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适合在吕梁市范围推广的油松(侧柏)、刺槐混交,油松(落叶松、侧柏)、柠条(沙棘)混交,刺槐、柠条混交和山杏(山桃)、柠条混交5种混交造林模式,对于提高吕梁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适合在吕梁市范围推广的油松(侧柏)、刺槐混交,油松(落叶松、侧柏)、柠条(沙棘)混交,刺槐、柠条混交和山杏(山桃)、柠条混交5种混交造林模式,对于提高吕梁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季华  吴克贤 《沙棘》2007,20(2):16-18
为进一步提高沙棘混交林的效率,对营造沙棘混交林过程中遇到的混交树种的选择原则,混交林的营造方式,混交类型以及可与沙棘混交的植物种类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芽阔叶树人工混交培育降低了培育成本,提高了生态效益,混交林培育28a后,林分生长稳定,生产力较高;混交林中的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好于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对恢复森林生态原始林貌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松-沙棘混交模式对生境和油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油松纯林为对照,对油松与沙棘行状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宽行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林地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及油松的存活率、高度、地径、顶梢年生长量等进行13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均高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林地的光照强度为油松纯林的较高,带状混交、宽行混交沙棘平茬、行状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宽行混交和行状混交的较低;土壤储水量在11年后表现为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油松纯林的较低;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表现为沙棘郁闭度、高度越高,土壤密度越低,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越高.与油松纯林相比,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油松的高度和地径在6年以后明显较低,存活率在7年以后显著降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高度在7年以后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油松高度在10年以后高于带状混交的油松;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地径在9年以后大于油松纯林的油松地径;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的油松顶梢年生长量在6年以后较大,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的较小.油松与沙棘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促进了油松的生长,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降低了油松的存活率,抑制了油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10 a的营造纯林、与枫香混交造林、与鹅掌楸混交造林的对照试验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与枫香、鹅掌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既能改善林地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落叶松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病虫和风雪危害,增强落叶松林的抗灾能力。日本落叶松适宜和喜光、深根性的中山速生阔叶树种(常绿阔叶树或常绿落叶阔叶树)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7.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次生林采伐迹地的土壤肥力指标的差异,以及林龄、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得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存在较明显地力衰退,并且这种衰退与林龄和立地条件有关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8.
邢渤庶  王星  孟庆涛 《沙棘》2005,18(4):9-10
对沙棘这种灌木或亚乔木同黑加伦小灌木按一定模式营造的混交林与沙棘黑加伦两种纯林进行生长发育、结实、病虫害发生率等方面调查,发现各种营林指标混交林明显优于纯林。因此可以提倡营造这样一种模式的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冷杉 (Abiesfabri(Mast)Ciaib)、落叶松 (Larixkaempferi(Lamb)分别是我国西南高海拔地区和北方的主要用材林栽培树种。过去 ,冷杉都是纯林栽植 ,或与云杉 (PiceaaxprataeMast)混交。美姑县洪溪林场从 1989年开始 ,利用冷杉与日本落叶松混交栽植 ,取得了成功。通过 15年的观察研究 ,我们发现冷杉与落叶松混交 ,林木生长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冷杉纯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冷杉与落叶松混交林下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也比冷杉纯林和冷云杉混交林增加了。该项技术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将调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试验地区的自然概况试…  相似文献   

10.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不同林龄、不同林下草本植被盖度、采伐迹地的土壤及无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 ,探索出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变化规律 ,提出了林草同生的二层复合结构 ,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林的测试分析表明,混交林比杨树纯林腐殖质含量增加2.35%,土壤容重减少0.14g/cm3,相对湿度夏冬两季分别高4%和8%,饱和持水量增加17927.8kg/hm2。形成了提高混交林中杨树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配置使根系分布更均匀、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空间、水分、养分,同时为杨树倒茬更新创造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12.
红松与日本落叶松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比例为3∶1的林型,不但单位面积上间伐材收益高、红松保留株数适宜,而且树木生长旺盛,伐除落叶松后可在较短时间内郁闭,形成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肥力动态变化、土壤生物化学特征及系统内生物地球环循特征方面,分析探讨了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及其调节机制,提出凋落物在生物自肥能力中的关键作用,并从养分吸收与供给关系阐述了防治落叶松人工林地衰退趋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88年春,采取行间1∶1的混交方式,营造了株行距2×15m的杨树与沙棘混交林,一次造林成林。造林后,整个生长期间未进行铲趟抚育。10年后调查,混交林中的杨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的杨树纯林增长3%、6%、7%。显示了沙棘具有促进杨树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曲柳与落叶松最佳混交方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曲柳和落叶松均为黑龙江省造林树种中价值高、生长快的两个珍贵树种。在该省的造林实践中,这两个树种混交比较成功。现根据生产中的调查和试验等方面所获资料,对混交方式作如下探讨。一、外边资料的分析生产调查结果说明,水曲柳与落叶松的混交方式主要是以带状混交为主,其次是行间或株间混交。在我省的富锦县太东、桦川  相似文献   

16.
从5个方面分析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变化,得出经营落叶松人工林有使土壤肥力递减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对红松果材兼用林造林混交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红松与日本落叶松隔行混交造林,当日本落叶松达到工艺商品市场价值时,一次性采伐后,可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取较好利润,从而缩短投资周期,解决了营林生产中存在的红松结实前期无产出效益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林适宜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更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文章通过对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林的不同混交配置的试验得出,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比3∶1林分红松生长最好,混交比2∶1的林分红松生长较次之,混交比1∶1的林分红松生长最差。混交比3∶1的林分红松地径分别为混交比2∶1的林分、混交比1∶1的林分的18%与41%;树高是混交比2∶1林分、混交比1∶1林分的35%、46%。红松与落叶松混交林适宜的混交比应是有利于红松的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19.
沙棘生态林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又名酸刺、醋柳、黑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最高可达10m,通常1~2m,呈簇生。沙棘分布很广,在我国的华北、西北、西南、东北的近20个省(区)都有分布;在我省的祁连山、洮河、白龙江、子午岭、小陇山等林区分布较多,而在干旱地区生长普遍,与油松、侧柏、落叶松等营造混交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化荒山荒坡,营造生态林的最佳模式。混交后油松、侧柏、落叶松、沙棘生长快,干形好,病虫鼠害亦少。  相似文献   

20.
围场沙棘资源开发利用设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围场地域广阔,沙棘资源地产丰富,开发潜力大。沙棘不仅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而且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沙棘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制做食品,还可用于医疗保健,因此开发利用沙棘资源将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