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DNA扩增片段序列对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从130个任意寡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48个引物, 对8个樱桃种及2个种间杂交种的总DNA进行PCR扩增, 产生的多态性用于遗传分析。利用两种距离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并构建出种间及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聚类图。结果表明, 扩增位点总数为840个; 23个甜樱桃品种及4个酸樱桃品种各自聚为一类, 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69和247个, 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7.74%和29.40%。毛樱桃、草原樱桃(变种) 与欧李聚为单一组群; 中国樱桃与寇尔特亲缘关系较近, 聚为另一单一组; 甜樱桃、酸樱桃等其他种在亲缘关系上分歧较大; 樱桃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623 ~ 0.2719之间, 并且从分子水平上可以鉴别。聚类图聚类分析结果总体上与李属分类标准相一致。除甜樱桃‘红灯’品种外, 均扩增出了1个以上的特有RAPD标记, 据此可以进行品种鉴定或杂种优良性状预选。  相似文献   

2.
24个山东石榴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8条ISSR引物对24个山东石榴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78个DNA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22.25个DNA位点,其中有122个多态性DNA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54%。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685 4、1.379 0、0.228 2、0.345 3;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74 2~0.910 1,其中‘峄城多刺’与‘峄城竹叶青’这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最远,而‘峄城大红皮酸’与‘峄城大青皮酸’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UPGMA法构建分子树状图,以遗传相似系数约0.806为阈值,将供试的24个山东石榴品种分为6类,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用于石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兰38个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标记对建兰38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用筛选的18个10 bp随机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1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3个,多态位点比率占88.79%,表明建兰38个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8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420~0.5385(均值0.2902)。基于RAPD标记的建兰38个品种的UPGMA聚类结果支持将建兰分为彩心和素心两个变种,以及素心多由彩心变异而来的传统分类观点。研究发现:引物S153-650 bp位点是'闽西鱼魫'、 '鱼魫大贡'、 '鱼魫'和'银边鱼魫'的特异标记,引物S38-1 200 bp位点是'十六罗汉'和'鱼魫'的特异标记,引物S38-800 bp位点缺失是'马耳四季'的特异标记。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SRAP及AFLP标记构建荔枝高密度复合遗传图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特迟熟品种‘马贵荔’为母本,特早熟品种‘焦核三月红’为父本,杂交获得F1群体,利用该群体的76个单株为作图群体,连同两个亲本,进行了RAPD、SRAP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并运用Joinmap3.0进行连锁分析,分别构建了‘马贵荔’和‘焦核三月红’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马贵荔’的遗传图谱为20个连锁群,包含238个标记位点,覆盖总图距1 096.59 cM,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为4.61 cM;焦核三月红的遗传图谱为19个连锁群,包含239个标记位点,覆盖总图距881.36 cM,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为3.69 cM。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沙棘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24个大果沙棘品种为材料,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进行沙棘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18个引物用于扩增反应,在24个大果沙棘品种中检测到171个RAPD位点,其中多态性DNA带112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65.5%,表明大果沙棘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RAPD分析的基础上,对大果沙棘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相似系数0.58处作为分界,可将供试的24份大果沙棘种质分为4类。  相似文献   

6.
牡丹栽培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7 种花色系的35 个牡丹栽培品种进行RAPD 分析, 34 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418 个位点, 其中337 个(80. 62 %) 多态位点表明受试品种间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同一花色的不同品种间和不同花色系间都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态性, 不同花色系间多态性位点频率大小依次排序为蓝色系> 黄色系> 深红色系> 黑色系> 白色系> 绿色系> 红色系; 利用UPGMA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35 个品种被分为5 个遗传聚类组, 除红色系外, 其它6 种花色与遗传聚类组的划分无必然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8个核桃品种叶片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条对8份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位点34个,其中多态位点24个(比例达70.58%),构建出8个核桃品种的数字化指纹图谱。以NTSYSpc2.1软件计算品种指纹图谱的相似系数(GS)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样品间的GS在0.54~0.94之间,在GS=0.64处将8个核桃品种分成2组:第一组母本为‘扎343’(1号),矮化品种有‘新温724’(4号)和‘新温908’(5号);第二组母本为‘新早丰’(2号),矮化品种有‘新温609’(3号)、‘新温915’(6号)、‘新温916’(7号)和‘新温917’(8号),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种分子标记构建龙眼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龙眼特优质品种‘凤梨朵’为母本, 大果型主栽品种‘大乌圆’为父本, 杂交创建了‘凤梨朵’ ב大乌圆’F1群体。从该杂种群体中随机选用94个单株作为作图群体, 连同两个亲本品种, 进行了RAPD、ISSR、SRAP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 并运用JoinMap3.0进行连锁分析, 分别构建了‘凤梨朵’和‘大乌圆’的分子遗传图谱, 其中, ‘凤梨朵’的遗传图谱为21个连锁群, 包含183个标记位点,覆盖总图距965.1 cM, 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为5.84 cM; ‘大乌圆’的遗传图谱为22个连锁群, 包含251个标记位点, 覆盖总图距1 064.8 cM, 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为4.65 cM。这是龙眼上首次报道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 为后续的基因定位及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SRAP和EST-SSR分析香椿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和EST-SSR标记技术对中国9省10个香椿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试图为香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3对SRAP标记共扩增出167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5.06个多态性位点;4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2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9个多态位点;所选香椿居群的等位基因数和期望杂合度(EST-SSR,Na = 2.3506,He = 0.4632)及Shannon’s信息指数(SRAP,I = 0.6140;EST-SSR,I = 0.6752)较高,表明中国香椿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SRAP,Gst = 0.3124;EST-SSR,Fst = 0.2462)表明所研究的香椿资源分化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10个香椿居群可分成3类,其中衡水、泰安和太和居群为一类,成都、昆明、武汉和汝阳居群为一类,德州和泉州居群聚为一类,南京居群的结果因两类引物略有不同;香椿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实际的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多态性引物,对二代油松种子园的120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共201个扩增条带中152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62%;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5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821。采用UPGMA法,在遗传距离0.15处的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表明该二代种子园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山楂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山楂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RAPD技术对20个不同品种的山楂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120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所选山楂品种的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16条谱带,177条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比率达81.9%,其中包含27条特异性谱带,揭示了山楂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利用NTSYS软件和UPGMA法对扩增结果进行了品种间相似系数的计算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在0.71~0.87,实生楂与其他山楂品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主栽茶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标记对四川主要产茶区具代表性的36份茶树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良好的16条, 共扩增出167条谱带, 其中, 多态性带为158条(占94.61% ) ,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149~0.679之间。UPGMA聚类结果将36份茶树栽培品种分为3个复合组和2个独立组, 聚类结果与茶树品种的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胡晓辉  李娟  郭世荣  李璟 《园艺学报》2006,33(5):1113-1116
 采用营养液水培, 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Ca2+对两个耐低氧能力不同的黄瓜品种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耐低氧能力较弱的‘中农8号’相比, 耐低氧能力较强的‘绿霸春4号’根系LDH活性增加幅度较低, 乳酸含量较少, ADH活性增加幅度较大, SDH和IDH活性降低幅度较小。低氧胁迫下, 营养液加钙处理能够提高根系SDH、IDH和ADH活性, 降低LDH活性和乳酸含量; 而低氧缺钙处理表现出相反的结果。这表明, 低氧胁迫下, Ca2+能提高根系乙醇发酵能力, 降低乳酸发酵, 使植物保持有氧呼吸代谢, 从而缓解低氧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长茄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从分子水平用ISSR标记法对南方长茄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2个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对57个样品DNA共扩增出116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67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84个(71%)。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8之间,表明茄子栽培种内品种间的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能将57个南方长茄品种划分为6个类群,类群的划分与地方来源没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河南17 个桂花品种的RAPD 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尚富德  伊艳杰  张彤 《园艺学报》2004,31(5):685-687
 采用改良CTAB 法提取河南17 个桂花品种的基因组DNA , 利用RAPD 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研究。从100 个10 bp 的随机引物种筛选出15 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 共产生121 条带, 其中87 条为多态性带。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反映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图。各个品种群内的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接近, 而不同品种群间亲缘关系较远。RAPD 对基因组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香石竹品种的RAPD 标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友波  林春  毛静  莫锡君  杨明 《园艺学报》2004,31(1):109-112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 技术, 选用4 个随机引物, 对87 个大花型香石竹品种总DNA进行随机扩增。4 个引物均得到了稳定的RAPD 图谱。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500~4300 bp 之间, 每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8~12 条之间, 共扩增出2113 个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 条带数为915 条。根据DNA 谱带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 对87 个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 分为10 个组群, 组群间差异较大, 组群内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10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和日本的20个青菜品种进行了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0对SSR引物扩增的条带总数为26,其中76.9%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说明供试青菜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表明,20个青菜品种可分为三大类,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ISSR分析澳洲坚果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对17份澳洲坚果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19条引物共扩增出36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249个(67.5%)。利用UPGMA法得到的聚类的结果表明17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所有夏威夷选育出的品种在最大的一个类群中归于两个亚类,而在澳大利亚选育出的品种则分别聚为独立的类群,因此推测夏威夷选育出的品种很可能起源于两个遗传多样性不同的群体;而澳大利亚选育的品种其遗传背景和选育史与夏威夷的品种不同。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were used to estimat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24 cultivars of short-day onions. Total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and subjected to RAPD analysis using 90 arbitrary 10-mer primers. Of these, 15 primers were selected which yielded 137 bands, 91.24%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 None of the primers produced a unique banding pattern for each cultivar. RAPD data were used to calculate a Squared-Euclidian Distance matrix which revealed a minimum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cultivars ‘AFLR-722’ and ‘PBR-140’, and a maximum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cultivars ‘PBR-139’ and ‘A.Kalyan’, and ‘MS-48’ and ‘A.Kalyan’. Based on the distance matrix, cluster analysis was done using a minimum variance algorithm.The dendrogram thus generated, based on Ward’s method, grouped the 24 onion cultivars into two major clusters. The first cluster consisted of cultivars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and the second of cultivars from the southern region of India.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high diversity among the onion cultivars selected and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of RAPD marker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onion germplasm for crop improvement purposes.  相似文献   

20.
梨品种资源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种质间的遗传差异,对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搭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3个多态性好的引物,在21个品种间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339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92个,占86.1%。利用UPGMA(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进行了品种间相似系数的计算以及聚类分析,揭示了这些品种间遗传上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