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淮山黑美人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种薯段位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以5/1种植的产量最高,平均小区产量57.02 kg,折合667 m2产量为2112.02 kg,商品薯率为88.74%。综合产量及商品薯率进行比较,最佳种植密度每667 m2为1900株,平均小区产量56.92 kg,折合667m2产量为2105.18kg,商品薯率达到87.93%。种薯选择以上、中段薯较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研究结果对海南解决5~8月无鲜薯上市的野淮山淡季冶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新品种福克76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商品性好,2010年、2013年先后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分析其品种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福克76鲜薯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种植密度对福克76鲜薯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稻草包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密度6.75万株/hm2的鲜薯产量最高,为38.72 t/hm2,大中薯率93.7%。综合考虑产量、商品性等因素,在闽西冬种福克76最佳栽培方式宜采用稻草包芯﹢黑色地膜覆盖、密度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廖华俊  董玲  江芹  陈静娴  汪本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99-17601
[目的]为获得安徽地区最佳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和播种期,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促进稻草秸秆还田。[方法]2009年以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开展春马铃薯不同稻草覆盖模式和播种期对比试验,对出苗期、成苗率、产量、大中薯率和稻草还田率等综合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各个小区中,出苗最早的均是稻草+地膜覆盖模式的处理。4月1日测量时处理2马铃薯植株高度仅为9.25cm.而处理1稻草覆盖植株高度为13.25cm,稻草+地膜覆盖植株高度为16.50cm。4个不同播种时期,均以稻草+地膜覆盖模式马铃薯产量和大中薯率最高。稻草+土覆盖模式稻草秸秆还田效果最好。[结论]江淮地区在2月2日前后采用稻草+土覆盖进行马铃薯栽培较为合适,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稻草还田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在桂北的适宜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设置肥料种类和种植密度2个试验,均为随机区组排列。收获时调查小区产量、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能极显著增加费乌瑞它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薯重逐渐减小。种植密度为82 455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费乌瑞它施用控释肥和恩泰克长效肥,种植密度在82 455~89 325株/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以庄薯3号为指示品种,进行了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对马铃薯杂草田间防效为41.79%,马铃薯折合产量为35636.36 kg/hm2,较普通地膜覆盖增产34.65%.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均有利于马铃薯的出苗生长、提高薯块产量,其中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35.77%、稻草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17.18%;此外,地膜覆盖栽培的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及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河西地区主栽的加工型中熟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指示品种,在张掖市川区试验观察了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生育表现及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作栽培能明显提高耕作层土壤温度,促进提早出苗,其中白膜覆盖垄作栽培对地温的提升较黑膜覆盖垄作栽培快。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明显影响,其中白膜覆盖垄作栽培、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时折合产量最高,为34 888.9 kg/hm2;黑膜覆盖垄作栽培、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时折合产量较高,为34 472.2 kg/hm2。建议张掖市川区种植大西洋时,应采用白膜(或黑膜)覆盖单行垄作栽培,适种密度为9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对冬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不显著;株高随着密度增加随之增高;植株分枝和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反而减少;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薯重量减轻,单株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为135 000塘/hm2时产量最高,折合单产达56 968.73 kg/hm2;其次为120 000塘/hm2,折合单产达56 031.67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000塘/hm2时产值最高,折合单产值达139 995.15元/hm2;其次为105 000塘/hm2,折合单产值达138 534.48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种植密度在105 000~120 000塘/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马铃薯丽薯6号的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0.
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为试验材料, 在冬闲稻田进行地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双膜覆盖(膜覆盖+小拱棚覆盖)和裸地等栽培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的增温效果最好,出苗期内其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高0.33、1.93、2.89 ℃;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分别比小拱棚覆盖、地膜覆盖、裸地栽培的提早4、21、31 d;覆膜处理的马铃薯植株株高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但茎粗和主茎数均显著低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最高, 分别为31.18、28.54 t/hm2,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覆盖处理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双膜覆盖栽培的效益最好,为1.222万元/ hm2。  相似文献   

11.
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俊  江芹  董玲  宁志怨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18-10020,10030
[目的]优化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密度、基肥施用量和播种期对江淮地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确定稻草覆盖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采用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获得产量高于16320.52kg/hm^2的农艺措施为:播种密度6.255万~7.050万株/hm^2,施用基肥(N∶P∶K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1025.4~1211.7kg/hm^2,最适播种期8月17~21日。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播种时期,其次是播种密度,最后是基肥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江淮地区稻油二熟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方法]通过选择油菜种植品种,调控播种密度、运筹肥料等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直播,选择分枝数少的品种便于油菜机械收割;相同施肥条件下,棉油11号15.0万棵/hm2处理比24.0万棵/hm2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多38.96%,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时,理论产量比15.0万棵/hm2处理高81.41%,实际产量高47.44%。在油菜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对油菜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有影响,以施氮量21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达3 671.70 kg/hm2。[结论]适当调控油菜直播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油菜生长,适当密植能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便于油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为油菜的高效栽培和四川丘陵区直播油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陵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在四川丘陵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8个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论]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玉凤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19-17521
[目的]探明夏大豆(Glycine max)获得3000 kg/hm2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和施肥量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并进行寻优.[结果]影响夏大豆产量的顺序是:施氮量>施磷量>密度>施钾量.夏大豆获得3000 kg/hm2以上产量的各因素最佳取值范围是:种植密度20.6万~23.2 万/hm2,施氮量83.5 ~ 95.2 kg/hm2,施磷量57.1~73.1 kg/hm2,施钾量43.0~ 52.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峨边县海拔1200~1500m区域原种繁育基地春播马铃薯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方法]以川芋13脱毒原原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春播马铃薯生育期、出苗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期的推迟,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出苗率提高、单株结薯数、群体中小薯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播种密度对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率没有影响,但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群体中小薯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结论]在峨边县海拔1200~1250m地区,马铃薯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9日至3月1日,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2.0万窝/hm2,但最佳密度还未出现峰值,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密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俊  江芹  董玲  刘梅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24-18727
[目的]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方法]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早熟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产量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1 371、59 859 kg/hm^2,商品性优;加工品种LK99产量达到51 516 kg/hm^2,还原糖含量0.8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达到38 502 kg/hm^2,商品性好,品质优。[结论]中薯3号、费乌瑞它、LK99、紫薯较适合在安徽春季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直播稻(Oryza sativa L.)播种密度对产量结构及植株茎秆性状的影响,探讨直播稻高产稳产适宜的播种密度。[方法]以中熟中粳连粳7号作为试验品种,按基本苗的不同,设5种密度水平,分别是90万1、20万、150万、180万、210万株/h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种植密度对有效穗的调控作用较小,每穗总粒数、颖花结实率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基本苗105万株/hm2左右时较适宜。基本苗90万株/hm2处理,植株茎秆第1、2节间长度最短,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小,第3、4、5节间长度最长,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大,茎秆重量、粗度及单位长度重量均最大,茎秆单位长度重量承担的稻穗重较小,茎秆抗倒伏力最强。[结论]从高产稳产两方面考虑,直播稻连粳7号基本苗90万~105万株/hm2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