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处辽河、浑河、绕阳河下游平原。几年来,加强了柳条林基地建设,柳条林已发展到1.7万亩,年产白条400万kg。为了充分开展利用柳条资源,提高柳条的经济价值,该县从1976年开始建柳编厂,目前已增加到41个,柳编制品品种发展到279个,产量已达179万件,1987年产值达169万元。产品销往美国、英国、荷兰、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全县仪柳编出口创汇就达45万美元。为了把台安县的灌木柳的栽植和柳编生产的经验引入盖县,发展外向经济,出  相似文献   

2.
世界软木工业之发展,在近二十多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心已由北美移向了西欧。二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末,美国进口软木(原料)和加工软木,约占世界总量之一半,最多时一年超过15万吨。六十年代以后,美国软木工业一落千丈,软木进口大幅度减少,到八十年代初年进口已减少到2万吨,进口的加工量已退居到联邦德国和法国之后。软木总产量占世界一半的葡萄牙,年产量达15~18万吨,逐渐由资源出口国转变为软木制品出口国。1973年,葡萄牙出口软木总量为15.84万吨,价值4900万元,每吨出口软木价值仅为311元;10年之后,出口软木虽减少到11.37万吨,而价值却升至  相似文献   

3.
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 Ch-eng)俗称杞柳,枝条细长柔软,韧性强,是编织的上等原料。近几年,我国的柳制品盛销国际市场,国内条编业发展很快,致使柳编原料紧缺。当前簸箕柳多为稀植栽培,粗放管理,柳条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急需改进。发展簸箕柳经济林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出口创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索簸箕柳条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笔者自1985年春,在本县酒庄村连续三年进行了密植栽培试验。栽培面积1987年超过400亩,当年造林当年收益。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前言新民县所产柳条驰名中外。日本曾指名要新民柳河沟的柳条,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和省内有关市地都曾来新民购条。1964年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会上做过展出。新民的柳制品生产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曾用于编织沙发、躺椅、矿用风筒、簸箕、柳条包等,现在保留的除上述品种外,尚有柳条帽、笸箩、筐篮等。近几年沈阳地区的柳制品出口已代替了原条出  相似文献   

5.
福州口岸今年以来竹木藤柳草制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月份共出口1600多批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二成多。看好福建竹木藤柳草制品优良的质量和独特的设计,前年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福建竹木藤柳草制品需求大增,去年福州口岸出口竹木藤柳草制品16 000多批次,比上年增长五成多。 福建是工艺美术之乡,八闽大地有众多的能工巧匠和丰富的竹木藤柳草资源,是竹木藤柳草制品生产和出口大省。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福建出入境检  相似文献   

6.
杞柳品种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杞柳别名簸箕柳、笆斗柳、柳条,属杨柳科、柳属灌木,耐湿润,耐瘠薄,发条率高,柳条细而长,富有韧性,去皮后的条子洁白光滑,是较好的编织材料。杞柳在我国分布很广,以山东、河北、山西、内蒙等省区所生产的柳条为好,尤其是座落在沂河两岸被称为“中国杞柳之乡”的山东郯城质量最佳。杞柳可1次栽植多年收条,成本低,效益高,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一般柳条产量1.0万~1.25万kg/hm^2,单纯出售柳条原料收入4.5万~5.5万元/hm^2左右,如经加工可增值2~4倍。  相似文献   

7.
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坝林场垃于罕山次生林区的中部,建场于1956年。它的经营总面积为88万亩(有林地占32万亩)。有天然次生杨、桦林7.8万亩,柞树和灌木林20余万亩;人工落叶松和油松林4万亩。该场为充分利用经营范围内的草场资源,自1966年开办养鹿场以来,鹿的数量由建场初期的130只发展到780只。年产值由建场初期的2万多元增长到33万元,年利润由建厂初期的2千余  相似文献   

8.
弯月小卷蛾 Saliciphaga archris (Butler)属鳞翅目,卷蛾科。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等省;国外分布于苏联(西北利亚)、欧洲。危害杨、柳。在高大乔木上危害较轻,在杞柳、筐柳、簸箕柳等灌木柳上危害较重。以幼虫危害柳条的顶梢,使柳条大量扩杈,严重影响柳条的质量和产量。自1991年,笔者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74-1990在广西南宁,建立59亩中国油桐基因库华南库,共搜集光桐系和皱桐系各类群基因型469号。其中光桐系5类群265号,皱桐系3类群204号.在建库过程中,通过库内观察测定与库外品比试验和中间试验,共评选出优良基因型团(品种)18个,优良基因型(高产优良无性系)20个,共推广造林69.5万亩。其中广西共推广54.5万亩,全面投产5年(1985-1989),共增产桐油(按区土产公司实际收购置计)2044.14万kg;其中,1989年实收桐油1343kg,增产803万kg,为1949年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比最高的1957年(1000万kg)尚高34%;亩产桐油则由4.72kg提高到8.37kg,提高了77.33%。  相似文献   

10.
奈曼旗保护森林资源措施得力徐文德奈曼旗从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林业资源出发,采取措施加强资源保护力度,促进林业发展。奈曼旗近几年人工造林已达37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近22%,沙地面积由800万亩减少到300万亩。为了保护这得来不易的造林成果,旗林业局采取...  相似文献   

11.
田东县森林资源当前面临着两个实际问题:第一、森林资源出现“赤字”.森林面积由1974年“四五”时期森林资源清查时的128万多亩(包括疏残林和灌木林),减少到1985年的90万亩,减少29.7%;立木蓄积量由1 62万 M~3减少到1985年的105万多 M~3,减少35.2%。县内主要林区朔良乡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2.
编织柳是生产柳条供作编织原料用的一类柳树。用柳条编制的各种生活,工艺制品及小型家具,轻巧美观,行销国内外市场,是重要的出口贸易产品。在我国,能作为柳编利用的柳树种较多,但目前生产上普遍栽植的只是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筐柳(S. linearistiplaris)、细枝柳(S. gracilior)、北沙柳(S. psammophila)、篙柳(S. viminalis),杞柳(S. integra)等几种。为满足柳编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柳树资源,选择适宜柳编的柳树进行人工栽培;另一方面要通过遗传改良的途径,选育高产优质的编织柳新品  相似文献   

13.
柳叶锈病主要危害筐柳、簸箕柳等条编柳,在山东省普遍发生,临沂地区有柳条面积6.7万公顷,被害面积几乎达100%。发病重的,柳条瘦弱,叶片早脱,产量降低10~20%。该病危害叶片,枝条、嫩梢上无发生。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一些直径约0.1mm的鲜黄色小孢子  相似文献   

14.
灌木柳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柳泛指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Salix)的灌木。其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利用价值大。我国人民对灌木柳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各国经济往来的日益增多,柳编工业也得到丁迅速发展。我国的柳制品,畅销英、美、法、西德、意大利、日本等30多个国家,深为外商喜爱,创外汇越来越多。据了解,我省今年仅柳制品一项就可创外汇1000万元以上。但由于我省灌木柳自古以来多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管理粗放,一般亩产条只有15~25kg,较好的也只有100~150kg。这样就程度不同地影响了柳编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五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  李宏 《新疆林业》2010,(1):36-37
<正>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和支持下,南疆林果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林果面积已由20多万公顷(300多万亩)的点块状分布,发展形成带、片状分布的80多万公顷(1 200多万亩),已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截止2009年,全区林果种植总面积已达107万公顷(1 600万亩)。林果业正逐步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16.
簸杞柳JW8—26及杞簸柳JW9—6新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 Cheng)与杞柳(Salix integra Thunb)的正反交杂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通过无性系选择,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编织柳优良无性系——簸杞柳Jw8-26(Salix suchowensis×S.integra)和杞簸柳J_w9-6(S.integra×S.suchowensis),其柳条平均产量分别为1941公斤/亩和1746公斤/亩,平均条长分别为230厘米和234厘米,产量和条长比对照簸箕柳高82.91—63.64%和16.75—14.25%,是适于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的编织柳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16年来(1974—1990),在我国油桐栽培南带的广西南宁,建成中国油桐基因库华南库,共搜集光桐[三年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 Shaw]和皱桐[千年桐V.mon-tana Lour]各类群基因型共计469号。基因库总面积59亩。其中光桐系区有5类群(Semblancegroup)的基因型265号,皱桐系区有3类群的基因型204号。在建库过程中.共评选出优良基因型团(品种)18个,优良基因型(高产优良无性系)20个,并开展了这些优良基因型的开发利用,共推广造林69.5万亩。其中广西共推广54.5万亩,全面投产5年共增产桐油(按区土产公司实际收购量计)2044.14万kg、产值0.981亿元,加上税利为1.065亿元。其中1989年实收桐油1343万kg,增产803万kg,增加产值3856万元。为1949年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比原来最高的1957年(1000万kg)尚高34%。单产(桐油kg/年、亩,下同)则由4.72kg提高到8.37kg,提高了77.33%,结束了该区50年来单产一直在4—5kg上下徘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1982—1984年,我们对省内的灌木柳资源与利用状况进行了考察。全省有灌木柳20余种,面积约40万亩,其中生长较好的有10余万亩。东部山区以杞柳为优势种,间有细柱柳、三蕊柳、蒿柳、龙江柳、卷边柳、紫柳等;中部平原和西部地区以细枝柳为优势种,间有三蕊柳、日本三蕊柳、蒿柳等;西北部风沙较严重地区,以黄柳、小红柳为多。为了合理利用灌木柳资源,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价值,我们在进行灌木柳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同时,开展了灌木柳综合利用的  相似文献   

19.
采取对比试验法,对不同立地、不同栽植密度、不同插穗径级、施肥措施及“养根”年限等影响杞柳产量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寒冷的伊春林区完全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无节杞柳条材,且每公顷可产鲜柳2万kg,126万根柳条。  相似文献   

20.
柳条编织品是山东省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白柳条中小条的编织加工是定陶县柳编工艺特色。定陶县柳编加工生产多年处于中小条的条源不足 ,条质较差的状况 ,限制了中小条柳编制品的加工生产。为了缓解柳编原材料的供求矛盾 ,满足对白柳条中小条的需求 ,结合定陶县柳编业生产实际 ,开展了编织柳中小条培育技术研究。 1986年开始试验 ,从省内外引进不同系号的编织柳 ,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经几年试验观测 ,总结出适宜生产中小条的编织柳品种和栽培技术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试区概况定陶县位于北纬 34°5 7′至 35°14′ ,东经115°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