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从江香猪生长慢的表观遗传学机理,本试验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ying polymorphism,MSAP)技术,将60头20 d从江香猪分为高体重组和低体重组,研究血液和肝脏基因组DNA中胞嘧啶的甲基化程度,并测定差异的甲基化片段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MSAP分析得到5 977条带;与低体重组相比,高体重组的血液和肝脏总甲基化水平较低,两组的血液半甲基化水平均较肝脏中的高,全/总甲基化水平较低.提示香猪血液和肝脏基因组的总甲基化程度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经克隆测序得到5条有差异的甲基化条带A1-A5,其中A1和A2源自血液,A3-A5来自肝脏;A1和A4片段为高体重组特有,其余3条片段为低体重组特有;A3片段未找到相关基因,其他4个片段处于代谢或免疫相关的基因内部或5'侧翼区.提示从江香猪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并与20 d体重相关;得到的4条甲基化片段,将有助于香猪甲基化调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抑制素α基因(inhibin-α,INHA)与从江香猪繁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从江香猪INHA基因,测定其核苷酸序列,通过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方法检测从江香猪低产群与高产群之间INHA基因的多态性变化,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高产、低产从江香猪卵巢组织中INH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从从江香猪基因组中成功克隆了INHA基因,编码区完整,全长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经比对发现, INHA基因外显子2序列中存在2个候选SNPs位点(G359A和A373G)。经大样本检测,从江香猪高产群与低产群之间2个候选SNPs位点的基因频率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之下,高产从江香猪卵巢中INHA基因的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提示,从江香猪INHA基因结构保守,可能主要通过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调节从江香猪卵巢的生长和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8):5-8
对贵州省从江县养殖的从江香猪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当地存在特殊的高产从江香猪群体。对同龄的高、低产香猪的体尺进行对比,同时采用PCR分析2个群体的促卵泡激素β亚基(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β)的基因型,结果表明,高产从江香猪群体的产仔数明显高于低产群体,同时,从江香猪高产群体的体长、体重、胸围、腰围4项指标明显较高(P<0.05),纯合的AA基因型频率也较高。结果表明:高产从江香猪不仅产仔数多,同时生长速度较快,基因更为纯合。从江香猪高产群体的深入研究将为香猪资源的多方位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江香猪基因组中2个拷贝数变异区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从江香猪生长和繁殖差异与拷贝数变异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VN)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从江香猪和大白猪基因组中的CNVR100与CNVR373的拷贝数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从江香猪拷贝数与生长繁育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江香猪和大白猪基因组中都检测到CNVR100和CNVR373;与大白猪相比,从江香猪的CNVR100拷贝数较低,CNVR373拷贝数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江香猪2个CNVRs与其体长和胸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这2个CNVRs的多态性可能对从江香猪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江香猪、苏太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苏太猪对其进行正交和反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纯繁组母猪的产仔及哺育成绩,探索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包括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个体重、仔猪21日龄窝重和个体重、仔猪断奶窝重和个体重、断奶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从江♂×苏太♀正交组合(香苏猪)仔猪哺乳期生长性能最佳,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香苏猪、苏香猪指标均优于纯繁组。说明选择从江香猪和苏太猪进行正反交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哺育成绩,从而提高从江香猪杂交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7,(3)
以从江香猪母猪为研究对象,选取卵泡刺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作为影响从江香猪繁殖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测序技术,对从江香猪母猪的FSHβ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寻找与繁殖性状相关联的遗传标记。结果表明:在受试群体中,发现FSHβ基因第2外显子86 bp处发生C/T突变,该突变为同义突变,产生3种带型,分别命名为TT、CT、CC基因型。关联性分析显示:在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中,TT基因型均比CC、CT基因型多,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初产母猪总产仔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66头,差异显著(P0.05),经产母猪的产活仔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95头,差异显著(P0.05);对于乳头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38对,差异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发现,等位基因T对从江香猪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为正效应,TT基因型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的估计育种值分别为0.87、1.03、0.72。总体上,TT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对从江香猪母猪的繁殖性状数量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选育过程中可注重TT基因型个体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生长、繁殖性能,筛选优质香猪杂交组合配套系,以从江香猪(香)和苏太猪(苏)为亲本,开展香♂×苏♀(香苏猪)、苏♂×香♀(苏香猪)杂交试验,在相同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水平下,对杂交猪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杂交性能。结果显示:繁殖性能方面,香苏猪优于苏香猪,香苏猪平均产仔数9.67头,苏香猪平均产仔数9.33头,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指标中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21日龄指标中个体重和窝重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平均断奶活仔数为9.56头,苏香猪平均断奶活仔数为8.0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窝重差异显著(P0.05);生长性能方面,杂交猪母猪的1月龄体长、体高,2月龄胸围、3月龄体高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母猪除6月龄平均体重低于苏香猪母猪,其余指标均优于苏香猪母猪,随着生长月龄增加,体重、体高、胸围、臀腿围差距在缩小;杂交猪公猪的1月龄的体重、体长、胸围、臀腿围差异显著(P0.05);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差异显著(P0.05);6月龄体长差异显著(P0.05);香苏猪公猪各项指标均优于苏香猪公猪;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引入苏太猪与本地从江香猪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可显著提高其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其中以香苏猪杂交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5个猪种HSD17B12基因结构变异SV225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香猪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发现HSD17B12基因内含子3中存在一个254 bp的结构变异位点,命名为SV225。为探索SV225在不同猪群体间多态性分布以及基因型与香猪产仔数的关系,选取4个贵州地方猪种(香猪、柯乐猪、江口萝卜猪、黔北黑猪)和1个欧洲猪种(大白猪)为动物样本,利用PCR检测5个猪种中结构变异SV225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4个贵州地方猪种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插入型Ⅱ,杂合型DI与缺失型DD,SV225多态性丰富,大白猪仅检测到Ⅱ型。4个贵州地方猪群相比,香猪和柯乐猪的D等位基因占优势,江口萝卜猪和黔北黑猪中Ⅰ等位基因比例更高。经卡方检验,香猪、柯乐猪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江口萝卜猪和黔北黑猪(P0.01),且4个贵州地方猪种的D等位基因均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分析3种基因型与香猪产仔数的关系,发现Ⅱ型个体的第三胎平均产仔数比DI型多2.25头(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HSD17B12基因中的结构变异SV225与地方猪的产仔数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BOLL-I6-sv285(15号染色体BOLL基因第6内含子)和STRA8-I4-sv447(18号染色体STRA8基因第4内含子)这两个结构变异在地方猪与欧洲猪品种中的群体分布差异,试验采用PCR方法对从江香猪、江口萝卜猪、荣昌猪和大白猪4个猪品种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在线软件miRBase、UCSC、RegRNA 2.0对结构变异序列所含的功能元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OLL-I6-sv285为一段285bp的插入,经群体验证,3个地方猪品种以DI和DD基因型为主,I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大白猪,插入基因型(II)对应较高的产仔数,基因型与从江香猪产仔数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STRA8-I4-sv447为一段447bp的插入突变,群体中DD基因型占优势,从江香猪、江口萝卜猪和大白猪的I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荣昌猪,插入基因型(II)对应较低的产仔数,基因型与从江香猪产仔数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本试验鉴定的BOLL-I6-sv285和STRA8-I4-sv447两个结构变异可作为从江香猪产仔数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旨在鉴定荣昌猪初产繁殖性状的重要变异位点和基因,为荣昌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本研究选取429头荣昌母猪进行猪50K芯片基因分型,经过质量控制和基因型填充后,保留35 046个SNPs用于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群体结构,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linear model, MLM)将出生年、出生月作为固定效应,将主成分值作为协变量对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显示,在全基因组显著水平上鉴定出2个影响荣昌猪初生窝重的SNPs和1个影响荣昌猪死胎数的SNP;在潜在显著水平上鉴定到5个影响荣昌猪总产仔数的SNPs, 3个影响荣昌猪活产仔数的SNPs和10个影响荣昌猪死胎数的SNPs。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到1个显著的SNP(SSC17:57 315 180 bp)同时影响荣昌猪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初生窝重,1个显著的SNP(SSC1:279 214 647 bp)同时影响荣昌猪活产仔数和总产仔数,暗示基因在不同性状间具有一因多效性。本研究根据候选基因的相关分子生物学功能,确定BMP7基因为影响荣昌猪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3):54-58
为了研究拷贝数变异与香猪生长及产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香猪高、低产群体基因组中CNVR36的拷贝数变化,并与柯乐猪、荣昌猪、大白猪和糯谷猪4个猪品种相比较,进而分析拷贝数变异与香猪生长及产仔数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香猪基因组中检测到CNVR36的拷贝数存在多态性变化:高产群体中以拷贝数增加为主,低产群体中以拷贝数缺失为主,经卡方检验,两个群体间的拷贝数变异频率差异极显著(P0.01)。柯乐猪、荣昌猪、大白猪和糯谷猪4个猪品种的CNVR36拷贝数以增加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香猪CNVR36拷贝数与胸围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糯谷猪CNVR36的拷贝数与其体宽和胸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荣昌猪的CNVR36拷贝数与体高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推测香猪CNVR36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与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贵州香猪维持和生长的钙、磷需要量,选择3.5 ~4.0月龄,遗传来源相似,体重(11.06±2.61) kg的贵州从江香猪和剑白香猪去势公猪各6头,采用无钙无磷纯合饲粮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贵州香猪内源钙与内源磷的代谢规律.并选择60~75日龄贵州从江香猪34头,采用扣除蛋白质等消化能(DEpf)饲粮设计和比较屠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贵州香猪生长的钙、磷需要量,选择60~75日龄贵州从江香猪34头(公母各半),采用扣除蛋白质等消化能(DEpf)饲粮设计和比较屠宰试验,测定贵州香猪生长的钙、磷沉积规律。结果表明,贵州香猪每千克自然增重的净钙需要量为10.03-0.184 BW(g),净磷需要为3.46-0.000 4 BW(g)。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BOLL-I6-sv285(15号染色体BOLL基因第6内含子)和STRA8-I4-sv447(18号染色体STRA8基因第4内含子)这两个结构变异在地方猪与欧洲猪品种中的群体分布差异,试验采用PCR方法对从江香猪、江口萝卜猪、荣昌猪和大白猪4个猪品种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在线软件miRBase、UCSC、RegRNA 2.0对结构变异序列所含的功能元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OLL-I6-sv285为一段285 bp的插入,经群体验证,3个地方猪品种以DI和DD基因型为主,I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大白猪,插入基因型(Ⅱ)对应较高的产仔数,基因型与从江香猪产仔数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STRA8-I4-sv447为一段447 bp的插入突变,群体中DD基因型占优势,从江香猪、江口萝卜猪和大白猪的I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荣昌猪,插入基因型(Ⅱ)对应较低的产仔数,基因型与从江香猪产仔数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本试验鉴定的BOLL-I6-sv285和STRA8-I4-sv447两个结构变异可作为从江香猪产仔数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巴马香猪在新疆的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文章主要是对新疆呼图壁的张建辉农场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引入的巴马香猪进行观察,了解巴马香猪在新疆气候环境下的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繁殖性能包括窝产仔数、初生重、断奶重、断奶成活率、发情周期、妊娠期;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肌酐(CRE)、碱性磷酸酶(AKP)。结果显示新疆引入的巴马香猪与广西原种场相比平均产仔数降低2.36头,平均初生个体重增加0.078 kg,其余繁殖指标无明显变化;60日龄TP含量降低差异极显著(P <0.01),BUN含量增高差异极显著(P <0.01);90日龄BUN含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 <0.01),LDH活性降低差异显著(P <0.05),其余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饲养巴马香猪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从江香猪公猪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了从江香猪公猪的生长曲线,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比较了实际生长值与两种模型的估计值。结果表明:从江香猪公猪的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量分别在45日龄和90日龄出现了两个增重高峰;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从江香猪公猪的生长过程,但综合拟合度(R~2)和残差平方和(RSE)得出Logistic模型比Gompertz模型更适合从江香猪公猪生长曲线拟合;Logistic模型生长曲线方程为W_t=35.460(1+18.476e~(-0.027)~t)~(-1),最大理论体重为35.460 kg,理论拐点体重为17.730 kg,理论拐点日龄为108日龄,最大日增重为0.239 kg。说明Logistic模型能更好地预测从江香猪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分析猪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程度以及父母代猪与其杂种F1代之间的甲基化差异.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6头长白公猪、50头蓝塘母猪及长×蓝51头杂交F1代3个群体共107个个体耳组织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程度进行评估.应用筛选的20对引物扩增,总共得到1074条带(CCGG位点),共得到415个甲基化位点(条带),其中79条带为甲基化多态性条带,平均甲基化多态性比率(p)达7.4%.结果显示,3个猪群中DNA甲基化程度高,且亲代和F1代杂种之间的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父母代及其杂交F1代3个群体基因组DNA甲基化总体水平分别是27.7%、27.8%和25.1%,且3个猪群中CCGG序列发生单链DNA外部胞嘧啶甲基化现象(20.8%)比单双链DNA内部胞嘧啶甲基化现象(17.9%)多.结果提示,使用MSAP技术检测猪种基因组甲基化多态性非常有效,且猪基因组甲基化多态性丰富,杂种F1代与其父母代之间的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贵州从江香猪肉质指标的影响,在满足蛋白质等营养水平的前提下,选取10头年龄、体重接近的从江香猪,随机平均分为高能量日粮组(14.35 MJ/kg)和低能量日粮组(12.26 MJ/kg)。结果显示日粮能量对从江香猪大部分肉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肌内脂肪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降低日粮能量水平不会降低从江香猪断奶仔猪大部分肉质指标。因此,适量降低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在从江香猪断奶仔猪实际饲养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从江香猪饲养管理及猪肉营养品质的提升提供基础数据,试验分别选取了2,4,6,8,10月龄5个生长阶段的从江香猪35头,进行了肌内脂肪(IMF)含量、脂肪酸组成、鲜味氨基酸含量、脂蛋白酯酶(LPL)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从江香猪肌肉营养品质及脂肪沉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江香猪肌内脂肪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鲜味氨基酸总量、脂蛋白酯酶活性均随月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2月龄从江香猪背肌样品中肌内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维持较高水平,4~6月龄阶段肌内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处于较低水平,8~10月龄从江香猪各项肉质风味营养指标又呈现出增长趋势;2~6月龄阶段从江香猪脂蛋白酯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8~10月龄表现为持续降低的趋势。说明2月龄阶段是从江香猪特征香味形成与脂肪快速沉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与生长性状相比,猪的繁殖性状具有遗传力低和限性表现的特点,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很难获得较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且无法缩短世代间隔。因此,猪的繁殖性状选育策略应与生长性状不同。基因组选择是一种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标记辅助选择。与生长性状相比,基因组选择对提高繁殖性状(如产仔数)的预测准确性更具有优势。然而,基因组选择的育种成本较高阻碍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旨在探讨母系猪繁殖性状基因组选择的参考群体构建策略,以节省基因组育种成本和加快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