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魔芋葡甘聚糖/聚丙烯酸杂混水凝胶;探讨了其有关动力学,着重考察了反应条件(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及引发剂浓度)对凝胶平衡溶胀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魔芋葡甘聚糖用量为8.1g/L、单体丙烯酸浓度为1.0mol/L、引发剂硝酸铈铵为6.0mmol/L、交联剂BIS为8.0mmol/L时,所得凝胶有较高的平衡溶胀比。  相似文献   

2.
来水利  杨宁  李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76-20478,20680
[目的]合成水溶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研究其性能。[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接枝改性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选用脱乙酰度为86%的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先投加AM后加DMC的加料顺序,在聚合温度为50℃、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百分浓度为0.08%、反应时间为3.5 h的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阳离子度较高。采用FT-IR和XRD对接枝共聚物壳聚糖-AM-DMC进行了表征。当共聚物投加量为0.3 mg/L时,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明显,可使废水的透光率达到99%,CODCr达到9 mg/L。[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壳聚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波条件下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微波技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进行研究。[方法]以焦磷酸锰络阴离子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通过微波加热,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组合条件为:苯乙烯用量20ml,焦磷酸锰络阴离子浓度9mmol/L,反应时间14min(30s+30s)。[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魔芋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及转化植株的筛选条件(抗生素浓度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对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在预培养2 d,用OD600为0.6的菌液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卡那霉素100 mg/L,羧苄青霉素250 mg/L,AS浓度100μmol/L的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转化效率。再生花魔芋植株经GUS染色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花魔芋基因组中。[结论]为魔芋抗病品种的转基因培育,丰富其种质资源,寻找抗病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硝酸铈铵对银杏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大,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10.0mg/L的硝酸镧对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最好;硝酸铈铵和硝酸镧对银杏黄酮积累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能促进银杏萜内酯的积累,硝酸铈铵的添加浓度以1.0mg/L为好,硝酸镧的适宜添加浓度则培养当天为10.0mg/L、培养第10天为1.0mg/L。  相似文献   

6.
段晓宇  汪维双  杨红  唐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22-8423,842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硝酸镧和硝酸铈对细茎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硝酸镧和硝酸铈添加于细茎石斛培养基中,观察其对组培苗生长、生根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确定培养基中添加稀土硝酸盐的最佳浓度。[结果]低浓度稀土硝酸盐能促进组培苗生长,其中0.2 mg/L硝酸镧和0.2~0.4 mg/L硝酸铈的促进效果最佳。高浓度稀土硝酸盐对细茎石斛组培苗生长表现为负效应,甚至导致死亡。两稀土硝酸盐对叶绿素含量影响差异较大,硝酸镧(除0.2 mg/L)降低了石斛组培苗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且对叶绿素a的促进仅见于0.2 mg/L;低浓度硝酸铈(0.2~1mg/L)均能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高浓度则抑制。[结论]低浓度稀土硝酸盐能促进组培苗的生长;高浓度稀土硝酸盐抑制组培苗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基于增粘抗温的魔芋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艳  卢敏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54-6156
[目的]合成性能优良的油井压裂胶凝剂。[方法]以高锰酸钾-硫脲为引发剂对魔芋粉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研究引发剂量、接枝单体浓度、氢离子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魔芋粉接枝丙烯酰胺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改性后产品的粘度增大,交联时间缩短,抗温性增强。以高锰酸钾-硫脲为引发剂引发魔芋粉接枝丙烯酰胺的最佳条件为:10.0 g魔芋粉溶于50 ml60%乙醇水溶液中,40℃溶胀30 min,硫脲、高锰酸钾物质的量比0.5∶1.0,硫脲浓度5 mmol/L,丙烯酰胺浓度1.41 mol/L,H+浓度0.02mol/L,60℃反应3 h,该条件下接枝率达93.68%,最大粘度为351.58 mPa.s。[结论]该研究为石油开采业中胶凝剂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椰纤维/AA/AM在HNO3稀溶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HNO3水溶液体系中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单体接枝改性椰纤维制备吸水性树脂的某些接枝共聚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分析鉴定了接枝产物。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硝酸铈铵浓度为20mmol/L,引发反应体系的硝酸浓度为0,15mol/L,m(AA AM)/m(纤维素)≈7,反应温度为35℃、时间为4h时,接枝率较高,可达到63%。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方法]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碾片实验,拉伸强度测定、吸水率测定、耐热水性能测定及酶解试验,分析了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特性。[结果]该接枝共聚物具有热塑性和微生物降解性。[结论]该接枝共聚物可望开发为某种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苄基-5-溴脲嘧啶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方法]3-苄基脲嘧啶类化合物与溴化锂、硝酸铈铵在乙腈作溶剂条件下回流反应,尿嘧啶环上5位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结果]合成了5个3-苄基-5-溴脲嘧啶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 NMR确证。[结论]该类化合物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c浓度100 mg/L时对油菜根长生长抑制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何雪娇  何国昌  赖钟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61-10763
[目的]探讨铵态氮/硝态氮对鸡冠花试管开花的影响。[方法]调节激素配比及铵态氮/硝态氮比例,研究其对鸡冠花试管开花的影响。[结果]当NAA浓度为0.1mg/L时,鸡冠花试管开花率可达66.67%;当6-BA与NAA配合使用时,开花率都较高,最高达60.00%,最低达26.67%。MS中铵态氮/硝态氮比值为10:50时,鸡冠花试管开花率最高。[结论]激素可促进鸡冠花试管开花,铵态氮/硝态氮比值低时有利于鸡冠花试管开花,铵态氮/硝态氮比值高时对鸡冠花试管开花不利,甚至会造成植物铵中毒。  相似文献   

12.
李云仙  付惠  曾珍  赵宁  雷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26-16028
[目的]研究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及其絮凝性能。[方法]在氮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为引发体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制备絮凝剂的条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结果]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0℃,合成时间3h,引发剂用量为5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2.5;该絮凝剂适合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使用。[结论]该絮凝剂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受pH值影响小,是一种较理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木质素磺酸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方法]制备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LA),并以此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通过试验找到合成LA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投料量。[结果]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的最佳共聚条件是反应温度50℃,固含量15%,反应时间6 h,丙烯酰胺与木质素磺酸盐质量比为3∶1。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与聚合FeC l3复合对垃圾渗滤液絮凝效果较好,COD去除率可达74%,且该复合絮凝剂对温度适应性强。[结论]LA与聚合FeC l3复合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效果较好,其絮凝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任何其中一种絮凝剂。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15.
彭威  张友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55-8956,8977
[目的]利用硼、钼及稀土微肥对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进行成花调节,并分析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9个不同浓度的微肥试验处理,分别为:硼肥低(2 000 mg/L)、中(4 000 mg/L)和高浓度处理(6 000 mg/L),钼肥低(1 000 mg/L)、中(3 000 mg/L)和高浓度处理(5 000 mg/L),稀土低(100 mg/L)、中(300 mg/L)和高浓度处理(600 mg/L),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稀土高浓度处理在提高总花数方面为最佳,比CK增长53.02%,但并不能有效调节雌雄花比例;硼肥中浓度处理在提高五味子雌花数和单株产量上最佳,雌花数比CK增加了151.76%,单株产量比CK增加了65.43%;与CK相比,钼肥能提供五味子总花数、雌花数和单株产量,但增量与硼肥与稀土相比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提高五味子雌花率和产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赵建荣  秦改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46-4047
[目的]探讨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叶菜类蔬菜上的营养特性及联合效应。[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结果]增加铵态氮比例对菠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影响很大。在NO3--N/NH4+-N比例为100/0的处理中,菠菜的鲜重、干重均最高,生物量最大。随着NO3--N/NH4+-N比例的减小,菠菜的鲜重、干重和生物量递减,而根冠比升高。增加铵态氮比例对菠菜根和叶中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影响,不同配比间差异显著。硝酸盐的累积量随着NO3--N/NH4+-N比例的降低而减小,NO3--N/NH4+-N比例为0/100时,累积量最小,且显著低于25/75比例的处理。[结论]全铵培养对菠菜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态氮对菠菜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