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肩挑"制度是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与其动员能力密切相关。根据社区动员理论,资源、乡村文化、认知结构等因素对乡村社会动员产生影响。在现代化过程中,中西部大部分乡村属于传统型农村社区,在动员群众、治理乡村方面依然存在以下困难:农民增收困难,资源动员乏力;社会资本削弱,文化动员减弱;公共服务缺位,认知结构重构慢。为了提升传统乡村的动员能力,增强党在乡村社会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组织应发挥乡村本位作用,因村施策发展经济,提升资源动员能力;整合拓展社会资本,重构社会秩序,提升文化动员能力;重新定位乡村社会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精准性,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提升结构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中心治理结构改革和农民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组织在我国的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在乡村利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农村社会组织面临着来自客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主观能力发展上的局限,因此,应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职能,支持和引导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提高农村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使其更好地承担起参与乡村治理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乡村公共决策中的农民参与一方面体现了其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管理者决策理念、决策方式的更新与转变,同时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路径。但是由于参与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农民的认知和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等困境限制了农民参与乡村决策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加强村组的管理能力,提升农民参与的认知能力,以促进乡村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跟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现在的转变,基层治理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加强和创新的基层的治理现在是非常的重要。农村现在基层治理是中国基层治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就可以团结带领农民一起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把党和群众联系到一起的纽带和桥梁,目的是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分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必要性,紧接着就是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近况,揭露了我国在进行乡村治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研究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能够增强农村社会的内聚力,便于国家对农村社会实行有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现状,将有利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山东省R市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重要内生动力,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宅基地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其严重落后于现实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保 障。通过加强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挖掘农村社会中传统和现代的治理资源、完善组织内外部管理机 制、营造农村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为主要对策来解决该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不足、独立性不够、合作难等问 题,从而更好地将该地区分散的力量和资源组织起来,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当地社会治理能力,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数字乡村的建设占据了核心地位。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重塑了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并推动了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方向转变。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阶段,乡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力量对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乡村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组织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对于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治理和推动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公共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不足、乡村数字化治理中的制度尚未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无法形成一个协同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力量。因此,需要从加强政府主导、培育新型农民和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等方面来构建乡村社会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毛平  张禧 《安徽农业科学》2024,(8):226-228+232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作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社会流动滞缓,发展意识滞后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教育促进弱,产业发展能力与乡村产业发展主体性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参与不足,政治参与不能满足乡村治理的主体性要求;社会地位制约,家庭及社会建设主体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高度重视,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积极应对,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组织,重视法治及社会支持,保证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级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村级治理中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管理组织效率低下、农村人才外流,降低了村级有效治理的程度。基于这些农村问题,在浙江省枫桥镇"枫桥经验"指导下,伴随着政府职能下沉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得到强化。社会组织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活力,耿集乡贤工作协会作为农村组织在理论创新、文化引领和实践探索方面为我国村级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治理出现了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比如人口"空心化"、人口流动常态化、乡村社会阶层多元化等。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乡村治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本文在充分认识到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乡村治理结构——合作共治治理结构,实施"丰"字型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并提出了巩固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核心纽带作用、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社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农村社区中的适配与延伸。乡村治理共同体即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村企经济日趋活跃,企业参与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提出之前,国内学界就展开了关于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新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实现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经济发展落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完善、主体性弱化、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体制,坚定文化自信等手段持续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这一基本理论。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农村社会治理提上日程,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该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联系,并针对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治理理念误区、治理结构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能作用、调动农村群众积极性、树立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积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等治理建议,以期农村地区早日全面实现治理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间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并参与广西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乡村的全面发展是农民的强烈愿望和诉求,农村民间组织能够提升边境地区村民文化素养、改善边境地区乡村社会风气,推进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与民主政治建设,推动边境地区生态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农村民间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应把建立和培育农村民间组织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使村民充分认识到民间组织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并加强政府对农村民间组织治理能力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从而提升农村民间组织参与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是强加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会服务和管理能力增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1]只有加强农村社区治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虽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诸如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理论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在新时代全面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乡村治理这一概念被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框架之中。新时代下,在共产党以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中正式提出了建设乡村法治,实现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农村的治理主要由地方性的社会组织家族、宗族组,提供治理基础,建国后则依靠强大的国家政权对乡村的强力渗透实现有效治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生的农民原子化是乡村传统组织资源(主要是宗族)遭清洗和国家权力后撤双重合力的结果。农民原子化导致农村治理因缺乏组织资源陷于失效或低效的境地。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农村治理的多元化模式,实现农民的再组织化。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党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振兴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发展,也体现在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效益的凸显。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的公共事务治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也不利于地区的和谐与发展。聚焦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优化策略。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主体能力不足、治理组织权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治理方式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对今后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例如,提高治理主体素质,明确治理组织职责,提高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提高治理方式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