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园林与盆景关系的分析,认为盆景是萎缩了的园林,而园林又是盆景的模板,二者都以大自然为蓝本,都体现"道法自然"的精髓,存在密切的有机联系。从《园冶》中的园林美学方面,探讨了园林艺术妙造自然、优美如画、因材施艺、出奇创新、自由适宜、景园尊雅的造园理念,与盆景艺术在立意构思、构图布局、材料配制等创作章法上所体现的思想,存在对立统一的艺术美。因此,将园林的辩证统一的美学法则运用于盆景艺术的创作,对创作出符合现代人欣赏标准、富有时代风格和传统艺术风韵的新型盆景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岭南盆景是岭南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作者初步总结了比例法则、韵律法则、对比法则在岭南盆景制作的应用。分析结果说明,园林形式美法则是岭南盆景制作的重要艺术原则,岭南盆景的独特技术丰富了园林美学法则。盆景制作培养耗时长,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岭南盆景创作必须培养更多的后继者,其文化艺术修养和工艺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果树盆景是将各种结果树经艺术加工,合理布局,由大而粗犷浓缩到微观盆中的一种观赏型栽培技艺.果树盆景技术是果树栽培技艺与传统园林盆景艺术的融合发展.果树盆景的突出特点是以型载果,以果成型,型果兼备.既有可供人们观赏的外形。又有可供人们食用的果实。果树盆景四季均可供观赏.春季花朵玲珑,夏季枝繁叶茂,秋季果实累累,冬季挺秀苍劲,极富生活情趣,可谓在园林景观中更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盆景的形成与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首先在研究我国盆景形成的思想基础与技术基础的前提下,认为先秦时代以前(公元前221以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盆景产生基础的自然观、陶瓷技艺、园艺栽培技术以及爱石风习已经形成。其次,检证了有关盆景起源的各种学说。最后,概括了我国盆景艺术形成的过程,亦即盆景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昆仑神话与神仙思想、"一池三山"园林手法的出现、缩地术与壶中天、博山炉与砚山的流行等诸阶段,到了汉代,盆景最初出现。根据考古学资料得知,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原形都首次出现于东汉时期现在的河北省境内。  相似文献   

5.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盆景园,是海派盆景重要的宣传和展示场所。但盆景园存在园内布局不统一、植物景观质量有待提升、海派盆景的风格有待传承、园路分级不明确等问题。为改善盆景园现有的景观环境,重振海派盆景艺术,现对盆景园内的景观绿化、海派盆景、园路、硬质景观等进行改造,以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家参谋》2012,(12):19
苏州,地处长江下游,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苏州曾有园林220多处,历经战火,至今尚保存60多处。苏州的园林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大多出自当时文坛名士之手,因而体现了高度的艺术素养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如  相似文献   

7.
盆景史话     
盆景的世界通用名字Bonsai是汉字盆栽的音译。可见我国的盆景已超越国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艺术品了。 我国盆景源远流长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艺术之一,其产生和发展,与造园、国画艺术有密切联系。它是将  相似文献   

8.
沂州木瓜是我国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资源;因其树姿刚劲,花蕾繁多,花色艳丽,果实金黄、芳香,观赏内容丰富。可供多季节观赏,因而具有很高的园林应用价值;可进行孤植、列植、丛植和群植;可与早春黄色系花灌木树种搭配栽植;是庭院、道路绿化美化和栽植绿篱、绿墙的优良树材;还可制作高档艺术盆景。  相似文献   

9.
盆景是我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果树盆景是盆景艺术中的崭新分支。果树盆景既可观赏树形,又可食用果实,近几年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喜爱。本文主要介绍了果树盆景的日常管理措施,以期为果树盆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杜平 《吉林农业》2004,(12):16-17
果树盆景是将各种结果树以及山石、构件等材料,经艺术加工,合理布局,将大自然的景色形象地浓缩到咫尺盆中的一种艺术。它是果树栽培学原理与我国传统盆栽、盆景艺术的巧妙结合。果树盆景技术则是果树栽培技艺与中国传统盆景艺术的融合发展。果树盆景的佳作既有果树栽培的丰收美,又有中国传统盆景的艺术美,具有鲜明的自身风格和特色。盆景果树的生长发育既不同于一般盆景树木,与大田果树也不尽相同。1、根系根系既是果树固定、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器官,又是有机营养的贮存和合成器官。健壮的根系是盆景果树正常生长结果的基础。在盆栽条件下,由…  相似文献   

11.
赵亚敏  李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51-6752,6755
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它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私家园林空间布局的研究,对分景、曲折之致和借景3种布局理景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典型实例论证了3种手法的深刻内涵和应用技巧,以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朱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76-10478,10486
介绍了无锡惠山园建造的历史缘由,解析了惠山园的空间布局设计,指出其包括祠堂建筑区域和附属园林区域两大功能分区,其在空间设计上采用了内向式的布局手法。重点分析了惠山园的构景要素,认为其在水体设计方面采用了聚集式的理水布局,属静态类水景设计;山石设计方面,假山均临水而建,在选址、造型、功能上均十分完美;建筑方面则以徽派风格为主,建筑密度较低;景观设计中所涉及植物种类品种繁多,以常绿植物为主,搭配部分落叶乔木。最后总结了惠山园所运用的借景、框景、障景等空间构景手法。  相似文献   

13.
殷红梅 《北京农业》2011,(36):51-52
园林是组织和引导游人观赏景物的驱足空间,与建筑、水体、山石、植物等造园要素一起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而园林道路又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及走向必须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园林道路的特点、设计原则等作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同行们在造园实践或设计中提供一些参考,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4.
日本庭园以再现自然风景为基调,与中国园林有共通之处,但是其细部表现技法有所不同。本研究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3个展开阶段,即从(1)concept making(构思力)(2)landscape planning(规划力)(3)landscape design(造景力)3个水准方面,将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对日本造园和庭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结论是,作为人类理想目标建造Garden具有意义,从美好安全舒适有水有绿适于生存的景观和空间角度来看,可说是“造园思想”水准上日中是共通的,日本全面接受了中国原理。但是,当地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日中之间,技术水平即意匠、材料、施工等“造园方法”迥然不同,可认为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典型的庭园样式发展,对世界造园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晋芳 《农学学报》2016,6(10):67-72
郭庄是杭州西湖边上江南山水园林的代表之作,为典型的“前宅后院”布局模式。通过对郭庄各组成区域的空间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空间本身及空间组合过程中采用的手法。学习郭庄利用轴线、借景、丰富空间层次的手法把景点空间有序组织起来,主次分明,远借西湖之景,突破基地的限制,增加了空间的空间感。园子体量虽小,但加入了明暗、空间的对比,利用不同的造景元素,使得空间节奏感强烈,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诗情画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景深。  相似文献   

16.
从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观光农业的特点和规划的原则,指出观光园具有生态性和服务性,它不仅生产和开发农产品,还应具有独特的农园景色和优美的园林风景,通过对农业观光园规划要点的总结,旨在为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颐和园等园林的造园艺术承载皇家园林的基本造园理念和手法。借景是造园手法中巧妙的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颐和园正是借景造园的辉煌典范[1]。  相似文献   

18.
都市农业旅游开发景观建设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都市农业旅游开发意义重大,笔者分析了都市农业旅游景观建设的原则,并探讨了如何从聚落景观、田园风光和观光旅游专类园三个方面建设都市农业景观。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市省级园林城市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建设园林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张家界的建设现状,参照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从历史文化、风景资源、园林城市基础建设及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张家界市建设园林城市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张家界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园林以其独特风格特色演绎浓郁的浪漫风情,受到人们的热捧。本文结合赣州锦江国际大酒店的园林景观设计,从总体营造手法及植物造景入手,演绎东南亚园林造景的独特之处,以达到学习和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