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 134a)作为非水介质,以磷脂酶D催化鱿鱼卵磷脂与L-丝氨酸的酰基转移反应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磷脂酰丝氨酸(PS),探讨了亚临界R134a体系条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采用四氮唑蓝还原法(MTT法),研究所制备的EPA/DHA磷脂酰丝氨酸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和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磷脂酶D在亚临界R134a中显示出高活性,在6 MPa 、40℃、加水2.4 mL、反应240 min的条件下,酰基转换反应制备EPA/DHA磷脂酰丝氨酸的转化率为84.77%;制备的EPA/DHA磷脂酰丝氨酸对Hela细胞和Caco-2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200 μg/mL PS作用于Hela细胞72 h,可使其存活率下降30%;200 μg/m LPS作用于Caco-2细胞72 h,可使其存活率下降40%.  相似文献   

2.
以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为介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 TL IM催化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大豆磷脂的酸解反应制备EPA/DHA磷脂,探讨了压力(2~8 MPa)、温度(30~60℃)、水分、接触时间(1~12 h)对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在亚临界R134...  相似文献   

3.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是催化磷酸二脂键水解和碱基交换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生产中利用PLD的转酯作用来制备功能性磷脂.本文介绍了磷脂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理及功能,以及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的生产方法,包括物理萃取法、化学合成法和酶促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2-油酸-1-棕榈酸磷脂酰胆碱为表面活性剂、低级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异辛烷为油相、蒸馏水为水相,以伪三元相图微乳面积大小为指标,考察磷脂酰胆碱微乳体系.结果表明,磷脂/正丙醇/异辛烷/水W/O徽乳体系、磷脂/正丁醇/异辛烷/水W/O微乳体系以及磷脂/正丙醇/异辛烷/水O/W微乳体系均为稳定的磷脂酰胆碱微乳体系.3种微乳体系和脂质体分别与鸭肉肌内磷脂酶振荡反应10h后,采用TLC联用Quantity One软件鉴定反应产物中的脂肪酸,以脂肪酸斑点分析的Trace Qty值为指标,最终确定磷脂酰胆碱反应体系.因此,以脂质体作为反应体系所产生的脂肪酸最多,即脂质体为磷脂酰胆碱最佳反应体系.为进一步研究磷脂酰胆碱的酶解机制和磷脂酶的分离纯化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13 - K)是多磷脂酰肌醇通路中一个重要的效应器和涉及信号转导、细胞转化的关键酶。P13 - K根据结构的相似性和底物的特殊性可分为 3种类型 ,其中第一种类型的 P13 - K是由 85 k D(p85 α和 p85 β)调节亚基和 110 k D(p110 α、p110 β和 p110 δ)催化亚  相似文献   

6.
利用磷脂酶将花生油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是一种代替化学脱胶的新方法。采用新型磷脂酶Lecitase Ultra对花生油进行脱磷脂研究,确定了该方法的反应条件:酶添加量25 mg/kg,反应温度55℃,pH值5.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花生油磷脂残留量降到4.2 mg/kg。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硅胶薄板进行单向层析,从山楂的不同组织和细胞器中分离出了7种膜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已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酸(PA)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L).除定性分析外,对山楂不同组织和器官中膜磷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  相似文献   

8.
以脂质体为反应介质、鸭肉肌内磷脂水解酶为酶液,研究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以及超声功率对鸭肉肌内磷脂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温度的升高,磷脂酶解程度显著增加,但超过50℃时,磷脂酶解程度降低;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磷脂酶解程度增加,在0.5 h内即可产生大量的酶解产物;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磷脂酶解程度增加。鸭肉肌内磷脂酶解最优化的反应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0.5 h、超声功率270 W。  相似文献   

9.
鸭肉肌内磷脂水解酶的提取及相关酶系的酶活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肌内磷脂水解酶的提取过程,建立各种鸭肉肌内磷脂水解酶活的测定方法。采用pH 7.5、8.0、8.5的0.1 mol.L-1的Tris-HCl缓冲液提取鸭肉肌内磷脂水解酶,用饱和度范围为0~90%的硫酸铵进行盐析,研究新鲜鸭肉及板鸭中酸性脂肪酶、中性脂肪酶、总磷脂酶、磷脂酶A2(PLA2)、磷脂酶C(PLC)和磷脂酶D(PLD)的活力。结果表明,肌内磷脂水解酶的最佳pH为8.0,最佳盐析条件为7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透析过后的粗酶液中酸性脂肪酶活略大于中性脂肪酶,磷脂酶活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使用不同磷脂酶对沙棘果油去除磷脂的影响,选用两种酶对沙棘果油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后油中的磷脂含量为评价指标,选取反应时间、水浴加热温度、溶液pH值、去离子水添加量和磷脂酶A_1或磷脂酶C添加量5个因素对沙棘果油脱胶效果进行分析。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沙棘果油酶法脱胶工艺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虽然磷脂酶C的脱胶速率较快,脱胶后油的回收率比磷脂酶A_1略好,但脱胶不彻底,反而磷脂酶A_1的脱胶效果更好,利用磷脂酶A_1对沙棘果油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是pH值为5.0、温度为35℃、时间为120 min、酶添加量6%、去离子水添加量为1.5%。脱胶后沙棘果油中的磷脂含量为13.3 mg/kg,油的回收率为94.4%,酸价为2.31 mg/g。  相似文献   

11.
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对象,研究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人工林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坡耕地<Ⅱ1<Ⅱ2<Ⅱ3,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说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会造成土壤养分降低,但这种情况可能随着栽种年限的增加有所缓解;同时,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随栽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泛滥成灾的侵入性水生生物质所引发的环境生态问题,采用亚临界水热降解工艺对新鲜水生生物质进行快速资源化利用研究;试验以水葫芦、水浮莲和花鸟市场的绿色垃圾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在3L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不同的处理温度(150~280℃)和停留时间(0~60min)等水热条件对这2种水生生物质模型物水热资源转化为有机肥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可以很好地将水葫芦和混合生物质转化为安全、稳定的有机肥料;处理得到的有机肥料产量随处理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生物质材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随处理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被快速降解转化,但木质素在本研究试验所设置的温度和时间参数内不能被降解;对制成的肥料养分特性分析表明,用水葫芦和混合生物质制成的有机肥料具有较高的腐植酸质量分数(最高分别可达38.29%和41.76%)和氮磷钾总养分质量分数(最低值仍分别可达4.1%和3.0%),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型有机肥料,具有很好的生态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严兴 《农学学报》2018,8(4):28-31
为探讨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复苏枯萎2年的榆树(树龄6年)效果,设置不施肥(B1)、微生物有机肥(T1)、普通有机肥(T2)、化肥(T3)4个施肥处理,4个施肥处理前采用普通生态肥(主要成分为作物秸秆)调制土壤,确保土壤含有等量的N、P、K成分。检测施肥后第0、7、14、21、28、40天土样中的微生物数量,并观察枯树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进一步增加,最高可达100亿cfu/g,数量巨大的功能性微生物加强了植物对碳源的利用率,且微生物有机肥中的复合菌株和生物生长因子对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疫病等几种主要土传病害有良好地预防和改善,对榆树的复苏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三倍体毛白杨爆破浆的可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文主要研究三倍体毛白杨由 2 .0MPa以上爆破变为 1.0MPa爆破浆的可漂性 .用 1.0MPa爆破三倍体毛白杨做CEP ,其得率可达 90 %左右 .加入 4%的Na2 CO3,4%~ 12 %Na2 SO3 所得本色浆白度为 42 %~ 5 8% ,使白度有大幅度提高 .用过氧化氢常规漂白 ,一段漂 (2 %H2 O2 )白度可达 5 6 %~ 6 6 % ;二段漂白度可达 6 4%~ 75 % .浆料具有潜在的可漂性 ,使杨木爆破浆用作新闻纸和文化用纸成为可能 .同时也为正在大力推广并已大片成林的三倍体毛白杨的利用 ,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市场 .  相似文献   

16.
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9a不同耕作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深松、旋耕、免耕和传统耕作4种耕作措施对关中塿土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旋耕、免耕措施均提高了0~40cm土层中>2mm和0.25~2mm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而传统耕作相应地增加了0~40cm土层中0.053~0.25mm微团聚体和<0.053mm粘砂粒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同时深松、旋耕、免耕措施提高了各土层总有机碳和耕层0~10cm所有级别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比较而言,深松的作用效果更大。秸秆还田进一步提高了各土壤层次上总有机碳和所有级别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及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在玉米秸秆不还田的条件下,隔年深松比连年深松更有利于0~30cm大团聚体形成及总有机碳和各级别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沾化冬枣栽培区土壤营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沾化的马武(M)、古城(G)和冬枣研究所(Y)3个冬枣栽培区0~3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分析了土壤剖面和各栽培区各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壤剖面中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分布规律为0~10 cm>10~20 cm>20~30 cm,全钾含量则为10~20 cm>0~10 cm>2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为0~10 cm<10~20 cm<20~30 cm;不同样地之间,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为Y>M>G>CK(空地对照),土壤全钾含量为M>Y>G>CK,土壤有机质含量为M>CK>Y>G。综合分析3个样地土壤氮、磷、钾含量,以冬枣研究所土壤营养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18.
李大全  艾慕阳  张鹏  王玉彬  苗青  刘凯 《油气储运》2012,31(3):225-227,246
在天然气水露点与含水量的换算过程中,涉及天然气状态方程、气液相平衡、气体混合规则等多步计算,参数多且需要迭代求解,整个计算过程相当复杂。为此,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天然气水露点与含水量的换算方法:选用PR状态方程,并基于GB/T22634-2008提供的关联关系曲线,通过相平衡理论导出计算气、液相的逸度系数公式,最后迭代求解。给出了整个换算过程的详细计算步骤,该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可扩展至0.1MPa≤p≤30MPa,-50℃≤t≤40℃。实际算例结果表明:该换算方法在压力范围为0.1~5MPa内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当压力超过8MPa时,计算不确定度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Novozyme 435可以提高对映体选择性酸解(R,S)-3-n-丁基苯酞。最适的有机溶剂、水分活度、转速和转化时间分别是正己烷、0.54、150 r/min和64 h。在此优化条件下,丁基苯酞的转化率为14.8%,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为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