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覆盖方式和密度对直播当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麦草覆盖对直播当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促进效应显著大于覆盖柴胡秆和覆盖地膜的效应;当归地上部鲜干重、单株叶数、根粗、根长、单根鲜干重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低密度44.4万株/hm2下直播当归生物量最高;覆盖方式和密度对当归生长有显著互作效应,覆盖麦草方式与低密度44.4万株/hm2配合时直播当归单根鲜重14.70 g、干重4.73 g、产量6690 kg/hm2,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几种高粱属饲料作物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1个品种的高粱属牧草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在景泰县草窝滩乡(代表绿洲灌区)对其进行了物候期、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种子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草产量以甘露BMR最高,为42358.46kg/hm2,其次为瑞奥3号和意大利,分别为35516.16kg/hm2和33709.41kg/hm2;种子产量以瑞奥3号最高,为9753.30kg/hm2,其次为丽欧9202.60kg/hm2和海牛9160.58kg/hm2。研究表明在景泰地区,最适宜利用的是高丹草,最好的品种是甘露BMR,其次为瑞奥3号、意大利和丽欧。  相似文献   

3.
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磷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两种湿地植物石龙芮和酸模在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两种植物均生长良好,石龙芮、酸模的单株生物量(鲜重)分别由移植前的184、313g增至358、573 g.植物组织中氮、磷含量较高,石龙芮地上部分氮、磷含量可达24.69、4.97 g/kg(以干重计算),酸模地上部分氮、磷含量町达29.12、2.37 g/kg(以干重计算).单株石龙芮地上部分对氮、磷的吸收量平均分别达到360.2l、95.00 mg,单株酸模地上部分对氮、磷的吸收量平均分别达到882.20、77.96 rag.在适度的污染负荷下,两种植物对氮、磷吸收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0.8%、52.5%.  相似文献   

4.
鲁南丘陵瘠薄地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南丘陵瘠薄地区进行氮肥用量试验,分析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 kg/hm~2和225kg/hm~2)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解析甘薯源、库关系,确定丘陵薄地甘薯的适宜氮肥施用量。结果表明,济薯25鲜薯和薯干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氮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鲜薯和薯干产量最高,分别为34 673.4 kg/hm~2和12 974.7 kg/hm~2;单株茎叶鲜重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会使甘薯生长平衡点(T/R=1)出现延后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甘薯单株薯块鲜重、干重、块根膨大速率、纯收入和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74.5 g、289.82 g、6.22 g/d、24 619.5元/hm2和360.1%,且氮肥利用率达到最大值92%。综合分析氮肥用量对甘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鲁南丘陵瘠薄地甘薯氮肥适宜施用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5.
在葡萄常规施肥模式的基础上,增施阿姆斯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以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3 000 kg/hm2阿姆斯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葡萄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与对照相比单株抽稍数量增加1.1组;糖分提高1.2个百分点;单株商品穗数增加0.8穗;单穗重增加162.3 g;单粒重增加3 g;葡萄增加7 381.5 kg/hm2,增产幅度达到23.04%。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省祁连山区引进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和青海冷地早熟禾3种早熟禾属牧草,对其进行2年的栽培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牧草均能在祁连山区海拔3 700 m的地区正常越冬,完成生育期。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干草产量最高,为4 531.8 kg/hm2;青海扁茎早熟禾的种子产量最高,为797 kg/hm2;青海冷地早熟禾地下生物量最高,为1 545.2 kg/hm2。说明这3种牧草均适合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年生卷荚相思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生物量和生产力。[方法]于2000年在广西南宁地区用卷荚相思实生苗造林,2008年设置3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分析卷荚相思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量,测定其林分生物量,并调查林下植被生物量。[结果]卷荚相思胸径、树高的高生长期均在第2年,材积的成熟期在第7年后。8年生卷荚相思的胸径(带皮)、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1.79cm、15.64m和0.08299m3。8年生卷荚相思生物量平均达到了80.48kg/株,其中干材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45.82kg/株。单株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比例的顺序为:干材〉根〉干皮〉枝条〉叶子。卷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达到112.52t/hm2,乔木层净生产力为12.50t/(hm2.年)。[结论]该研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适地造林与卷荚相思的生长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16 年、25 年、37 年生3 种不同林龄的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枝叶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并对16 年生中间锦鸡儿进行粗蛋白含量年内动态监测及不同径级枝条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中间锦鸡儿枝叶生物量呈下降趋势。3 种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以16 年林龄最高。16 年生中间锦鸡儿叶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周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枝粗蛋白含量的年内动态基本处于稳定趋势。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均较高,可作为家畜优质的灌木饲料。随着中间锦鸡儿枝径级的增加,枝条生物量显著减小,而各径级枝粗蛋白含量则随径级的增加显著增大。锦鸡儿林的发展已显示出退化的倾向,较老林龄的中间锦鸡儿自我更新能力衰退。  相似文献   

9.
以16年、25年、37年生3种不同林龄的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枝叶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并对16年生中间锦鸡儿进行粗蛋白含量年内动态监测及不同径级枝条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中间锦鸡儿枝叶生物量呈下降趋势.3种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以16年林龄最高.16年生中间锦鸡儿叶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周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枝粗蛋白含量的年内动态基本处于稳定趋势.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均较高,可作为家畜优质的灌木饲料.随着中间锦鸡儿枝径级的增加,枝条生物量显著减小,而各径级枝粗蛋白含量则随径级的增加显著增大.锦鸡儿林的发展已显示出退化的倾向,较老林龄的中间锦鸡儿自我更新能力衰退.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播种量不同时旱稻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旱稻新品种旱稻297在华北地区的产量形成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在2003年120 kg/hm2播种量基础上,2004年增设更为节约的60和90 kg/hm22个播种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构成。结果显示:2004年60、90和120 kg/hm2播种量的产量分别为3.8、3.5和3.4 t/hm2;成熟期3个播量地上部生物量(单位面积内旱稻植株茎、叶、穗的总干重)在1 005.0~1 283.4 g/m2范围内无显著差异;收获指数分别为0.36、0.34和0.26,随播种量增大而依次降低,且120 kg/hm2播种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播种量。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颖花数少是本试验旱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受环境影响,年际间差异较大。总之,2004年60 kg/hm2播种量表现出较好的群体结构,在单株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上都优于其他2个播种量;而90 kg/hm2播种量在相同条件下单位面积的颖花数最高。因此,60~90 kg/hm2播种量的旱稻群体在生产中具有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的潜力,是比较适宜的播种量。  相似文献   

11.
红小豆新品种陇红小豆1号以泾川红小豆-2为母本,冀红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09—2011年区域试验中,陇红小豆1号平均折合产量1903.1kg/hm2,较对照品种泾川红小豆-2增产15.7%。该品种直立型,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98d,株高31.8cm,分枝4-3个,单株荚数34.6个,荚粒数7.8粒,荚长8.6cm,百粒重23.6g。籽粒含粗蛋白233.1mg/kg(风干基),粗淀粉535.2mg/kg(风干基),粗脂肪4.10g/kg(干基),水分13.1%(风干基)。田间高抗叶锈病,较抗叶斑病。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测定鱼腥草株高、分枝数和鲜重,分析了5种肥料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在种植初期生长较慢,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增加鱼腥草生长后期的株高和分枝数,其中以鸭粪和猪粪的作用最明显。施用有机肥对鱼腥草有增产作用,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鱼腥草产量最高。增施有机肥量对鱼腥草地下部的增产作用高于化肥和常规肥。在鱼腥草人工栽培中,鱼腥草施肥宜选择鸭粪为主,与其它有机肥(人粪尿、猪粪)配合施用,并在植株生长前期和后期辅以少量速效化肥。在施肥水平上,人粪尿、猪粪、鸭粪、施用量依次以108000kg/hm2,54000kg/hm2,450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施用根瘤菌及石灰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紫花苜蓿在盛花期的根瘤数显著提高,分枝数、鲜重、干重皆高于对照;施用石灰后,紫花苜蓿的根鲜重、根瘤数、株高、鲜重、干重、分枝数都高于对照。以产量为指标分析根瘤菌及石灰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根瘤菌使用水平以10~20g/hm2为宜,石灰使用量宜为3000kg/hm2。  相似文献   

14.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15.
天椒5号是对地方品种甘谷线椒优良变异单株进行连续6 a的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鲜干兼用型线椒新品种.2006-2007年在天水、陇南市进行的区域试验中,2 a折合鲜红椒平均产量35 517.0 kg/hm2,折干椒平均产量5 428.1 kg/hm2,较对照品种天线3号增产35.2%.该品种抗病性强,果肉厚,辣味浓,干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方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套种野菊花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等行距栽培和宽窄行栽培方式下套种野菊 花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鲜花平均产量为4 365.4 kg/hm2、增产 98.6%,干花平均产量为1 570.9 kg/hm2、增产96.1%,但在折干率上两种栽培方式差异不显著;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 在单株产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营养生长期SPAD 值上升较快,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同时促进生长,株高和分枝 数分别显著增加了11.4%和49.3%,利于有效花蕾数增加。两种栽培方式下,均以株距15 cm 群体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林大学选育的菜用黄麻‘福农2号’经省内外多年多点鉴定,平均可食鲜茎叶产量达28.60 t/hm~2,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13.35%,2012年通过安徽省新品种鉴定。本研究在分析该品种产量与主要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测试了其主要营养成分,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品种、密度、肥料三因素三水平的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1)菜用黄麻‘福农2号’可食鲜茎叶产量高,全生长期达172 d,采摘期97.3 d,比‘宽叶长果’长25 d,经济性状好;(2)该品种每100 g鲜茎叶总膳食纤维7.7 g,钙814 mg,钾1 500 mg,硒0.1μg,胡萝卜素8.9μg,总氨基酸55.4mg,营养价值高;(3)‘福农2号’最适栽培模式为密度9万株/hm~2,施氮量185.5kg/hm~2,可食嫩茎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的防治方法与技术。[方法]以玉米品种新单26为材料,研究了喇叭口期喷施不同量的200 g/L康宽TM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按喷施量375 ml/hm2喷施200 g/L康宽TM的防治效果较好,30 d时虫害株率为7.34%,50 d时蛀杆率和蛀穗率分别为2.00%和10.00%,干玉米产量为10 827.60 kg/hm2。[结论]为200 g/L康宽TM的生产应用及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钾肥对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de Boiss.)生物量、药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其人工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西宁多巴镇采用单因素6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宽叶羌活钾肥施用量试验。钾肥6个施用量水平分别为0、37.5、75.0、112.5、150.0、187.5 kg/hm2。[结果]钾肥用量对羌活株高和复叶数没有明显影响;而对羌活的根茎粗、侧根数、地上部分干重、根长、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根部干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钾肥施用量在75.0 kg/hm2时,对羌活的侧根数促进作用最大;钾肥施用量在112.5 kg/hm2时,对根茎粗、地上部分干重促进作用最大;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羌活根产量、挥发油含量、醇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但当钾肥施用量达到15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钾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对羌活根长、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根部干重、根产量、挥发油含量和醇浸出物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考虑到生产成本,选用112.5 kg/hm2为羌活的最佳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免耕直播条件下磷素种肥的用量和施用效果,给油菜免耕直播提供配套的施磷技术,在豫南油菜主产区设不施种肥和种肥施用量分别为15kg/hm2、30kg/hm2、45kg/hm2、60kg/hm2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肥用量的增加,油菜冬前苗势明显增强:苗高增加10.41%,根颈粗增加28.89%,单株叶面积增加22.29%;产量性状明显改善:一次分枝数由4.5个增加到6.8个,二次分枝数由2.4个增加到3.3个,单株角果数增加118.57%,角粒数增加18.29%;千粒重随种肥用量增加而降低,但在15kg/hm2用量时显著高于对照。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种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全生育期延长6d。试验证明,免耕直播油菜增施磷素种肥能够促进秋发冬壮,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土壤含磷量中等田块,磷素种肥用量以30kg/hm2为最优,产量增幅达51.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