数量和异丁酸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0.125%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  相似文献   

20.
选用4只3岁体质量(55±2)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纳米铜(日粮中添加量分别为0、10、20和30 mg/kg)对瘤胃液氨态氮(NH3-N)质量浓度及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铜对瘤胃液NH3-N质量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10 mg/kg时绵羊瘤胃液微生物蛋白质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添加30 mg/kg(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纳米铜添加量低于30 mg/kg时不影响绵羊瘤胃液NH3-N质量浓度及微生物蛋白质质量浓度,而纳米铜的最适添加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