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播量对宝兴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小玉  张新全 《草业科学》2006,23(11):58-60
在四川宝兴县鸭茅Dactlis glomerata原种基地进行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并对收获的种子进行了质量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宝兴鸭茅种子生产的最佳播量为2 g/m2,其种子产量最高,为293 kg/hm2,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1年10月-2003年7月在四川宝兴县鸭茅原种基地进行了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宝兴鸭茅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鸭茅种子产量,其中以氮肥的效应最高,最适宜的N、P、K配比为3:1:2(N 120 kg/hm2 P 40 kg/hm2 K 80 kg/hm2);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相关,结实率为第一构成因子,相关系数最高为0.863,达极显著水平,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构成因子相关性强弱依次为:结实率>每小穗种子数>生殖枝﹥每生殖枝小穗数.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雅安市宝兴县五龙乡战斗村四组的42户农民根据签订的生产销售合同,将自己生产的9吨鸭茅种子卖给了当地畜牧局的鸭茅良种繁育中心,获得草种费12.6万元,人均收入600余元,平均每户收入近3000元.农民笑逐颜开,直夸政府的富民政策好.这是雅安市宝兴县畜牧局在组织实施"宝兴鸭茅良种繁育基地"这一国家级项目过程中给当地农民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4.
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高寒草地不同海拔的3份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了0%、0.4%、0.6%、0.8%、1.0%和1.2%不同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3份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低盐环境促进了种子的萌发;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当盐浓度达到1.0%时,发芽势均等于0。通过对3份种质材料在盐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的综合评价表明:材料的耐盐性为G3〉G2〉G1。海拔与耐盐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与海拔成正相关,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海拔成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程前 《四川草原》2004,(6):47-49
<正> 去年底,雅安市宝兴县五龙乡战斗村四组的42户农民根据签订的生产销售合同,将自己生产的9吨鸭茅种子卖给了当地畜牧局的鸭茅良种繁育中心,获得草种费12.6万元,人均收入600余元,平均每户收入近3000元。农民笑逐颜开,直夸政府的富民政策好。这是雅安市宝兴县畜牧局在组织实施“宝兴鸭茅良种繁育基地”这一国家级项目过程中给当地农民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6.
宝兴县灵关镇大渔村养猪大户岳开志,今年初在镇党委政府及县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万余元,引进太湖母猪18头,建成了宝兴县首家种猪繁育场.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缘海拔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青藏高原东缘600种植物种子为对象,就海拔对种子大小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地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区系内,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600, R2=0.029, P<0.001),并且在2 000~3 000 m海拔梯度中,种子大小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2)草本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512,R2=0.026,P<0.001),但是灌木(n=72, R2=0.004, P=0.616)和乔木种子大小(n=16, R2=0.005, P=0.795)随海拔虽有减小的趋势但无显著相关性;3)海拔较高地区的草本植物种子大小比同属的海拔较低的植物种子大11.5%(df=131, t=2.724, P=0.007),小于阈值±30%,草本植物属内种子大小与海拔无关。在132个草本植物种对中,与同属的低海拔物种相比,40.9%(54种)高海拔物种种子大,另外19.7%(26种)小,39.4%(52种)没有变化,由此,认为在青藏高原东缘强烈的选择压力下,海拔和系统发育综合因子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由具体的某个属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不存在单一的海拔与属的种子大小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地区蓼科酸模属水生酸模(RumexacquaticuxL.)地理种群种子特征以及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特征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海拔较高地区的种子千粒重较大,萌发势较低,萌发率较高;海拔较低地区的种子千粒重较小,萌发势较高,萌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别是种子植物的繁殖性状和营养性状之一,也是衡量植物功能的2 个重要参考。本研究测量4个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63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分析2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海拔和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有边际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66);2)无论整体上还是在科内,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和生境均不相关(P>0.05);3)区域内植物比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在科内,海拔对毛茛科、龙胆科植物的比叶面积影响显著,而石竹科、虎耳草科植物的比叶面积与海拔不相关;4)草地中植物比叶面积最小,林下最大;在草地中比叶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其他生境下海拔对比叶面积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植物对高寒环境不同的响应和适应。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变温和光照3种处理因素6个梯度水平的条件下,对取自4个不同海拔高度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子的适宜发芽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变温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最佳变温组合为20 ℃/10 ℃,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较20 ℃恒温条件提高20.2%;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对光照条件反应不敏感;在低温条件下,低海拔种子的总体发芽能力要优于高海拔种子,而在高温条件下则表现为高海拔优于低海拔的态势,但在中等温度条件下,各海拔高度的种子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品种(系)间的差异,2012-2014年在四川雅安进行鸭茅3个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鸭茅品种(系)中,‘宝兴’和‘滇北’为早熟型,而‘金牛’为晚熟型,其利用时间更长。干草产量方面,2013年‘滇北’产量最高,为11 443kg·hm~(-2);2014年‘宝兴’产量最高,为8 101kg·hm~(-2)。方差分析表明,2013年‘金牛’的产量与‘滇北’和‘宝兴’均差异显著(P0.05),而‘滇北’与‘宝兴’差异不显著(P0.05);2014年参试的鸭茅3个品种(系)产量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金牛’的茎叶比最低,表明其叶量丰富。从营养成分分析来看,蛋白质年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金牛’(21.63%)、‘滇北’(20.70%)和‘宝兴’(20.37%),‘金牛’的粗蛋白含量较‘滇北’和‘宝兴’分别高0.93个百分点和1.26个百分点。综合来说,‘金牛’的品质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威宁球茎草芦在贵州不同区域的生长适应性,2008—2011年以当地主栽培牧草法恩(Fawn)苇状羊茅以及宝兴鸭茅为对照,对威宁球茎草芦在不同海拔区域的生物学性状、生产性能、抗逆性等进行了为期3年的综合测定。结果表明:威宁球茎草芦较对照品种具有更高的生产性能和更强的适应性,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法恩(Fawn)苇状羊茅与宝兴鸭茅,是贵州省四季均衡供草、建立永久性混播草地及治理石漠化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形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对产自甘肃环县黄土高原沟壑区阴坡,阳坡、沟谷阶地和塬地4种地形的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坡种子产量最低,分别为1.86g/株和311.74kg/hm^2,阳坡单株种子产量最高,为6.41g/株,塬地单位种子产量最高,为650.65kg/hm^2,质量最低种子也产自阴坡,其发芽率只有23%,硬实率却高达66%,地形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4种地形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完全一致,即除千粒重外,种子产量与其他各因素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单株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单株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行距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进行了不同的行距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种子产量、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m2、豆荚数/m2、种子数/荚、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对各行距处理下的种子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行距100 cm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最高,40 cm处理种子产量最低;由通径分析结果得出,每平方米有效花序数和豆荚数对种子产量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5.
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调查,解析影响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搜集的38份蒺藜苜蓿种质资源在种子产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选系J1.12单株平均种子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不同种质在分枝数、伸展长度、小花数、结荚数和百荚重等构成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蒺藜苜蓿种质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伸展长度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19,每荚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小。通过系统聚类,参试蒺藜苜蓿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并从中筛选6份种子产量特性差异大的蒺藜苜蓿种质作为杂交亲本,利用SSR、EST-SSR和SRAP引物检测亲本的多态性,发现6份亲本多态性差异明显;通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发现蒺藜苜蓿A17×A20组合的RILs群体种子产量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该组合群体种子产量遗传以主基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较低,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高于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在川西北高寒牧区的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宝兴鸭茅、川东鸭茅和特纳诺鸭茅3个鸭茅品种连续7年(2003-2009)进行产草量动态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鸭茅在该地区种植,产草量成单峰曲线,播种当年草产量较低,次年可形成生产能力,第3,4年草产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第7年下降至播种后第2年的水平,说明鸭茅在川西北建立人工草地时,播种一次,可连续利用6~7年。  相似文献   

17.
春施多效唑对高羊茅生长及种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早春250,500,750,1000mg/L,100mL/m^2多效唑处理对高羊茅生长及种子生产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延长全生育期8-10d,显著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单株茎蘖数和单株成穗数,有效地防止植株倒伏,500mg/L(0.5kg/hm^2)以下处理显著提高种子产量,种子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单株成穗数的显著提高,高浓度处理对种子生产不利,多效唑处理对种子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份燕麦(Avena sativa L.)材料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研究,明确影响燕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并找出提高种子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10份燕麦材料种子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异显著(P<0.05)。单株生殖枝数、穗长、小穗数、种子粒数/花序和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均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小穗数对种子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且主要是通过种子粒数/花序、穗长和单株生殖枝数产生。单株生殖枝数、小穗数和千粒重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模型为:Y=-8.359+0.172 X1+0.112 X4+1.393 X6。在注重种子粒数/花序和穗长的同时,应把单株生殖枝数和小穗数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9.
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2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行距增大,株高下降,株高和种子产量呈负相关,R=-0.802*。2)行距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行距对种子产量、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的影响较大;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较小。3)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豆荚数/花序(x3)与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2=0.882**;籽粒数/豆荚(x4)、花序数/枝条(x2)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和0.693*。种子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260.358 64.152x3 50.976x4 5.482x2。4)播种当年和生长第2年,行距为100cm、灌水量为900 m3/hm2时,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和种子产量均为最高。2年间的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01*,回归方程为:y=772.563 0.521 5x 0.009 8x2-2.0×10-5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