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任小盈  李静  马存强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93-7995,7999
茶多糖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具有一定活性的水溶性复合杂多糖。根据对茶多糖的紫外、红外及气相色谱的分析,茶多糖由糖类、果胶及蛋白质等物质组成。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茶多糖的研究现状并对茶多糖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主要对近年来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和分子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陈明  熊琳媛  袁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1-263,269
[目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条件研究,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茶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多糖,对茶粉颗粒度、夹带剂及夹带剂的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获取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在颗粒度为40目茶粉,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茶多糖提取效果。[结论]在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可达92.5%。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持茶多糖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多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茶多糖的理化性质、一级结构、高级结构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茶多糖结构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十大名茶中茶多糖的含量,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质量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提法提取茶多糖、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茶多糖含量的方法,对贵州十大名茶中茶多糖的含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富硒绿茶的茶多糖含量最高,为2.67%;遵义毛峰的茶多糖含量最低,为1.11%。表明,贵州十大名茶中茶多糖的含量与其品种及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研究旨在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制茶多糖口服液的最佳配方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常熟"沙家浜"粗老茶叶为原料,提取并纯化得到茶多糖。以茶多糖为主要成分,白砂糖、蜂蜜、柠檬酸为配料,优化茶多糖口服液的配方,并通过研究茶多糖口服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茶多糖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茶多糖的添加量0.3%,白砂糖4.0%,蜂蜜3.0%,柠檬酸0.1%。茶多糖口服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羟自由基。[结论]制得的茶多糖口服液酸甜适中,有浓郁的绿茶香气,口感清爽,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从原料茶叶鲜叶到青砖茶的生产过程中,茶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从青砖茶生产加工过程着手,将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3种干燥样品经80%乙醇回流除去杂质后用水提取茶多糖,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用精制茶多糖测得茶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分别对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根据相关文献分析茶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结果]研究表明,此测定方法简便,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的含量分别为(4.136±0.139)%、(4.879±0.131)%、(7.739±0.127)%。[结论]茶叶鲜叶、绿毛茶、青砖茶中茶多糖含量的差异与绿毛茶、青砖茶的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熟茶中茶多糖和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提高普洱熟茶体外抗氧化活性提供一种有前景的原料处理方法。【方法】利用不同条件的高压脉冲电场(high v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 HPEF)对普洱熟茶茶样进行处理,提取茶样茶多糖和茶多酚,以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测定茶多糖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利用Matlab对茶多糖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其与HPEF电压及频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绘制模型三维关系图,研究分析不同条件HPEF对茶多糖与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影响茶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主要的HPEF参数是电压,且当电压为12 kV、频率为120 Hz左右时,茶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影响茶多酚对ABTS清除能力最主要的HPEF参数是频率,频率为140 Hz左右时,茶多酚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效果最强。【结论】合适条件的HPEF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普洱熟茶茶多糖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对普洱茶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茶多糖的提取得率。[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鸭屎香单枞茶进行前处理,利用超声波辅助结合正交试验对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鸭屎香单枞茶多糖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温度70℃、提取2次和料液比(g/mL)1∶30,在该提取条件下,鸭屎香单枞茶多糖的平均提取得率达到6.72%。体外抗氧化结果得出,鸭屎香单枞茶多糖对ABTS+和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率变化趋势与茶多糖浓度呈正相关;体外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茶多糖对4种菌株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 mg/mL。[结论]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简单,得率高,抗氧化活性好,为鸭屎香单枞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迎霜茶多糖(T01-TPS)和云南大叶种茶多糖(T09-TPS)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造模的高血糖小鼠分别经过灌胃给予2种茶多糖14d,测定给药前后小鼠的空腹血糖值、体质量与免疫器官质量,进行糖耐量试验。结果表明:迎霜茶多糖和云南大叶种茶多糖均能较好地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并能减缓糖尿病小鼠多食、多饮和消瘦症状;2种茶多糖能使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移,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可使糖尿病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促进糖尿病小鼠脾脏和胸腺的发育,说明2种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和一定的增强免疫调节能力的作用,迎霜茶多糖效果优于云南大叶种茶多糖。  相似文献   

11.
张清安  姚建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430-3447
苦杏仁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苦杏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我国杏仁产量的80%左右仍以原料形式售卖,未充分发挥苦杏仁加工增值率大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苦杏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化的产品加工企业较少、技术落后,对苦杏仁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成分的损失大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苦杏仁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是苦杏仁加工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苦杏仁去皮、脱苦及干制加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随后又对苦杏仁油、精油、蛋白和苦杏仁苷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着重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苦杏仁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高效综合利用苦杏仁资源,提高其加工附加值和促进苦杏仁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对制约苦杏仁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展望:一是建议后期应采用现代食品绿色去皮技术替代传统沸水烫漂去皮法,加强去皮废水中的活性成分的回收利用和皮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二是采用超声波等新技术实现苦杏仁的快速高效脱苦,减少苦杏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脱苦废水排放;三是创新技术努力实现主要成分同时综合提取利用,即在提取苦杏仁油的同时抑制苦杏仁苷酶的活性并防止蛋白过度变性和苦杏仁苷的降解,使苦杏仁中各主要成分互不影响,从而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并将此技术早日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总之,对于苦杏仁的开发利用应注重其加工副产物的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和产品的创新研究,同时提高杏仁产业的融合度,进而提升其加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杏仁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不同年代育成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明确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1、2013和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磷酸二铵为种肥,设3个施肥水平(0、150 kg·km-2、300 kg·km-2),测定大豆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大豆产量的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降低、节间长度缩短、倒伏指数下降、收获指数增加;俄亥俄品种的分枝数和结荚高度增加,而辽宁品种则下降。单株粒数的改良是俄亥俄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辽宁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增加。在品种选育进程中,俄亥俄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辽宁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与相同年代育成的辽宁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株高矮,节间长度短,抗倒伏能力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极显著升高。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俄亥俄品种的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而辽宁品种的增幅较大。俄亥俄品种的籽粒产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辽宁品种则在中肥条件下表现最佳。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增强,收获指数提高,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俄亥俄品种产量的改善多得益于单株粒数的增加,而辽宁品种则得益于百粒重的提高。俄亥俄品种的耐肥性得到增强,其株高和倒伏指数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保持稳定,而辽宁品种则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的茄子砧木,并初步探讨嫁接亲和性机理。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托鲁巴姆和强健冠军为砧木,以圆茄宝莱、盛圆3号、黑晶和黑大帅为接穗,研究了茄子嫁接亲和性、共生亲和力、嫁接对植株生长发育及疫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托鲁巴姆、强健冠军作为砧木,以黑大帅、黑晶为接穗表现出嫁接高度亲和性和较好的共生亲合力,嫁接成活率达到97%以上,嫁接匹配率达到93%以上;嫁接对疫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发病率在9.80%~12.40%,病情指数在10.09%~17.01%,显著低于自根苗;嫁接对茄子株高、茎粗、单果质量、单株重和果实产量有显著影响,产量比自根苗增加29%~3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十三五”时期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实施效果,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施用强度及施用效益等方面系统分析农药化肥的减量效果,从9个农业区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层面分析农药化肥减量的区域差异和变化。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各区域农药化肥减量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区域降幅达30%以上;华南区农药施用强度远高于其他农业区;东部地区的农药施用效益普遍低于中西部地区,贵州的农药施用效益最高;华南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是化肥施用强度较高的3个农业区,其中海南、福建、北京的化肥施用强度较高;青藏高原区、云贵高原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和华南区化肥施用产生的经济效益较高,其中,贵州、青海、西藏、浙江、四川、海南和上海在“十三五”期末的化肥施用效益最高,达到了20万元·t-1以上。“十三五”期间农药化肥减量的年度变化和区域差异为各区域制定精准的农药化肥减量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断根嫁接苗和打顶双干或多干嫁接苗日益广泛用于番茄栽培,丰产作用显著.了解断根与打顶对番茄嫁接愈合的作用机制,可为番茄嫁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硬粉8号'为接穗品种,'砧爱1号'为砧木品种,观测断根和打顶后番茄嫁接愈合进程、成活率和木质部连通性等,同时测定嫁接接合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及愈合相关基因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运动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学术传播以及科研成果利用。开放共享作为推进开放科学运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全球农业科技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梳理开放环境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面向全球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实践,有助于为推动中国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利用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从率先构建并积极践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AIMS、持续维护与多渠道开放共享多语种叙词表AGROVOC,以及精心建设与运营国际农业科技信息检索系统AGRIS等多维度,梳理FAO为推进国际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实践进展。[结果/结论]基于FAO为推动国际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得出的实践经验,从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提高资源开放共享能力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对中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建设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白广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53-5055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然要求当代农民从自在向自为转型。当代中国农民总体上仍然处于自在阶段,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意识能动性,盲目地受着必然性的支配,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与社会,导致农业生产落后、农村发展缓慢。农民必须从自在向自为转变,自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自我。从自在向自为的转变过程中,要求农民必须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因而农民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掌握和运用科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蛋母鸡血浆肝及蛋铁硒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 2 78日龄罗曼蛋鸡随机分成 3组 ,以含 2 5mgFe ,含 0 .2mgSe/kg日粮 (对照组 ) ,5 2 5mgFe,1.2mgSe/kg日粮(试验Ⅰ组 ) ,10 2 5mgFe,2 .2mgSe/kg日粮 (试验Ⅱ组 )饲喂 8周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血浆铁硒含量、蛋黄铁硒含量、蛋白硒含量、肝铁硒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相关性检验表明 ,日粮铁与血浆铁、蛋黄铁 ,血浆铁与蛋黄铁 ,日粮硒与血浆硒、蛋黄硒及蛋白硒 ,血浆硒与蛋黄硒及蛋白硒 ,均呈强正相关 ,P <0 .0 1。这些结果提示 ,通过高铁高日粮可以大幅度提高蛋中铁硒含量 ,产蛋母鸡是日粮中铁硒向蛋中转运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对赤霉病抗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苏麦3号、望水白(抗病)和凡6、绵阳11号(感病)穗部器官的胆碱类物质(胆碱、甜菜碱)总含量和抽提物以及胆碱对赤霉菌生长的刺激效应。结果表明,花药、颖壳和穗轴的抽提物及胆碱对赤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有明显刺激作用。花药中的胆碱类药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颖花和穗轴中的含量。花药的胆碱类物质含量在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别;而颖壳和穗轴中的胆碱类含量,则是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因此可认为胆碱是影响小麦品种抗赤霉菌在穗部扩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