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应桂林栽培的高产优质冬瓜新品种,将引进的3个黑皮冬瓜新品种与对照品种铁柱168进行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蔬6号、天贵369长势旺盛,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44.26%和38.99%。铁宝丰产效果较好,可增产17.27%,亦可作为选择栽种对象。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大棚黑皮冬瓜健康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新县军垦蔬菜专业合作社2010年从湖南和"两广"引种黑皮冬瓜,筛选出一批适合长江流域栽培的黑皮冬瓜良种,采用适宜长江流域大棚黑皮冬瓜健康避雨栽培技术,一般每667 m2产量达10 000 kg以上,较常规露地爬地栽培增产30%以上。目前在军垦农场周边县市推广种植逾400 hm2。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浙西地区栽培的露地西瓜新品种,引进了4个西瓜新品种,以早佳8424作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观测其播种期、移栽期、伸蔓期、坐果期和成熟期等生育期特征及株高、节间长、第1雌花节位等表观性状,果实的果形指数、整齐度、产量等指标,对不同品种在田间的综合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甬蜜6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果实中心糖度和边缘糖度分别达到11.8%和8.6%,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和对照组,且产量较高,折合667 m2产量为2 872 kg,适宜在浙西地区露地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采用露地爬地栽培对10个不同礼品西瓜品种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尼克、新小玉的单株坐果性、抗病性、中心舍糖量、种子数量等方面综合表现最佳,适合在西北荒漠化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赣江以北的扬子洲乡盛产冬瓜,已有三、四百年栽培历史,每年栽培面积500~600亩,当地菜农习惯栽培爬地冬瓜,种植稀,管理粗放,产量不稳定,为了达到冬瓜高产稳产的目的,我所在扬子洲乡菜科站进行了棚架冬瓜与爬地冬瓜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品种及来源:金水一号(金溪县浒湾乡豆豉湾村),广东青皮(南昌市),扬子洲冬瓜(扬子洲乡)。  相似文献   

6.
贵阳市种植冬瓜过去以爬地冬瓜为主。产量低故面积少。80年代初只有400~500亩。1988年我市参加长江流域冬瓜高产协作以来.引进湖南吉首粉皮冬瓜和青皮冬瓜两个品种,并对地方品种——云盘冬瓜进行提纯复壮.逐步推广搭架冬瓜的栽培技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福州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耐抽薹快菜品种,以万农5号为对照品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快菜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耐抽薹性和产量比较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和谐5号具有整齐度高、叶色绿、心叶色黄、耐抽薹性强等特点,每667 m~2产量为3 173.4 kg,比对照增产22.86%。说明早熟和谐5号适合在福州地区露地越冬茬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在青海地区对引进的12个萝卜新品种进行露地品比试验,比较其地上部生长特性、肉质根性状、产量等性状,以期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良好并适于西宁地区栽培的品种。结果表明:"雪月"、"元光"、"白美人"、"爽月"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较高,可作为西宁地区露地萝卜种植的优良品种;"春美丽"的形状为圆球形,肉质颜色为玫红色,而且风味特别好,可作为当地高端市场或特菜种植。  相似文献   

9.
黄石市春季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西瓜地爬早熟栽培,不仅能使西瓜的成熟期比露地西瓜至少提早15天以上,而且能使单产增加30%以上,早熟、高产、高效效果非常明显。但应选择适应大棚地爬早熟栽培的品种,在寒潮天气过后气温稳定回升时播种育苗,结合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贾上海 《中国蔬菜》2001,1(6):48-49
在露地 ,尤其是在新疆及北方干旱、高温、空气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 ,进行菌、菜套种栽培还未见报道。为探讨西北地区露地条件下 ,拱架冬瓜下袋栽木耳的成套技术 ,笔者在驻伊 6934 8部队副食品生产基地 ,于 2 0 0 0年进行了露地冬瓜套种木耳的栽培试验 ,面积为 5 9.5m2 ,当年获得成功。折合每 667m2 产冬瓜 65 88.8kg ,鲜木耳 1195 .5kg ,创产值 8613.3元 ,比单一种植冬瓜提高经济效益 2 .8倍。1 冬瓜的栽培过程及其主要技术1.1 品种 选用湖北省小板良种繁育场繁育的抗病、高产、晚熟冬瓜品种后基冲。1.2 播种育苗 在温室内按畦宽 …  相似文献   

11.
陈海燕  周麟笔 《蔬菜》2023,(11):66-69
摘要:为丰富六盘水地区番茄种植品种,2022年对引进收集的5个番茄品种进行大棚及大田栽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早春大棚种植的盛美、粉贝利9号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71%、69%,抗病性、口感、商品性等综合表现最好,均适宜在六盘水大桥坝区及类似生态区早春设施栽培;此外,百世德021在大棚种植时产量较对照增加59%,抗病性及商品性等综合表现也较好,可在设施条件下适当搭配种植。大田栽培中,盛美、粉贝利9号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232%和170%,对晚疫病均表现为高抗和抗病,也可于露地推广种植;悦佳9015较对照增产145%,增幅也较大,对晚疫病表现为抗病,是参试品种中唯一的圆果形品种,且平均单株果数最多,可作为特色果在露地条件下少量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2.
徐茜  曾新宇  李保证  肖波  杨梅 《蔬菜》2023,(9):63-65
摘要:为筛选适宜直播栽培的茎瘤芥(榨菜)品种,为茎瘤芥直播栽培提供参考,选用生产上主推的4个茎瘤芥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直播条件下植株性状、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直播条件下,与对照品种“永安小叶”相比,“渝直80”“涪优928”“渝早圆100天”的株高、净菜率、空心率及白空率均无显著差异,而开展度、单株瘤茎质量、单株叶片质量、菜形指数、瘤茎产量、黄空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得出“渝早圆100天”是适宜直播的茎瘤芥品种,其株高、开展度分别为43.6、61.9 cm,单株瘤茎质量为499 g,叶片少,单株叶片质量仅346.3 g,菜形指数好,为1.22,净菜率高,为94.66%,空心率低,为8.33%,黄空发生少,瘤茎667 m2产量达到2 631.94 kg。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连栋玻璃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生产,且品质优良、商品性好、产量高的樱桃番茄品种,对16个樱桃番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Brioso和1585表现较好,具有成熟早、采收期较长、果实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特点,适合在北京市大兴区连栋玻璃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广州种植的甜玉米新品种,2022年春季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了广州市甜玉米新优品种擂台赛,有21个甜玉米品种参试,通过系统调查、评价品种的熟性、产量、抗性、商品性、蒸煮品质等,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胜品种4个,分别是晚熟、丰产、商品性好、抗性较好的纯黄粒品种粤甜28号;较晚熟、丰产、品质性状好的纯黄粒品种珠甜6号;丰产、商品性好、口感好的黄白粒品种金银粟6号;早熟、丰产、商品性好的黄白粒品种粤双色5号。  相似文献   

15.
张海芳  焦立东  张宁宁  李超  王猛 《蔬菜》2021,(11):77-80
为筛选出较适宜京郊地区日光温室无土栽培的中果型优质番茄品种,于2019年引进6个中果型番茄品种进行无土栽培比较试验,综合比较各品种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及发病率等情况。结果表明:味多美2号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6 447.67 kg,长势较旺,果实口感较好,且耐贮运,脐腐病发病率较低,较适宜在大兴地区进行冬春茬日光温室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16.
为发挥茂名市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冬瓜种植的区位优势,满足粤港澳地区人们对黑皮冬瓜的旺盛需求,通过多年引种推广,茂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培育壮苗、苗期管理、定植密度、肥水调控、整枝引蔓、定瓜摘心、病虫防治及采收贮藏等方面总结出了黑皮冬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的技术要点,为保持这一品种的优良品质及667 m~2产量6 000 kg以上的高产特性,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分析了2种类型的6个瓠瓜品种在杭州高山露地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商品性和产量等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长棒形品种以浙蒲6号和越蒲2号综合性状优良,在杭州高山地区具有极大推广前景。中棒形品种以浙蒲8号商品性较好,但产量相对偏低,可通过进一步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来提高产量促进推广应用;越蒲1号目前不适合杭州市场消费习惯,但产量高,可作为外销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江阴地区栽培的樱桃番茄品种,引进了7个樱桃番茄品种,并将其与当地主栽品种千禧樱桃番茄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粉娘樱桃番茄产量最高,果皮厚度适中,品质好,长势强,采收期长,建议春季种植,秋季尽量不要种植;金陵靓玉综合性状优于CK,早熟性好,果实硬度和果皮厚度均适中,果实商品性好;初恋番茄综合性状也优于CK,果实橘黄色,含糖量最高,口感偏甜,品质好;综合比较,粉娘樱桃番茄、金陵靓玉和初恋番茄3个品种较适合江阴地区春季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9.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2013-2014年在设施大棚条件下,以玉云苦瓜为对照,对新翠、翠玉、雅秀、春晓1号、翡玉5个苦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翠苦瓜早熟、商品性优、生长势强,产量达5 394.3 kg/667 m2,综合性状优于其他5个品种,是平和地区早春设施大棚大面积种植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