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犬感染风险因素,初步掌握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和行为特点,从而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估计流行率计算抽样数量,然后随机抽样,采用IELISA方法检测光滑型和粗糙型犬布鲁氏菌,同时结合调查问卷,获得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率、感染风险因素和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认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总流行率为25.5%(95%CI:20.9%~30.1%),且犬种和牛羊种并存,公共卫生威胁严重;从不同群体看,牧区流行率最高,为41.5%(95%CI:31.0%~52.0%);外购、散养、常接触牛羊、喂生肉、不处理犬粪便等行为是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其中"常接触牛羊"(OR=1.97,95%CI:1.47~15.35)、"喂生肉"(OR=5.06,95%CI:1.69~20.74)是主要风险因素;乌鲁木齐市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低,个人防护意识差。因此,应加强对犬感染牛羊种布鲁氏菌的公共卫生防控,减少犬与牛羊的直接接触,不喂生肉,定期开展犬布鲁氏菌病专项检测,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养犬人员的布鲁氏菌病认知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流通环节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和传入风险,为科学防控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全市3个家畜布鲁氏菌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县和8个区县中的3个牛羊定点屠宰场、2个活畜交易市场和短期牛羊育肥畜群进行监测,共采集12 672份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抗体总阳性率为1.17%。χ2检验分析显示:流通环节与本地养殖环节的牛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流通环节的羊阳性率明显高于牛;全市8个区县的羊阳性率和不同来源地的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流通环节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环节;流通环节的监管不到位是布鲁氏菌病传入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威胁;乌鲁木齐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严峻;不同区县要采取不同的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河南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以及羊养殖场感染风险因素,按照两阶段抽样检测方法,采集某县羊养殖场和散养村的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该县散养村的羊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16.35%,真实群流行率为18.17%(95%CI:12.14%~24.20%),养殖场的表观群体流行率为22.22%,真实群流行率为25.60%(95%CI:13.87%~37.33%)。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羊贩随意进出养殖场(OR=18.50,95%CI:1.82~188.39)”和“共用种公羊(OR=12.00,95%CI:1.11~129.42)”是该县羊养殖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该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较为严重,提示该县需要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高养羊场户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散养村内种公羊的布鲁氏菌监测与净化,及时淘汰阳性羊。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江苏省牛羊养殖结构和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从而为该病防控决策的制定提供借鉴,采用预设表格登记方法,了解全省牛羊养殖、调入和免疫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每县随机抽取24个牛羊场,每场24份血清样品,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组合检测,了解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江苏省牛规模养殖占比83.06%,羊规模养殖占比52.47%,规模化程度较高;外地调入数量较少,但来源地较广;部分牛羊实施了布鲁氏菌病免疫;牛群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2.93%(95%CI:1.01%~4.84%),个体阳性率为0.28%(95%CI:0.21%~0.35%);羊群中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结果表明:江苏省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水平较低,利于净化;对其防控,须阻断活畜从一类地区调入,禁止布鲁氏菌病免疫。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畜牧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极大。2015年以来,江川区在全区范围内持续组织开展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工作,分步骤分阶段实施,8年间监测的羊布鲁氏菌病群体阳性率为1.48%(95%置信区间,1.02%~2.09%),个体阳性率为4.85%(95%置信区间,4.41%~5.33%),人感染布鲁氏菌病36人,其中1人为非从业人员,在此基础上对江川区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湖南省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从“全国动物卫生监测平台疫病监测系统”数据库中,下载2014—2022年湖南省布病监测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4—2022年全省共对22 544个场点的594 18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布病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4 381份,个体阳性率为0.74%(95%CI:0.72%~0.76%),检出阳性群体471个,平均群体阳性率2.09%(95%CI:1.91%~2.28%);羊、牛、猪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91%(95%CI:0.88%~0.94%)、0.24%(95%CI:0.21%~0.26%)、1.01%(95%CI:0.87%~1.17%),群体阳性率分别为2.48%(95%CI:2.25%~2.73%)、0.86%(95%CI:0.62%~1.15%)、1.96%(95%CI:1.16%~3.08%);全省14个市(州)的63个县(市、区)检出布病抗体阳性,检出阳性市州数量最多的是2020年和2021年,检出阳性县(市、区)数量最多的是2022年;2016年检出的阳性场点数最多,达89个,夏季6—8月份阳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对奶羊养殖场(户)和种羊场采用普查策略,对其他羊养殖场(户)采用两阶抽样策略,选择羊群并选定群体中个体,采集血样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分析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风险。结果显示:全市羊布鲁氏菌病表观场群流行率为1.54%(95%CI:0.42%~3.91%),表观个体流行率为0.60%(95%CI:0.43%~0.80%);4个阳性群集中分布于长沙县和宁乡县;和以往监测数据相比,长沙市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人间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防治策略取得积极成效。总体来说,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因而可以分区域逐步实现全市布鲁氏菌病净化。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宜昌市2016年全面启动了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为掌握该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效果,2016—2018年对宜昌市所有的95 999个羊养殖场(户),共采集1 059 14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阳性场群65个,场群阳性率为0.067%,检出阳性样品448份,个体阳性率为0.042%。2016—2018年,宜昌市羊场群阳性率从0.101%下降到0.019%,个体阳性率从0.061%下降到0.011%。结果表明,宜昌市2016年启动的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成效明显,已进入净化维持阶段。相关性分析显示,人间与羊间的布鲁氏菌病发生表现正相关性,说明畜间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今后应按照方案要求,继续推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尽快建成全国首个市州级布鲁氏菌病净化区。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新疆福海县下辖的6个乡镇作为调查点,于2019~2021年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并进一步通过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复测的方法,对福海县牛羊的布鲁氏菌病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采集牛血清8 455份,阳性血清104份,阳性率为1.23%;采集羊血清5 625份,阳性血清60份,阳性率为1.07%。各年份的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各乡镇的感染率略有不同;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率为0.76%~1.96%,羊布鲁氏菌病感染率为0.77%~1.42%;福海镇牛羊感染率均最低;2~6岁感染率较高,应在后期加强监测。研究表明,福海县各乡镇牛羊均存在布鲁氏菌病,后期工作中应加强检疫扑杀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病场群血清流行率为8.89%(95%CI:6.14%~11.63%)。从饲养模式看,调查的6个种羊场均无布鲁氏菌病感染,而商品代饲养场和散养村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分别为13.33%(95%CI:5.64%~21.03%)和8.21%(95%CI:5.24%~11.17%),差异不显著(X~2=1.93,p=0.170.05)。从饲养品种看,不同品种羊群之间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差异也不显著(X~2=0.15,p=0.93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种公羊""产后胎衣丢弃和喂狗""流产物喂狗""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交通工具""近一年羊贩子进羊圈""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等行为是羊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而"购入前检测布鲁氏疾病"是显著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OR=4.91,95%CI:1.57%~15.35%)"流产物处理不当"(OR=1.87,95%CI:1.06%~3.30%)是主要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因素。"知信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养羊从业者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较好,说明兽医部门的宣传工作有成效。但从行为实践角度来看,仍有部分养羊场户存有侥幸心理,在日常养殖和生活中不采取降低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布鲁氏菌病净化场省内引进成年羊传入布鲁氏菌病的概率,绘制路径“情景树”,建立了引进动物无实验室检测(无检测)以及进行1次或2次实验室检测(单检测或双检测)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Risk软件进行模拟运算,获得模型的相关参数分布取值。研究发现,经过“双检测”“单检测”“无检测”3种情景模型引进方式,引进1只成年羊传入布鲁氏菌病的可能性分别为0.048%(95%Cl:0.024%~0.083%)、0.306%(95%Cl:0.196%~0.447%)、1.975%(95%Cl:1.454%~2.587%)。对比发现,“无检测”引进成年羊的平均风险是“单检测”的6.5倍,是“双检测”的41.1倍。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诊断试验敏感性是主要的保护性因素,其相关系数为-0.89;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是主要风险因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17。研究表明,降低群流行率、个体流行率,倡导开展混群前检测,能够有效降低布鲁氏菌病的传入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黔西南州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评估其流行风险,为布鲁氏菌病的全面净化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9年上半年共采集黔西南州8个县867个场点的不同品种羊血清115089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统计分析阳性率.结果:羊布鲁氏菌病平均阳性率为2.38%.2013、2014、2015年阳性率分别为0􀆱30%、3.81%、4.56%,呈上升趋势;2016、2017、2018、2019年阳性率分别为2.62%、2.37%、1.35%、0.39%,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羊中本地黑山羊阳性率最低(2.67%),其次为鲁比亚山羊(3.76%)、杜泊山羊(4.09%)、南江黄羊和乌羊(4.16%),波尔山羊的阳性率最高(4.64%).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山东省诸城市羊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同时为本市羊群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数据支撑,针对诸城市羊养殖业户进行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市10个规模化羊场中,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小规模养羊场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1.14%(1/88)(95%CI:0.00%~3.35%)和0.16%(5/3 143)(95%CI:0.01%~0.30%);从空间分布来看,布鲁氏菌病阳性场位于本市小规模饲养场较多的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采用鲜血压片、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和PCR法检测荣昌县牛、羊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并选择比数比(OR)、相对危险性(RR)及95%可信限(95%CI)对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进行危害性评估.结果显示:鲜血压片、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和PCR法检测附红细胞体,牛的阳性率为33%、33%、33%和0,羊的阳性率分别为64.5%、57.3%、53.6%和11.8%.圈养羊相对于放养羊感染附红体的危险性OR= 1.27,RR=1.18,95%CI=0.91~1.53.表明在荣昌地区牛、羊存在着附红细胞体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范围和趋势,为未来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技术资料支撑,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采集甘肃省不同地区黄牛、奶牛、羊、猪等易感动物血样685814份,进行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2014年布鲁氏菌病共检牛97245头,检出阳性230头,阳性率0.24%;共检羊587148只,检出阳性7805只,阳性率1.33%;共检猪1421头,均为阴性。监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现出明显的种间与区域的不均衡性,本试验的结果为有效推动全省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找出布病流行的风险因素,利用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等3种方法,统计全区羊布病流行状况,并将问卷调查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logistics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2022年羊布鲁氏菌病的个体阳性率为8.67%,群体阳性率为43.15%,其中中卫市羊个体阳性率最高;规模场的阳性率高于散养户;羊患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从外县交换或购入新畜”“运输羊饲料交通工具不消毒”和“近一年母羊流产或不孕”,应通过定期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消毒、科普布病知识等方法来防控布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预判流行趋势,评估疫情发生风险,2017—2019年,根据昆明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14个县区54 470个场次的420 635份未免疫羊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年份、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县区、不同季节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 年来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5 489份、阳性场次1 367个,总个体阳性率为1.31%,总群体阳性率为2.51%;2017—2019年,个体阳性率从1.91%下降至0.73%,群体阳性率从3.32%下降至0.84%;规模养殖场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散养户(P<0.05);羊布鲁氏菌病流行呈散发态势,区域不均衡性明显,在奶山羊较集中的县区以及养殖分散区流行较为严重(P<0.05);第一季度的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结果表明,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须加强高风险季节、高风险地区以及规模场的监测和净化工作。本调查为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的预警预防提供了参考数据,也为昆明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宜城市2015年开始全面启动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为掌握该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效果,2015—2020年对宜城市所有的4 588个羊养殖场户,采集405 198份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场群148个,阳性样品1 297份。羊场群阳性率从2015年的5.94%下降到2020年的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 = 4 588,χ2 = 56.216,P<0.05);个体阳性率从2015年的0.67%下降到2020年的0.03%,呈持续下降趋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n = 405 198,χ2 = 484.724,P<0.05)。人间与羊间布鲁氏菌病病例相关性分析显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生与羊间布鲁氏菌病呈正相关(rs = 0.812,P = 0.05)。结果表明,宜城市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成效明显。今后应继续推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争取早日达到净化区目标,从而保证人类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布鲁菌病在新疆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基于对该地区布鲁菌病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2005—2011年新疆地区14个地(州、市),96个县(市、区)上报的布鲁菌病监测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不同牲畜、不同场点及地区分布的布鲁菌病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5—2011年牛和羊布鲁菌病平均阳性率是0.66%和0.61%,牛布鲁菌病规模场和行政村平均阳性率是0.37%和0.77%,羊布鲁菌病规模场和行政村平均阳性率是0.77%和0.52%;牛布鲁菌病阳性率以塔城地区最高,阳性率为2.91%,羊布鲁菌病阳性率以乌鲁木齐市最高,阳性率为14.67%。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2019年广西柳州市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采集了该市各县区的90家规模养殖场与21家散养户的羊血清(分别为3074份和587份)进行血清学调查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柳州市的3661份羊血清样品中存在2份为羊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总体阳性率为0.05%,群体阳性率为0.9%(1/111)。规模养殖场的羊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为0.00%(0/3074),群体阳性率为0.00%(0/90);散养户的羊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为0.34%(2/587),群体阳性率为4.76%(1/21)。说明柳州市个别散养户的羊群中存在布鲁氏菌病,规模化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工作与消毒防控工作做得比较好,需加强对散养户的防疫宣传及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