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我国县级排水站的总体情况和法库县排水站现状,并对全县24座排水站的工程类型和机泵设备类型进行划分.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排水站在工程方面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同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县级排水站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调整排水站水费标准,探索促进排水站维修资金的良性循环,我们对10座排水站进行了调查,测算了其中的7座站,并对丰润县燕子河乡、李虎庄乡田风庄村等6个乡、镇、三个村进行了调查和座谈。现将调查.测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套灌区自三盛公水利枢纽建成(1961年)后,解决了灌区引水问题。经过30年的配套建设,基本完成了灌溉渠系与主要建筑物。70年代中至80年代开始了以排水为重点的灌排配套。1987年作为中国北方灌溉项目,引进了世界银行资金,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处于灌区下游的红圪卜排水站是全灌区排水系统汇集的总出口,是排水的关键;原仅有一座30m~3/s的排水泵站,根据扩建设计要求将工程规模扩大为100m~3/s。由于流量大、扬程低,加之地基为粉细砂,施工排水非常困难。排水大井深度只能在20m以内,国内厂家尚无合适泵型可  相似文献   

4.
农田排水是扬州市百万亩低产田改造工程中的重点应用技术。针对工程项目区处在沙土平原、自流排水和单元小、落差大的特点,实施中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排水标准、规划布局和管式跌水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排水区的冲、淤问题,使得项目工程得以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5.
为感谢各省(市、区)通联站,地、县级通联站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加强期刊社与各通联站的紧密合作,扩大《农村电气化》和《农电管理》在全国农电系统的影响,农村电气化期刊社决定对在2003年度为两刊的宣传、组稿、发行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各通联站和通讯编辑予以表彰。其中省市级先进通联站9个;省级优秀通联站12个;地区级先进通联站13个;地区级优秀通联站7个;县级先进通联站21个;县级优秀通联站3个;先进通讯编辑35名。农村电气化期刊社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通联站的大力支持与合作,离不开各位通讯编辑的辛勤工作与无私奉献,离不开全国…  相似文献   

6.
为感谢各省 (市、区 )通联站 ,地、县级通联站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 ,加强期刊社与各通联站的紧密合作 ,扩大《农村电气化》和《农电管理》在全国农电系统的影响 ,农村电气化期刊社决定对在 2 0 0 3年度为两刊的宣传、组稿、发行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各通联站和通讯编辑予以表彰。其中省市级先进通联站 9个 ;省级优秀通联站 12个 ;地区级先进通联站 13个 ;地区级优秀通联站 7个 ;县级先进通联站 2 1个 ;县级优秀通联站 3个 ;先进通讯编辑 35名。农村电气化期刊社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离不开各通联站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离不开各位通讯编辑的辛…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算实例,介绍在三角洲出海附近的潮水地区,如何考虑闸站联合调度排水,综合确定泵站规模。根据“比降法”计算原理和方法,建模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计算手段,进行多种工况组合、多种工程规模组合的计算比较,算出围内各河涌水位过程,从而为选定工程的泵站规模、河涌断面、堤围高度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区位于渤海之滨、黄河右岸的山东打渔张灌区,其潜水动态类型属灌溉、降雨——蒸发型,为半湿润季风性气候,暗管排水的工程布局为窄深式、窄浅式、宽深式。由试验分析得出了粉砂壤土地区防治盐碱化,改良后利用阶段的水盐控制标准,以及具体的适宜条件。对暗管排水改良盐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暗管排水改良盐土的机理,为类似地区盐土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中干河闸站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技术手段,对中干河闸站建成后引排水对周山河通航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中干河闸站是泰州市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位于中干河和周山河交叉处,闸站采用双向抽排型式。闸站引排水可能会对周干河通航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闸站的运行。研究表明:泵站抽引排水对周山河的影响随着外河水位的降低而增大,当外河水位为3~5m,闸站引排水量为20~30m3/s时,对周山河航道基本无影响;当外河水位为1.5~2.0m,闸站引水量为30m3/s时,对周山河航道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田控制排水技术在我国南方稻麦(菜)轮作区已被广泛应用,而其田间排水工程的实施和管理现状呈现出功能单一,局限性大的问题,田间工程的布局欠缺整体性和时效性,以高邮灌区基础数据为依据,提出一种田间排水系统的工程优化布局模式,并提供相应的关键技术,为田间控制排水技术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价值和参考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水稻田格田排水新措施;②水稻田农沟水位和田间渗漏量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一种农沟水位控制措施;③旱作物作业情况下,农沟(深沟)排水和暗管排水两种工程措施的择优条件;④提出灌区格田排水、农沟排水以及暗管排水三种排水工程的优化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环境工程与排灌事业的历史渊源,环境工程中的水体污染,水源保护,排水系统,污水处理,污水灌溉,水污染综合治理等问题,并探讨了新兴学科分支“环境水力学”和“环境水利学”的内容概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灌排设施、灌排管理体制和投资政策3个方面,回顾了中国灌溉排水70 a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随着灌溉面积增大,灌排设施极大提高了中国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能力;灌排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管理为主转化为骨干工程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为主,促进了灌排工程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投资政策有效地服务了水利基本建设.但目前中国依旧存在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水肥一体化灌溉农田占比较低和灌溉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与高质量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结合国家粮食与生态保障的战略需求,分别从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和喷滴灌、管道输水灌溉和泵站改造方面,提出了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的未来机遇和挑战.为了促进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加强灌排装备的理论研究和自主创新,发展高效、节能和环保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小型电力排灌站节能改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泵站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在我国一些省份已取得了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但作为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省,排灌泵站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等解决。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排灌站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对问题较为典型的两个泵站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泵站具体情况提出相应改造方法,并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估,为中小电力排灌站节能技术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14.
杨荣富 《排灌机械》1996,14(1):22-26
介绍了一个微机自控泵站及站内各种信号的测定、处理方法。软、硬件设计中若干技术关键等。为新建、改造排灌泵站.实现泵站的自动化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庆华 《农机化研究》2008,1(3):243-245
在排灌站中普遍存在着潜水泵腐蚀失效的现实问题,潜水泵机组的腐蚀给排灌站带来了较大的维修工作量和费用.为此,结合黄石花湖排灌站潜水泵腐蚀失效实例,理论上分析了腐蚀失效的机理,即发生电化学腐蚀的3个阴极反应过程.从输送介质的pH值、温度、流速、含盐浓度、微生物含量、异种金属组合及介质磨损等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潜水泵腐蚀的各种因素;并结合现代防蚀技术,在合理选择材质、制造工艺、化学热处理、表面处理与防护等方面提出了防止潜水泵腐蚀的几项可行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荆门灌溉试验站和广西桂林灌溉试验站的蒸发皿蒸发和气象要素实测资料为例,采用线性趋势线法分析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气温、降雨量、风速、日照时数、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等6个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气象因子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荆门灌溉试验站1973~2003年蒸发皿蒸发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对湿度的增大、风速的减小和日较差的减小,桂林农田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蒸发皿蒸发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日较差的增大。  相似文献   

17.
对灌区水盐平衡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灌区的水盐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灌区总体上、灌区内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上的盐分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土壤盐渍化的灌排措施,论述了控制土壤盐渍化对灌排措施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的灌排模式、生物排水和排水再利用、排水出路和盐分去处及灌区水盐动态监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魏村泵站是太湖治理工程中灌排结合的大型立式轴流泵站。文中分析总结了魏村泵站双向进水流道形式与型线设计,介绍和推荐了大型轴流泵站双向进水流道合理型线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天门农田灌溉排水试验站试验资料分析了江汉平原棉花对排水灌溉的需求。通过测坑控制地下水模拟渍水试验,对棉花生育期的适宜地下水位控制标准,在降水期间允许田间短期的滞水天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这些成果将为渍害田改造提供工程规划设计和经济论证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排灌机械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中国农业排灌机械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产品技术特点及重点发展的领域,提出了农业节水节能灌溉和排灌机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