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蚕桑生产的发源地.数千年来,蚕桑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全国桑园面积达到1 200万亩,发种3 000万张,产茧70多万t,建立了国营丝绸企业800多家(不包括乡镇企业),有职工800多万人,每年可消化鲜茧70多万t.  相似文献   

2.
1蚕桑基本概况 1.1蚕桑生产在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的1995年,贵池区蚕桑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桑园面积达到3800hm2,年发种量突破1万张,年产蚕茧325t.  相似文献   

3.
永济县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境西端.全县17个乡镇,248个行政村.31万人口,总面积183万亩,其中耕地102万亩.农业结构以麦棉为主,是发展蚕桑生产的新区.该县属暖湿带大陆性气候的河谷平原.交通方便,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无露期220多天,适宜于发展蚕桑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蚕茧产量连年翻番.现有桑园1600多亩,今年产茧量可达6万斤左右.  相似文献   

4.
蚕桑生产是桐乡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桐乡的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5万户农户栽桑养蚕,蚕茧收入约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30%.由于桐乡是个蚕桑老区,老桑园比重大,树势衰老,缺株多,靠天桑多,土地高低不平,75%以上的已过盛产期,产量很不稳定.因此,全面改造蚕桑传统产业是实现蚕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我们重新对全市的蚕桑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抓示范工程,提升蚕桑产业的目标和方向,用大手笔来规划桐乡未来蚕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赵大山 《中国蚕业》2001,22(4):47-48
1基本情况 山东省沂水县土地总面积24.33万hm2,其中耕地面积7.8万hm2.总人口111.6万,其中农业人口99.96万,辖19个乡镇,1218个行政村,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实际,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大力培植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集中培育起了桑蚕、黄烟、干杂果、食草畜禽、名特珍稀果品和蔬菜瓜果等支柱产业,加强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蚕桑生产作为全县十大系列产业开发项目之一,到2000年全县桑园面积已达到1800hm2,成为全省蚕桑生产重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是全国著名的老蚕区,蚕桑生产历史源远流长,蚕茧产区遍及全省陆地,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以1988年为例,将我省的蚕桑生产概貌介绍于后。一、蚕区分布状况 1988年全省有10个市(地)、68个县(市、区)、1625个乡(镇)、14059个村有蚕桑生产;桑园面积123.5万亩,其中成片桑园118.46万亩,零星折算面积5.05万亩,当年可采摘面积116.18万亩;生产蚕茧105636t,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陇南自唐代就开始栽桑养蚕,新中国成立后蚕桑生产有了一定的规模,到1994年全区有8个县、60多个乡(镇)、2万多农户从事蚕桑生产,桑园面积达0.358hm2,养蚕1.06万张,产茧241t,农民蚕茧收入409.7万元,栽桑养蚕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家庭副业及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2000年以后,在省、地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深刻总结蚕桑起落的历史经验,推行企业化、市场化、股份化、民营化的运行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优质蚕茧示范基地,使蚕桑生产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丽水地区地处浙西南山区、土地面积2591.35万亩,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蚕桑生产是个新区,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发动和支持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蚕桑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区现有桑园6.7万亩,1992年产茧2240吨,投放茧款2046.2万元,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区亩桑产茧量和蚕茧质量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利于蚕桑生产的巩  相似文献   

9.
素有九里桑园之称的盐官乡,其蚕桑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371.98万元,其中蚕茧产值为768.20万元,占32.4%。蚕茧收入是我乡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83年以来蚕桑生产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蚕桑生产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广高产经验,实行科学培桑、科学养蚕,  相似文献   

10.
章俊文  刘宁 《四川蚕业》2000,28(3):57-59
<正> 龙蚕镇位于蓬安县南面,辖16个村,141个合作社,4269户,16870人,耕地面积15800亩,其中旱地7800亩。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到七十年代末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成为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1979年因发展蚕桑成绩突出荣获过国务院嘉奖,当时全镇有桑树175万株,养蚕4568张,产茧14.45万公斤,蚕桑收入48.84万元。八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1.
蚕桑生产是本地区一项传统农业支柱产业,2001年全区共拥有桑园面积3600hm2,养蚕户2.9万户,饲养蚕种133690张,生产蚕茧5675.6t,蚕桑产值达1.36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2.12%.栽桑养蚕收入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蚕桑产业对本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08,36(2):8-10
1 现状 珙县共17个乡镇,262个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全县有16个乡镇193个村近2万户栽桑养蚕,其中蚕桑重点乡镇11个,重点村100个。目前智溢公司在编员工达413人,其中孝儿丝厂210人,蚕桑生产员工109人,智溢迎宾馆员工94人,总公司下设3个分公司,16个蚕丝生产管理站点。  相似文献   

13.
李开莉  皮曹林  陈友敏  敖树刚  邹邦兴  汪燕  林桂琼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24-26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光热资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宁南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截至目前,宁南县桑园面积达到25万亩(1.67万hm^(2)),带动宁南县13个乡镇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4.
蚕桑产业化配套技术和经营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丝绸制品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蚕桑业是我国农业的一项传统产业.长期以来蚕桑业束缚在小农经济中,蚕桑生产处于家庭副业的地位,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缺乏规模效益.由于多因素的制约,蚕桑生产一般推行家庭劳力为主的0.33~1hm2经营规模,但要全面提升蚕桑生产的行业优势,增强竞争力,必须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属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横贯本区,流程83公里.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辖62个乡镇、1098个村.总人口164.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26万人.耕地面积108047公顷.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在107.5~1700米之间.蚕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00~800米的中低山和沿江河谷地区.万州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代发展迅速,特别是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蚕桑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桐乡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长期以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内,蚕桑产量曾位居全国首位;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明显,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蚕桑比重逐年下降,2015全市有年报桑园面积78160 m2,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不到6万户,全年饲养蚕种量18.06万张,年蚕茧生产量0.95万t。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的良好势头宜宾县人口众多,幅员广大,发展蚕桑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有27个乡镇,93万多人,总面积为3030平方公里,人均5亩多;有耕地面积164万亩,其中:田81.23万亩,地82.8万亩,人平占有土地面积为1.8亩.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全县蚕桑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90年以后,县委、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才使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转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相似文献   

18.
丰都县兴义镇围绕建立区域特色经济目标,加大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正在海拔300~600米的金(金竹滩)大(大池)公路一带建设蚕桑生产基地,决心用三年的时间,把兴义镇建设成为蚕桑万担(500吨)镇.目前各项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十年来,尤其自1980年到1985年的五年间,南通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全市1980年桑园面积13.85万亩,年发种量30.8万张,总产茧8785吨,到1985年桑园面积达36,75万亩,年发种量66.24万张,总产茧18230吨。在五年中桑园面积增长了1.65倍,产茧量增长了1.13倍。1986年总产茧又获20775吨,连续六年蚕茧总产蝉联全省第一名。南通市近年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蚕桑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稳产性好。南通市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而蚕桑生产的抗灾能力较强。蚕桑生产包含着两个生产环节:一是培桑。桑树是多年生  相似文献   

20.
我县有11个乡镇,耕地40多万亩,总人口58万多人.1981年蚕桑生产分布在四个乡镇,桑园242亩,产茧不足50吨.1985年蚕桑生产已遍及全县11个乡镇,桑园扩大到3219亩,养蚕农户2927户,全年养蚕11651张,总产茧2344吨.总产值991441元.我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比较快,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