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MTT法分别检测mLIF、bFGF和SCF 3种细胞因子在单独添加和联合使用时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SSCs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细胞因子分别单独添加时,各实验组增殖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3种因子联合使用时,低剂量组合共同促进SSCs的增殖,高剂量组合则抑制SSCs的增殖;③SCF、bFGF和mLIF的适宜剂量分别为10~20、10~20和10~15 ng/mL。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山羊SSCs中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将60~75日龄的山羊睾丸(n=6)剪碎后,利用两步酶消化法得到睾丸单细胞悬液,然后通过两次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山羊SSCs,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山羊SSCs进行鉴定。随后,单独或联合添加EGF和PDGF-BB,体外培养山羊SSCs 6d,运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中BAD、BCL2和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睾丸单细胞悬液经两次差速贴壁纯化后,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SSCs。染色结果显示,纯化后的细胞大量表达SSCs的标记分子THY1和PLZF。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BCL2基因表达量均上调。其中,联合添加20ng/mL PDGF-BB+25ng/mL EGF处理组的中细胞的抗凋亡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5ng/mL EGF组的BCL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20ng/mL PDGF-BB组中的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所有试验组相比,对照组的促凋亡基因BAX和BAD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试验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添加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0、10、20、30、40 ng/mL)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体外培养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进行了碱性磷酸酶鉴定,细胞形态学观察贴壁率,测定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加入20 ng/mL的EGF,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是极显著的(P0.01)。表明EGF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调节并促进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卵丘细胞包裹层数、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分别采用切割法和针刺挤压法取母兔卵巢表面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COCS),将获取的COCS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0ng/mL、10ng/mL、20ng/mL、30ng/mL)及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0μmol/mL、0.5μmol/mL、1.0μmol/mL、1.5μmol/mL、2.0μmol/mL)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并观察第一极体排出率。结果表明:①手术刀切割法和针刺挤压法平均回收卵母细胞率分别为(22.83、39.29)枚,针刺挤压法显著高于手术刀切割法(P<0.05)。②3层以上卵丘细胞包裹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为81.27%,显著高于1~3层卵丘细胞包裹的体外成熟率63.75%和裸卵细胞体外成熟率23.45%(P<0.05)。③添加20ng/mL的EGF对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成熟率为82.14%,效果最好,且显著高于对照组10ng/mL和30ng/mL EGF组(P<0.05)。④添加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可以促进和提高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其中添加1.0μmol/mL的谷胱甘肽时,卵母细胞成熟率为71.44%,与添加1.5μmol/mL组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为添加20ng/mL的EGF和1.0μmol/mL谷胱甘肽,对用针刺挤压法获得3层以上卵丘细胞包裹的兔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枸杞多糖对山羊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使用机械分离法、两步酶解法及差速贴壁获取纯度较高的山羊精原干细胞,使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山羊SSCs进行鉴定;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LBP培养山羊精原干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数量,筛选最佳体外培养浓度;分别测试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如何在体外获得更好的精原干细胞培养效果,以出生后6~8 d的小鼠为对象,应用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精原干细胞.分别将浓度为100、200、300和400 ng/mL的红景天多糖加入以Sertoli细胞为饲养层的精原干细胞培养液中,以不添加红景天多糖组为对照,通过RT-PCR法和碱性磷酸酶(AP)染色鉴定细胞,MTT法研究红景天多糖对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和染色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细胞为精原干细胞;MTT结果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细胞数量有显著增多(P<0.05),增殖率可达152%,且红景天多糖的最适添加量300 ng/mL.说明红景天多糖能显著促进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7.
鸡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基础培养基对鸡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体外培养的影响,以期选出最佳的培养体系,并用其进行传代培养,以观察精原干细胞继代培养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高糖DMEM培养体系和TCM199培养体系中,SSCs均能正常生长和增殖,在以DMEM和TC199为基础培养基的培养体系中,在SSCs的活率、克隆形成率上显著不差异,但SSCs在以DMEM为基础培养基的培养体系中生长情况较好,为最佳培养体系。在RPMI1640培养体系中,SSCs克隆形成率、活率较低,比前2种培养体系的效果差异显著。在添加细胞因子的培养基中精原干细胞在体外传至第3代。  相似文献   

8.
利用精原细胞-体细胞体外无血清共培养模型研究了促卵泡素(FSH)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鸡胚精原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单独的FSH(10~100ng/mL)或EGF(10~100ng/mL)可显著增加精原细胞的数目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EGF(10ng/mL)联合FSH(10ng/mL)具有加性效应,但更高剂量的EGF(100ng/mL)则降低了FSH的促进作用。因此,FSH联合适量的EGF可促进精原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几种因素对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及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在饲养层上,精原干细胞贴壁时间缩至8~12 h,饲养层具有促进其分裂增殖的作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CF、LIF及bFGF,可延长精原干细胞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其中加入30μg/LSCF后,其体外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正扬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层黏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以及睾丸支持细胞4种不同培养系统对鸡精原干细胞(SSCs)体外增殖的作用效果。采用三酶两步消化法分离SSCs,细胞经明胶差速纯化后培养,将传至3代的SSCs重新接种于层黏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以及睾丸支持细胞制备的饲养层上,通过形态学、5-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qRT-PCR技术检测不同培养系统对鸡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组基质蛋白及睾丸支持细胞都能够促进鸡SSCs的体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和完善绵羊子宫内膜上皮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研究绵羊母体和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体外着床模型。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比较不同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组织块培养1~2 d后,组织周围迁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长满60 mm培养皿需9~12 d;经差时消化法纯化后,F1代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表明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试验;F2代细胞在不同浓度EGF(0、12.5、25、50、75、100 ng/mL)下培养144、168 h,经检测在144 h,12.5、25和100 ng/mL浓度下D_(450 nm)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 ng/mL浓度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68 h,12.5 ng/mL浓度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12.5 ng/mL EGF作用下效果最佳;F3代细胞在0、12.5 ng/mL浓度下培养不同时间(24、48、72、96、120、144、168、192、216 h),经检测D_(450 nm)值在144 h差异显著(P0.05),168 h后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在培养液中添加12.5 ng/mL EGF可以更加高效、快速得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条件对牛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与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血清浓度以及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牛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鉴定。试验1:以高糖DMEM为基础培养液,添加浓度为0%、2.5%、5%和10%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分为4个试验组。结果表明,血清浓度影响牛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增殖,添加2.5%的FBS比较合适。试验2: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CF、LIF及GDNF,可增加精原干细胞的数量,其中加入20μg/L SCF、80μg/L GDNF、10μg/L LIF后,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提高精原干细胞数(P〈0.05)。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对牛精原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弱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ntegrinβ1阳性、c-kit阳性;经RT-PCR扩增,获得了120 bp的Gfrα1序列和280 bp的c-kit序列,与预期的产物大小一致。因此,培养液中添加2.5?S、20μg/L SCF、80 ng/mL GDNF、10μg/L LIF对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有利。  相似文献   

13.
以本地白山羊胎儿的生殖嵴为试验材料,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中分离培养得到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和鉴定等。胎儿生殖嵴在室温(25℃)下消化15 min,使用0.125%胰酶+0.02%EDTA比0.25%胰酶+0.04%EDTA效果好,差异显著(P<0.05);挑取集落法和胰酶消化法均能将PGCs传至第2代,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以GEF为饲养层,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细胞因子:①LIF:10 ng/mL;②LIF:20 ng/mL;③LIF(10 ng/mL)+SCF(10 ng/mL);④LIF(20 ng/mL)+SCF(20 ng/mL)。4种情况对于原代集落形成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均能得到传至第2代的EGCs;研究不同胎龄胎儿分离培养PGCs的效果,结果发现4例冠臀长小于15 mm的胎儿仅观察到一个原代集落,6例大于30 mm的胎儿没有观察到原代集落。  相似文献   

14.
旨在优化并建立有利于山羊类ES细胞生长的饲养层细胞、培养基、细胞因子和传代方法。本研究选择武汉市本地白山羊配种6~7 d后的胚胎,通过全胚培养法、酶消化与机械分离结合法分离山羊类ES细胞,并在不同的细胞饲养层中饲养、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采用不同的传代方法,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山羊类ES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ES细胞特异生物标记AKT、SSEA-1和Oct-4的表达,并将得到的山羊类ES细胞进行体外分化。结果表明,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和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oat embryonic fibroblast,GEF)相比,C2C12更有利于细胞的贴壁,但差异不显著(P>0.05);细胞传代时,在高浓度细胞因子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和SCF(Stemcell factor)中处理ICM(Inner cell mass),更有利于细胞传代(传至第8代);培养基中添加LIF和SCF的同时,添加肝素和胰岛素,更有利于细胞的传代(传至第9代);山羊类ES细胞中SSEA-1(...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IGF-1和EGF对辽宁绒山羊毛囊体外生长及毛囊形态的影响,采用显微分离法分离绒山羊初级毛囊,分别测定不同浓度IGF-1(0.1、1、10和100 ng/mL)、不同浓度EGF(0.2、2、20和100 ng/mL)、联合添加IGF-1和EGF(分别添加10 ng/mL和20 ng/mL)对毛囊生长和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GF-1和EGF对毛囊体外生长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作用大小与剂量有关,最适宜浓度IGF-1为10 ng/mL;EGF为20 ng/mL.IGF-1(10ng/mL)和EGF(20 ng/mL)联合添加对毛囊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单独添加.IGF-1刺激毛乳头和毛母质细胞分裂增殖;EGF促进毛囊外根鞘细胞分化;联合添加刺激毛球部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对无透明带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将小鼠原核期胚胎用链霉蛋白酶去除透明带后,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无血清胚胎体外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各期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除0.01 ng/mL表皮生长因子添加组胚胎的2细胞发育率和囊胚回收率与添加0.1 ng/mL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体外胚胎各期的发育率、囊胚回收率和囊胚细胞数与其他处理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一定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提高无透明带小鼠胚胎体外培养各期的发育率,但是高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对无透明带小鼠胚胎的体外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β-巯基乙醇(β-ME)、亚硫磺酸(HTAU)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及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IVC)效果的影响,实验采集牛卵巢采用切割法收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随机处于不同浓度EGF、β-ME培养液成熟培养24 h后孤雌激活,研究其在不同胚胎培养液中的后续发育,以期筛选出最好的牛卵母细胞IVM-IVC条件。结果表明:添加25、50、100 ng/mL EGF组的成熟率、卵裂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50 ng/mL EGF组的成熟率、卵裂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0、100、500μmol/L的β-ME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没有促进作用;50 ng/mL EGF与50、100μmol/Lβ-ME组合并无协同作用;胚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EGF对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无显著影响;而添加100μmol/Lβ-ME组的囊胚率、囊胚细胞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成熟液中添加50 ng/mL EGF和100μmol/Lβ-ME、胚胎培养液中添加0.5 mmol/L HTAU孤雌胚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18.
精原干细胞(SSCs)是睾丸内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为精子潜能的干细胞,它的体外培养是精子发生机理研究和制作转基因动物等的新途径[1-2]。近几年的研究表明,SSCs在体外的自我增殖需要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饲养层细胞等的支持[3-10],并且睾丸支持细胞和血清均可导致培养的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ERK1/2-PPAR-γ)信号通路在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抑制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PSPAs)成脂分化中的作用。PSPAs在诱导分化培养液(DIM)处理同时,随机分3组:对照组(0 ng/mL MSTN)、100 ng/mL MSTN组(100 ng/mL MSTN)以及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和100 ng/mL MSTN联合组(PD98059+100 ng/mL MSTN)。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油红O染色法及甘油三酯(TG)定量分析成脂分化,使用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其磷酸化ERK(p-ERK)表达。结果表明:细胞增殖活力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 ng/mL MSTN处理48 h后细胞内脂滴沉积量、油红O阳...  相似文献   

20.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不仅是胚胎体外生产的关键一环,还可以为体细胞核移植提供受体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的成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因素众多,成熟率通常为40%~80%,优化培养条件是提高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成熟率及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量的关键,大量的研究者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细胞因子来促进卵母细胞成熟[1].文献报道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干细胞因子(SCF)用于小鼠、绵羊和人的细胞培养中取得了较理想效果[2],但未见将三种成分用于山羊的报道.本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浓度GDNF、LIF、SCF及其不同组合对山羊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拟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