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水晶巴丁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介绍水晶巴丁鱼的食性与摄食特点、生活习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旨在为国内水晶巴丁鱼养殖提供一些参考,促进水晶巴丁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晶巴丁鱼(Pangasianodonhypophthalmus)属鲇形目、科、属,俗称淡水鲨鱼。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热带国家,生活于淡水水域的中下层,在东南亚地区养殖,因味鲜美、无小刺,在当地和香港地区视其为高级食用鱼。南海水产研究所于2000年引进水晶巴丁鱼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少量推广养殖。水晶巴丁鱼抗逆性强、食性杂、生长迅速,在珠江三角洲养殖1年体重有1.5千克以上,产量达1000千克/亩。一、池塘及水质条件1.池塘条件水晶巴丁鱼的养殖对池塘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便于养殖操作,通常选用面积3~6亩的长方形池塘,塘底有少量淤泥,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2006年5月份至2007年2月份,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龙腾高科鲟鱼养殖基地进行了匙吻鲟商品鱼工厂化养殖试验,经过近9个月的精心管理和饲养,总产量达16320干克,每平方米平均产量15千克:平均尾重1.2于克,最大尾重1.5千克;养殖成活率为80%,饵料系数为1.23。现将匙吻鲟商品鱼工厂化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晶巴丁鱼属鲇形目,鱼芒科,鱼芒属。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属热带和亚热带鱼类。鱼芒属中除了水晶巴丁鱼外,还有白巴丁、黑巴丁和彭亨河巴丁等。水晶巴丁鱼肉质好,无小骨刺,口味鲜美。一般淡水鱼冰冻后肉味口感不良,但水晶巴丁鱼冰冻后肉味口感不变,这是水晶巴丁鱼的一大优点,深受消费者喜欢。  相似文献   

5.
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建立了一种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经过3个月的养殖,共产出马口鱼1 550尾,成活率达到86.1%,平均全长达到11.22 cm/尾,平均体重18.17 g/尾,尾日增重为147 mg/d,规格接近商品鱼规格,饲料系数为1.41。经测算,每增长1 kg马口鱼所需饲料成本约16.92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马口鱼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淡水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生产需求,我们设想利用地热水控温,寻求新的催产激素配方,提前进行人工催产繁育水晶巴丁鱼试验。现将三年来在地热水控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水晶巴丁鱼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地热资源及水环境:永安市小陶地  相似文献   

7.
水晶巴丁鱼,学名苏氏圆腹鱼芒,属鲶形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属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种类,于1998年引入我国,除可作为食用外,还有较高观赏价值。水晶巴丁鱼肉质好,无小骨刺,口味鲜美,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七彩神仙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在水温28~30℃的室内水泥池中开展了七彩神仙鱼养殖试验,放养的幼鱼全长1.5~2.0 cm,放养密度为200尾/m3。经过约120 d养殖,试验鱼全长达9.0~10.0 cm,达到商品规格。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每年可养殖3茬,平均成活率达87.8%,平均单位水体产出达175.6尾/m3。工厂化养殖系统可全年生产运转,水质相对稳定,单位水体养殖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军曹鱼在北方地区的内陆养殖技术,我们在长春市进行了人工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在小网箱,利用鱼糜、人工配合饵料混合投喂。养殖过程中,水温平均为26.2℃,上下温差不超过2℃;溶氧始终保持在6.3mg/L左右,最低未低于5.5mg/L;盐度始终保持在29‰左右,上下不超过1‰。经过约5个月的养殖,将平均体重为0.44g、平均体长为5.59cm的军曹鱼鱼苗养到平均体重为133g、平均体长为33.4cm,最大个体体重为335g、体长为42.5cm的军曹鱼商品鱼。试验证明,军曹鱼完全可以在内陆用人工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0.
花鳗鲡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生理生态特点构建循环水养殖系统.系统集成了臭氧消毒杀菌、机械过滤、生物过滤、液氧增氧等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花鳗鲡的生长情况,对试验期间各项水质指标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花鳗鲡生长适宜范围内;平均规格29.97 g的花鳗鲡经过260 d养殖,平均体重达到716.20 g,成活率达到86.5%,收获时鱼产量为82.6 kg/m3,饵料系数维持在1.25左右,养殖周期较传统养殖模式缩短4~5个月,日换水率约为3%.利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花鳗鲡养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为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的一个试验专题 ,主要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鱼体生长特性进行观测 ,并提出适宜的投放密度、养殖周期及养殖系统中理化因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试验于 2 0 0 2年 5月至 7月。经过 60d(天 )工厂化养殖试验 ,罗非鱼产量 78.2kg/m3,淡水白鲳产量 82 .2kg/m3。产生经济效益 ,罗非鱼为 96.77元 /m3,淡水白鲳为 44.84元 /m3。1 材料和方法1 .1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本试验采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手段迅速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 ,使水体得到净化并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12.
潘志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3):126-129, 134
以人工养殖的巴丁鱼(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亲本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注射不同外源激素诱导巴丁鱼排卵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和地欧酮DOM药物组合的林彼方法,注射剂量为(10μg LHRH-A+5 mg DOM)/kg鱼体质量,可促进巴丁鱼血清促性腺激素Gt H水平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并成功诱导巴丁鱼排卵,催产率100%,排卵率100%,高于其它试验组。当水温在26~33℃时,采用林彼方法进行了7批次催产工作,注射剂量为(6~7μg LHRH-A+5 mg DOM)/kg鱼体质量,效应时间9.0~13.5 h,平均催产率80.6%,排卵率100%,生产性试验共获得巴丁鱼卵黄苗2430万尾。  相似文献   

13.
牙鲆是河北省海水鱼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牙鲆用饵料(生鲜饵料、配合饵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养殖成本增加.再加上近年来多宝鱼(大菱鲆)事件的影响,使得牙鲆鱼价低迷.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投喂饵料,在管理上减少经济性损耗,提高养殖成活率将是目前养殖牙鲆解困的有效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来在河北省沿海各工厂化养殖牙鲆现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饵料试验,参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就选择适合牙鲆养殖用饵料的方法和投喂管理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麻艳群  黄凯  肖新  陈涛  于丹  卢克焕 《水产科学》2011,30(7):383-386
选取900尾健康的巴丁鱼(约1.4 g/尾),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磷脂水平分别为0%、1%、2%、3%、4%),每组设3个重复,投喂同一种饲料,每个重复60尾鱼放养于一个水泥池(1.52 m×1 m×1 m)中。试验期56 d,试验水温为25~27℃。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的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磷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当磷脂水平为4%时,以上2个指标均达最高,分别为(1484.95±36.50)%、(4.92±0.26)%。第5组饲料系数最低(1.00±0.05)(P>0.05)。饲料磷脂水平显著影响巴丁鱼的肥满度、肝脏脂肪含量和肌肉脂肪含量(P<0.05)。第5组的肥满度最高(1.24±0.21),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第1组的肝脏脂肪含量最高(3.71±0.47%),与第3、4、5组差异显著(P<0.05)。第4、5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前3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漠斑牙鲆微咸水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盐度为2.0~3.0的微咸水条件下,用已淡化的漠斑牙鲆鱼种开展漠斑牙鲆工厂化养殖试验。经183d养殖,漠斑牙鲆平均体重由45g增长至313g,平均增重268g,日均增重1.46g,成活率92.9%,平均产量7.21kg/m2,投饲系数0.73。  相似文献   

16.
水晶巴丁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晶巴丁鱼(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属鲇形目、(鱼芒)科、(鱼芒)属,俗称淡水鲨鱼。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近年南方地区有少量养殖,苗种主要依靠进口。 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来源 亲本是2000年从马来西亚购进的2龄成鱼,平均体重2.5千克,经池塘培育,平均体重达4.5千克以上,经检查性腺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17.
杨斌 《水利渔业》2006,26(1):48-49
经197 d培育,鱼种成活率70.7%,单产18.28 kg/m2,平均规格17.25 g/尾,最大个体25 g,最小个体10 g,饵料系数1.34。鱼种经170多d养殖,成活率80%,产商品鱼9 454 kg,单产32.8 kg/m2,平均规格77.5 g/尾,最大个体174 g,最小个体69.5 g,饵料系数2.24。总产值226 896元,折合788元/m2;净产值128 425元,折合445元/m2。投入产出比1∶2.3。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工厂化养殖牙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水产品无公害养殖行业标准,在工厂化条件下进行牙鲆养殖研究,经1年试验,平均规格401g/尾,成活率为51.4%。饵料系数1.93,饵料效率0.52。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12月19日引进3~5cm的龙胆石斑鱼苗820尾,经过11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483条,成活率58.9%,平均体重473g/尾,最大体重950g/尾,养殖期间,饵料系数1.44,饵料效率69%,养殖总积温7900℃。  相似文献   

20.
应用46个直径8m的圈桶进行光唇鱼养殖试验。每个圈桶放养全长6~7 cm的光唇鱼鱼种12000尾。投喂含粗蛋白43%~48%的全价配合饲料,经326d养殖,商品鱼平均规格38.2g,平均存活率91.5%,平均饲料系数2.2,平均产量8.39kg/m3,平均产值922.9元/m3,平均利润505.47元,投入产出比1: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