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沙棘果油的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车锡平  王世祥  康军  唐承汉 《沙棘》2001,14(3):30-34
沙棘果油以15ml/kg,30ml/kg及60ml/kg分组给小白鼠ig;10ml/kg,20ml/kg及40 ml/kg分组给大白鼠ig.观察7 d,皆未测出LD50.给小白鼠SC10ml/kg,20 ml/kg;给兔背部完整或破损皮肤涂2.5 ml/kg及10ml/kg,观察7 d,未见明显中毒症状.按2ml/kg,5 ml/kgg及10ml/kg每天分组给大白鼠ig,连续90 d.给油组鼠的体重,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等,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油组鼠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子宫卵巢等器官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组织形态光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损害性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对豚鼠皮肤,兔眼睛及阴道局部应用,未见明显刺激反应.豚鼠皮肤过敏试验,未见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车锡平  康军  郭峰 《沙棘》2002,15(3):32-34
沙棘籽油、果油及其等量混合油以10ml/kg、20ml/kg及40ml/kg三个剂量,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皆未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各50ml/kg,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各组鼠皆无死亡。室温或冰箱贮存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不同时间的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各50ml/kg,分批、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各批、组小鼠皆存活,无死亡。表明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对小白鼠的最大耐受量相同,皆为50ml/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200倍。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在室温,或在冰箱贮存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后,它们的最大耐受量相同。混合油的急性毒性没有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车锡平  霍海如 《沙棘》1995,8(3):40-44
以25%及50%沙棘油栓药液局部皮肤用药,对小白鼠巴豆油致耳部炎症、大白鼠角叉菜致足跖炎症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沙棘油栓以120mg/只,240mg/只及480mg/只三个剂量,分组每天给家兔阴道用药,连续30d,对兔行为活动、食量、大小便、体重、肝功(SGPT)、肾功(血清尿素氮)、血象(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其分类)等皆无明显影响。兔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子宫、阴道粘膜等器官组  相似文献   

4.
车锡平  康军  封卫毅  郭峰  唐承汉 《沙棘》2003,16(2):28-32
实验用中华沙棘油是以沙棘籽油为主 ,含有一定量沙棘果油的混合油。用 30 m l/ kg及 6 0 m l/ kg分组给小白鼠 ig,观察 7d,小鼠皆无死亡。按 2 m l/ kg,5 ml/ kg及 10 m l/ kg三个剂量 ,每天分组给大白鼠 ig,连续 90 d,各组大鼠的行为活动 ,体重等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在给油 3个月时及停油后两周 ,分批作血液学检查 ,测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 ,白细胞数及其分类 ,血小板数等 ;作血液生化学检查 ,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血清谷草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 ,总胆红素 ,尿素氮 ,肌酐 ,血糖等指标 ,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病理学检查 ,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甲状腺、胸腺、睾丸、前列腺、子宫、卵巢等器官的湿重 ,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光镜下组织形态检查 ,皆未发现明显病理损害。与对照组比较 ,皆无明显差异。表明本实验条件下 ,中华沙棘油给大鼠 ig 3个月 ,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停油两周 ,也未发现迟缓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沙棘籽油的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车锡平  关晓红 《沙棘》1996,9(1):38-41
沙棘籽油灌胃对小、大白鼠的LD_(50)分别>60ml/kg、20ml/kg;小白鼠皮下注射的LD_(50)>20ml/kg。沙棘籽油按2ml/kg、5ml/kg及10ml/kg分组给大白鼠每天灌胃.连续3个月。除大剂量(10ml/kg)组有部分大鼠粪便变软,后期大鼠毛发稍变黄、食欲稍降低外,给油组鼠的行为活动、体重、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其分类)及肝功(SGPT)、肾功(血清尿素氮含量)等,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给油组鼠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子宫卵巢等器官的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组织形态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损害性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皆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局部外用对大鼠皮肤烫伤及烧伤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沙棘果油高、低剂量组,沙棘籽油高、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Solcoseryl-Jelly组).用80℃热水造成大鼠背部皮肤II度烫伤模型及用乙醇燃烧造成大鼠背部皮肤II度烧伤模型.观察烫伤及烧伤的局部症状及创面愈合时间,测定皮肤烧伤组织中DNA 、RNA、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沙棘果油组及沙棘籽油组烫伤及烧伤的局部红、肿症状均明显减轻,创面分泌物较少;烫伤及烧伤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作用无明显差异;皮肤烧伤组织中DNA 、RNA、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提示,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均能减轻大鼠皮肤烫伤及烧伤的局部症状,并能促进其创面愈合,而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对大鼠皮肤烧伤组织中的DNA 、RNA、羟脯氨酸及胶原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沙棘籽油的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锡平  关晓红  郭峰  唐承汉 《沙棘》2007,20(4):31-33
沙棘籽油灌胃对小、大白鼠的LD50分别>60 ml/kg,20 ml/kg;小白鼠皮下注射的LD50>20 ml/kg.沙棘籽油按2 ml/kg,5 ml/kg及10 ml/kg分组给大白鼠每天灌胃,连续3个月.除大剂量(10 ml/kg)组有部分大鼠粪便变软,后期大鼠毛发稍变黄、食欲稍降低外,给油组鼠的行为活动、体重、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其分类)及肝功(SGPT)、肾功(血清尿素氮含量)等,与对照组比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给油组鼠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子宫卵巢等器官的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组织形态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损害性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皆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沙棘籽油和果油对动物皮肤烫伤、烧伤、创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热水造成大白鼠皮肤烫伤模型,用NaOH造成大鼠皮肤化学烧伤模型,及剪去部分皮肤造成大鼠皮肤创伤模型.再用沙棘籽油或沙棘果油每天分别涂皮肤烫伤、烧伤、创伤面治疗,皆可明显促进伤面的痊愈.但无明显防止伤面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沙棘籽油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车锡平  霍海如 《沙棘》1998,11(3):34-38
沙棘籽油po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小白鼠巴豆油耳部炎症及醋酸腹炎实验),有明显耐缺氧作用(小白鼠常压耐缺氧及断头脑缺氧实验)但无明显的镇痛作用(小白鼠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沙棘籽油给小,大白鼠po动物一般行为为活动皆未出现异常变化,无明显兴奋或抑制现象,给大白鼠po对其血压,呼吸,Ⅱ导联心电图波形,心率,心律等皆无明显影响,与对照鼠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甲基橙胃残留率为指标观察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对小鼠胃排空运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沙棘籽油及沙棘果油15ml/kg及30ml/kg腹腔注射均可使小鼠的甲基橙胃残留率明显提高。结果提示.沙棘籽油及沙棘果油均有抑制小鼠胃排空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的镇痛作用及其对体外抑菌试验的影响。镇痛实验用小白鼠扭体法及小白鼠热板法,体外抑菌试验用纸片扩散法及平皿打洞法。小白鼠扭体法的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沙棘果油高(30ml/kg·d^-1)、低(iSml/kg·d^-1)剂量组及沙棘籽油高剂量组(30ml/kg·d^-1)小白鼠的扭体反应明显减少;小白鼠热板法的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小鼠的痛阈值无明显影响;纸片扩散及平皿打洞法的试验结果表明,纸片及孔周围均无抑菌环,细菌生长良好。上述结果提示,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其镇痛作用的部位可能在外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研究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的抗炎作用.用小白鼠耳二甲苯致炎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高、低剂量组小白鼠耳廓肿胀度明显的减小(P<0.01或P<0.05);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高、低剂量组间比较,其耳廓肿胀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且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的抗炎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用大鼠足跖蛋清致肿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高、低剂量组大鼠致炎后右后足跖肿胀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跖水肿主要以组织胺,5-HT为介质,可能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这种炎症模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沙棘籽油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医疗实践中使用沙棘籽油治疗口腔粘膜灼伤,顽固性溃疡等疾病取得独特疗效,报告如下:例1:住院号(218502),曹某,女,24岁.入院前半小时因生气食烧碱粉剂约40g,仅接触口腔,未下咽,即强行抠出,自觉口腔内灼痛难忍,用冷水漱日后即来就诊.检查;呈半张口状,流涎,上下唇肿胀,触痛较剧,上下唇及牙龈、双侧颊、舌背粘膜上皮脱落、有渗出,表面覆盖灰色假膜.诊断:口腔粘膜碱灼伤,前3天给予0.5%醋酸含漱,每日3次,并给予抗炎支持治疗,精神较前好转,但口腔疼痛,每天只能进少量流食.第4天给予口腔粘膜灼伤处涂沙棘籽油,每日5次,涂之前先用1/5000洗必泰10ml含漱,用药后即觉疼痛明显减轻,假膜日渐脱落,用药7天后上下唇、牙龈粘膜创面愈合,粘膜色泽、质地如常,舌背创面愈合,但丝状、菌状乳头消失,颊粘膜部分愈合良好,部分瘢痕愈合,张口度增至3cm,无流涎,可进软食,病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沙棘籽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徐威  车向明 《沙棘》1997,10(3):29-32
通过沙棘籽油给小鼠灌胃给药,实验研究了沙棘籽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脾重量和脾指数影响、巨噬细胞吞噬、溶血空斑、溶血素形成、E—玫瑰花结形成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提示沙棘籽油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沙棘籽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顺  苌新明 《沙棘》1996,9(4):40-41
沙棘籽油是从沙棘果实中提炼出的一类天然植物产品。它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11种微量元素。经临床应用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药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或溃疡所引起的胸骨后灼痛、反胃、咽下疼痛及咽下困难等有较明显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40例患者均系住院且经胃镜和病理等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其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3岁,平均37岁。病程长者3年,短者2日,平均14个月。 1.2 方法 用陕西省永寿秦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沙棘种子油,每次3~5ml,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晚睡觉前加服一次。起效时间一般长则28d,短则11d,平均20d,3~5周为一个疗程 1.3 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昆明种小鼠对蒜头果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将8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食用油组、低剂量组[81. 6g/(kg·bw)]和高剂量组[122. 4g/(kg·bw)]4组,每组雌性和雄性小鼠各半。阴性对照组给药当天和给药后连续观察14d,该组小鼠均未见明显异常。食用油组在给药后第1d表现异常,第2d至第14d都恢复正常。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绝大多数在给药后的第1d、第2d表现异常,第3d至第14d恢复正常;其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有2只和5只小鼠死亡,小鼠的死亡数量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给药小鼠的体重增长幅度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在给药后的第1d都明显减慢(P0. 01),且高剂量组表现出负增长。在第3d至第14d体重增加变快,甚至有些时段体重增加幅度超过阴性对照组和食用油组,但在整个受试过程中给药小鼠体重总体上都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食用油组。表明蒜头果油具有较宽的安全剂量范围,但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胃肠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7.
印楝油氯仿提取物对雄性小鼠的抗生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昆明种雄性小鼠口服印楝油氯仿提取物2g·kg-1d-1,连续1周,停药后第3周取材,研究了其抗生育作用。结果表明小鼠口服印楝油氯仿提取物后抗生育作用肯定;半数致死量为33g·kg-1;血清中转氨酶的活性在停药后的1~3个月升高,停药后的4~6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血清中睾丸酮含量在服药前后,无明显改变;流式细胞术研究结果表明:印楝油氯仿提取物引起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升高;对变态期精子细胞核蛋白转换的影响表现为总碱性核蛋白含量减少47.11%,总组蛋白精核蛋白比值升高82.25%。研究表明,印楝油氯仿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生育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精子核蛋白的转换,另外还可能与细胞免疫介导有关,对于控制鼠害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老龄化油茶截枝复壮产量效益,以'赣州油'系列50 a树龄油茶为研究对象,分年度和品种进行主干100~120 cm处截枝处理,截口涂抹林木长效保护剂和凡士林进行防病保水,以未截枝作对照组.连续跟踪调查截枝组和未截枝组产量,记录投入和产出数据,2020年测定截枝组和未截枝组单果特征.截枝后3 a开始有收成,鲜果产量达228.80 kg·667m-2,与未截枝处理相当,截枝后5年进入盛产.截枝对油茶果实性状影响比较明显,截枝后果实性状明显高于未截枝油茶;不同品种的果实性状对截枝的反映效果基本一致,'GLS赣州油1号'赣州油1号'和'赣州油7号'的单果鲜重、果实横径、出籽率、出油率等均比未截枝处理高;截枝后树体病虫害发生率下降;截枝后第4年回本,第5年进入高产,收入保持在4000元·667m-2以上.截枝复壮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能够短期内提高油茶产量和茶果质量,并且改造投入不高,后期收益可观.  相似文献   

19.
熊正英  刘小杰  唐量 《沙棘》2004,17(3):16-19
通过测定运动小鼠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服用沙棘油对小鼠能力影响的生物化学机制。为此选用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六组:安静对照组、安静沙棘组、训练即刻组、训练即刻沙棘组、训练恢复24h组和训练恢复24h沙棘组。经过6周(42d)游泳耐力训练后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分析比较了各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GFT)、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同时还对各组肝脏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1)以上各组GPT除安静对照组与相应沙棘组和训练即刻组与训练恢复组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2)SOD除安静对照组与相应沙棘组,训练即刻沙棘组与训练恢复沙棘组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3)MDA除训练即刻组与相应沙棘组及恢复组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4)沙棘组肝脏细胞中线粒体、肝浆网、肌丝等结构均比相应对照组完整,病变程度比对照组轻。结果表明,沙棘油能改善运动对肝脏细胞的损伤,提高肝脏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能力,同时还对肝脏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内蒙古大青山干旱阳坡的特点,采用油松3年生容器苗、沙棘和山杏2年生裸根苗植苗推广造林66.67 hm2,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0.6%,保存率在85%以上。在造林后4年,林分平均高为84.3 cm,平均基径达1.6 cm,当年高生长量平均达41.3 cm,对林地土壤肥力的改善十分明显。因此得出:在大青山干旱阳坡推广造林,应以油松、山杏、柠条等抗旱树种为主,采取小规模的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方式,造林以春季为主。采取株间混交方式,株行距2 m×3 m和2 m×4 m;混交比例以油松50%,沙棘、山杏为50%。造林当年的7~8月份松土除草1~2次,并加强对鼠害和兔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