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环境条件,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外界环境因素对甘蔗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肥力基质(如商品基质)处理的无根试管苗成活率低,但成活植株生长快,植株高;而低肥力基质(如新鲜河沙土)有利于无根试管苗生根成活,但植株生长慢;适合甘蔗无根试管苗移栽的基质包括新鲜河沙土、田园土和河沙与田园土的混合物。温度、光照和湿度是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维持高存活率的关键外部因素,利用遮阳网和盖膜等措施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可使试管苗的生长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环境条件。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有利于简化传统甘蔗试管苗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健康种苗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甘蔗试管苗瓶内生根与瓶外生根培养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无根试管苗和有根试管苗为材料,对其移栽苗圃后成活率、分蘖率、株高、根系生长情况及两种试管苗生根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根法各有优劣;传统的瓶内生根技术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提高了苗的生根率、长势和移栽成活率及苗的质量;瓶外直接生根则有利于降低甘蔗组培的生产成本,提高组培苗的产量和缩短苗的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条件,以期为其瓶外生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处于增殖培养阶段的甘蔗(新台糖22号)无根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外源激素及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该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新台糖22号无根试管苗基部节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其移栽存活率,可达到对照组的2.2倍以上,其中以1.5 mg/L赤霉素处理组试管苗的存活率最高,达到83.33% 移栽前用生根粉或蔡乙酸浸泡新台糖22号试管苗基部,对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及其以后的植株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条件,以期为其瓶外生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处于增殖培养阶段的甘蔗(新台糖22号)无根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外源激素及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该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新台糖22号无根试管苗基部节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其移栽存活率,可达到对照组的2.2倍以上,其中以1.5 mg/L赤霉素处理组试管苗的存活率最高,达到83.33%。移栽前用生根粉或萘乙酸浸泡新台糖22号试管苗基部,对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及其以后的植株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甘蔗无根试管苗最适种植基质,提高其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以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基质对其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糖44号无根试管苗在不同基质上成活率依次为70%田园土+30%河沙(T_4)田园土(T_3)河沙(T_5)70%黄泥+30%河沙(T_2)黄泥土(T_1)高肥力有机质(T_6);生长速依次为T_6T_4T_3T_2T_1T_5;发根快慢依次为T_5T_4T_2T_3T_1T_6,但发根时间差异不大;不同基质中以高肥力有机质最容易发霉,其次是田园土,黄泥和河沙不易发霉。甘蔗无根试管苗最适种植基质为70%黄泥+30%河沙。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GA_3)处理对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简化甘蔗试管苗的培养程序。[方法]用添加不同浓度赤霉素的MS培养基培养ROC22甘蔗试管苗,测定试管苗株高、节数量、移栽存活率等指标。[结果]赤霉素处理对试管苗的株高、节数量、移栽存活率和生根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试管苗的株高、节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以赤霉素处理浓度1~3 mg/L为最好。[结论]赤霉素能显著地促进ROC22试管苗的瓶外生根率和存活率,因此甘蔗试管苗可以实现生根与驯化移栽一步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金花茶组培苗瓶内生根困难的问题。[方法]以金花茶无根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进行试管外生根培养时的生根剂、扦插基质研究。[结果]金花茶试管外生根培养时适宜的生根剂为200mg/LIBA,基质用黄泥:泥炭土(3:1,V/V),浸泡10min,生根效果可达到85%。[结论]金花茶试管外生根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试管苗瓶外生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罗汉果试管苗为材料,采用非试管快繁智能化育苗大棚进行了瓶内和瓶外生根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基部不带愈伤组织的试管苗瓶外生根处理后,生根率、最长根长、生根数分别为96.11%、4.53 cm、3.6条,最长根长显著高于瓶内生根处理,而生根率和生根数两者差异不显著;瓶内生根苗移栽成活率显著高于瓶外生根苗。通过缩短瓶外生根时间,增施叶面肥等措施,可获得较高的移栽成活率。由此证明了采用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可大大提高罗汉果试管苗的生根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桂糖49号甘蔗无根试管苗为材料,研究移栽后的基质、生长环境及诱导激素等因素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土沙混合基质、在苗床增施底肥以及200 mg/L ABT生根粉处理均能对甘蔗试管苗的生根、存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甘蔗试管苗的快速繁育。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组织培养生物技术在种苗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试管苗移栽成活困难而影响种苗供应问题,进行了试管苗瓶内生根介质用珍珠岩代替传统琼脂的改进试验,结果表明,用珍珠岩代替琼脂作为瓶苗生根介质,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琼脂培养基,生长在珍珠岩内的根系,不但有大量的根毛产生,从瓶内取出时又有大量的珍珠岩附着在根系周围,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蒸发,保证移栽时基本不受任何伤害;且用珍珠岩代替琼脂,生根苗取出后,不必清洗瓶内的珍珠岩,可循环再用,节省了成本和人工清洗试管瓶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一种较好的杉木组培苗移栽方式,降低杉木组培苗生产成本。[方法]以广西杉木种子园混系的组培继代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600、800、1 000 mg/L)ABT1#生根剂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在同一浓度ABT1#生根剂处理下,研究不同移栽基质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生根剂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系数逐步增大,在该浓度范围内可安全使用;当ABT1#生根剂浓度设定为800 mg/L时,最适合杉木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移栽基质是黄泥。[结论]该研究可为杉木无性系苗的市场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谢林  邓群仙  李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47-10549,10559
[目的]建立彩叶草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绯巫彩叶草的茎段为外植体,对彩叶草增殖、生根及组培苗移栽的最适培养基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绯巫彩叶草芽苗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1.50mg/L+NAA0.05mg/L+水解酪蛋白0.40g/L+蔗糖30.0g/L,植株生长良好,成活率达100.0%,增殖倍数达8.65;生根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0.10~0.50mg/L,生根率达100.0%,平均不定根根数达12.95~17.88条;生根培养基中用白糖代替蔗糖作碳源的外植体生根率达100.00%,根多而长,植株生长良好;试管苗移栽到腐叶土中成活率为92.86%。[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彩叶草大规模工厂化育苗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叶石楠组织培养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红叶石楠组织培养技术。[方法]通过对红叶石楠外植体不同取样方式、不同增殖条件及不同生根方法的比较,研究其组织培养技术。[结果]结果表明,以休眠芽为外植体的红叶石楠的初始培养成功率较高,利用GA3浸泡消毒处理过的休眠芽,可促进其组织快速生长。培养基为50%MS、6-BA 1.00 mg/L、卡拉胶7.0 g/L时,红叶石楠组培增殖率最高。NAA直接生根培养,易产生愈伤组织,有效生根率最高为54.83%,IAA最高生根率可达57.83%。两步生根法愈伤组织形成少,NAA 3.0 mg/L+IAA 3.0 mg/L浸泡幼茎72 h,有效生根率达81.3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红叶石楠组培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桂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95-10596
[目的]研究了非洲紫罗兰试管苗移栽前后的配套技术。[方法]非洲紫罗兰试管生根苗经壮苗、炼苗后移栽到由珍珠岩、蛭石、腐殖土不同配比的基质中,观察其成活率。[结果]以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的腐殖土∶蛭石(2∶1)混合的基质,成活率高达90%。[结论]该技术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极早熟李优良品种"红美丽"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半木质化的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对腋芽萌发的影响。以试管苗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及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试管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以半木质化的嫩枝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腋芽的启动培养,QL比MS明显提高腋芽萌发率;试管苗增殖培养以WPM最佳,其次为MS和QL;不同生长素浓度上的生根率无显著差异,但较高浓度(2 mg/L)IBA上的平均单株生根数显著高于较低浓度(1 mg/L)IBA上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2 mg/L IBA+0.5 mg/L NAA,生根率为83.5%。[结论]该研究为"红美丽"李无病毒苗木的生产及利用生物技术育种方法进行品种改良奠定了研究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野生红菇娘(Calyx seu Fructus Physalis)和紫菇娘(Physalis tungkenensis Kuan et Gao)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方法]分别以2种植物的茎、叶为外植体,比较不同取样方式、不同增殖条件及不同生根条件对2种植物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以MS+6-BA 3.0 mg/L+NAA 0.04 mg/L为最适合红菇娘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而紫菇娘是MS+6-BA 3.0 mg/L和NAA0.03 mg/L,培养14 d后每个愈伤组织能产生3~5个不定芽。继代和生根培养后,丛生芽的成活率为90%以上。[结论]该研究可为2种酸浆属野生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质种苗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淑芳  李凤华  窦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2+14097-14022,14097
[目的]为粘毛黄芩种质保存和工厂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粘毛黄芩无菌苗的幼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启动、丛生芽及生根培养,建立粘毛黄芩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粘毛黄芩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IAA 0.2 mg/L,丛生芽分化率可达94.8%,平均丛生芽倍增数为11.6;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以1/2 MS+IAA 0.5 mg/L最好,生根率高达97.8%。[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粘毛黄芩的快速、高效无性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