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选点取样对剑麻营养元素的测定,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养分间、养分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增施N、P、Zn将导致剑麻叶片产量、单叶纤维重、单叶重、纤维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增施Ca、Si虽可促进单叶重显著提高,但将导致纤维率的显著下降,增施K将导致纤维率的显著下降,因此,应注意麻田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2.
陈莉莎 《中国麻业》2023,(1):33-40+48
试验对剑麻种质资源圃的14份国外原始种、25份国内原始种和21份性状优良的杂种/选育品种3类共计60份种质进行纤维强力分析,并结合单叶重、叶片纤维含量、纤维产量、纤维长度等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束纤维强力指标以H·11648为基准,筛选出7份优质的剑麻种质。通过相关性分析与比较,发现纤维强力与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单叶重与纤维产量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3种分析类型中均达到显著水平,系数分别为0.814、0.964和0.771;通过统计分析判定出不同种质间生物学特性(单叶重、纤维产量)差异显著,系数为67.8%、79.1%,而纤维强力、单叶重和纤维长度3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综合结果分析,今后应重点在增加单叶重、提高纤维产量和提升纤维强力上下功夫,为剑麻种质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剑麻单叶农艺性状与鲜叶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剑麻叶片4种主要农艺性状叶长、叶宽、叶厚、鲜叶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叶片鲜叶重离散程度较大,叶长与叶宽居中,叶厚离散程度最小。4种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叶宽与叶厚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叶长与鲜叶重相关系数最高,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2.213x-928.18(R=0.8816;r_(0.01)≥0.254),表明剑麻叶长与产量间存在高度关联,该特性将为剑麻生长模型和产量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梯度的麻渣配施化学钾肥处理,并测定了剑麻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与不施用钾肥处理(NP)相比,施用化学钾(NP+K)和麻渣(NP+ST)2处理对剑麻叶片宽度、单叶生物量、增叶数、总叶片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麻渣处理(NP+ST)和施用化学钾肥处理(NP+K)对剑麻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麻渣的某些养分元素对提高剑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效果。施麻渣配施1/2化学钾肥处理(NP+ST+1/2K)具有最大的光能转化效率和最强的耐受性,显著提高了剑麻的生物量;在当前钾肥推荐用量[100 g/(株·年)]下,施用麻渣可以节省一半的化学钾肥用量[50 g/(株·年)]。麻渣配施1/2化学钾肥处理(NP+ST+1/2K)对剑麻具有最大的光能转化效率和最佳的生长效果。建议在剑麻大田生产中,施足麻渣有机肥,配施化学钾肥推荐用量的50%,即50 g/(株·年)。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花生品种与剑麻的间作效应,研究以仲恺花1号花生、仲恺花2号花生、仲恺花12号花生、仲恺花99号花生和东一号剑麻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增城区剑麻园进行田间间作试验,测定剑麻、花生间作的土壤pH值、含水量和电导率,新生剑麻叶长和宽、纤维质量、纤维长度和直径,花生根长、主茎长、侧枝长和荚果重等指标。结果表明:剑麻园间作花生提高土壤电导率,降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剑麻、花生间作能有效促进剑麻生长,提高新生剑麻叶片纤维率,提高剑麻产量和品质;剑麻、花生间作还能在保证剑麻园丰产稳产的情况下使花生增收,从而提高麻园的经济效益。其中与仲恺花99号花生间作的剑麻生长和产量效果较理想;花生品种仲恺花1号和仲恺花2号产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墨引系列和广西引种系列共26份剑麻种质进行叶色、叶缘类型、株高、叶长、叶宽、叶厚、叶基厚、单叶重、抗寒性等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抗寒性进行鉴定评价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一种质内差异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叶基厚、单叶重和叶长是影响第一主成分的主要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叶长、叶宽、叶厚、叶基厚和单叶重6种性状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多数性状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仅株高和叶宽相关性不显著。通过抗寒性鉴定评价,鉴定出14份抗寒性较强的剑麻种质。上述结果为今后剑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钾(K2O)水平(0、76.8、84、91.2 mg/kg土)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生物量、养分含量和钾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剑麻株高和叶片长度显著提高,平均提高64.2%和59.7%。高钾处理K3地上部鲜重、干重显著提高23.2%、11.4%。根冠比随着钾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钾处理剑麻地上部、根系全钾含量显著提高,平均提高60.2%和158.7%。剑麻地上部和根系钾素吸收效率均随着钾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和磷素吸收效率则随着钾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钾素利用效率则随着钾水平的增加而减小,施钾处理植株钾素利用效率平均下降31.0%。  相似文献   

8.
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烟叶生物性状及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善烤烟上部叶片的工业可用性,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云烟87上部叶片烘烤前生物性状和烤后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采收比常规采收的烟叶叶片略薄,单叶重减轻,比叶重、叶片密度下降,组织结构疏松,叶片间差异缩小,可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但是集中采收可能会因为单叶重减轻而导致产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对高沙土地区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峰  刘蓉蓉  周宇 《中国稻米》2012,18(3):47-49,53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江苏高沙土地区机插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该地区机插水稻产量,施氮量为33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664.5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艺利用率随施氮水平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超级杂交稻Q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逐步提高,而结实率下降,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最高施氮水平下为最大值;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略微增加,而各生育时期LAI呈先增后减趋势,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步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LAI逐步提高,而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趋势;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提高,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利用率和养分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锌水平对剑麻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锌可促进剑麻生长发育,高浓度的Zn2 则起抑制作用。同时发现,在一定Zn2 浓度范围内,适量的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剑麻幼苗叶片POD、SOD、CAT及PPO等酶的活性,从而相应地降低剑麻幼苗叶片MDA、O2-的含量;适量的锌还可提高剑麻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代谢。  相似文献   

12.
剑麻对不同营养元素反应存在着明显差异,单独施用不同营养元素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剑麻各器官物质累积量、根系活力、根冠比和根系面积;6种营养元素的不同处理对剑麻生长影响最大的是施Ca处理,最小的是施Zn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磷水平对剑麻生长和磷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施磷(P2O5)水平(0、0.16、0.21、0.26 g)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著提高剑麻株高、叶片长度和叶片厚度。施磷处理剑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有所增加。在施用尿素(以N计)0.45 g/株、氯化钾(以K2O计)0.70 g/株基础上,施用过磷酸钙0.21 g/株时,剑麻地上部鲜重最大,为644.7 g/株,比不施磷处理增加39.6%,且其磷肥回收率和农学利用率也最大。施磷处理剑麻叶片和根系全磷含量均比不施磷处理P0高,叶片全氮含量和根系全磷含量明显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剑麻整株氮素积累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总体上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对苎麻、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进行厌氧脱胶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H值稳定在7.2左右,化学需氧量(COD)在327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下,能实现近零排放;试验参数条件下苎麻脱胶效果优于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苎麻纤维残胶率可达1.32%(低于化学脱胶),剑麻、大麻和棕榈麻残胶率分别为16.03%、20.13%、35.49%;各纤维强力指标能够达到传统化学脱胶法水平,其中苎麻的各项指标满足《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的一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单独还田及配施不同用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剑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加麻茎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180.0%、46.8%、109.7%。麻茎配施不同水平尿素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麻茎配施1/2用量尿素可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麻茎配施1/4用量尿素明显提高剑麻叶长,分别比空白对照、单施尿素和单施麻茎处理提高60.9%、25.0%、22.5%。添加麻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尿素的施用,在添加麻茎的情况下,不需要施用全量化肥。  相似文献   

16.
17.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was to investigate two low cost treatment methods, namely bag retting and treatment with white rot fungi, 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hemp fibre with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to improve its interfacial bonding with polypropylene. Wet chemical analysis,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zeta potential and single fibre tensile testing were used to characteris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n hemp fibres. It was found that all the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mposites. White rot fungi Schizophyllum commune (S.com) treated fibre composites had the highest tensile strength of 45 MPa, an increase of 28% compared to composites using untreated fibre.  相似文献   

18.
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剑麻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斑马纹病病原菌种类及特征、斑马纹病主要症状及为害情况、斑马纹病的防治方法、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剑麻斑马纹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营养元素对剑麻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4种内源激素中,GA3、IAA、ABA和ZT含量在剑麻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大,GA3平均占4种内源激素总量的50%左右;Ca营养有利于剑麻叶片GA3的生成,从而促进剑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