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汪西原  马毅  刘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71-18973,18977
[目的]研究结合WT预处理的近红外光谱PLS算法模型预测鲜枣糖度的方法。[方法]用S-G、MSC、FD、SD、WT和WT+MSC 6种预处理法,SMLR、PCR和PLS 3种算法模型,对60个鲜枣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糖度预测和建模精度分析,建立最佳算法的数学模型。[结果]在鲜枣糖度近红外光谱预处理阶段引进小波变换方法去除导数光谱噪声,得到了很好的去噪效果。不同的小波函数、分解尺度使消噪的结果有所不同。与常见的光谱预处理法相比,在选用db4-3小波函数、默认阈值情况下,采用WT+MSC预处理及建模算法为PLS时所建立的模型最好,其相关系数R为0.919 02,校正集标准差RMSEC为0.863,预测集标准差RMSEP为1.71。[结论]结合小波变换预处理的PLS算法模型可有效预测鲜枣糖度,改善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透反射模式采集了114个油茶籽油(茶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NIR),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茶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的校正模型,并通过实际测定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PLS模型所预测的茶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与实际的化学测定值较接近,而亚麻酸的预测集与实际测定值相关性不理想,仍需进一步研究摸索。这证明近红外光谱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和准确的方法在茶油主要脂肪酸含量测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得到一种快速检测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定量估计模型。[方法]选取88片赣南脐橙叶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2个指标。通过6种不同预处理方法(SG/MSC/1st D/2nd D/SNV/Baseline)在全波段4 000~12 000 cm-1范围内建立了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PLS、PCR和LS-SVM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试验得出,在预测叶片含水量的模型中,PLS、PCR和LS-SVM预测效果整体相差不大,其最优的预测模型是使用PLS建模,其中RP=0.985,RMSEP=0.023。在预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模型中,3种方法预测效果相差不大,最优预测模型是MSC-LS-VSM,其中RP=0.933,RMSEP=0.23。[结论]研究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赣南脐橙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测定完整藜麦籽粒纤维含量的方法.[方法]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在10 000~4 000cm-1波长范围内,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所得的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884 8,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为0.876 1.[结论]以完整藜麦籽粒为样品所建立的纤维NITS模型可用于藜麦纤维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集并制备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水稻秸秆样本288个,根据浓度梯度法,按照31的比例划分校正集与验证集。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试验样本中可溶性糖含量,并采集在近红外全波段(10 000~4 000cm-1)范围内样本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导数、S-G平滑及其组合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分别运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主成分回归(PCR)化学计量学算法,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主成分回归(PCR)定量分析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预处理,建立的PLS模型效果最优,校正集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C达到0.880 6,交互验证决定系数(R2CV)和验证集决定系数(R2V)分别为0.771 1、0.857 8,均方根差RMSEC、RMSECV、RMSEP分别为0.318%、0.440%、0.404%,校正集相对分析误差(RPDC)和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RPDV)均大于2.5。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的PLS模型基本可以实现水稻秸秆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534份发芽率水平不同的小麦品种种子为样品,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其发芽率的无损测定校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留一法交叉验证、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经一阶导数和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对7 502.3~4 246.8 cm-1波段范围所建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校正集决定系数R2为0.914 4,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E)为7.38,平均绝对误差为5.925%;验证集决定系数R2为0.904 4,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P)为7.91,平均绝对误差为6.467%。近红外光谱与种子发芽率具有较高相关性,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实现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快速、准确、无损检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正交信号校正结合小波压缩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以抽取的小波系数作为光谱特征建立秦艽近红外光谱和龙胆苦苷含量之间的随机森林定量分析模型,同时对4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原始光谱正交信号校正预处理后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和随机森林定量分析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46 9和0.936 8,随机森林定量分析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07 5和0.969 5。原始光谱正交信号校正后进行离散小波分解,抽取63个中低频小波系数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和随机森林定量分析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12 6和0.950 3,随机森林定量分析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66 3和0.980 4。【结论】通过小波多尺度分解降低了决策树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藜麦纤维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测定完整藜麦籽粒纤维含量的方法。[方法]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在10 000~4 000 cm~(-1)波长范围内,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所得的粗纤维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为0.884 8,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876 1。[结论]以完整藜麦籽粒为样品所建立的纤维NITS模型可用于藜麦纤维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氯化铵掺假牛奶定量分析模型。[方法]氯化铵是提高牛奶中含氮量的典型掺假物质,样品直接使用近红外光谱仪采用漫反射和三氯乙酸预处理后使用透射模块分别扫描并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漫反射氯化铵含量定量分析模型和透射氯化铵含量定量分析模型,后者模型更加准确可靠,均方根校正标准差(RMSEC)、相关系数(R2)、均方根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0.032 4、0.998 4、0.049 8,回收率为107.607 4%。[结论]三氯乙酸预处理后的透射模型更加精确,可以用于牛奶中氯化铵掺假检测,为进一步研究牛奶中其他物质掺假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测定完整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子粒脂肪含量的方法,采集100个藜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10 000~4 000 cm-1波长范围内,运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所得数据建立藜麦粗脂肪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所得的粗脂肪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939 3,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为0.9235。建立的脂肪近红外光谱模型,可以用于藜麦脂肪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瓜种子脂肪酸含量、种类与耐低温性的关系。[方法]对15份不同来源的黄瓜材料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 h,处理14 d,对黄瓜的耐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耐寒指数,测定供试黄瓜种子的含油量、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黄瓜种子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6∶0)、棕榈烯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与其耐寒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耐寒指数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种子含油量I、UFA(不饱和度)达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含量、棕榈烯酸含量、硬脂酸含量相关系数很小,各材料的油酸含量基本相同。[结论]黄瓜的亚油酸、亚麻酸、种子含油量I、UFA与黄瓜的耐低温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73-2474
[目的]分析山核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仁油、红松籽油、接骨木油和橄榄油为材料,利用GC/MS对各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找出山核桃仁油的特色。[结果]共鉴定出山核桃仁油中的5中化合物,即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含量分别为63.48%、19.90%、11.96%、3.31%和1.35%;山核桃仁油中n-6:n-3脂肪酸比例为5.31,与我国推荐的n-6∶n-3脂肪酸比例(4-5)∶1非常接近;山核桃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4.3∶1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a-亚麻酸,均为人体必须脂肪酸。[结论]山核桃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棕榈油的提取工艺,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油,用气相色谱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提取得到的棕榈油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3.3%,饱和脂肪酸约占45.3%。[结论]螺旋压榨提取棕榈油的工艺可行,提取的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油菜产量与其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结果表明:①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但两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且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②不同产量水平下各品质性状的差异,三北98以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仅有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两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③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且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④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和含油量、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降低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升高趋势。⑤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饼粕品质变优;不饱和指数增加,油的稳定性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油酸与亚油酸之和总量增加,有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脂肪酸总量增加。[结论]为优质杂交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为橡胶树种子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提取种子油的影响,并对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气质分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橡胶种子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时间为2.5h,乙醇夹带剂用量15%,在此条件下,橡胶树种子油的出油率达到19.60%,并且油的色泽清亮。橡胶树种子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分别为:肉豆蔻酸0.13%、棕榈酸9.34%、棕榈油酸0.30%、硬脂酸8.07%、油酸25.90%、亚油酸39.79%、亚麻酸15.75%、花生酸0.34%、花生-烯酸O.3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12%,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制备。[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橡胶种子油可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一种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秦李龙  阮长春  刘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16-20517,20520
[目的]确定柞蚕雌蛾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分析雌蛾油经甲酯化后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浸提法、超声波法3种方法提取雌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柞蚕雌蛾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率为20.54%,浸提法提取率为10.36%,超声波法提取率为12.36%。GC-MS分析结果表明,雌蛾油中含1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43%,以亚麻酸(57.17%)、亚油酸(10.18%)等为主。[结论]提取方法中以索氏提取法最佳。经GC-MS分析,10种脂肪酸中以亚麻酸含量最高,达到57.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沙枣仁中脂肪和蛋白质组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新疆野生沙枣仁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分级提取法分离沙枣仁中的蛋白质,并用半微量定氮法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新疆野生沙枣仁的含油率为8.2%.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以亚油酸含量最高,为46.52%,其次为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沙枣仁中粗蛋白平均含量为11.31%。其中以球蛋白和清蛋白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70%以上,而残渣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比较低。沙枣仁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为12.7%,其次为谷氨酸,占11.8%,酪氨酸为9.33%,亮氨酸为8.11%,赖氨酸为7.22%,精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含量次之,组氮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少。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达28.76%。[结论]新疆野生沙枣仁营养丰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给大豆的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近30年来河北省审定的41个大豆品种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品种之间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中的脂肪酸含量高低顺序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亚麻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开育9号’,为56.89%;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冀承豆3号’,为9.06%;不同大豆品种各脂肪酸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2%,最小的是硬脂酸,变异系数为4.64%,通过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新疆产的核桃为原料,去皮后经过液氮冻干处理或烘干处理,然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核桃油,研究不同萃取时间对核桃油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试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原料去皮液氮冻干,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1MPa,萃取时间4.5 h,分离温度5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核桃油产率为59.26%。经过液氮处理的原料得到的油颜色比未经液氮处理的浅,且核桃油产率也较高。由气相色谱分析得知,核桃油产品中亚油酸含量为59.83%,油酸含量为21.65%,亚麻酸含量为10.95%。[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所得的核桃油体澄清透亮,呈浅黄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