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在水族馆从事观赏鱼养殖多年,十分喜爱慈鲷科鱼类。由于慈鲷科鱼类主要原产地只分布在中美洲、东非及北非,而各地慈鲷基本各成群体,在对慈鲷的分类上,极少见到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纵使有对某地慈鲷的分类著作,也是不尽相同,甚至连同种鱼的拉丁学名的局部书写上也常不一致,总体表现为比较混乱,此实为广大慈鲷爱好者一大烦恼。为了尽可能弥补这一憾事,本着“有好过无”的想法,笔者通过收集国内外部分慈鲷论著的分类内容以及与慈鲷爱好者交流等方式,整理得出包含各地慈鲷分类的拙文,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慈鲷英文名称为:cichlid,由台湾大学教授陈益兼翻译为“慈鲷”。  相似文献   

2.
地图鱼(Autronotus osellatus)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尼罗河,巴拉圭河,巴拉那河的内陆水域,是一种大型的淡水热带观赏鱼。地图鱼喜好中性水和弱酸性水质,鱼体呈黑色、黄褐色或黑色.上有红色或黄色的花纹,犹如一幅游动的地图,故称为“地图鱼”。笔者饲养地图鱼多年,并对传统的繁殖方式进行了改进,可为其他丽鱼科,慈鲷科的热带鱼繁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来自非洲坦干伊克湖的蝴蝶鱼在慈鲷科爱好者中是一个谜,它们富于侵略性,价格昂贵.需要特殊饲料却又极为脆弱、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雌性有一种特殊习性即口中含卵孵化.并且不论是卵大的鱼类或卵小的鱼类.雌性把孵化后的鱼苗留在口中的时间特别长。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为这些传言吓跑.如果一切计划完善,也可以像饲养其它慈鲷科鱼类一样.饲养蝴蝶鱼。  相似文献   

4.
贾晓刚 《齐鲁渔业》2009,(12):44-45
淋巴囊肿病据外观病状即可进行诊断,是发现最早的鱼类病毒性疾病之一,于1874年就有记载,也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鱼类病毒病,目前国外曾报告包括海水、淡水和半咸淡水在内的9科42目125种鱼类患淋巴囊肿病。在淡水鱼上主要是危害丽科的鱼,如各种慈鲷和短鲷;海水鱼类有鲈形目、鲽形目和纯形目中的一些种类。  相似文献   

5.
红宝石鱼(Hemichromis bimaculatus,Gill,1862)属慈鲷科(又称丽鱼科,口孵鱼科)(Cichlidae),是一种体型中等的淡水热带观赏鱼,原产于非洲的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等水域。该鱼体色鲜艳,特别是雌鱼在繁殖期间的婚姻色更为艳丽,加之容易饲养和繁殖,所以有不少水族爱好者喜欢饲养它。红宝石除供观赏外,也被作为一种试验动物来饲养,国外有一些科学家曾用它来研究鱼类生理学。  相似文献   

6.
红宝石鱼(Hemichromis bimaculatus,Gill,1862)属慈鲷科(又称丽鱼科,口孵鱼科),是一种体型中等的淡水热带观赏鱼,原产于非洲的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等水域。该鱼体色鲜艳,特别是紫鱼在繁殖期间的婚姻色更为艳丽,加之容易饲养和繁殖,所以有不少水族爱好者喜欢饲养它。红宝石除供观赏外,也被作为一种试验动物来饲养,国外有一些科学家曾用它来研究鱼类生理学。  相似文献   

7.
一、名称与原产地 七彩凤凰的学名为拉氏彩蝶鲷Papiliochromis Jramirezi(Myers et Harry,1948),又名拉氏小筮土丽鲷Microgeophagus ramirezi(Myers et Harry,1948)、拉氏隐带丽鱼和矮丽鱼Apistogramma famirezi (Myerset Harry)。目前前两种学名有效。分类上隶属于慈鲷(丽鱼)科(cichlidae)。  相似文献   

8.
石鲷(Oplegneuthus fasciatus)属鲈形目、石鲷科,它是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肉质鲜美,易于繁殖,分布于中国沿海和日本。  相似文献   

9.
淡水石斑鱼属鲈形目、慈鲷科鱼类,因体形和相关习性与罗非鱼相似,又称“美丽罗非鱼”,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国的河流及湖泊中。该品种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易于捕捞、肉质鲜美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福建省特别是漳州市淡水养殖的重要名贵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作者从淡水石斑鱼亲鱼繁殖技术、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和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这三方面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北方地区淡水石斑鱼苗种生产技术。淡水石斑鱼,学名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rnanaguense),又称花老虎、美洲虎鲷等,属鲈形目(Perciformes),隆头鱼亚目(Labroidei),慈鲷科(Cichlidae),丽体鱼属(Cichlasoma),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  相似文献   

11.
雪鲷是深受热带鱼爱好者喜爱的品种之一,其体色纯白,眼睛鲜红色,是所有白化观赏鱼中的佳品。原产非洲马拉威湖,属非洲慈鲷科.体长在8~14cm之间,最大者可达17cm,适宜生长湍度为26~32℃.18℃就停止摄食,极限低温为12℃.一年可多次繁殖.为卵生口孵鱼。  相似文献   

12.
孟庆付 《科学养鱼》1995,(12):17-18
黑鲷的亲鱼培育及繁殖技术黑鲷,俗称黑加吉、海鲋,属鲈形目、鲷科、鲷属。是一种肉味鲜美的暖温性底层海水鱼类,具广盐、广温、杂食性、生长快等特点。在虾池内与池虾混养可起到“清道夫”的作用,是有前途的开发对象。一、繁殖习性每年4—5月间,水温达13—15℃...  相似文献   

13.
舟山海域4种鲷科鱼类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克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克隆测序了分布于舟山海域的真鲷(Pagrus pagrus)、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和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4种鲷科鱼类的线粒体Cytb基因1141bp的全序列。通过对4种鲷科鱼类Cytb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了292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存在186个信息位点,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于密码子第3位。遗传距离分析表明,4种鲷科鱼类的遗传差异在0.0967~0.2275之间,其中真鲷与二长棘鲷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967,黄鳍棘鲷与二长棘鲷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275;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在2.2930~7.3587之间。以25种鲈总科鱼类构建的系统树表明鲷科鱼类与其他科的鱼类存在较远的遗传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闲话风水鱼     
小露 《海鲜世界》2008,(2):23-25
什么是风水鱼?简单地说就是摆放在家居或办公室中风水位置上的鱼。我们一般祈求生活平安、生意兴隆,因此,所饲养的风水鱼,基本都是一些气质祥和的鱼类,即为家居和办公室增添了平静的气息,又带来吉利兴旺的意味。而一些带有戾气煞气的鱼,如:鲨鱼、食人鱼、斗鱼等,不宜作为风水鱼。常见的风水鱼有血鹦鹉、金鱼、锦鲤、红龙鱼、慈鲷科鱼类、攀鲈科鱼类、鲶科鱼类等等。  相似文献   

15.
笛鲷科鱼类养殖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笛鲷科Lutjanidae为热带、亚热带海洋性经济鱼类开发对象,其种类繁多,一般为中小型鱼类,亦有大型鱼类。据文献报道,笛鲷科分成四个亚科:Lutjaninae、Paradicichthinae、Etelinae、Apsilinae,代表17个属,103种;笛鲷亚科中笛鲷属(Lutjanus)拥有65种,其中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记载39种,菲律宾描述笛鲷属32种。目前东南亚国家均在探索养殖笛鲷科鱼类,专家认为,发展笛鲷科鱼类养殖很有发展前途。现将东南亚地区开发笛鲷科鱼类养殖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乌拉尔河是流入里海的河流,这里有适合各种鲟利鱼类繁殖的条件,这些鱼类的产卵场所延伸到河里,距海最远可达千余公里,中、下游产卵场的面积超过两千公顷。  相似文献   

17.
黄海  杨宁  张希  孙骞  胡洪铭 《中国水产》2012,(10):62-63
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俗称淡水石斑、珍珠石斑、花老虎等,属鲈形目,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1988年被引入台湾试养后成为台湾南部地区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之一.1996年之后陆续被广东、广西等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进养殖,开展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研究.马拉瓜丽体鱼具有生长快、耐低氧、产量高、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一个颇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品种.笔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立村水库(天涯湖)进行了马拉瓜丽体鱼水库网箱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福等 《科学养鱼》2014,(3):39-40
<正>马拉瓜丽体鱼,又名淡水石斑鱼、马拉丽体鱼、花老虎、美洲虎鲷等,属鲈形目、隆头鱼亚目、慈鲷科,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1976年引入我国台湾省,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福建、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我国台湾引入内地。近年来,马拉瓜丽体鱼养殖业在我国南方地区蓬勃发  相似文献   

19.
小丑鱼别称海葵鱼,属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传统形态学把该亚科分成双锯鱼属( Amphiprion )及棘颊雀鲷属( Premna )[1]。Allen [1]描述了已发现的双锯鱼属鱼类有27种,近年又发现了两个新物种[2-3],迄今双锯鱼属有29种;全世界棘颊雀鲷属仅1种,海葵鱼亚科总计2属30种。小丑鱼是一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色彩美丽且性情温和,健壮活泼且易饲养。鉴于其特殊的雄性先熟的性反转现象、强领域性行为和独特的与海葵共生关系,过去30年里小丑鱼繁殖生物学始终是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雄性先熟的性转化研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4-14]。  相似文献   

20.
吴兰波 《科学养鱼》2004,(12):67-67
短鲷是一种小型的慈鲷。于19世纪早期在欧洲被发现.主要生活在南美大陆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般的短鲷成熟个体的体长不超过10厘米。比较适应在弱酸、软水及低导电、低水流的环境中生活。其外形、体色、光泽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