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坡鹿饲草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与喜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测定海南坡鹿饲草的喜食性;采集坡鹿经常采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各18种,测定其粗蛋白质、铁、锰、锌和铜含量,并分析其与饲草喜食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增加,饲草的喜食性显著提高,海南坡鹿优先摄取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饲草.灌木类饲草的粗蛋白质、铁、锰、锌和铜含量分别为12.24%、265.44、61.43、26.72和17.82mg/kg,均显著高于草本类饲草含量(依次为9.39%、142.67、34.05、13.67和9.44mg/kg).灌木是海南坡鹿旱季长达半年多时间里在大田保护区围栏内得以维持平衡的生态营养需要的重要营养源.对海南坡鹿饲草资源量的研究表明,大田保护区围栏内坡鹿喜食的灌木类饲草的可采食资源量在逐步减少,这是由于它们被坡鹿长期选择性采食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周圻 《草业科学》2005,22(10):64-67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主要采食的草本和灌木类饲草样本各18种,测定其粗蛋白(CP)、10种限制性氨基酸(LAAs)、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EF)、粗灰分(CA)、粗纤维(CF)、钙(Ca)、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结果显示,按旱季与雨季的平均值,灌木类饲草的CP,LAAs,Ca,Fe,Mn,Zn和Cu含量分别为13.43%,6.46%,0.72%,206.88,53.36,22.52和13.00 mg/kg,显著高于草本类的9.75%,3.87%,0.45%,110.70,29.66,11.03和6.75 mg/kg(P<0.05);EE含量为3.75%,高于草本类的3.25%,但差异不显著(P>0.05);NEF和CA含量为44.23%和15.73%,与草本类的45.39%和15.74%相近;水和CF含量为65.83%和21.70%,显著低于草本类的70.16%和24.71%(P<0.05).研究表明,草本类饲草四大有机养分含量的总和值与灌木类相当,说明海南坡鹿通过增加对草本类饲草的采食量可以从围栏内获得充分的能量需求;灌木类饲草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优于草本类,虽然围栏内的可获得资源量远比草本类小,但比草本类耐旱,是坡鹿在旱季维持营养平衡供给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围栏内海南坡鹿饲草常规养分消化率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于2003年1-5月(旱季)和7-11月(雨季)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主要采食的草本和灌木类饲草各18种,根据坡鹿野外采食饲草的频次和食谱制备坡鹿的"混合饲草"样本.在采食场内按坡鹿种群组成比例采集并制备坡鹿的粪便样本.用内源指示剂(AIA)法测定坡鹿对混合饲草常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按旱季和雨季的平均值,坡鹿对无氮浸出物(NFE)、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粗灰分(Ash)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5.18%,53.57%,43.11%,39.09%和37.42%.研究表明,坡鹿在旱季对粗纤维、粗蛋白和粗灰分的消化率分别为38.00%,52.25%和35.46%,分别显著低于雨季的40.18%,54.90%和39.30%,这是由于在旱季坡鹿增大了对饲草纤维物质的采食量从而导致对饲草养分消化率的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4.
围栏内海南坡鹿饲草相对可采食资源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用样方法测定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经常采食的18种草本和18种灌木类饲草的相对可采食资源量.研究表明,坡鹿对植物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采食,对草本植物只采食植株上部约1/2段;对灌木只采食主枝条上部约2/5段上的青绿叶片和小枝梢上端约3 cm处.按干物质计算,草本类饲草的生物量为0.74 kg/m2,灌木类饲草的生物量为0.22 kg/m2.无论草本还是灌木类,饲草的相对可采食资源量相差很大,最小为1.16%,最大为16.68%.各种饲草相对可采食资源量的差异性与坡鹿在围栏内对饲草的选择性采食有关.  相似文献   

5.
草本和灌木的养分含量及其与海南坡鹿食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经常采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各18种,测定其水分(Water)、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无氮浸出物(NFE)、钙(Ca)、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的水分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灌木,粗蛋白质、钙和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灌木,二者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草本植物含水量较高,采食时感觉幼嫩可口,是海南坡鹿对其喜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的粗纤维含量是导致海南坡鹿喜食幼嫩植物或植物幼嫩部位的关键原因,坡鹿对粗纤维含量超过25%的植物部位不喜食;在面积相对有限、旱季长达半年的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围栏内,草本植物是坡鹿的主要能量来源,灌木是坡鹿维持生态营养平衡供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海南坡鹿的生境管理与种群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属偶蹄目鹿科草食动物,它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分类上为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目前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笔者自1983年进入保护区工作以来,先后对海南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南坡鹿比进行过生境.食性、习性、种群动动变比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直接参与保扩区的管理工作.为了揭示海南坡鹿种群变比与不同的生境管理措施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将以20年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部分热带灌木饲用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评定海南省部分热带灌木的饲用价值。试验通过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产气技术测定了18种热带灌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体外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和代谢能(ME),并对营养成分与GP、IVDMD和ME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8种热带灌木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OM)、单宁(TT)含量及饲料相对值(RFV)、ME、IVDMD平均值分别为32.22%、14.14%、3.99%、38.83%、33.67%、91.48%、1.53%、1.14、8.24 MJ/kg、58.85%。另外,DM、CP、EE、ADF、NDF和TT与GP、IVDMD和ME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热带灌木CP、EE含量高,NDF、ADF含量适中,TT含量低,RFV、ME和IVDMD高,说明热带灌木对海南黑山羊具有较高的潜在饲用价值。同时,本试验提出了适用于热带灌木的GP、IVDMD和ME的营养成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取自山东省内草捆、草粉、草颗粒和青贮饲料4大类饲草产品为材料,通过滤袋法测定样品流失重量比率、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研究了不同粉碎细度(9目、18目和40目)和不同孔径的聚酯布、尼龙布、无纺布滤袋处理对饲草中NDF和ADF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细度处理对F58滤袋内样品重量流失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变化范围为1.37%~1.86%;对NDF含量影响显著,40目处理显著低于9目处理(P<0.05),与18目处理差异不显著。ADF含量在各粉碎细度处理间变化不明显,10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滤袋试验结果表明,CAU滤袋测定样品NDF和ADF含量与F58滤袋差异不显著,而其它滤袋处理的测定值均与F58滤袋差异显著(P<0.05),聚酯布和尼龙布滤袋在ADF测定中出现封口内缘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9.
海南坡鹿属偶蹄目、鹿科、泽鹿亚种,又名泽鹿.为我国海南岛所特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同其它茸鹿一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坡鹿的生存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加上当地人的猎杀,据调查结果表明,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海南坡鹿野生种群总数已不超过270头,处于濒临灭绝的处境,从1984年开始,国家拨款开始对海南坡鹿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海南坡鹿的生活习性、食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但对海南坡鹿消化率测定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作者于1998年3月至4月中旬利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对散养海南坡鹿的饲料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消化率的测定,目的是通过测定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饲草中NDF和ADF含量的影响。采集山东省内草捆、草粉、草颗粒和青贮饲料4类草产品8个样品,分别采用传统抽滤法和ANKOM滤袋法测定各样品中NDF和ADF的含量。结果显示:(1)滤袋法测定8个样品的NDF值与抽滤法(GB/T20806-2006)差异不显著(P≥0.05),变异系数(CV)小于3%,且精密度优于国标法。(2)滤袋法测定8个样品的ADF值与抽滤法(NY/T1459-2007)差异不显著(P≥0.05),变异系数(CV)小于3%。滤袋法测定饲草中NDF和ADF含量,正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检验分析的要求,适于饲草中NDF和ADF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以秸秆饲料(小麦秸、甜燕麦秸)和青刈栽培牧草(燕麦干草、早熟禾干草)为试验材料,于1988—1089年用尼龙袋法测定生长牦牛在舍饲和放牧青草期、开始枯黄期、枯草期条件下的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结果表明:ADF含量低的干草类的消失率高于ADF含量高的秸秆类饲草;营养较丰富的青草放牧期能显著提高ADF的消失率。  相似文献   

12.
沙地恢复草场主要可食牧草营养价值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地利用制度,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对围栏封育恢复阶段草场家畜可采食的10种主要牧草采用常规、范氏纤维洗涤法和酶分析法测定不同生长季节营养成分含量,分析比较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随生长期的延长牧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总纤维含量逐渐增加;从构成细胞壁物质的组成成分上分析,同一生长时期的豆科牧草消化率要低于禾本科牧草;试验区沙地人工、半人工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灌木、半灌木及草本饲用资源相对较丰富,因此沙地草场治理恢复后对其可以进行适度的放牧利用.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野生大豆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N、P、K肥单施与混施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生长发育、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与混施者,野生大豆干草产量比对照分别高34.5%和77.3%;单施干草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1.7%、48.2%和23.5%;N、P、K混施或N、P混施,分别比对照提高104.6%和93.2%;单施P、K,株高分别为27.3和25.3cm,冠高分别比单施N肥高11.3和11 cm;单施N、P、K,饲草粗蛋白质(CP)含量在现蕾期和盛花期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但结荚期则差异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N、P、K混施则能显著提高饲草CP含量,比对照提高21%,而NDF和ADF含量则分别下降12%和11%;综上所述,N、P、K混施比单施更有利于提高野生大豆的饲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取自山东省内草捆、草粉、草颗粒和青贮饲料4大类饲草产品为材料,通过滤袋法测定样品流失重量比率、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研究了不同粉碎细度(9目、18目和40目)和不同孔径的聚酯布、尼龙布、无纺布滤袋处理对饲草中NDF和ADF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细度处理对F58滤袋内样品重量流失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变化范围为1.37%~1.86%;对NDF含量影响显著,40目处理显著低于9目处理(P<0.05),与18目处理差异不显著。ADF含量在各粉碎细度处理间变化不明显,10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滤袋试验结果表明,CAU滤袋测定样品NDF和ADF含量与F58滤袋差异不显著,而其它滤袋处理的测定值均与F58滤袋差异显著(P<0.05),聚酯布和尼龙布滤袋在ADF测定中出现封口内缘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研究不同收获高度对苎麻饲草生产性能的影响和苎麻全株常规营养成分,对7份苎麻资源在40、60、80、100、120cm 5个处理水平下的饲草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产量表现较好的3份材料进行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钙(Ca)含量及体外消化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60、80cm两个处理水平下,苎麻全年鲜草产量达最高值,在此范围内收获作为饲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最大;苎麻营养成分中粗蛋白(CP)含量高达21%,营养价值高,粗纤维(CF)含量25%、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36%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26%,含量适中,且体外消化率较高,为83%。综上,可以得出,苎麻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可以作为家禽家畜的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于2020年7-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测定了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和藏羊(Ovis aries)34年的灌丛草地的饲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以期为高寒灌丛草地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马鹿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1 423.78 kg/hm2,灌木总生物量为107 789.72 kg/hm2,灌木总生物量为107 789.72 kg/hm2,而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342.63 kg/hm2,而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342.63 kg/hm2,灌木的总生物量为176 279.54 kg/hm2,灌木的总生物量为176 279.54 kg/hm2;放牧马鹿样地中饲用草本的可溶性糖、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为8.12%、36.70%和52.71%,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高46.31%、6.53%和10.98%;杯腺柳(Salix cupularis)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e)叶片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枝条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e)叶片的相对饲喂价值分别为58.96%、51.31%、41.48%和76.94%,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但高山绣线菊枝条的粗蛋白、高山绣线菊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小叶金露梅枝条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以及杯腺柳叶片、小叶金露梅叶片和饲用草本的相对饲喂价值相反;放牧马鹿样地饲用草本的30小时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体外30、48 h干物质的消化率均显著低于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低12.22%、12.42%和5.20%,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长期放牧马鹿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海南坡鹿保护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 Tho-mas)又称泽鹿,是仅分布在我国海南岛的热带珍稀鹿种。历史时期曾广泛地栖息于海南岛山地周围广大丘陵平野地区。在地方志中较早记载坡鹿的是乐会(现今的琼海)县志(1683),较晚记载的是儋州(现今的儋县)县志(1936)。由于人口的增长,加速生产开发以及乱捕滥猎,坡鹿的生境不断遭到破坏,分布范围逐年缩小,数量急剧下降。据余斯绵等(1984)调查,在50年代尚有6个县20个公社有坡鹿的分布(见图),估计数量不少于500头。而到1976年建立坡鹿自然保护区时仅剩白沙县的邦溪与东方县的大田两个地区有少量分布,总数量只有40余头。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我国饲草料供应不足现状,扩大饲料来源,本研究针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玉米(Zea mays)秸秆的混合比例(70∶30、50∶50、30∶70)和酶制剂添加量(0.05%、0.10%、0.15%)两个因素设计试验,对营养物质变化、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各营养指标有效降解率(potential effective digestibility,PED)和饲草组合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混合饲草微贮可以显著增加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明显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re,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re,ADF)含量(P0.05);2)混合饲草进行微贮后其DMI显著高于未加工处理的单一饲草(P0.05);3)混合饲草微贮后,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营养指标的PED,其中处理Ⅲ(70%柠条+0.15%酶制剂)OM的PED,处理Ⅶ(30%柠条+0.05%酶制剂)干物质(DM)、OM的PED和处理Ⅸ(30%柠条+0.15%酶制剂)的DM、OM、ADF的PED显著高于CK1(未进行微贮的柠条)和CK2(未进行微贮的玉米秸秆)(P0.05);4)通过组合效应分析,处理Ⅶ(30%柠条+0.05%酶制剂)的DM、NDF在瘤胃内的降解率表现出正组合效应,处理Ⅲ和处理Ⅵ(50%柠条+0.15%酶制剂)的DM在瘤胃内的降解率表现出正组合效应。综合考虑,柠条和玉米秸秆混合微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和干物质采食率,有效改善饲草的适口性,提高营养物质的降解率,其混合微贮最佳条件为30%柠条+70%玉米秸秆+0.05%酶制剂。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刈割期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刈割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自选品系和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刈割方案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的饲草产量,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结果表明,同4月1日开始刈割相比较,4月16日开始刈割单位面积饲草总产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品种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提高16.0%~50.2%。相同刈割茬次的饲草品质相比较,饲草中粗蛋白含量以早刈割高于晚刈割,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存在品种差异;WSC、ADF、NDF的含量均以早刈割的低于晚刈割。饲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总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第1次刈割>第2次刈割>第3次刈割。在不同刈割方案中以4月1日开始刈割的各刈割茬次饲草IVDMD均高于4月16日开始刈割。综合考虑饲草产量和品质,适当推迟首次刈割时间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20.
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栖息地的稳定和发展对该物种种群有重要意义。潜在的外来入侵植物会对栖息地产生长期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我们于2009—2011年采用样方调查和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坡鹿的栖息地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外来植物40科95属115种。其中,草本植物80种,占总物种数的69.6%;不论从科区系还是属区系上看,外来植物的区系分布都具有热带性;50.4%的外来植物产自美洲,在草地中分布最多。保护区内分布广泛的外来植物已对乡土物种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可能对坡鹿的食物资源产生不利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