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辅助曝气异位发酵床由发酵床体、钢架棚、辅助曝气系统、导流槽、翻抛机等组成。通过对传统异位发酵床进行优化设计,增加辅助曝气系统,调节床体垫料有氧环境,增强微生物功能活性,提高对鸭粪污生物降解能力,及时解决鸭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加快鸭粪污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锯末和稻壳以5∶1体积混合为发酵床垫料,自动翻耙,研究两种翻耙频率和三种发酵菌剂添加量对猪舍外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菌剂添加量一致时,增加垫料日翻耙次数能显著提高垫料总菌、芽孢杆菌的数量和脲酶活性(P0.05);翻耙频率一致时,增加发酵菌剂添加量能显著增加垫料总菌、芽孢杆菌数量,提高细菌结构多样性和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P0.05),但翻耙频率与发酵菌剂对垫料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无显著互作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g/m3的发酵菌剂、翻耙频率4次/天,能够促进垫料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加快粪污的分解。  相似文献   

3.
摘 要:微生物发酵床养猪采用微生物菌的好氧发酵技术,有效降解、消化、利用生猪粪污和发酵床垫料中的有机物质,实现农作物秸秆和粪污资源化再利用,进一步减少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一项环保型、节约型养猪新技术。本文基于微生物发酵技术理论和原理,综述了原位发酵床和异位发酵床模式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当地适度规模育肥猪场推广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时核心发酵层的判断以及对该发酵床土著微生物的分布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深度垫料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分别从发酵床的表层和深30、40、50、70cm处取垫料样品后测其温度、pH值、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并从中分离纯化出22株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表层垫料温度显著小于其他4层(P〈0.05),并且随着深度加深垫料温度依次降低;表层垫料pH值显著高于其他4层(P〈0.05),其中30、40cm处垫料pH值相等,50、70cm处垫料pH值相等,40、50cm处垫料差异显著,整体呈下降趋势;表层垫料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含量与30cm处垫料含量差异不显著,从整体上看,30、40、50、70cm深垫料的自由水和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表层活菌数显著(P〈0.05)小于30cm深处垫料活菌数,30、40、50、70cm深垫料的活菌数依次降低。结果表明,30cm深处为该发酵床的核心发酵层,地衣芽孢杆菌为该发酵床的主要土著菌种。表层垫料的各项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大,其所存在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属。40cm深处所分离的菌种主要为乙酰微小杆菌。50、70cm深处除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外还分离出其他多种微生物。稳定期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各层的菌种分布主要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消毒对发酵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发酵床式育肥猪舍,用百毒杀进行喷雾带猪消毒,消毒后24 h翻耙垫料,补充菌液。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可以进行带猪消毒,消毒液对垫料上层(0~-15 cm)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但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以及补菌措施的采用,消毒48 h后芽孢杆菌的数量基本恢复到消毒前,发酵床运行良好;发酵床猪舍内带猪消毒可使垫料上层(0~-15 cm)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数量减少,从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消毒对发酵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发酵床式育肥猪舍,用百毒杀进行喷雾带猪消毒,消毒后24 h翻耙垫料,补充菌液。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可以进行带猪消毒,消毒液对垫料上层(0~-15 cm)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但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以及补菌措施的采用,消毒48 h后芽孢杆菌的数量基本恢复到消毒前,发酵床运行良好;发酵床猪舍内带猪消毒可使垫料上层(0~-15 cm)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数量减少,从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20,(3):34-37
为避免育肥猪后期粪尿量超过发酵床的可承载限度,在发酵床内增设了定点排泄区,发现有71%~76%的猪粪尿经定点排泄区的漏粪地板排出,可以提高发酵床养猪的密度,减少垫料用量。饲养试验显示,锯屑、稻壳和菌糠复合型垫料对猪粪的适宜承载量为1.40~1.86 kg/m~3,对尿的承载量为2.70~2.98 kg/m~3,垫料厚度60 cm的发酵床,在每头猪占床面积2.24 m~2,占圈面积2.72 m~2时已出现轻度死床;而增设定点排泄区的垫料厚度40 cm的发酵床,在每头猪占床面积为1.08 m~2,占圈面积1.36 m~2时,仍未出现死床现象。与原发酵床相比,增设定点排泄区后单位面积及每头猪的一次性垫料投入量分别为2/3和32%~64%,饲养过程中每头猪需添加的垫料量仅为10.7%~16.0%,且猪增重提高10.2%~34.9%,为猪群提供了更为清洁的拱翻和活动场地,保证了动物福利,有利于发酵床饲养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奶牛养殖发酵床不同深度的菌群结构特征,并对奶牛养殖发酵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垫料中3种常见致病菌的菌落数。比较2年监测期内,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产奶量、乳体细胞数,以及使用3种发酵床垫料补充料(稻壳和干牛粪渣、锯末屑、稻壳粉)的奶牛所产生鲜乳的细菌总数。采集发酵床表层(5 cm)、中层(25 cm)、深层(45~50 cm)样本,测定使用2年后发酵床的基本理化指标;分别利用基于16S rDNA和ITS1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发酵床不同深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酵床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结果] 发酵床养殖管理模式下,垫料中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的菌落数均低于未使用发酵床的垫料。在2年监测期内,应用发酵床养殖的奶牛肢蹄病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平均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而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使用稻壳和干牛粪渣为垫料补充料,奶牛生鲜乳中的细菌总数最少。以稻壳和干牛粪为垫料的发酵床基础参数(温度、含水量、pH值、氨气、硫化氢)在持续稳定运行2年后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发酵床微生态群落以细菌菌群为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多集中在发酵床中层和深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多集中在发酵床表层;发酵床不同深度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组成,发酵后真菌多分布在深层;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整个发酵床的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垫料中细菌代谢最为活跃,仍有大量真菌菌属有待注释说明。[结论] 应用该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品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发酵床养猪的疫病风险,采用细菌常规分离鉴定、小白鼠攻毒、寄生虫虫卵检测方法,分别对5个养猪发酵床垫料和养猪场常规圈舍粪污内的致病菌和寄生虫虫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发酵床垫料内分离到25种(亚种、类)致病菌,而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分离到8种(亚种、类)致病菌;发酵床垫料和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的同种致病菌的致病比较,发酵床内致病菌的致病性高于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致病菌的致病性。3个发酵床养猪时间延长1年后,发酵床垫料中的致病菌增加了4~9种(亚种、类),其中1个发酵床的病原菌种类是1年前的3.25倍;5个养猪场的8个发酵床垫料中,有5个发酵床垫料内寄生虫虫卵呈阳性,即阳性率为62.5%,寄生虫种类为蛔虫和毛首线虫,其中,蛔虫虫卵有4个发酵床垫料呈阳性(阳性率50.0%),毛首线虫虫卵有4个发酵床垫料呈阳性(阳性率50.0%),对患寄生虫病最严重的1头猪进行解剖,其大肠黏膜上布满了毛首线虫。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疫病风险高,不符合健康养殖范畴。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达州市部分中小养猪场实地调研发现,微生物异位发酵床粪污处理系统设备中抽粪泵的选用存在使用功效低、电耗大、容易损坏、安全性差等问题,特提出改进选用的建议。1养猪场异位发酵床粪污处理工艺简述养猪场粪污经过集收池,由抽粪泵抽送到发酵床均匀喷淋,利用翻抛机使粪污和垫料(锯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酰胺醇类和大环内酯类共54种抗菌药物残留量的LC-MS/MS检测方法,经超低温冷冻粉碎后的垫料样本,以费休氏-库仑滴定法测定水分,用Mcllvaine-Na2EDTA缓冲液和乙腈提取,经亲水亲脂平衡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LC-MS/MS法测定抗菌药物残留量,最终结果以折水后含量表示。方法具有简便、高通量、抗干扰的特点,可以满足生猪异位发酵床垫料中主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对12家养殖场垫料样本中5大类兽用抗菌药物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12家养殖场垫料样本中共检出25种抗菌药物,各场垫料样本抗菌药物总残留量在0.7 g/t~28 g/t之间,其中四环素类药物对总残留量的贡献率在91.3%~98.8%之间。  相似文献   

12.
生物发酵饲料作为"第四代活的饲料",近年来备受畜牧行业的关注,也是国家实行饲料全面禁抗后的替抗研究手段之一。生物发酵饲料立足于去除原料抗营养因子、改善饲料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养分消化利用率、产生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达到维护动物肠道健康、提升动物机体免疫力、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减少动物粪污排放和环保健康养殖的目的。生物饲料在养猪生产上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从早年欧洲家庭农场的液体发酵饲喂,到近年来发酵原料、益生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在猪饲料上的使用,都取得了成功实践。文章就生物发酵饲料的概述、其替抗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猪养殖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生物发酵饲料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奶牛粪污产量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污染风险高,对大气、土壤和水环境具有巨大危害。奶牛粪污的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处理好农牧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一环,能减少病原菌传播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文梳理了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奶牛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粪便垫料回用、异位发酵床、污水肥料化利用,以期提高奶牛粪污的利用价值,实现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4.
研究猪粪发酵液厌氧消化过程的温度、接种率和原料添加量的优化条件,为猪粪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猪粪发酵液厌氧消化试验选择环境温度、接种率和原料添加量作为三因子,每因子设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温度对猪粪发酵液厌氧产气有显著影响,温度能影响物料水解过程,从而影响发酵液的pH值和氨氮值,二者关系到产气过程。猪粪发酵液厌氧产气优选组合是温度55℃、接种率30%、原料添加量100g,20d累积产气量达8899mL;TS降解率最好的组合为温度55℃、接种率30%、原料添加量80g,降解率达85.54%。  相似文献   

15.
奶牛场粪污未经处理还田或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影响奶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粪污的物理形态为分类依据,概述了奶牛场粪污的主要危害、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及处理产物的利用,简要分析了奶牛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其目的在于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Ⅰ,试验Ⅱ,试验Ⅲ和对照4个组,分别利用A、B、C三种不同复合发酵菌剂,对牛羊屠宰粪便进行堆肥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比较了不同试验组的温度、水分、挥发性总固体、pH、细菌群落的变化,以及对牧草籽发芽率的影响。这些数据为进一步优势发酵菌荆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庆阳市家畜粪污风险评价与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甘肃省庆阳市家畜粪污肥料的安全性,促进粪污资源的健康化、合理化、精细化利用,实现科学种养结合模式,采集该市猪场、牛场、羊场的家畜粪便,经塑料大棚堆积发酵熟化后,测定粪便肥料的主要卫生学指标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测定的2项卫生学指标,包括粪中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数,均符合《有机肥标准 NY 525—2012》的要求。猪粪肥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以锌(Zn)、铜(Cu)为主,其中,Zn含量为4 125.00 mg/kg,Cu含量为342.00 mg/kg;对照国家推荐标准《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 GB/T 25246—2010》中的重金属限制值,猪粪肥料中Zn含量超出最大限制值(3 400 mg/kg)21.32%,且Cu含量较高,超出部分作物限制要求。牛粪肥料铬(Cr)含量较高,为217.30 mg/kg,超出相关标准(150.00 mg/kg)44.87%。羊粪肥料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为避免粪污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建议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将猪粪与牛粪或羊粪按比例混合堆积发酵生产有机肥,并根据作物需要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新鲜猪粪为发酵原料,研究湿法和干法两种不同厌氧发酵过程的碳、氮排放量。湿发酵和干发酵组发酵料液的总固体(TS)含量分别为8%和20%,发酵液pH为6.8~7.4,发酵温度为35℃,体积为1.2 L,周期为21 d。试验期间每天测产气量,每4天取发酵样,测其全氮含量和TS降解率。结果表明,湿法和干法发酵组的CH4总产气量分别为9114 mL和12537 mL;CO2的总产气量分别为251.90 mmol和343.67 mmol;TS降解率分别为52.5%和29%。湿发酵的碳流失率和全氮流失率极显著高于干发酵(P<0.0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不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接种苹果渣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的效果,并对混合菌种发酵结果的影响条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3因素(浆料比、接种量、pH)正交试验设计,测定发酵产物中真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菌种最佳发酵条件下真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到13.58%,混合菌种发酵对产物中真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浆料比,其次是pH,推荐发酵参数为浆料比1.0∶1、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3%、pH 5。酵母与菌剂之间呈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发酵苹果渣中真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